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医大学学员负性情绪与倦怠的关系:疲劳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柳 姜文迪 +1 位作者 蔡文鹏 董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4-559,共6页
目的探究军医大学学员疲劳在负性情绪与倦怠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某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员发放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21(DASS-21)、多维疲劳问卷(MFI-20)和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MBI),对学员的负性... 目的探究军医大学学员疲劳在负性情绪与倦怠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某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员发放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21(DASS-21)、多维疲劳问卷(MFI-20)和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MBI),对学员的负性情绪、疲劳、倦怠情况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和多元分层回归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采用Bootst rap检验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发放问卷270份,回收有效问卷250份,回收率为92.6%。负性情绪3个维度(抑郁、焦虑、应激)得分均高于常模(P均<0.01);疲劳各维度中体力疲劳得分高于常模(P<0.01),脑力疲劳、动力下降、活动减少3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P<0.05,P<0.01);倦怠各维度中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成就感得分高于常模(P<0.01)。负性情绪、疲劳、倦怠各维度均两两相关(P均<0.01)。多元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疲劳可以解释倦怠方差变异的53.3%(F=71.140,P<0.01),体力疲劳与脑力疲劳均对倦怠有正向预测作用(β=0.516,P<0.01;β=0.188,P<0.01)。在疲劳基础上,负性情绪可独立解释倦怠方差变异的1.9%(F=44.243,P<0.01)。焦虑、抑郁、应激可以解释倦怠方差变异的33.5%(F=42.333,P<0.01),其中抑郁与应激对倦怠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36,P<0.01;β=0.258,P<0.05),在负性情绪基础上,疲劳可独立解释倦怠方差变异的21.7%(F=44.243,P<0.01),其中体力疲劳与脑力疲劳对倦怠有正向预测作用(β=0.423,P<0.01;β=0.166,P<0.01)。中介效应模型和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负性情绪能够通过疲劳间接影响倦怠[χ^2=74.508,df=17,χ^2/df=4.383,比较适配指数(CFI)=0.955,增值适配指数(IFI)=0.956,相对适配指数(RFI)=0.943,Tucker-Lewis指数(TLI)=0.926],疲劳的中介效应效果量为65.3%。结论疲劳在负性情绪与倦怠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对高焦虑、高抑郁和高应激的军医大学学员应加强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手段,避免加重其疲劳、倦怠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医大学学员 倦怠 情绪障碍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军某部官兵兴奋易感性与心理健康状态的关系:心理弹性和应对倾向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建国 毛晓飞 +4 位作者 陈艾彬 蔡文鹏 邓文曦 李自强 董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7-232,共6页
目的探索海军某部官兵心理健康状态与兴奋易感性、心理弹性和应对倾向的关系,阐明兴奋易感性影响心理健康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20)、心理弹性量表、简化版高敏感者量表1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870名海军某部官兵... 目的探索海军某部官兵心理健康状态与兴奋易感性、心理弹性和应对倾向的关系,阐明兴奋易感性影响心理健康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20)、心理弹性量表、简化版高敏感者量表1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870名海军某部官兵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法验证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评估兴奋易感性、心理弹性和应对倾向对心理健康状态的预测效果,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心理弹性、应对倾向在兴奋易感性和心理健康状态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官兵的SRQ-20得分为1(0,5)分,阳性检出率为21.2%(395/1865)。相关分析显示官兵心理健康状态与兴奋易感性呈正相关(P<0.01),与审美敏感性、心理弹性及应对倾向呈负相关(均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兴奋易感性、心理弹性和应对倾向对心理健康状态有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和应对倾向在兴奋易感性和心理健康状态之间起部分链式中介作用。结论海军某部官兵的兴奋易感性可以直接预测其心理健康状态,还可以通过心理弹性、应对倾向的独立及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心理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弹性 感觉加工敏感性 应对方式 链式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环境下海军官兵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建国 郑楷炼 +3 位作者 董薇 张帆 侯田雅 毛晓飞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44-1349,共6页
