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学科协作的脑血管病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于龙娟 张婷婷 +4 位作者 陈娟 沈洪萍 李晨 谢珊 陈怡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12-1416,共5页
目的构建基于多学科协作(MDT)的脑血管病内科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预防控制管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入住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内科ICU符合准入标准的161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 目的构建基于多学科协作(MDT)的脑血管病内科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预防控制管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入住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内科ICU符合准入标准的161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1月至6月入住的79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入住的82例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感染控制管理,干预组采用基于MDT的脑血管病内科ICU MDRO感染预防控制管理方案。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MDRO感染发生率,以及患者隔离措施、隔离医嘱、隔离标识、消毒措施落实情况与医务人员手卫生落实、MDRO防控知识知晓情况等MDRO感染防控措施的依从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MDRO感染发生率由对照组的45.57%(36/79)下降至28.05%(23/82),患者隔离措施、隔离医嘱、隔离标识、消毒措施落实情况与医务人员手卫生落实、MDRO防控知识知晓情况的依从率分别由79.63%(86/108)、70.51%(55/78)、76.47%(78/102)、71.32%(97/136)、86.28%(283/328)、82.24%(125/152)上升至92.00%(69/75)、90.00%(63/70)、92.50%(74/80)、93.48%(86/92)、92.66%(265/286)、93.91%(108/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基于MDT的脑血管病内科ICU MDRO感染预防控制管理方案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病内科ICUMDRO感染风险,提高医院MDRO感染防控措施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多重耐药菌 管理方案 感染控制 重症监护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海岛环境作业人员罹患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情况及与代谢性组分之间的相关性
2
作者 董旭 王玉娇 +3 位作者 王超群 陈怡 孔德亮 徐爱静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4-1080,共7页
目的调查热带海岛作业人员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病率及其与代谢性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24年度海岛作业人员的健康体检资料,以30岁为界限分组比较不同年龄段人群MAFLD及代谢性组分的检出率。在年龄≥30岁人群中,比较MA... 目的调查热带海岛作业人员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病率及其与代谢性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24年度海岛作业人员的健康体检资料,以30岁为界限分组比较不同年龄段人群MAFLD及代谢性组分的检出率。在年龄≥30岁人群中,比较MAFLD患者与无MAFLD对照之间年龄、性别、BMI、腰围、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MAFLD发生的因素。通过亚组分析探究各种代谢性组分对不同年龄段人群MAFLD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1213名作业人员中MAFLD患者175例(14.4%),其中轻度141例(80.6%)、中度32例(18.3%)、重度2例(1.1%);按照年龄分组,年龄≥30岁组的MAFLD检出率[25.6%(74/289)vs10.9%(101/924)]、超重/肥胖检出率[55.7%(161/289)vs37.7%(348/924)]均高于年龄<30岁组(均P<0.001)。在年龄≥30岁人群中,与无MAFLD对照相比,MAFLD患者的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尿酸均较高(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低(P<0.05),年龄、性别、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血肌酐、血尿素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围是M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01,95%CI 1.030~1.176,P=0.004),HDL-C是预防MAFLD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71,95%CI0.016~0.323,P=0.001),BMI≥24.0 kg/m2、腰围≥90 cm均与MAFLD呈独立正相关(均P<0.01)。在年龄≥30岁人群中,超重/肥胖、动脉血压≥130/85mmHg(1mmHg=0.133kPa)、甘油三酯≥1.7mmol/L、HDL-C≤1.0mmol/L及尿酸>420μmol/L者MAFLD患病风险升高(均P<0.05),其中超重/肥胖人群MAFLD患病风险升高最为显著(HR=5.088,95%CI 2.724~9.504,P<0.001)。