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RADS评分诊断不同PSA水平前列腺癌的准确度分析
1
作者 吴翰昌 刘芳 +1 位作者 马超 汪剑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28,共6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基础上,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诊断前列腺癌(PCa)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多参数磁共振扫描并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 目的探讨在不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基础上,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诊断前列腺癌(PCa)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多参数磁共振扫描并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取得病理证实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血清总PSA(t-PSA)、游离PSA(f-PSA)、f-PSA与t-PSA比值(f/t PSA)及PI-RADS评分进行汇总。以穿刺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在不同PSA水平下,PI-RADS评分在PCa诊断中的准确度。结果共计纳入2526例患者,根据PSA水平将患者分为7组:PSA≤4 ng/mL、4 ng/mL<PSA≤10 ng/mL(f/t PSA≥0.16)、4 ng/mL<PSA≤10 ng/mL(f/t PSA<0.16)、10 ng/mL<PSA≤20 ng/mL、20 ng/mL<PSA≤50 ng/mL、50 ng/mL<PSA≤100 ng/mL、>100 ng/mL。在全部患者中,PI-RADS评分≥3分诊断PCa灵敏度达90.0%,优于PI-RADS评分≥4分(灵敏度76.3%)。PSA≤4 ng/mL时,PI-RADS评分≥4分的准确度高于PI-RADS评分≥3分(87.7%vs 64.0%);随着PSA水平的升高,PI-RADS评分≥4分和PI-RADS评分≥3分的诊断准确度逐渐上升并趋同,在50 ng/m<PSA≤100 ng/mL时,两者的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0.7%和92.0%。结论在较高PSA水平时,PI-RADS评分诊断PCa的准确度更高,可减少患者的非必要穿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穿刺活检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囊性肿瘤恶变风险影像学诊断进展与困境胰腺囊性肿瘤恶变风险影像学诊断进展与困境
2
作者 袁小涵 边云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63-1469,共7页
随着影像学检查的普及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胰腺囊性肿瘤(PCN)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不同亚型的PCN具有不同的恶变风险,对PCN恶变风险进行准确分层能够为患者提供正确的监测方案并指导手术决策。近年来多项指南明确了多个影像学特征(囊肿大小... 随着影像学检查的普及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胰腺囊性肿瘤(PCN)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不同亚型的PCN具有不同的恶变风险,对PCN恶变风险进行准确分层能够为患者提供正确的监测方案并指导手术决策。近年来多项指南明确了多个影像学特征(囊肿大小、壁结节和主胰管管径)为PCN恶变的危险因素,但单个特征衡量标准不一且诊断能力有限,而综合多个特征的模型诊断能力表现欠佳。本文围绕指南中影像学危险因素在PCN恶变预测中的价值及影像组学和人工智能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PCN的影像学研究提供方向,提高术前PCN危险分层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囊性肿瘤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尿管癌的CT影像特征分析
3
作者 林丽娜 陈士跃 +4 位作者 于立新 李帅 郝强 邵成伟 田霞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9-873,共5页
目的 分析脐尿管癌的CT影像特征,并探讨CT检查对该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2月至2022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患者中17例行增强CT尿路造影检查,3例行盆腔CT平扫... 目的 分析脐尿管癌的CT影像特征,并探讨CT检查对该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2月至2022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患者中17例行增强CT尿路造影检查,3例行盆腔CT平扫+增强检查,扫描完成后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分析、总结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CT 影像学资料、病理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 20例脐尿管癌患者中男16例、女4例,年龄27~75岁,中位年龄61.50(41.50,71.25)岁。肿瘤病灶均位于膀胱顶前壁脐尿管走行区,均沿脐尿管走行;病灶最大直径为1.72~5.55 cm,中位最大直径为3.34(2.48,3.71)cm;囊实性14例,实性6例,囊实性病灶中有9例矢状面呈“上囊下实”征象;17例病灶内可见钙化,3例未见钙化;18例病灶增强扫描后呈渐进性轻中度强化,2例呈“快进快出”式中度强化;19例病灶浸润超出脐尿管和/或膀胱肌层,1例浸润未超出。至随访终点,3例复发,2例发生转移,5例术后未复发,3例死亡,7例失访。结论 脐尿管癌在CT影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利用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后处理重建矢状位有助于脐尿管癌的术前诊断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尿管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体外震波碎石术:胰管结石治疗和影像学预测的现状与未来
4
作者 莫少佳 边云 邵成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62-1066,共5页
