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癌症的流行特点、防控现状及未来应对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曹广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9-290,共12页
我国是癌症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2022年,我国内地地区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8.66%,但是新发癌症例数和癌症死亡例数分别占全球的24.17%和26.44%;其中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的死亡率居前5位,占全部癌症死亡的67.50%。我国... 我国是癌症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2022年,我国内地地区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8.66%,但是新发癌症例数和癌症死亡例数分别占全球的24.17%和26.44%;其中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的死亡率居前5位,占全部癌症死亡的67.50%。我国肝癌、胃癌和食管癌年龄标化发病率(ASIR)和年龄标化死亡率(ASMR)有下降趋势,而相应的粗率有增加趋势。肺癌的ASMR在城市地区下降、在农村地区上升,结直肠癌ASIR和ASMR持续上升,提示人口老龄化、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和生活方式改变影响了癌症负担。随着中国经济迅速转型,与现代生活方式相关的危险因素如缺乏体育运动、烟酒嗜好、代谢综合征、非健康饮食及心理问题等持续增加,而与贫穷落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如环境污染、食品污染、慢性感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幽门螺杆菌和华支睾吸虫感染等)依然存在。这两类原因推升了现阶段中国社会癌症高负担。上述这些病因可通过影响遗传和表观遗传机制直接致癌,但更多的是通过诱导慢性炎症导致炎-癌转化。针对可干预病因进行预防,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开展有氧运动以降低全身低强度炎症、提升免疫水平,有助于降低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此外,癌症筛查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等几种慢性进展类癌症的ASMR。应用队列研究和流行病学方法阐明病因预防、筛查及临床治疗对癌症发生和预后的影响,是癌症三级预防的关键举措。将上游预防工作和下游诊疗工作有机结合,是控制癌症所致期望寿命折损最具成本效益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发病率 死亡率 危险因素 三级预防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全球及中国结直肠癌流行状况分析 被引量:163
2
作者 周雄 胡明 +2 位作者 李子帅 曹广文 谭晓㛃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56-1364,共9页
目的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结合性别、年龄、人类发展指数(HDI)等特征分析2020年全球及中国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情况,并比对中国和全球结直肠癌流行情况。方法 全球185个国家或地区的结直肠癌数据来源于GLO... 目的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结合性别、年龄、人类发展指数(HDI)等特征分析2020年全球及中国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情况,并比对中国和全球结直肠癌流行情况。方法 全球185个国家或地区的结直肠癌数据来源于GLOBOCAN 2020数据库,HDI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20年人类发展报告》数据进行整理。将癌症数据进行年龄、性别、HDI分层,描述全球及中国结直肠癌流行情况。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标化发病率(SIR)、标化死亡率(SMR)及死亡发病比(M/I)与HD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020年全球结直肠癌总发病人数(193.2万)在各癌种中位于第3位,SIR(19.5/10万)位于第4位;全球结直肠癌总死亡人数(93.5万)位于各癌种第2位,SMR(9.0/10万)位于第3位。2020年中国结直肠癌总发病人数(55.5万)在各癌种中位于第2位,占全球结直肠癌发病人数的28.8%,SIR(23.9/10万)位于中国各癌种第3位;中国结直肠癌总死亡人数(28.6万)在各癌种中位于第5位,占全球结直肠癌死亡人数的30.6%,SMR(12.0/10万)位于中国各癌种第5位。全球男性结直肠癌发病人数、死亡人数、SIR、SMR均高于女性。SIR、SMR与HDI呈正相关(r=0.795、0.804,P均<0.001),M/I与HDI呈负相关(r=-0.843,P<0.001)。全球及中国结直肠癌发病人数、死亡人数、SIR、SMR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40~44岁年龄组之后迅速增长。结论 全球及中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严重,流行情况在不同HDI水平的国家或地区、性别、年龄别之间存在差异。分析和探讨结直肠癌流行情况与特点、了解结直肠癌流行的影响因素可为进一步采取有效、精准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世界人口年龄标准化发病率 世界人口年龄标准化死亡率 死亡发病比 人类发展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4-2015年上海市杨浦区肝胆系统恶性肿瘤死亡趋势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宋家慧 邓阳 +3 位作者 赵佳 王硕 韩雪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7-303,共7页
目的利用上海市杨浦区1974-2015年肝胆系统恶性肿瘤的死亡数据,分析肝癌和胆道癌症死亡趋势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上海市杨浦区肝癌和胆道癌症死亡趋势,应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评估年龄和队列因素对肝癌... 目的利用上海市杨浦区1974-2015年肝胆系统恶性肿瘤的死亡数据,分析肝癌和胆道癌症死亡趋势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上海市杨浦区肝癌和胆道癌症死亡趋势,应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评估年龄和队列因素对肝癌和胆道癌症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1974-2015年杨浦区共报告肝癌死亡9 866例,男女比例为2.7∶1,粗死亡率为23.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8.87/10万;胆道癌症死亡2 173例,男女比例为1∶1.7,粗死亡率为5.04/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2/10万。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1974-2015年肝癌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而胆道癌症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在APC模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肝癌和胆道癌症的死亡风险整体呈上升趋势。总人群中1930年之前出生者肝癌和胆道癌症死亡风险呈上升趋势;1930-1949年出生的男性肝癌、男女性胆道癌症死亡风险呈下降趋势,1949年之后出生者呈上升趋势;而1930年之后出生的女性肝癌死亡风险呈下降趋势。结论 1974-2015年杨浦区肝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男性肝癌死亡数高于女性;胆道癌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女性死亡人数高于男性;由老龄化因素造成的肝癌和胆道癌症死亡率上升;暴露因素对肝癌和胆道癌症的影响较一致,可能与当时社会经济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胆道肿瘤 死亡率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特征及防控措施评价
