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医大学学员负性情绪与倦怠的关系:疲劳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柳 姜文迪 +1 位作者 蔡文鹏 董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4-559,共6页
目的探究军医大学学员疲劳在负性情绪与倦怠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某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员发放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21(DASS-21)、多维疲劳问卷(MFI-20)和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MBI),对学员的负性... 目的探究军医大学学员疲劳在负性情绪与倦怠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某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员发放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21(DASS-21)、多维疲劳问卷(MFI-20)和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MBI),对学员的负性情绪、疲劳、倦怠情况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和多元分层回归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采用Bootst rap检验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发放问卷270份,回收有效问卷250份,回收率为92.6%。负性情绪3个维度(抑郁、焦虑、应激)得分均高于常模(P均<0.01);疲劳各维度中体力疲劳得分高于常模(P<0.01),脑力疲劳、动力下降、活动减少3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P<0.05,P<0.01);倦怠各维度中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成就感得分高于常模(P<0.01)。负性情绪、疲劳、倦怠各维度均两两相关(P均<0.01)。多元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疲劳可以解释倦怠方差变异的53.3%(F=71.140,P<0.01),体力疲劳与脑力疲劳均对倦怠有正向预测作用(β=0.516,P<0.01;β=0.188,P<0.01)。在疲劳基础上,负性情绪可独立解释倦怠方差变异的1.9%(F=44.243,P<0.01)。焦虑、抑郁、应激可以解释倦怠方差变异的33.5%(F=42.333,P<0.01),其中抑郁与应激对倦怠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36,P<0.01;β=0.258,P<0.05),在负性情绪基础上,疲劳可独立解释倦怠方差变异的21.7%(F=44.243,P<0.01),其中体力疲劳与脑力疲劳对倦怠有正向预测作用(β=0.423,P<0.01;β=0.166,P<0.01)。中介效应模型和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负性情绪能够通过疲劳间接影响倦怠[χ^2=74.508,df=17,χ^2/df=4.383,比较适配指数(CFI)=0.955,增值适配指数(IFI)=0.956,相对适配指数(RFI)=0.943,Tucker-Lewis指数(TLI)=0.926],疲劳的中介效应效果量为65.3%。结论疲劳在负性情绪与倦怠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对高焦虑、高抑郁和高应激的军医大学学员应加强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手段,避免加重其疲劳、倦怠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医大学学员 倦怠 情绪障碍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型人格障碍特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舒童 许惠静 +2 位作者 刘世栋 杜萍 刘涛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8-673,共6页
目的 描述和分析具有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特质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人格评定问卷-边缘性特征问卷(PAI-BOR)、简版情绪调节困难量表(DERS-16)、简式UPPS-P冲动行为量表(S-UPPS-P)、患者健康问卷(PH... 目的 描述和分析具有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特质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人格评定问卷-边缘性特征问卷(PAI-BOR)、简版情绪调节困难量表(DERS-16)、简式UPPS-P冲动行为量表(S-UPPS-P)、患者健康问卷(PHQ-9)及心理危机筛查问卷对方便抽样选取的上海市340名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根据PAI-BOR得分将研究对象分为BPD特质组与非BPD特质组,分析两组心理危机的发生风险及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23份。研究对象年龄为(21.39±2.98)岁,男164名、女159名,BPD特质检出率19.20%(62/323)。BPD特质组与非BPD特质组大学生在家庭关系、遭遇重大变故、情绪调节困难、冲动、抑郁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PD特质组的轻度心理危机、重度心理危机检出率均高于非BPD特质组(均P<0.001)。无序多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感觉寻求、情绪调节困难是BPD特质组轻度心理危机的危险因素(均P<0.05),感觉寻求、近亲心理疾病史是BPD特质组重度心理危机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大学生BPD特质与心理危机的发生风险相关。感觉寻求、情绪调节困难及近亲心理疾病史会增加BPD特质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发生风险。高校应重点关注具有BPD特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边缘型人格障碍 心理危机 人格特质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昼夜节律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特质焦虑和睡眠信念态度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浩 孟尧 +2 位作者 蔡文鹏 苏彤 唐云翔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9-605,共7页
