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2023年上海市某医院儿童流行性感冒的发病特点及固有免疫细胞的变化
1
作者 时玉霞 周霖 +3 位作者 蔡斌 张露 王婷婷 雷蕾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4-880,共7页
目的?分析2019-2023年上海市某医院儿科门急诊就诊儿童中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的发病特点及固有免疫细胞的变化,为儿童流感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急诊就诊且完善流感病... 目的?分析2019-2023年上海市某医院儿科门急诊就诊儿童中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的发病特点及固有免疫细胞的变化,为儿童流感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急诊就诊且完善流感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的流感样症状(ILI)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月为监测基本单位,采用折线图描述流感病例数及阳性率变化情况。将所有ILI儿童分为新冠疫情前组(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冠疫情期间组(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冠疫情后组(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比较各组间的流感病毒阳性率差异。为进一步观察实施非药物干预(NPI)措施后甲型流感患儿固有免疫细胞的变化情况,同时考虑到儿童白细胞发育特点,根据年龄将甲型流感患儿分为0~6岁和7~16岁2个亚组,在各亚组内,将患儿分为NPI实施前组和NPI实施后组,按照性别、年龄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1∶1)后,比较两组间的血常规参数差异。结果 共纳入ILI儿童41 028例,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冠疫情期间,流感病毒阳性率明显降低(P<0.001),几乎没有检测到流感病毒的活动;2023年3月流感高峰复现,高峰期滞后,但高于往年峰值,且达到峰值的速度更快。在2个年龄亚组内,NPI实施后组甲型流感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均低于NPI实施前组(均P<0.001),单核细胞比例均高于NPI实施前组(均P<0.001)。结论 新冠疫情期间实施的NPI措施在切断流感传播途径的同时,也改变了流感的流行趋势。疫情后,流感病毒引发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甲型流感患儿出现了更严重的免疫反应,建议在流感流行季节来临前加强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流行趋势 血常规 固有免疫特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船应对突发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管理方案的构建
2
作者 袁静 王玉娇 +2 位作者 孙洁 李奕 陈怡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8-943,共6页
目的构建医院船应对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管理方案并初步评价应用效果。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关于突发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方面的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及系统评价等,同时参考近年来国内外重大疫情防控管理相关文献,由研究小组初步拟定... 目的构建医院船应对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管理方案并初步评价应用效果。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关于突发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方面的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及系统评价等,同时参考近年来国内外重大疫情防控管理相关文献,由研究小组初步拟定医院船应对突发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管理方案初稿。通过2轮专家论证会议进行讨论修正,最终形成医院船应对突发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管理方案,并在“和谐使命-2022”任务中进行初步验证。结果构建的医院船应对突发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管理方案包括一级条目6个、二级条目22个、三级条目40个(其中A级推荐指标34个,B级推荐指标6个)。在“和谐使命-2022”任务中应用本方案,实现了任务人员“零感染”的既定目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医院船应对突发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管理方案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全面性、严谨性、实用性及科学性,能为医院船应对突发呼吸道传染病提供指导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船 传染病 呼吸道感染 感染控制 管理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某三甲综合医院儿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住院患儿疾病种类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高宇 甘露 +1 位作者 曹诗燕 周霖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6-413,共8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前、后儿科住院患儿疾病种类的变化。方法收集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2019年2月-2020年1月(COVID-19疫情发生前1年)1931例和2020年2月-2021年1月(COVID-19疫情发生后1年...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前、后儿科住院患儿疾病种类的变化。