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桃红通络颗粒通过抑制NLRP3/ASC/caspase-1通路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1
作者 张颖 法菁菁 +6 位作者 王明珠 周迅杰 李珂 黄姝彦 吴珂 陈澳立 符德玉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63-1370,共8页
目的研究桃红通络颗粒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MD组、尼可地尔组(5mg/kg)及桃红通络颗粒组(50mg/kg)。动物按分组先给予相应药物7d,末次给药后2 h进行CMD模型制备。采用左心室腔内... 目的研究桃红通络颗粒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MD组、尼可地尔组(5mg/kg)及桃红通络颗粒组(50mg/kg)。动物按分组先给予相应药物7d,末次给药后2 h进行CMD模型制备。采用左心室腔内注射栓塞微球(粒径40~120μm,约1000个微球)的方法建立大鼠CMD模型。造模术后24 h,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及舒张末期容积(EDV);通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心肌受损区域,利用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NOD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及心肌组织caspase-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桃红通络颗粒组、CMD组和尼可地尔组的EF、FS均低于假手术组(均P<0.001),桃红通络颗粒组和尼可地尔组的EF、FS均高于CMD组(均P<0.01),但EDV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心肌无异常改变,CMD组大鼠心肌有微球栓塞、细胞溶解破裂及炎性浸润,尼可地尔组和桃红通络颗粒组病变相对较轻且两组的血栓形成数均低于CMD组(均P<0.01)。TTC染色结果显示,尼可地尔组和桃红通络颗粒组大鼠心肌受损区域面积均小于CMD组(P<0.05或P<0.01),且桃红通络颗粒组小于尼可地尔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MD模型中ASC和caspase-1蛋白表达及阳性细胞数增加且分布于心肌与间质细胞,桃红通络颗粒组ASC和caspase-1阳性细胞数均低于CMD组(均P<0.0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桃红通络颗粒组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CMD组(均P<0.05)。结论桃红通络颗粒可以保护微球栓塞所致CMD大鼠的心脏功能,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其作用机制与抑制心肌细胞炎症小体从而减轻心肌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桃红通络颗粒 NLRP3炎症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