目的了解热环境下海军官兵职业倦怠情况,探究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并分析心理资本在两者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随机抽取驻热区海军官兵588人,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军人职业倦怠量表、军人社会支持量表和积极心理资本问卷进行调查... 目的了解热环境下海军官兵职业倦怠情况,探究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并分析心理资本在两者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随机抽取驻热区海军官兵588人,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军人职业倦怠量表、军人社会支持量表和积极心理资本问卷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探讨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社会支持和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预测性,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热环境下海军官兵的职业倦怠高于普通环境下的海军官兵(P<0.01),其中成就感低表现得最明显(P<0.01)。社会支持、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存在相关性(P均<0.01),其中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韧性和希望4个因子能共同解释官兵职业倦怠方差变异的35.10%;中介效应模型和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χ^(2)/df=4.762,拟合优度指数为0.937,调整拟合优度指数为0.904,规范拟合指数为0.953,相对拟合指数为0.939,增值拟合指数为0.962,塔克-刘易斯指数为0.951,比较拟合指数为0.962,近似误差均方根为0.080)。结论热环境下海军官兵的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环境 军事人员 职业倦怠 社会支持 心理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人心理弹性与疲劳的关系: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的多重中介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宋相瑞 尹倩兰 +3 位作者 侯田雅 陈璐 支强 邓光辉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8-304,共7页
目的研究军人疲劳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多维疲劳量表、心理弹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中文版社会支持问卷对812名军人进行测试。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变量间的关系,采用分层线性回归分析心理弹... 目的研究军人疲劳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多维疲劳量表、心理弹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中文版社会支持问卷对812名军人进行测试。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变量间的关系,采用分层线性回归分析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感对疲劳的预测性,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在心理弹性与疲劳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794份,有效率为97.78%。Pearson相关性结果分析表明军人的疲劳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感均呈负相关(r=-0.646、-0.460、-0.520,均P<0.01),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均呈正相关(r=0.458、0.618,均P<0.01),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r=0.423,P<0.01)。分层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可独立预测疲劳水平(P<0.01),同时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对疲劳的回归显著(均P<0.01),三者可解释疲劳46.6%的方差变异。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在心理弹性与疲劳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P<0.001,P=0.026),同时两者的链式中介在心理弹性与疲劳之间的也存在显著中介效应(P<0.001)。结论加强军人心理弹性水平训练,提高军人社会支持水平和军人自我效能感对增强军人疲劳应对能力、降低疲劳反应、提高作业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心理弹性 社会支持 自我效能感 军事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虑敏感性与跳伞参训人员跳伞训练前心理应激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侯田雅 刘志远 +3 位作者 董薇 涂佳佳 邓文曦 佟佳俊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55-1459,共5页
目的探讨跳伞参训人员焦虑敏感性与跳伞训练前心理应激的关系及心理弹性在两者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焦虑敏感指数量表3版、心理弹性量表、心理应激自评问卷及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58名跳伞参训人员在跳伞训练前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探讨跳伞参训人员焦虑敏感性与跳伞训练前心理应激的关系及心理弹性在两者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焦虑敏感指数量表3版、心理弹性量表、心理应激自评问卷及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58名跳伞参训人员在跳伞训练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焦虑敏感性、心理弹性及心理应激间的相关性分析;以焦虑敏感性和心理弹性为自变量、心理应激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三者间的关系;采用Hayes Process宏程序模型及偏差矫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心理弹性在焦虑敏感性与心理应激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跳伞训练前有5.0%(13/258)的跳伞参训人员处于心理应激状态。焦虑敏感性、心理弹性和心理应激两两间呈显著相关(均P<0.01)。焦虑敏感性能正向预测跳伞参训人员跳伞训练前的心理应激水平(b=0.412,t=7.062,P<0.01),心理弹性能负向预测心理应激水平(b=-0.187,t=-3.722,P<0.01),两者共同解释心理应激水平总变异的31.4%。心理弹性部分中介了焦虑敏感性对心理应激的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48%。结论跳伞参训人员在跳伞训练前的心理应激程度较低,心理适应程度较好。心理弹性在跳伞参训人员焦虑敏感性与跳伞训练前心理应激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提示应重点关注高焦虑敏感性参训人员,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以降低跳伞训练前的心理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伞训练 心理应激 焦虑敏感性 心理弹性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尊、积极应对方式在心理弹性与疲劳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宋相瑞 尹倩兰 +3 位作者 侯田雅 赵盟 王海东 邓光辉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5-871,共7页