4
作者 陈健 汤玮娜 +3 位作者 蔡鹏 陈曦 张宏伟 殷建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04-1409,共6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展趋势,评价我国及其他国家防控措施对疫情的影响,为进一步预测疫情发展和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10日至3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全国各省市卫生健...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展趋势,评价我国及其他国家防控措施对疫情的影响,为进一步预测疫情发展和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10日至3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全国各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及发布的国内COVID-19疫情报告,以及截至2020年4月16日各疫情国家的病例报告及WHO每日公布的COVID-19统计数据。从我国各地区COVID-19患者的确诊病例数、病死率、危重率和治愈率等方面对COVID-19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分析我国各地区疫情发展变化趋势及防控措施的效果,并与疫情较严重的美国和意大利的疫情防控效果进行比较。结果COVID-19疫情呈现暴发流行特点,病例数上升速度快。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均出现COVID-19患者;COVID-19在全国的病死率为4.01%(3314/82545),武汉市为5.10%(2548/50006),湖北省(除武汉市)为3.59%(639/17795);COVID-19在全国的平均治愈率为92.34%(76225/82545)。在采取限制交通和人员流动的措施后,武汉市新增病例占全国大部分,但全国(除湖北省)的平均日新增确诊病例由原来521.00例下降到474.40例;在采取集中隔离治疗措施后,武汉市平均日新增死亡人数由72.33例下降至38.35例,全国平均日新增死亡人数由97.87例下降至47.61例。在中国、美国和意大利3个国家中中国采取的防控措施强度最大,病例增加速度最慢。结论COVID-19在全国各地区均有分布。我国采取的防控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进展,相对美国、意大利,我国采取的防控措施更为迅速、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暴发流行 流行病学 传染病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伤害死亡特征及潜在减寿年数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代银 李辉 +3 位作者 赵佳 丁一波 韩雪 殷建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2-257,共6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杨浦区居民因伤害死亡情况及其死亡特征和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制定伤害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居民伤害死因登记资料,应用Excel 2010、SPSS 21.0软件对数据信息整理分析,死亡率时间变化趋... 目的分析上海市杨浦区居民因伤害死亡情况及其死亡特征和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制定伤害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居民伤害死因登记资料,应用Excel 2010、SPSS 21.0软件对数据信息整理分析,死亡率时间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线性回归分析,标化采用1985年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果2002-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累计报告伤害死亡6377例,年均粗死亡率为31.03/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15.00/10万,伤害粗死亡率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45,P>0.05),而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Z=2.171,P<0.05)。伤害粗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2.0,P<0.01)及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4.4,P<0.01)整体均呈下降趋势。伤害死亡原因中居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及意外中毒,合计占伤害死亡总数的89.85%(5730/6377)。伤害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0~14岁年龄组的死亡率最低(4.12/10万),≥65岁年龄组的死亡率最高(110.00/10万)。PYLL的前5位伤害类型为自杀、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及溺水,共计46325人年,占总PYLL的80.12%。结论伤害是影响上海市杨浦区居民健康和寿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伤害类型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因伤害而造成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死亡率 死亡原因 潜在减寿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气溶胶远程探测装置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方乐天 刘文斌 +1 位作者 丁一波 曹广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86-1094,共9页
生物气溶胶是新发突发传染病快速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生物武器攻击的常见释放手段。生物气溶胶扩散速度快、防护难度高、成分鉴定困难,是生物安全防御相关研究的关键课题。利用基于激光诱导荧光雷达技术的装置远程探测生物气溶胶是提高... 生物气溶胶是新发突发传染病快速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生物武器攻击的常见释放手段。生物气溶胶扩散速度快、防护难度高、成分鉴定困难,是生物安全防御相关研究的关键课题。利用基于激光诱导荧光雷达技术的装置远程探测生物气溶胶是提高生物气溶胶防御水平的有效手段。