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被引量:26
1
作者 孟煜 刘念琪 +2 位作者 朱孟琴 刘伟志 吴荔荔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58-965,共8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4月15至30日,选取上海市3所大学,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网络调研。采用问卷星调研平台设计调查问卷,收集高校学生人口学资料...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4月15至30日,选取上海市3所大学,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网络调研。采用问卷星调研平台设计调查问卷,收集高校学生人口学资料;采用改编的正性负性情绪量表评估情绪状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睡眠质量。结果共1195名大学生纳入研究,其中男531例、女664例,年龄17~39岁。COVID-19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大学生负性情绪较多,主要有焦虑(46.6%,557/1195)、难过(28.9%,345/1195)、紧张(25.0%,299/1195)、害怕或恐慌(21.3%,255/1195);正性情绪中除平静(55.9%,668/1195)外,其他正性情绪较少。17.6%(210/1195)的学生报告主观睡眠质量不佳,有18.8%(225/1195)、17.3%(207/1195)和14.8%(177/1195)的学生存在入睡困难、夜间易醒或早醒和睡眠不足问题。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所处地区、居住状态为情绪状况和睡眠状况的影响因素,所学专业是情绪状况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COVID-19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大学生普遍存在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不佳问题。对于年龄较大、女性、硕士及以上学生、此前处于国外或湖北地区、处于被隔离或被观察状态和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应给予重点关注与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精神卫生 睡眠质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常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心理卫生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兢 尚志蕾 刘伟志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45-1153,共9页
机器学习是一种强大的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收集分析海量数据和隐藏的信息,帮助解决心理卫生领域急需的多维数据综合诊断、个体化干预和治疗等问题。本文对机器学习在心理卫生领域的应用按照诊断、治疗和预后三部分进行综述,并从大、小两... 机器学习是一种强大的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收集分析海量数据和隐藏的信息,帮助解决心理卫生领域急需的多维数据综合诊断、个体化干预和治疗等问题。本文对机器学习在心理卫生领域的应用按照诊断、治疗和预后三部分进行综述,并从大、小两个维度陈述技术优势,展望发展前景,同时分析该领域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心理卫生 心理障碍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暴露1年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吴荔荔 费奥 +2 位作者 王燕 刘伟志 欧阳慧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66-1271,共6页
目的 观察创伤暴露1年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的变化,并分析创伤暴露1年后PTSD发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初期和暴发后1年分别进行方便取样,被试在线匿名参与调查。调查内容包括2份自填问卷:1份收集个人信... 目的 观察创伤暴露1年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的变化,并分析创伤暴露1年后PTSD发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初期和暴发后1年分别进行方便取样,被试在线匿名参与调查。调查内容包括2份自填问卷:1份收集个人信息(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和主观睡眠质量;另1份是第5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的PTSD检查表(PCL-5),在创伤暴露初期和创伤暴露1年后分别回收有效问卷2 091、2 092份。结果 创伤暴露初期PTSD发生率为5.3%(111/2 091),创伤暴露1年后PTSD发生率为19.1%(399/2 09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1)、性别(P<0.01)和主观睡眠质量(P<0.01)为PTSD的风险因子。结论 创伤暴露1年后PTSD发生率较创伤暴露初期有所上升。在创伤暴露初期应特别重视年纪轻、女性、睡眠障碍群体,并尽早给予心理干预措施,以防后期发生PT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心理健康 心理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确诊和6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调查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荔荔 尚志蕾 +2 位作者 张帆 孙露娜 刘伟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和疑似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探讨其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网络在线方式调查收集2例确诊和6例疑似COVID-19患者的资料。采用自编自评式一般情况问卷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5...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和疑似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探讨其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网络在线方式调查收集2例确诊和6例疑似COVID-19患者的资料。采用自编自评式一般情况问卷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5(PCL-5)评估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2例COVID-19确诊患者和6例疑似患者的年龄为17~71岁。女5例,男3例;7例为专科或本科以上学历,1例为高中及以下学历;5例有武汉市居民接触史。2例确诊COVID-19患者中有1例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阳性,6例疑似患者中有1例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阳性,8例患者侵入症状尤为明显(5例)。疫情对8例患者的睡眠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夜间易醒或早醒(5例)。PCL-5总分与睡眠质量变化趋势总体一致,PCL-5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结论COVID-19确诊患者与疑似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及创伤后应激症状,夜间易醒或早醒和侵入症状较明显,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症状 睡眠质量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