在年龄<30岁人群中,超重/肥胖、尿酸>420μmol/L者MAFLD患病风险升高(均P<0.01),其中超重/肥胖人群MAFLD患病风险升高最为显著(HR=6.305,95%CI 3.973~10.006,P<0.001)。结论热带海岛作业人员中MAFLD与各种代谢性组分的检出率较高,合并超重/肥胖、甘油三酯≥1.7 mmol/L、高尿酸血症者MAFLD的发生风险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 热带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代谢综合征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密克戎BA.2变异株感染者不同部位样本核酸阴转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葛玲玲 董旭 +6 位作者 王歆妤 许明晓 郭洪雷 刘亚允 徐爱静 范文瀚 梁雪松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40-1246,共7页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奥密克戎BA.2变异株感染者不同部位样本的核酸阴转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序贯检测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7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且...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奥密克戎BA.2变异株感染者不同部位样本的核酸阴转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序贯检测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7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且基因测序确认病毒株为奥密克戎BA.2变异株患者的鼻咽拭子、痰液和肛拭子SARS-CoV-2核酸,比较不同部位样本核酸阴转时间。采用分层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探讨不同部位样本核酸阴转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217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年龄为32.0(24.0,50.5)岁,男128例(59.0%)、女89例(41.0%);无症状感染者8例(3.7%)、轻型184例(84.8%)、普通型21例(9.7%)、重型3例(1.4%)、危重型1例(0.5%);接受莫努匹韦抗病毒治疗者70例(32.3%)。鼻咽拭子、痰液和肛拭子的SARS-CoV-2核酸阴转时间分别是13.0(11.0,17.0)、16.5(13.0,21.0)、10.0(5.3,11.0)d,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尤其是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分型为普通型是鼻咽拭子标本核酸阴转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男性、合并基础疾病是痰液标本核酸阴转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男性是肛拭子标本核酸阴转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型为危重型是鼻咽拭子SARS-CoV-2核酸阴转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男性和合并基础疾病是痰液核酸阴转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在奥密克戎BA.2变异株感染患者中,痰液标本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最长、肛拭子最短;男性、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痰液标本核酸阴转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奥密克戎BA.2变异株 阴转时间 鼻咽拭子 痰液 肛拭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临床意义及与合并基础疾病的相关性
4
作者 董旭 徐爱静 +3 位作者 葛玲玲 陈怡 杨明 薛建亚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37-1043,共7页
目的探究血清IL-6在高龄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合并基础疾病与血清IL-6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年4-6月入住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RNA检测呈阳性的高龄(>8... 目的探究血清IL-6在高龄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合并基础疾病与血清IL-6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年4-6月入住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RNA检测呈阳性的高龄(>80岁)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22例,采用流式细胞学检测法测定血清IL-6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根据影像学检查有无肺炎表现将患者分为肺炎组(16例)和无肺炎组(6例),根据病情分为重症组(重型和危重型,5例)和非重症组(轻型和普通型,17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ROC曲线分析血清IL-6、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是否进展为肺炎的相关性,同时探究合并基础疾病与血清IL-6水平的关系。结果22例患者中轻型6例、普通型11例、重型3例、危重型2例。