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某三甲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基因分析
1
作者 邓嫦姿 孙毓锴 +3 位作者 黄晓春 万玉香 林佳 马炜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1-888,共8页
目的了解上海某三甲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基因型,为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细菌耐药性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标本中... 目的了解上海某三甲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基因型,为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细菌耐药性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连续不重复CRPA菌株(共94株),统计分析CRPA的科室分布、样本来源等。采用 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 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法扩增超广谱 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膜孔蛋白基因。采用基于k-mer算法的kSNP3软件对筛选菌株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并构建进化树,基于PubMLST数据库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型方案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结果 94株CR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92.6%,87株)、美罗培南(87.2%,82株)的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10.6%,10株)、庆大霉素(20.2%,19株)、妥布霉素(20.2%,19株)的耐药率较低。科室分布排名前3位的是急救监护室(9.6%,9株)、脑血管外科(8.5%,8株)和呼吸科(8.5%,8株)。PCR检出外膜蛋白D2(OprD2)基因缺失菌株47株(50.0%),13株(13.8%)blaKPC阳性菌,4株(4.3%)blaVIM阳性菌,2株(2.1%)blaIMP阳性菌,1株(1.1%)blaNDM阳性菌,12株(12.8%)blaTEM阳性菌,4株(4.3%)blaPER阳性菌,2株(2.1%)blaGES阳性菌,blaOXA-48、blaBIC、blaSIM、blaVEB、blaSHV等基因未检出。MLST分析鉴定出36种不同的序列类型(ST),其中最常见的是ST463和ST274,并首次发现了2种新的ST(ST4023和ST4024)。结论 临床分离的CRPA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同时耐药,其耐药主要与细菌携带blaKPC、blaVIM、blaTEM基因和缺失OprD2基因有关。临床应加强对CRPA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其在院内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基因 耐药率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对模拟舰艇密闭舱室中呼吸道病毒的消杀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松 翟宇佳 +3 位作者 陈怡 贾音 李奕 于旭东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81-1484,共4页
目的验证低温等离子对模拟舰艇密闭舱室环境中呼吸道病毒的消杀效果。方法从患者痰液中获取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均匀涂布于染毒片上。使用3间独立的隔离病房(每间约20 m2)模拟舰艇密闭舱室环境,病房内分别放置3组(含3个检测时间点... 目的验证低温等离子对模拟舰艇密闭舱室环境中呼吸道病毒的消杀效果。方法从患者痰液中获取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均匀涂布于染毒片上。使用3间独立的隔离病房(每间约20 m2)模拟舰艇密闭舱室环境,病房内分别放置3组(含3个检测时间点,每组9块)染毒片,即试验组(低温等离子处理)、阳性对照组(含氯消毒剂处理)和空白对照组,平行处理后逐点采样进行SARS-CoV-2抗原和qPCR检测。结果消毒前所有染毒片表面SARS-CoV-2抗原检测均呈阳性。消毒后1、30和60min时,试验组3个样本抗原均转阴,阳性对照组分别有0、2、3个样本抗原转阴,空白对照组分别有0、0、1个样本抗原转阴。不同处理方法对病毒开放阅读框1ab(ORF1ab)和核衣壳蛋白(N)基因Ct值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病毒ORF1ab和N基因Ct值均大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Ct值较大且表现稳定,离散度较其余两组小。结论低温等离子可有效杀灭SARS-CoV-2,其消杀的彻底性和均匀性优于含氯消毒剂,适用于舰艇舱室空气和表面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舱室 低温等离子 新型冠状病毒 消杀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斑点试验检测阳性误诊为脊髓结核的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3
作者 张兰第 张社卿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42-1144,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50岁,因“进行性双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排解困难3个多月”于2018年3月19日收入我院。2017年11月底,患者双侧踝关节以下出现麻木伴针刺样疼痛症状,双腿尚有力,不影响行走,但症状逐渐加重;12月中旬开始出现尿急、尿频,... 1病例资料患者男,50岁,因“进行性双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排解困难3个多月”于2018年3月19日收入我院。2017年11月底,患者双侧踝关节以下出现麻木伴针刺样疼痛症状,双腿尚有力,不影响行走,但症状逐渐加重;12月中旬开始出现尿急、尿频,排便费力。随后麻木感逐渐上移至双大腿根部,行走时无踩棉花感。2018年1月患者曾就诊于上海某医院,查盆腔MRI示骶椎和双侧股骨上端多发异常信号;腰椎MRI增强示脊髓圆锥内异常信号,考虑为脱髓鞘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下肢麻木 针刺样疼痛 大腿根部 脊髓圆锥 股骨上端 脱髓鞘性 麻木感 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