目的探究自尊和积极应对方式在心理弹性与疲劳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整群抽取1092人作为研究对象,全部为男性,采用多维疲劳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罗森伯格自尊量表进行测量。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变量间的关系,采... 目的探究自尊和积极应对方式在心理弹性与疲劳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整群抽取1092人作为研究对象,全部为男性,采用多维疲劳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罗森伯格自尊量表进行测量。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变量间的关系,采用分层线性回归分析心理弹性、积极应对方式及自尊对疲劳的预测性,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积极应对方式、自尊在心理弹性与疲劳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065份,有效率为97.53%。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疲劳与心理弹性、积极应对方式、自尊呈负相关(r=-0.619、-0.538、-0.589,均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340,P<0.01);心理弹性与积极应对方式、自尊呈正相关(r=0.706、0.583,均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无相关性(r=0.014,P>0.05);自尊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181,P<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474,P<0.01)。分层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可以独立解释疲劳38.3%的方差变异(P<0.01),加入积极应对方式和自尊后可多解释疲劳9.2%方差变异(P<0.01)。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指标为χ^(2)=31.404,df=7,χ^(2)/df=4.486,比较性配适指标为0.994,塔克-刘易斯指数为0.998,近似误差均方根为0.014;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积极应对方式(P=0.01)、自尊(P<0.001)存在中介效应,且自尊的中介效应大于积极应对方式(P=0.007),心理弹性的直接效应显著(P<0.001)。结论自尊、积极应对方式在心理弹性与疲劳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且自尊的中介效应更大,提示心理弹性、自尊、积极应对方式是疲劳的保护性因素,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弹性训练,提升自尊水平,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来减少疲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弹性 疲劳 自尊 应对方式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人心理控制源和疲劳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侯田雅 经旻 +3 位作者 蔡文鹏 董薇 邓文曦 邓光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08-1313,共6页
目的探究军人心理控制源、心理弹性和疲劳间的关系。方法选择553名官兵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IPC)量表调查心理控制源,Conne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调查心理弹性,疲劳量表14(FS-14)调查疲劳情况,构建... 目的探究军人心理控制源、心理弹性和疲劳间的关系。方法选择553名官兵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IPC)量表调查心理控制源,Conne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调查心理弹性,疲劳量表14(FS-14)调查疲劳情况,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结果回收有效问卷532份,有效回收率为96.2%。军人心理控制源在是否独生子女、入伍前户籍是农村还是城市、原生家庭结构完整与否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在性别和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vs大学及以上)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军人疲劳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其余人口学维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内控性(高外控性)军人疲劳程度明显高于高内控性(低外控性)军人(P<0.01);除内控性与躯体疲劳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外,心理控制源3个维度、心理弹性3个维度和疲劳2个维度之间均两两相关(P均<0.01)。心理控制源和心理弹性可解释官兵疲劳变异的22.8%;中介效应模型和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心理控制源通过心理弹性间接影响疲劳(χ;/df=4.888,拟合优度指数=0.983,调整拟合优度指数=0.940,规范拟合指数=0.983,相对拟合指数=0.957,增值拟合指数=0.986,Tucker-Lewis系数=0.966,比较拟合指数=0.986,近似均方根误差=0.086)。心理弹性总的中介效应为22.58%。结论心理弹性在军人心理控制源与疲劳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应重点关注偏外控性官兵的疲劳程度,提高心理弹性能力,降低疲劳水平,提高作业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控制源 心理弹性 疲劳 军事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某礁部队战士心理素质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武 王妙苗 +7 位作者 李朕东 张佳艺 李珊珊 陈良 董薇 柏涌海 傅卫军 李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89-893,共5页