肺炎组基线血清IL-6水平高于无肺炎组[(20.16±12.36)pg/mL vs(5.42±1.57)pg/mL,P=0.009],肺炎组和无肺炎组基线血清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和非重症组基线血清IL-6和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血清IL-6、CRP水平可能与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进展为肺炎有关,但均无统计学意义(OR=2.407,95%CI 0.915~6.328;OR=1.030,95%CI 0.952~1.114);ROC曲线分析显示,基线血清IL-6、CRP预测患者进展为肺炎的AUC值分别为0.969(95%CI 0.900~1.000)、0.656(95%CI 0.380~0.932),两者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4,P=0.030)。有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基线血清IL-6水平、重症患者占比、肺炎患者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1种、2种、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的高龄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基线血清IL-6水平分别为12.50(9.15,21.75)、23.55(9.63,50.10)、10.90(5.20,18.88)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中,有肺炎表现者血清IL-6水平明显增高且与病情进展有关,对高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判断、疗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岁以上老年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奥密克戎变异株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白细胞介素6 基础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及其衍生指标对瘦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董旭 葛宇 +3 位作者 王超群 许明晓 陈怡 陈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3-980,共8页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及其衍生指标TyG-BMI、TyG-丙氨酸转氨酶(ALT)与瘦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3年7-12月在我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年度健康体检并诊断为瘦型MAFLD的207例患者及100名瘦型...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及其衍生指标TyG-BMI、TyG-丙氨酸转氨酶(ALT)与瘦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3年7-12月在我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年度健康体检并诊断为瘦型MAFLD的207例患者及100名瘦型健康对照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血脂、血糖、肝功能、TyG、TyG-BMI、TyG-ALT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瘦型MAFLD的因素。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TyG及其衍生指标四分位数分为4个亚组(Q1~Q4),观察各亚组瘦型MAFLD的患病率。绘制TyG、TyG-BMI、TyG-ALT预测瘦型MAFLD的ROC曲线,评估各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纳入的8764例体检者中MAFLD患者2350例(26.8%),其中瘦型207例(8.8%,207/2350)。与瘦型健康对照组相比,瘦型MAFLD组患者的年龄大、男性多见、BMI高,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LT、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TyG、TyG-BMI与TyG-ALT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男性、ALT水平升高是瘦型MAFL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TyG的Q4亚组瘦型MAFLD的患病率为34.3%(71/207),高于Q1亚组(10.6%,22/207)及Q2亚组(24.2%,50/2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yG-BMI的Q4亚组和TyG-ALT的Q4亚组瘦型MAFLD的患病率均高于其Q1、Q2、Q3亚组[35.3%(73/207)vs 8.2%(17/207)、24.6%(51/207)、31.9%(66/207),33.8%(70/207)vs 14.0%(29/207)、23.2%(48/207)、29.0%(60/2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yG-BMI预测瘦型MAFLD的AUC值为0.8690(95%CI 0.8255~0.9126,P<0.001),高于TyG[AUC=0.8188(95%CI 0.7680~0.8696,P<0.001)]和TyG-ALT[AUC=0.7725(95%CI 0.7187~0.8262,P<0.001)]。结论TyG、TyG-BMI与TyG-ALT均与瘦型MAFLD相关,三者对瘦型MAFL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TyG及其衍生指标计算简易且价格低廉,可用于对瘦型MAFLD的临床初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瘦型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体重指数 丙氨酸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7A、IL-2、IL-21、IL-4表达水平及意义
6
作者 董旭 刘亚允 +3 位作者 蒋蒙 朱彤 徐爱静 梁雪松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8,共8页