方法收集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2019年2月-2020年1月(COVID-19疫情发生前1年)1931例和2020年2月-2021年1月(COVID-19疫情发生后1年)618例住院患儿的性别、年龄、常住地、疾病诊断等相关信息,对疫情发生前、后1年住院患儿的总数、常住地、性别及各系统疾病的构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OVID-19疫情发生后1年住院患儿数量减少68.00%(1313/1931)。疫情发生后1年常住地为外省市的患儿数量下降[17.80%(110/618)vs 29.00%(560/1931)],与疫情发生前1年相比,住院患儿常住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疫情发生后1年,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减少92.04%(971/1055),占比下降[13.59%(84/618)vs 54.63%(1055/1931)];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增加20.71%(29/140),占比上升[27.35%(169/618)vs 7.25%(140/1931)];新生儿疾病患儿减少43.01%(166/386),但占比上升[35.60%(220/618)vs 19.99%(386/1931)]。与疫情发生前1年相比,疫情发生后1年住院患儿的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新生儿疾病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疫情发生前、后1年住院患儿年龄分布(P<0.01)和各季节住院患儿数量(P<0.05)均不同。疫情发生后1年住院患儿中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数量减少最为明显,肺炎患儿减少93.71%(655/699),疫情发生前、后1年肺炎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38%(44/84)vs 66.26%(699/1055),P<0.05]。与疫情发生前1年相比,疫情发生后1年内分泌系统疾病中矮小症/生长发育迟缓占比减少、性早熟/青春期发育提前病例占比增加(P<0.05)。结论COVID-19疫情导致儿科住院患儿明显减少,以呼吸系统疾病占比下降尤为显著,但内分泌系统疾病住院患儿增加,提示疫情防控措施可有效减少需住院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但同时导致性早熟、青春期发育提前患儿增多,需引起综合医院儿科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儿科学 住院患儿 疾病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结合蛋白4基因突变致少年型肾消耗病1例报告
4
作者 姜治仲 高宇 +1 位作者 蔡斌 周霖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9-702,共4页
1病例资料患儿男,年龄为12岁1个月,因“多饮多尿1年,下肢酸痛1周、加重伴乏力2 d”,于2021年6月27日收入我院。2021年6月27日患儿至我院儿科就诊,血生化检查示血钾1.7 mmol/L、尿素14.6 mmol/L、肌酐280μmol/L,尿常规示蛋白质弱阳性,... 1病例资料患儿男,年龄为12岁1个月,因“多饮多尿1年,下肢酸痛1周、加重伴乏力2 d”,于2021年6月27日收入我院。2021年6月27日患儿至我院儿科就诊,血生化检查示血钾1.7 mmol/L、尿素14.6 mmol/L、肌酐280μmol/L,尿常规示蛋白质弱阳性,心电图示T波改变、ST段缩短。曾在7岁时行鼻息肉切除术,转归良好;1年前可疑“腰部外伤”史,未处理。否认家族性肾脏疾病、周期性麻痹病史。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16/66 mm Hg(1 mm Hg=0.133k Pa),BMI27.3kg/m^(2);颈下、腋窝及腹股沟可见色素沉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消耗病 肾结合蛋白4 基因突变 终末期肾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定义下宫外生长迟缓与神经发育——营养干预新策略
5
作者 刘宇轩 雷蕾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67-1073,共7页
宫外生长迟缓是评估早产儿发育的重要指标,但其定义与诊断标准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围绕不同定义及生长曲线下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展开分析,通过对现有研究的系统梳理与综合评价,揭示不同定义在判断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及预测神经系统发育... 宫外生长迟缓是评估早产儿发育的重要指标,但其定义与诊断标准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围绕不同定义及生长曲线下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展开分析,通过对现有研究的系统梳理与综合评价,揭示不同定义在判断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及预测神经系统发育结局方面的差异;同时详细分析神经发育营养干预的多种方式及效果,为改善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外生长迟缓 早产 神经发育障碍 营养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常规的儿童甲型流行性感冒多参数预测模型
6
作者 时玉霞 周霖 +2 位作者 雷蕾 刘伟娜 徐通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71-1380,共10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一种基于多项血常规参数的风险预测模型,用于初步鉴别诊断甲型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甲流)和流感样疾病(ILI)患儿。方法选择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治疗的甲流患儿(n=26... 目的建立并验证一种基于多项血常规参数的风险预测模型,用于初步鉴别诊断甲型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甲流)和流感样疾病(ILI)患儿。