目的研究远海驻礁部队战士的心理素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其心理素质、健康主观评价、社会支持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军人心理素质量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驻某礁100名部队战士进行问卷调查。军人心理素质量表... 目的研究远海驻礁部队战士的心理素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其心理素质、健康主观评价、社会支持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军人心理素质量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驻某礁100名部队战士进行问卷调查。军人心理素质量表包括聪慧、忠诚、勇敢、自信和耐挫5个维度,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3个维度,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3个维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远海驻礁部队战士军人心理素质量表得分与总体军人心理素质常模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3个量表中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社会支持、健康主观评价和远海驻礁部队战士心理素质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远海驻礁部队战士军人心理素质量表自信维度(沉着+独立+乐群)得分优于总体常模(P=0.030),其余4个维度得分与常模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除远海驻礁部队战士军人心理素质量表忠诚维度得分与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社会健康维度得分无相关性(P=0.366)外,军人心理素质量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3个量表之间其余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正相关(P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健康是耐挫的影响因素(P=0.006),家庭支持和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0.022,P<0.001),家庭支持是生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0.025)。结论远海驻礁战士心理素质易受岛礁环境的影响,需要从加强社会支持、提高自身健康认识两方面入手改善远海驻礁战士的心理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礁 军事人员 心理素质 社会支持 健康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弹性在直招士官新兵人格稳定性、忧虑性与状态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宋相瑞 尹倩兰 +3 位作者 刘辉 李红高 蔡文鹏 邓光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95-1401,共7页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在人格因素与状态焦虑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整群抽取某新兵训练基地直招士官新兵591名,采用心理弹性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及简化版人格因素问卷进行调查,运用相关性分析、分层回归分析及建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间...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在人格因素与状态焦虑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整群抽取某新兵训练基地直招士官新兵591名,采用心理弹性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及简化版人格因素问卷进行调查,运用相关性分析、分层回归分析及建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579例,有效率为97.97%;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状态焦虑与心理弹性及人格因素中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呈负相关(P均<0.01),与人格因素中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呈正相关(P均<0.01),心理弹性与人格因素中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呈正相关(P均<0.01),与人格因素中忧虑性和紧张性呈负相关(P均<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人格因素中稳定性、忧虑性、紧张性及心理弹性可以独立预测状态焦虑;2个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提示纳入人格因素中稳定性、忧虑性、紧张性3个自变量时,心理弹性在稳定性和忧虑性与状态焦虑之间均存在中介效应(P均<0.001),而在紧张性与状态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P=0.117);当纳入稳定性与忧虑性2个自变量时,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都存在(P均<0.001),其在稳定性和忧虑性与状态焦虑之间的中介效应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6)。结论心理弹性在人格因素中稳定性、忧虑性与状态焦虑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提高军人心理弹性、增强稳定性特质、降低忧虑性特质有助于降低新兵状态焦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招士官 心理弹性 状态焦虑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方式在军人心理弹性与负性情绪间的多重中介效应 被引量:32
10
作者 陈艾彬 张晓敏 +3 位作者 江敏 尹倩兰 宋相瑞 邓光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53-1257,共5页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军人心理弹性与负性情绪间的中介效应。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某部官兵358名,采用心理弹性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44份,有效率为...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军人心理弹性与负性情绪间的中介效应。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某部官兵358名,采用心理弹性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44份,有效率为96.09%。受试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23.24±4.73)岁。心理弹性、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负性情绪两两相关(P均<0.01);心理弹性可解释负性情绪方差变异的21.2%(P<0.01),加入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方式后,可多解释7%的方差变异。心理弹性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负性情绪[χ~2=35.744,df=17,χ~2/df=2.103,拟合优度指数(GFI)=0.975,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0.948,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57],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7.03%,其中积极应对方式在总中介效应中占比75.43%,消极应对方式占比24.00%。