目的探索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毒载量和肝脏炎症程度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动态评估CHB的病情和预后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目的探索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毒载量和肝脏炎症程度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动态评估CHB的病情和预后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的初治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68例,健康对照者12名,通过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17A、IL-2、IL-21和IL-4表达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q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细胞因子与病毒载量及肝脏炎症程度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价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对肝脏炎症程度的判断效能。结果相较于健康对照者,初治CHB患者血清IL-17A[17.50(11.99,25.36)pg/mL vs 13.74(9.07,16.94)pg/mL,Z=-2.001,P=0.045]、IL-21[37.12(23.85,77.66)pg/mL vs 20.30(17.90,24.19)pg/mL,Z=-3.485,P<0.01]水平升高,IL-2[57.19(31.10,79.92)pg/mL vs 73.06(62.41,105.84)pg/mL,Z=-2.509,P=0.012]水平降低,IL-4[11.40(5.79,18.62)pg/mL vs 10.84(8.05,25.20)pg/mL,Z=-0.681,P=0.49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程CHB患者的IL-17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意义(H=8.870,P=0.031)。与非活动状态患者相比,炎症活动状态CHB患者血清中IL-17A[17.71(12.25,27.92)pg/mL vs 16.51(6.29,20.22)pg/mL]和IL-21[39.29(24.71,83.19)pg/mL vs 25.06(19.37,49.43)pg/mL]水平升高、IL-2[57.19(31.10,77.68)pg/mL vs 71.24(48.07,117.39)pg/mL]水平下降(均P<0.05),IL-4[11.40(5.94,18.12)pg/mL vs 14.57(3.12,24.49)pg/m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CHB患者、HBeAg阴性CHB患者血清IL-17A[15.34(10.65,25.04)、19.98(15.55,34.14)pg/mL vs 13.74(9.07,16.94)pg/mL,H=10.061,P=0.007]和IL-21[37.74(25.06,82.87)、51.74(23.32,83.82)pg/mL vs 20.30(17.90,24.19)pg/mL,H=12.444,P=0.00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IL-2[57.19(37.45,79.92)、37.45(18.32,73.06)pg/mL vs 73.06(62.41,105.84)pg/mL,H=6.576,P=0.037]水平低于健康对照者。初治CHB患者血清IL-17A、IL-21、IL-4水平与HBV DNA定量无相关性(r=0.02、0.23、0.07,均P>0.05),IL-2水平与HBV DNA定量存在弱相关性(r=0.32,P=0.01)。初治CHB患者血清IL-17A、IL-21水平与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r=0.59、0.49,均P<0.01)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r=0.47、0.36,均P<0.01)均存在相关性,而IL-2、IL-4水平与ALT、AST水平均无相关性(均P>0.05)。ALT≥300 U/L初治CHB组、ALT<300 U/L初治CHB组及健康对照组间血清IL-17A、IL-2、IL-2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ALT≥300 U/L初治CHB组IL-17A、IL-21水平均高于ALT<300 U/L初治CHB组及健康对照组(均P<0.01),ALT<300 U/L初治CHB组IL-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IL-2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17A判断肝脏炎症程度的AUC值为0.8933(95%CI 0.7930~0.9936),IL-21判断肝脏炎症程度的AUC值为0.7600(95%CI 0.6227~0.8973)。结论IL-17A、IL-2和IL-21参与慢性HBV感染进程。初治CHB患者无论HBeAg阳性与否或炎症程度高低,血清IL-17A和IL-21水平均升高,IL-2水平均下降;IL-2与HBV DNA定量有一定相关性;IL-17A和IL-21与ALT及AST均存在正相关;检测IL-17A和IL-2有助于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17A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21 白细胞介素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对模拟舰艇密闭舱室中呼吸道病毒的消杀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松 翟宇佳 +3 位作者 陈怡 贾音 李奕 于旭东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81-1484,共4页