本文对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类型、技术进展和应用开发等展开综述,以期阐明该技术的发展现况,为我国生物安全装备研发工作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溶胶 生物安全 远程探测 传染病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末端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在肝细胞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术后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钟晓怡 马龙腾 +4 位作者 陈曦 吴婷 李楠 曹广文 殷建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5-132,共8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羧基末端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Ct-HBx)的表达及其与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62例肝癌组织、配对的263例癌旁组织和配对的25例癌栓组织中Ct-HBx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羧基末端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Ct-HBx)的表达及其与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62例肝癌组织、配对的263例癌旁组织和配对的25例癌栓组织中Ct-HBx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Ct-HBx蛋白的表达与HCC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结果 Ct-HBx蛋白表达在配对的263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43.73%(115/263)和11.79%(31/263);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门静脉癌栓(PVTT)、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术前甲胎蛋白(AFP)、主瘤旁微小子灶、术前巴塞罗那临床肿瘤(BCLC)分期和术后抗病毒治疗是HC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门静脉癌栓、术前AFP、肿瘤包膜、术前BCLC分期和Ct-HBx蛋白表达是H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在263对配对样本中,肝癌组织中Ct-HBx蛋白的表达与性别、糖类抗原19-9(CA19-9)、术后抗病毒治疗有关(P均<0.05)。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t-HBx蛋白均为阴性表达的患者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高于Ct-HBx蛋白在肝癌组织阴性表达且在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的患者(P=0.050 1)。结论当HCC患者肝癌组织中Ct-HBx蛋白表达呈阴性时,癌旁组织中Ct-HBx蛋白的表达情况可能与术后预后有关,可作为预测术后肿瘤生存和复发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病毒 羧基末端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存活率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病原携带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被引量:1
8
作者 殷建华 张宏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6-408,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已经形成了大流行,目前我国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防控仍然面临巨大的压力。作为潜在的传染源,健康携带者及潜伏期携带者在疫情蔓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开展高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特定人群病毒核酸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已经形成了大流行,目前我国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防控仍然面临巨大的压力。作为潜在的传染源,健康携带者及潜伏期携带者在疫情蔓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开展高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特定人群病毒核酸检测,对COVID-19病例发生较为频繁的地点开展小规模的筛查工作,以及加强对不同聚集性疫情调查之间的横向交流等措施,对于聚集性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明确COVID-19的感染谱、传染期、是否存在恢复期携带者、院内感染问题及潜伏期的长短,将有助于在今后防控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预防与控制 无症状携带者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微RNA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蔡鹏 吴叶晨 +6 位作者 陈曦 张益萍 马少泽 朱小琼 胡锦新 殷建华 曹廷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患者血浆miRNA的差异表达,探索血浆miRNA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潜能。方法应用基因表达汇编数据库获得前列腺癌患者血浆及血清差异表达的miRNA,通过最近邻中心分类器曲线下面积优化模型(NCC-AUC)筛选出3个权重最高...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患者血浆miRNA的差异表达,探索血浆miRNA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潜能。方法应用基因表达汇编数据库获得前列腺癌患者血浆及血清差异表达的miRNA,通过最近邻中心分类器曲线下面积优化模型(NCC-AUC)筛选出3个权重最高的miRNA;收集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45例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4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炎组)和42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浆样本,采用qPCR对候选血浆mi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应用ROC曲线分析候选miRN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26个前列腺癌相关的差异表达miRNA,经NCC-AUC进一步筛选,miRNA-21-5p、miRNA-5189-5p和miRNA-6780a-5p权重最高,进入临床样本验证阶段。临床验证结果显示,血浆miRNA-21-5p水平在健康对照组、前列腺炎组、前列腺癌组中依次升高,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列腺炎组血浆miRNA-5189-5p水平低于前列腺癌组与健康对照组(P均<0.01);前列腺癌组血浆miRNA-6780a-5p水平高于前列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miRNA-21-5p和miRNA-6780a-5p对前列腺癌均有较好的诊断潜能(P均<0.001),AUC分别为0.695和0.787,灵敏度分别为95.6%和64.4%,特异度分别为41.5%和81.7%。miRNA-21-5p与miRNA-6780a-5p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AUC为0.83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2%和74.4%。结论血浆miRNA-21-5p和miRNA-6780a-5p均有成为前列腺癌诊断标志物的潜能,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微RNA-21-5p 微RNA-5189-5p 微RNA-6780a-5p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