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析化痰药与祛湿药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潜在靶点与机制
1
作者 丁杰 松迪 +1 位作者 俞瑾 俞超芹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8-1026,共9页
目的探究化痰药与祛湿药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机制的异同并寻找关键活性成分。方法利用HERB数据库筛选化痰药及祛湿药成分及靶点,运用欧易云平台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8.0... 目的探究化痰药与祛湿药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机制的异同并寻找关键活性成分。方法利用HERB数据库筛选化痰药及祛湿药成分及靶点,运用欧易云平台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通路网络图以显示通路差异。利用基因表达汇编数据库通过R 4.2.2软件筛选PCOS关键靶点,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关键活性成分与靶点的对接能力进行预测,并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验证对接效能。结果化痰药与祛湿药共有活性成分52种,共有靶点81个;两者共有通路涉及脂质调控、胰岛素调节、激素调节、促进卵母细胞成熟等多个角度,与肥胖型PCOS病理机制相符。化痰药在调节激素及胰岛素方面作用更为突出,而祛湿药则在维生素代谢及抗炎角度效果更为优异。槲皮素、β-谷甾醇及豆甾醇确定为关键活性成分,其中豆甾醇与PCOS关键靶点丘奇尔结构域蛋白1(CHURC1)及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11(TNFSF11)结合最为优异,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证明了β-谷甾醇与TNFSF11结合的强稳定性。结论初步探析了化痰药与祛湿药治疗肥胖型PCOS的潜在靶点与机制,对寻找关键的活性成分及指导临床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肥胖 化痰药 祛湿药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8的生理作用及其与妇科生殖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丁杰 梅珊珊 +1 位作者 程雯 俞超芹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81-1188,共8页
IL-18属于IL-1家族,是一种多效性免疫调节因子。IL-18通过诱导γ干扰素发挥强烈的促炎作用,并与多种生殖相关妇科疾病存在关联。本文综述了IL-18的生理作用及其与妇科生殖疾病的相关性,从子宫内膜容受性、卵泡发育、生殖免疫等方面探讨I... IL-18属于IL-1家族,是一种多效性免疫调节因子。IL-18通过诱导γ干扰素发挥强烈的促炎作用,并与多种生殖相关妇科疾病存在关联。本文综述了IL-18的生理作用及其与妇科生殖疾病的相关性,从子宫内膜容受性、卵泡发育、生殖免疫等方面探讨IL-18对女性生殖生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子宫内膜异位症 多囊卵巢综合征 反复自然流产 子宫内膜容受性 卵泡发育 生殖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俞氏化瘀止血方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彧 程雯 +6 位作者 李森 蒋继兰 杨思勤 孙峰 齐英 俞超芹 许泓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9-1076,共8页
目的探究俞氏化瘀止血方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A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及海军... 目的探究俞氏化瘀止血方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A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及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的AM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化瘀方组和安慰剂组进行双盲临床试验,化瘀方组放置LNG-IUS后1个月加用俞氏化瘀止血方治疗,安慰剂组放置LNG-IUS后1个月加用安慰剂治疗,俞氏化瘀止血方和安慰剂均服用3个月。共95例完成随访,其中化瘀方组47例、安慰剂组48例;脱落7例,脱落率为6.86%。比较两组患者的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子宫点滴出血天数、痛经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子宫体积、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和中医证候量化评分,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服药3个月后,与安慰剂组相比,化瘀方组患者PBAC评分、点滴出血天数、子宫体积、血清CA125水平、中医证候量化评分均降低(均P<0.05),痛经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化瘀方组患者均未接受手术治疗,安慰剂组有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1例行腹腔镜子宫腺肌瘤切除术),两组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与化瘀方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俞氏化瘀止血方可明显改善AM患者的点滴出血情况,促进子宫体积缩小,降低血清CA125水平,改善AM中医证候。建议AM患者在放置LNG-IUS后常规服用俞氏化瘀止血方制剂,以减少LNG-IUS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俞氏化瘀止血方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调控腹腔巨噬细胞治疗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 被引量:1
4