胰腺体外震波碎石术(P-ESWL)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手段,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为治疗胰管结石(PDS)的首选方案。该疗法通过高效碎石与导管清除显著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症状,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术后存在胰腺炎等并发症的风险,... 胰腺体外震波碎石术(P-ESWL)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手段,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为治疗胰管结石(PDS)的首选方案。该疗法通过高效碎石与导管清除显著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症状,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术后存在胰腺炎等并发症的风险,但其总体发生率较低,且通过有效的管理策略可进一步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基于CT的定量分析与影像组学预测模型为个体化P-ESWL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预示着未来治疗将更加精准与高效。随着多中心、大样本量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算法的融合应用,P-ESWL在PDS治疗领域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震波碎石术 胰管结石 慢性胰腺炎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Z”字缝合在心血管疾病大口径鞘管介入术后股静脉穿刺点止血中的应用
5
作者 袁亿里 王忠凯 +1 位作者 郭志福 江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目的评价皮下“Z”字缝合用于大口径鞘管撤除后股静脉穿刺点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63例行心房颤动冷冻消融或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心房颤动冷... 目的评价皮下“Z”字缝合用于大口径鞘管撤除后股静脉穿刺点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63例行心房颤动冷冻消融或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心房颤动冷冻消融患者使用外径为16F的鞘管,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患者使用外径为27F的鞘管。采用信封法按照1∶1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通过“8”字缝合(132例)和皮下“Z”字缝合(131例)2种方式对股静脉穿刺点止血,比较两组患者的缝合操作时间、止血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的缝合操作时间、即刻止血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皮下“Z”字缝合组术后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的生理维度得分[(17.8±1.6)分vs(12.7±2.2)分]、心理维度得分[(33.1±2.7)分vs(26.4±3.5)分]及总分[(84.2±3.4)分vs(73.5±5.6)分]均高于“8”字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皮下“Z”字缝合可实现大口径鞘管撤除后股静脉穿刺点的安全和有效止血,且患者的舒适度优于“8”字缝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大口径鞘管介入治疗 股静脉穿刺 皮下“Z”字缝合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内转诊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沈芳 江薇 +8 位作者 沈红健 朱宣 花伟龙 邢鹏飞 张磊 李子付 杨鹏飞 张永巍 刘建民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38-1044,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就诊方式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AIS-LVO患者,根... 目的探讨不同就诊方式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AIS-LVO患者,根据其就诊方式分为直接就诊组和转诊组,直接就诊组患者通过120急救系统或其他交通工具直接至我院急诊就诊,转诊组患者由其他医院通过120急救系统转诊至我院急诊就诊。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就诊流程及血管内治疗术后结局指标。结果共有23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直接就诊组129例,转诊组110例。与直接就诊组相比,转诊组就诊前预警患者的比例更高、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高、核心梗死体积更大、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转诊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发病至穿刺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均较直接就诊组更长[258(175,373)min vs 94(60,176)min,354(284,494)min vs 225(162,318)min,417(340,577)min vs 277(205,424)min;P均<0.001],而入院至穿刺时间、入院至血管再通时间与直接就诊组相比更短[94(75,127)min vs 103(86,139)min,151(115,193)min vs 162(133,217)min;P均<0.05]。转诊组90 d良好预后率为49.1%(54/110),低于直接就诊组的63.6%(82/129)(P=0.024),同时其症状性颅内出血患者比例和死亡率高于直接就诊组[14.5%(16/110)vs 6.2%(8/129),20.0%(22/110)vs 10.1%(13/129);P均<0.05]。结论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AIS-LVO患者中,转诊组患者卒中病情更严重,血管内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更高,死亡率更高,90 d良好预后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直接就诊 区域内转诊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CT超低管电压在体重指数≤30 kg/m^(2)患者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贾紫珺 尹伟 +3 位作者 胡信心 李佳余 陆建平 王敏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6-251,共6页