方法选择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治疗的甲流患儿(n=2686)及ILI患儿(n=1369)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实验室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将患儿分为1岁≤年龄≤6岁、6岁<年龄≤16岁2个亚组,各亚组中患儿被随机分为训练集(占70%)和内部验证集(占30%)。选择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海军医院儿科治疗的甲流患儿(n=204)及ILI患儿(n=404)作为外部验证集。对训练集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获得甲流的独立影响因素,将基于这些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以列线图展示,采用ROC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决策曲线分析分别从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3个方面评估模型的性能,并在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中对模型的诊断性能进行验证。结果在1岁≤年龄≤6岁亚组,年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RP是甲流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识别甲流的AUC值在训练集中为0.746,在内部验证集中为0.771,在外部验证集中为0.753;模型的预测概率和实际概率高度一致(P=0.216);在16%~60%的阈值概率范围内采取干预措施可以获得净收益。在6岁<年龄≤16岁亚组,性别、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是甲流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识别甲流的AUC值为0.733,在内部验证集中为0.747,在外部验证集中为0.753;模型的预测概率和实际概率高度一致(P=0.06);在12%~58%的阈值概率范围内采取干预措施可以获得净收益。结论这种基于易获取的血常规参数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对甲流显示出良好的诊断性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甲型流行性感冒 预测模型 列线图 血常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过敏原在住院哮喘患儿中的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晓颖 高宇 +2 位作者 郁健雄 蔡斌 周霖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6-821,共6页
目的 分析住院哮喘患儿的血清过敏原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有喘息症状且完成过敏原检测的患儿35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检出情况及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 目的 分析住院哮喘患儿的血清过敏原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有喘息症状且完成过敏原检测的患儿35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检出情况及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水平。根据诊断将患儿分为哮喘组(109例)和非哮喘组(246例),比较两组的过敏原分布差异及血清T-IgE水平。结果 355例患儿中,40.6%(144例)的患儿过敏原检测呈阳性。其中吸入性过敏原检出阳性率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尘螨(82.6%,119/144)、屋尘(10.4%,15/144)、猫毛(10.4%,15/144),食物性过敏原检出阳性率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鸡蛋白(12.5%,18/144)、鳕鱼/龙虾/扇贝(10.4%,15/144)、牛奶(10.4%,15/144)。哮喘组患儿的年龄大于非哮喘组[(8.8±2.9)岁vs (2.4±1.4)岁],过敏原sIgE阳性率高于非哮喘组[71.6%(78/109)vs 26.8%(66/246)],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高于非哮喘组[54.1%(59/109)vs 16.3%(40/246)],多重致敏率高于非哮喘组[26.6%(29/109)vs 10.2%(25/246)],血清T-IgE水平高于非哮喘组[344.0(108.0,920.0)IU/mL vs 79.6(26.2,280.5)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哮喘免疫病理以IgE增高为主。哮喘患儿与非哮喘患儿过敏原阳性率及分布模式存在差异,哮喘患儿过敏原阳性率更高,吸入性过敏原、多重致敏者更多,T-IgE水平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喘息 哮喘 过敏原 免疫球蛋白E 变应原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孕妇紧急分娩1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闫枫尚 闻笔伟 +5 位作者 刘胜楠 顾仲毅 黄菲菲 蔡圣芸 周霖 管睿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8-720,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19岁,因“停经35+5周,规律下腹痛10 h”于2022年4月8日8:40来我院急诊。患者既往体健,来沪1个月余,未接种过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孕期未进行正规产检。4月7日22:00左右患者自觉下腹痛,并逐渐增强。患者近期体温正常,偶有干... 1病例资料患者女,19岁,因“停经35+5周,规律下腹痛10 h”于2022年4月8日8:40来我院急诊。患者既往体健,来沪1个月余,未接种过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孕期未进行正规产检。4月7日22:00左右患者自觉下腹痛,并逐渐增强。患者近期体温正常,偶有干咳,无发热,饮食可,二便正常,4月7日小区多人混合采样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q PCR法)结果为阴性,抗原检测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妊娠 紧急分娩 围生期防治管理 隔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