作者 毕艳丽 俞超芹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59-1068,共10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通过将供体小鼠子宫内膜碎片注射入受体小鼠腹腔的方法构建EM小鼠模型,造模后将EM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孕三烯酮组、补肾活血方组,每组8只。孕三烯酮组小鼠以孕三烯酮混悬液...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通过将供体小鼠子宫内膜碎片注射入受体小鼠腹腔的方法构建EM小鼠模型,造模后将EM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孕三烯酮组、补肾活血方组,每组8只。孕三烯酮组小鼠以孕三烯酮混悬液(0.325 mg/kg)灌胃、每周2次,补肾活血方组小鼠每日以补肾活血方中药液(43.68 g/kg)灌胃,疗程均为28 d。疗程结束后处死小鼠,通过大体标本和H-E染色观察小鼠异位病灶生长情况,采用Blauer粘连评分系统对小鼠腹腔粘连程度进行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鼠病灶纤维化标志物的表达,通过ELISA检测小鼠腹腔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极化变迁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活血方组和孕三烯酮组EM小鼠异位病灶体积和腹腔粘连评分降低(均P<0.05),病灶纤维化程度改善,腹腔液中TNF-α、TGF-β1、IL-12水平下调(均P<0.05),腹腔巨噬细胞M2/M1比值降低(均P<0.01),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没有明显改变。补肾活血方组EM小鼠上述指标与孕三烯酮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补肾活血方可能通过调控腹腔巨噬细胞改善小鼠腹腔免疫微环境治疗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巨噬细胞 免疫微环境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困局与思考 被引量:8
5
作者 俞超芹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的神经炎症性疾病,其导致的慢性盆腔痛、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不孕症等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中医认为血瘀是EM的核心病机,现证型繁杂,治疗方案多样但缺乏规范和标准;现代医学则认为非可控性...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的神经炎症性疾病,其导致的慢性盆腔痛、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不孕症等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中医认为血瘀是EM的核心病机,现证型繁杂,治疗方案多样但缺乏规范和标准;现代医学则认为非可控性炎症和粘连是EM的病理过程,但目前缺乏敏感的非侵入性生物诊断标志物和理想的治疗方法。EM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在EM诊治过程中要重视临床诊断,避免诊断延迟;同时要重视中医药的规范化治疗,尽早介入、尽早使用;要积极提高中医药在EM治疗中的地位和临床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瘀证 中医药 长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死亡基因的乳腺癌预后模型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万坤铭 谢玮 +4 位作者 袁梓珂 蔡孟成 金永生 罗鹏飞 俞超芹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6-293,共8页
目的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挖掘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铁死亡基因,构建乳腺癌预后模型。方法下载TCGA数据库中转录组与临床数据,获取与预后相关的在乳腺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铁死亡基因,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 目的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挖掘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铁死亡基因,构建乳腺癌预后模型。方法下载TCGA数据库中转录组与临床数据,获取与预后相关的在乳腺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铁死亡基因,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法构建风险评分模型。将TCGA数据库中获取的患者信息作为模型测试集数据,通过ROC曲线评估预后模型的效能,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价差异表达的铁死亡基因和风险评分能否作为预后因子。利用国际肿瘤基因组协作组(ICGC)数据库与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数据作为验证集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筛选出51个在乳腺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铁死亡基因,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11个差异表达的铁死亡基因与乳腺癌预后相关。利用这11个基因构建乳腺癌预后风险评分模型:风险评分=ALOX15×0.11+CHAC1×0.07+CISD1×0.15+CS×0.24+GCLC×0.04+GPX4×(-0.07)+NCOA4×0.17+EMC2×0.30+G6PD×0.19+ACSF2×(-0.04)+SQLE×0.12,ROC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在测试集中预测乳腺癌患者术后2、4、6年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678、0.680、0.61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后模型风险评分可作为独立预后因子(HR=3.104,P<0.001)。根据预后模型风险评分是否≥4.277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在测试集与验证集中高风险组患者的生存率均低于低风险组患者(P均<0.001)。结论基于铁死亡基因的乳腺癌预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该模型中的铁死亡基因为乳腺癌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铁死亡 预后模型 靶向治疗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