结论应对方式在军人心理弹性与负性情绪间起到并行多重中介作用,其中积极应对方式中介效应较大,提示应重点关注低心理弹性军人群体,着重训练其积极应对方式,有效降低官兵负性情绪水平,提高作业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人员 应对方式 心理弹性 负性情绪 中介效应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1年后全封闭隔离管理对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亚纬 侯田雅 +3 位作者 蔡文鹏 罗哲超 文静 邓光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67-1272,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1年后全封闭管理期间军队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采用自编人员一般资料调查表、7项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患者健康调查问卷9(PHQ-9)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1年后全封闭管理期间军队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采用自编人员一般资料调查表、7项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患者健康调查问卷9(PHQ-9)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量表对某部294名官兵进行问卷调查,探究疫情暴发1年后长期全封闭隔离管理期间军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57份,有效回收率为87.4%。有47.5%(122/257)的官兵表现出抑郁症状,29.6%(76/257)表现出焦虑症状,39.7%(102/257)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30.4%(78/257)存在失眠症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自尊是抑郁(β=0.145、-0.544,P均<0.01)和焦虑(β=0.192、-0.515,P均<0.01)的影响因素,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自尊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β=0.233、0.126、-0.484,P均<0.05),性别、受教育程度和自尊是失眠的影响因素(β=0.118、0.135、-0.456,P均<0.05)。结论在COVID-19疫情暴发1年后的全封闭隔离管理下,部分官兵出现了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失眠症状,提示在疫情暴发1年后封闭管理期间仍应重点关注军队官兵的心理健康,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工作,提高疫情期间的军人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军事人员 封闭管理 抑郁 焦虑 创伤后应激障碍 失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争条件下的心理损伤及心理应战能力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艾彬 尹倩兰 +2 位作者 王朔 应辉 邓光辉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27-831,共5页
战场上复杂多变的环境以及大量创伤性事件会对参战官兵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损伤。因心理损伤造成的战斗减员和作战效能下降是影响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如何在恶劣军事环境中维持参战官兵情绪状态、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的稳定,增强官兵... 战场上复杂多变的环境以及大量创伤性事件会对参战官兵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损伤。因心理损伤造成的战斗减员和作战效能下降是影响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如何在恶劣军事环境中维持参战官兵情绪状态、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的稳定,增强官兵心理应战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战场环境、应对挑战、完成任务,进而提升部队整体战斗力,已经成为近年来军事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就战争条件下的心理损伤类型以及近年国内外心理应战能力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 军事人员 心理损伤 心理应战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军人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2
13
作者 侯田雅 张瑞珂 +2 位作者 陈艾彬 邓文曦 邓光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38-842,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对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在此期间军人的心理健康对于维护军队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既往研究分别对现阶段部队一线官兵、隔离官兵和营区驻守官兵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进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对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在此期间军人的心理健康对于维护军队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既往研究分别对现阶段部队一线官兵、隔离官兵和营区驻守官兵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阐述,并从问题解决和情绪调节等角度提出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理问题 一线官兵 隔离人员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环境下皖西南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4