目的探讨在320排CT上应用70 kV管电压、低造影剂用量、低造影剂流速的扫描方案对BMI≤30 kg/m^(2)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可行性。方法连续纳入我院2021年1-4月BMI≤30 kg/m^(2)、拟诊或确诊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52例,均通过宽体... 目的探讨在320排CT上应用70 kV管电压、低造影剂用量、低造影剂流速的扫描方案对BMI≤30 kg/m^(2)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可行性。方法连续纳入我院2021年1-4月BMI≤30 kg/m^(2)、拟诊或确诊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52例,均通过宽体探测器CT前瞻性心电门控轴位扫描模式采集数据。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70 kV组(采用70 kV管电压及低造影剂用量和流速)和120 kV组(采用120 kV管电压及常规造影剂用量和流速)。两组均采用混合迭代算法重建图像。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体重、BMI、心率、造影剂用量及造影剂流速等,评估冠状动脉各节段血管的客观和主观图像质量,并分析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结果70 kV组患者造影剂用量及流速均低于120 kV组[(27.15±3.70)mL vs(48.92±5.08)mL、(2.71±0.37)mL/s vs(4.50±0.35)mL/s,P均<0.001]。两组患者的客观图像质量指标中冠状动脉平均CT值、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均>0.05),而70 kV组的图像噪声高于120 kV组[(31.50±5.74)HU vs(28.26±5.17)HU,P=0.037]。共770个冠状动脉节段纳入主观评估,2名观察者之间的图像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72);70 kV组与120 kV组冠状动脉平均评分及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7±0.38)分vs(1.21±0.43)分、100.00%(384/384)vs 98.96%(382/386),P均>0.05]。70 kV组有效辐射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与辐射剂量长度乘积均低于120 kV组[(0.80±0.16)mSv vs(3.13±0.67)mSv、(4.51±0.98)mGy vs(17.36±3.19)mGy、(57.32±11.32)mGy·cm vs(223.61±47.64)mGy·cm,P均<0.001]。结论在320排CT上采用70 kV管电压对BMI≤30 kg/m^(2)患者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是可行的,在亚毫希沃特条件下可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图像,且较常规扫描方案降低了碘造影剂用量和流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宽体探测器 造影剂 低管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动脉夹层药物治疗前后的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帅 李凘纯 +8 位作者 张雪凤 彭雯佳 田冰 田霞 陈录广 侯雨希 刘崎 陆建平 邵成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9-685,共7页
目的分析自发性未破裂头颈动脉夹层(CCAD)患者药物治疗前后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特征变化。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5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并在药物治疗前后行HR-MRI检查的30例CCAD患者... 目的分析自发性未破裂头颈动脉夹层(CCAD)患者药物治疗前后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特征变化。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5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并在药物治疗前后行HR-MRI检查的30例CCAD患者资料。根据随访时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图像上夹层血管管腔狭窄的改善情况,将患者分为改善组(随访时管腔狭窄程度较基线减轻1个级别及以上的患者)与未改善组(随访时管腔狭窄程度较基线加重1个级别及以上或无变化的患者)。分析改善组与未改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前后HR-MRI管腔及管壁特征差异。结果30例CCAD患者共计30处夹层,其中改善组14例(11例完全恢复正常,3例管腔狭窄程度改善)、未改善组16例。改善组患者的年龄小于未改善组[(37.86±9.83)岁vs(56.94±9.86)岁,P=0.001],其余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改善组患者中基线壁内血肿比例高、管腔狭窄程度相对较轻,而未改善组患者的基线管腔狭窄程度较严重,内膜瓣与双腔征、假腔内血栓形成更常见(P均<0.05)。治疗后随访时,改善组患者壁内血肿、管腔狭窄程度均改善,未改善组患者壁内血肿、内膜瓣与双腔征、假腔内血栓形成仍有较多残留(P均<0.05)。两组基线夹层血管壁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时改善组患者血管壁强化程度较未改善组降低(P<0.001)。结论HR-MRI可对CCAD药物治疗前后管腔及管壁形态学特征变化进行评估,年龄小、基线管腔狭窄程度相对较轻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夹层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动脉夹层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抗凝剂 抗血小板药 预后 青年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卒中病因与梗死特征探讨
9
作者 侯雨希 陈士跃 +4 位作者 田霞 沈红健 邵成伟 陆建平 田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5年第9期1108-1115,共8页
目的探究经血管内取栓治疗的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卒中病因与临床、影像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多模态CT检查提示大血管闭塞AIS且行血管内取栓治疗的患者213例。根据O... 目的探究经血管内取栓治疗的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卒中病因与临床、影像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多模态CT检查提示大血管闭塞AIS且行血管内取栓治疗的患者213例。根据Org 10172急性脑卒中治疗试验(TOAST)病因分型标准,心源性栓塞116例,非心源性栓塞9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能够区分心源性与非心源性栓塞分型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与非心源性栓塞AIS相比,心源性栓塞AIS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高(校正OR=1.09,95%CI 1.01~1.18,P=0.02)、有心房颤动病史(校正OR=76.46,95%CI 26.75~218.51,P<0.01)、无高血压病史(校正OR=0.32,95%CI 0.12~0.84,P=0.02)、有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史(校正OR=5.03,95%CI 1.22~20.63,P=0.03)、发病到股动脉穿刺时间较短(校正OR=0.998,95%CI 0.996~1.000,P=0.04)、存在动脉高密度征(HAS)(校正OR=4.45,95%CI 1.47~13.49,P=0.01)有关。结论心源性与非心源性栓塞AI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存在部分差异。HAS的出现预示AIS患者的病因为心源性栓塞的概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大血管闭塞 病因 心源性栓塞 梗死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