目的验证低温等离子对模拟舰艇密闭舱室环境中呼吸道病毒的消杀效果。方法从患者痰液中获取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均匀涂布于染毒片上。使用3间独立的隔离病房(每间约20 m2)模拟舰艇密闭舱室环境,病房内分别放置3组(含3个检测时间点... 目的验证低温等离子对模拟舰艇密闭舱室环境中呼吸道病毒的消杀效果。方法从患者痰液中获取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均匀涂布于染毒片上。使用3间独立的隔离病房(每间约20 m2)模拟舰艇密闭舱室环境,病房内分别放置3组(含3个检测时间点,每组9块)染毒片,即试验组(低温等离子处理)、阳性对照组(含氯消毒剂处理)和空白对照组,平行处理后逐点采样进行SARS-CoV-2抗原和qPCR检测。结果消毒前所有染毒片表面SARS-CoV-2抗原检测均呈阳性。消毒后1、30和60min时,试验组3个样本抗原均转阴,阳性对照组分别有0、2、3个样本抗原转阴,空白对照组分别有0、0、1个样本抗原转阴。不同处理方法对病毒开放阅读框1ab(ORF1ab)和核衣壳蛋白(N)基因Ct值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病毒ORF1ab和N基因Ct值均大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Ct值较大且表现稳定,离散度较其余两组小。结论低温等离子可有效杀灭SARS-CoV-2,其消杀的彻底性和均匀性优于含氯消毒剂,适用于舰艇舱室空气和表面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舱室 低温等离子 新型冠状病毒 消杀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某军校医学生健康意识、职业意识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恺 邢晨琦 +4 位作者 张景熙 赵立军 李成忠 唐云翔 白冲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04-708,共5页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军校医学生的健康意识、职业意识及心理健康情况。方法 2020年2月17日至2月20日,采用电子问卷调查的方法对COVID-19疫情期间某军校医学生对隔离与延迟开学的态度及应对方式、对网络授课的...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军校医学生的健康意识、职业意识及心理健康情况。方法 2020年2月17日至2月20日,采用电子问卷调查的方法对COVID-19疫情期间某军校医学生对隔离与延迟开学的态度及应对方式、对网络授课的态度、卫生防护意识、职业意识等进行调查,并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分。结果 共收到有效调查数据2 736份。COVID-19疫情期间学生对隔离、延迟开学措施基本表示理解和赞成,70.83%(1 938/2 736)的学生支持网络授课。隔离期间85.31%(2 334/2 736)的学生选择听音乐、看剧作为放松方式,64.69%(1 770/2 736)的学生坚持学习/看文献/写论文。学生基本做到了勤洗手和戴口罩,卫生防护意识较疫情前提升。疫情期间军校医学生普遍能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和决心,不少学生希望投身抗击疫情行动。调查发现12.94%(354/2 736)的学生出现SCL-90因子阳性,在各因子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强迫症状(78.53%,278/354)、人际关系敏感(64.12%,227/354)、抑郁(44.07%,156/354)。结论 军校医学生能普遍适应COVID-19疫情时期的困难环境,并提升自我。疫情期间军校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其自身特点,应给予关注,同时还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学生 军事人员 行为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抛弃便携式支气管镜消毒方法及消毒效果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成龙 张潇 +4 位作者 王琴 李奕 张艳君 张伟 夏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39-845,共7页
目的 选择适合可抛弃便携式支气管镜的高水平消毒方法,探索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技术在消毒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根全新的可抛弃便携式支气管镜随机分为对照组(n=1)及次氯酸组(n=3)、过氧乙酸组(n=3)、低温等离子组(n... 目的 选择适合可抛弃便携式支气管镜的高水平消毒方法,探索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技术在消毒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根全新的可抛弃便携式支气管镜随机分为对照组(n=1)及次氯酸组(n=3)、过氧乙酸组(n=3)、低温等离子组(n=3)3个实验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将各实验组支气管镜模拟临床吸痰操作后进行预处理并采用非完全浸泡方式洗消,次氯酸组、过氧乙酸组及低温等离子组分别采用次氯酸浸泡法、过氧乙酸浸泡法及低温等离子灭菌法进行消毒,消毒时间分别为3、5、45 min。应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技术和细菌培养法评价消毒效果。结果 ATP生物荧光检测显示,次氯酸组、过氧乙酸组5轮次消毒后支气管镜管腔采样液的相对发光单位(RLU)值为16~179,均<200,两组的消毒合格率均为100%;低温等离子组2轮次消毒后支气管镜管腔采样液的RLU值为675~4 532,均>200,消毒合格率为0。细菌培养法检测结果显示,次氯酸组、过氧乙酸组支气管镜5轮次消毒后管腔采样液的菌落计数为0~6 cfu/件,消毒合格率为100%;低温等离子组支气管镜2轮次消毒后管腔采样液的菌落计数均>20 cfu/件,消毒合格率为0。与对照组相比,所有实验组每轮次消毒后支气管镜的图像质量、插入部远端弯曲度、负压吸引力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将可抛弃便携式支气管镜预处理后,使用次氯酸浸泡消毒法及过氧乙酸浸泡消毒法均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目的,且不影响支气管镜的使用性能。ATP生物荧光检测技术与细菌培养法检测结果一致性高,可快速评判可抛弃便携式支气管镜的消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抛弃便携式支气管镜 消毒 次氯酸 过氧乙酸 低温等离子 ATP生物荧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