作者 侯田雅 蔡文鹏 +3 位作者 董薇 张瑞珂 冯磊 邓光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83-1188,共6页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皖西南地区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于2020年2月1日至5日对皖西南地区766名农村居民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比较不同人口学信...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皖西南地区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于2020年2月1日至5日对皖西南地区766名农村居民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比较不同人口学信息的居民之间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发放在线问卷887份,回收有效问卷766份,有效率为86.4%。COVID-19疫情期间皖西南地区农村居民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23.2%(178/766),主要表现为强迫(15.1%,116/766)、人际关系敏感(9.0%,69/766)和睡眠与饮食问题(8.5%,65/766)。COVID-19疫情期间,农村居民的SCL-90各因子分均低于中国常模,其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分与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77,95% CI 0.965~0.989)、受教育程度(OR=0.693,95% CI 0.497~0.966)、家庭结构完整与否(OR=1.934,95% CI 1.223~3.059)、对疫情知识的了解程度(OR=0.948,95% CI 0.914~0.983)是COVID-19疫情期间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皖西南地区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应加强对易感人群的关注,进一步普及疫情相关知识,维护疫情时期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LOGISTIC回归分析 农村居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一线医护人员负性情绪与风险感知的关系 被引量:7
15
作者 尹倩兰 刘瑛 +4 位作者 邵小琴 宋相瑞 蔡文鹏 邓光辉 董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49-1454,共6页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初期一线医护人员负性情绪对其风险感知水平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2月3日至5日,对武汉火神山医院的派遣医护人员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进行在线问卷调查,采用7...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初期一线医护人员负性情绪对其风险感知水平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2月3日至5日,对武汉火神山医院的派遣医护人员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进行在线问卷调查,采用7种负性情绪组成的缩减版负性情绪自评量表测量医护人员的负性情绪,采用护理人员风险感知问卷改编的抗疫一线医护人员风险感知问卷测量医护人员的风险感知水平。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20份,回收有效率为85.94%。COVID-19疫情初期一线医护人员的负性情绪总分为(11.18±4.58)分,7种负性情绪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紧张[(1.92±0.90)分]、心烦[(1.75±0.91)分]、恐惧[(1.61±0.84)分]、急躁[(1.58±0.84)分]、哀伤[(1.51±0.83)分]、战战兢兢[(1.50±0.83)分]、内疚[(1.31±0.64)分];非护理人员的急躁、哀伤、心烦、内疚得分高于护理人员(P均<0.05)。医护人员风险感知总分为(17.68±4.60)分,其中以时间风险维度得分[(3.20±1.20)分]最高;非护理人员的组织风险得分[(3.39±1.01)分vs(2.88±1.01)分]和时间风险得分[(3.46±1.22)分vs(3.09±1.18)分]均高于护理人员(P<0.01或P<0.05)。负性情绪总分和风险感知总分呈正相关(r=0.499,P<0.01),负性情绪分类评分对不同的风险感知倾向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其中急躁对时间风险的指示作用最明显(β=0.227,P=0.033)。结论负性情绪较高的医护人员风险感知水平也较高,疫情初期的负性情绪管理将有益于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对风险的正确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护人员 负性情绪 风险感知 预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面舰艇艇员睡眠与幸福感的关系:链式中介模型 被引量:6
16
作者 毛晓飞 侯田雅 +2 位作者 张建国 张帆 董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59-862,共4页
目的 探讨海军水面舰艇艇员睡眠、应对倾向、焦虑和幸福感的关系,阐明睡眠影响幸福感的心理机制。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水面舰艇艇员295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 目的 探讨海军水面舰艇艇员睡眠、应对倾向、焦虑和幸福感的关系,阐明睡眠影响幸福感的心理机制。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水面舰艇艇员295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中介效应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288份,有效回收率为97.6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水面舰艇艇员睡眠与应对倾向、睡眠与幸福感、应对倾向与焦虑、焦虑与幸福感均呈负相关(P均<0.01),睡眠与焦虑、应对倾向与幸福感均呈正相关(P均<0.01)。链式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睡眠既可以通过应对倾向、焦虑的单独部分中介作用,也能通过应对倾向、焦虑的部分链式中介作用影响水面舰艇艇员的幸福感。结论 应对倾向、焦虑在海军水面舰艇艇员睡眠与幸福感之间起部分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舰艇艇员 睡眠 主观幸福感 链式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校学员体能训练应对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的关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秉瑞 穆薪坤 +2 位作者 彭保清 石桂炎 蔡文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5-468,共4页
军校学员身体素质是军人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但军事体能训练专业性强、内容广、强度大[1-2],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员的身心负担,使不少学员出现焦虑、退缩、烦躁甚至抑郁[3-4],对训练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实践发现,不同学员应对体能训练方... 军校学员身体素质是军人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但军事体能训练专业性强、内容广、强度大[1-2],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员的身心负担,使不少学员出现焦虑、退缩、烦躁甚至抑郁[3-4],对训练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实践发现,不同学员应对体能训练方式存在差异。有的学员可以积极筹划参与体能训练,有的学员通过寻求宣泄和社会支持处理体能训练带来的不良情绪,而有的学员等待时机进行克制性应对。因此,引导学员积极应对和参与体能训练,对培养全方位合格的军校学员和提高院校军事体育教育与训练水平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效能感 体能训练 应对方式 成就动机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艇官兵依恋焦虑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自尊和负性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建国 董薇 +3 位作者 侯田雅 邓文曦 李自强 毛晓飞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68-1173,共6页
目的探究海军舰艇官兵依恋焦虑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揭示自尊、负性情绪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便利抽取法选取海军舰艇官兵288人,采用成人依恋量表、自尊量表、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 目的探究海军舰艇官兵依恋焦虑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揭示自尊、负性情绪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便利抽取法选取海军舰艇官兵288人,采用成人依恋量表、自尊量表、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依恋焦虑、自尊、负性情绪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相关分析显示,依恋焦虑、自尊、焦虑、抑郁和主观幸福感两两相关(均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依恋焦虑、自尊、抑郁和焦虑可共同预测主观幸福感的42.4%。链式中介模型各项拟合指数良好(χ^(2)/df=0.170,P=0.844,拟合优度指数为0.999,调整拟合优度指数为0.996,规范拟合指数为0.999,相对拟合指数为0.997,比较拟合指数为1.000,近似误差均方根为0.000),结果显示自尊、负性情绪在依恋焦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链式中介作用。结论舰艇官兵的依恋焦虑既可以通过自尊、负性情绪的单独中介作用,也能通过自尊、负性情绪的完全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其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艇官兵 依恋焦虑 主观幸福感 自尊 焦虑 抑郁 链式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一线医务人员风险感知特点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瑛 尹倩兰 +2 位作者 蔡文鹏 邓文曦 董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53-957,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一线医务人员风险感知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其在高风险、高强度抗疫医疗工作中正确感知风险、提升压力应对能力、维护心理健康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采用抗击COVID-19疫情一线医务人员疫情风险感知...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一线医务人员风险感知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其在高风险、高强度抗疫医疗工作中正确感知风险、提升压力应对能力、维护心理健康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采用抗击COVID-19疫情一线医务人员疫情风险感知问卷对181名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进行风险感知问卷调查,采用非参数检验对人口学因素及风险感知维度进行差异比较,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人口学因素对抗疫一线医务人员风险感知水平的预测作用。结果COVID-19疫情下一线医务人员风险感知问卷总得分为(36.39±8.59)分,得分率为60.65%,得分率排前3位的维度为身体功能风险、组织风险及人身安全风险。湖北地区医务人员风险感知问卷总得分高于非湖北地区(Z=-2.180,P<0.05);医技人员(医师和技师)风险感知问卷总得分高于护士(Z=-3.039,P<0.01)。医务人员所在地对总体风险感知具有预测作用(P<0.05)。结论在COVID-19疫情下,抗疫一线医务人员风险感知处于中等程度,湖北地区医务人员风险感知程度高于非湖北地区,医技人员风险感知程度高于护士,医务人员所在地区对风险感知具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风险感知 医务人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官兵恐慌情绪状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0
作者 侯田雅 董薇 +1 位作者 蔡文鹏 邓光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32-837,共6页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初期广大官兵的恐慌情绪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COVID-19疫情初期整群随机抽取驻冀某部官兵431名,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焦虑自评量表、COVID-19了解程度量表、心理恐慌源量表、疫情发布...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初期广大官兵的恐慌情绪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COVID-19疫情初期整群随机抽取驻冀某部官兵431名,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焦虑自评量表、COVID-19了解程度量表、心理恐慌源量表、疫情发布信息评估量表和风险认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收回有效问卷411份,回收有效率为95.36%。调查发现5.84%(24/411)的官兵处于心理应激状态,4.14%(17/411)处于心理恐慌状态,处于心理应激状态的官兵心理恐慌得分为(47.76±6.51)分,显著高于非心理应激状态的官兵[(32.95±10.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01,P<0.01);官兵对不同维度的COVID-19知识了解程度不同(χ2=91.53,P<0.01),欠缺了解比例较高的是COVID-19的相关科研进展(22.87%,94/411)和症状(20.92%,86/411);心理恐慌源主要是COVID-19传染性强、人人戴口罩和护目镜及来自互联网的信息等;在疫情发布信息中,累计发病人数、新增发病人数和累计疑似病例数是官兵较为关注的疫情信息;年龄、风险认知中的忧虑程度、本人感染的可能性、心理应激水平及COVID-19的了解程度对官兵心理恐慌有预测作用(P<0.05或P<0.01);风险认知特征各维度中COVID-19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COVID-19造成影响的事件特性对官兵的忧虑程度有预测作用(P<0.05或P<0.01);在缓解心理恐慌措施方面,官兵更需要相关医学知识的普及。结论在COVID-19疫情初期,包括风险认知特征和心理恐慌源等在内的因素会影响官兵的心理恐慌情绪,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官兵心理恐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惊恐 心理学应激 风险认知 军事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