目的探究在大学生群体中昼夜节律类型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明确特质焦虑和睡眠信念态度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某医学院大学生进行线上调查,使用清晨型与夜晚型量表-5项(MEQ-5)、特质焦虑量表(T-AI)、简易睡... 目的探究在大学生群体中昼夜节律类型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明确特质焦虑和睡眠信念态度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某医学院大学生进行线上调查,使用清晨型与夜晚型量表-5项(MEQ-5)、特质焦虑量表(T-AI)、简易睡眠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16)、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别评估大学生的昼夜节律类型、特质焦虑水平、睡眠信念态度和睡眠质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探讨昼夜节律类型、特质焦虑水平、睡眠信念态度和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共回收问卷238份,有效问卷233份,有效率为97.9%。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昼夜节律类型、特质焦虑水平、睡眠信念态度和睡眠质量4个变量两两之间呈显著相关(均P<0.01)。以昼夜节律类型为自变量、睡眠质量为因变量、特质焦虑水平和睡眠信念态度为中介变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特质焦虑水平的中介效应量(MEQ-5→T-AI→PSQI)占总效应的30.48%(r=-0.128,95%CI-0.211~-0.066),睡眠信念态度的中介效应量(MEQ-5→DBAS-16→PSQI)占总效应的12.62%(r=-0.053,95%CI-0.106~-0.014),特质焦虑水平和睡眠信念态度的链式中介效应量(MEQ-5→T-AI→DBAS-16→PSQI)占总效应的11.19%(r=-0.047,95%CI-0.085~-0.022)。结论大学生的昼夜节律类型能够负向预测其睡眠质量,特质焦虑水平和睡眠信念态度在其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睡眠质量 焦虑特质 睡眠信念 睡眠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军某部官兵兴奋易感性与心理健康状态的关系:心理弹性和应对倾向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建国 毛晓飞 +4 位作者 陈艾彬 蔡文鹏 邓文曦 李自强 董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7-232,共6页
目的探索海军某部官兵心理健康状态与兴奋易感性、心理弹性和应对倾向的关系,阐明兴奋易感性影响心理健康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20)、心理弹性量表、简化版高敏感者量表1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870名海军某部官兵... 目的探索海军某部官兵心理健康状态与兴奋易感性、心理弹性和应对倾向的关系,阐明兴奋易感性影响心理健康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20)、心理弹性量表、简化版高敏感者量表1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870名海军某部官兵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法验证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评估兴奋易感性、心理弹性和应对倾向对心理健康状态的预测效果,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心理弹性、应对倾向在兴奋易感性和心理健康状态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官兵的SRQ-20得分为1(0,5)分,阳性检出率为21.2%(395/1865)。相关分析显示官兵心理健康状态与兴奋易感性呈正相关(P<0.01),与审美敏感性、心理弹性及应对倾向呈负相关(均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兴奋易感性、心理弹性和应对倾向对心理健康状态有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和应对倾向在兴奋易感性和心理健康状态之间起部分链式中介作用。结论海军某部官兵的兴奋易感性可以直接预测其心理健康状态,还可以通过心理弹性、应对倾向的独立及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心理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弹性 感觉加工敏感性 应对方式 链式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耻感对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影响: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5
作者 张丽 刘伟志 尹倩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0-955,共6页
目的 评估病耻感与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从不同层次的高校抽取1 312名大学生参与调查。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控制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潜在混杂因素,比较PTSD组和非PTSD组... 目的 评估病耻感与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从不同层次的高校抽取1 312名大学生参与调查。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控制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潜在混杂因素,比较PTSD组和非PTSD组在病耻感上的差异。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PTSD组(n=139)大学生的病耻感高于非PTSD组(n=139,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病耻感对PTSD各症状都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对过度警觉和反应性症状的影响最大。结论 PTSD大学生可能面临更加严重的病耻感,从而进一步加重PTSD症状。应关注病耻感对大学生PTSD症状的潜在影响,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应对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耻感 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理健康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不同强度乒乓球运动对抑郁症状大学生工作记忆及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
6
作者 赵群 王芃 +5 位作者 贾舒祺 刘晴 刘聪 李淑璠 刘伟志 毛丽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98-909,共12页
目的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单次不同强度乒乓球运动对抑郁症状大学生工作记忆的影响及其认知神经加工机制。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在某高校招募100名有抑郁症状的大学生,按1∶1∶1∶1比例随机分为低强度运动组、中强度运动组、... 目的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单次不同强度乒乓球运动对抑郁症状大学生工作记忆的影响及其认知神经加工机制。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在某高校招募100名有抑郁症状的大学生,按1∶1∶1∶1比例随机分为低强度运动组、中强度运动组、高强度运动组和对照组,低强度运动组、中强度运动组、高强度运动组分别接受强度为57%~64%最大心率(HRmax)和主观疲劳感觉分级量表(RPE)评分9~11分、65%~75% HRmax和RPE评分12~13分、76%~95% HRmax和RPE评分14~17分的单次乒乓球运动干预30 min(5 min热身、20 min监控锻炼、5 min整理),对照组不接受运动干预。干预前后进行言语工作记忆(VWM)和空间工作记忆(SWM)测量,并记录任务期间的ERP成分(N2、P3的波幅和潜伏期)。结果 最终纳入91名受试者(低强度运动组20人、中强度运动组25人、高强度运动组23人、对照组23人)进行分析。在VWM任务中,正确率的时间主效应显著(F_(1,89)=5.942,P=0.017,偏η^(2)=0.064),干预后中强度运动组和高强度运动组正确率提高(差值=0.027,95% CI 0.001~0.053,P=0.037;差值=0.029,95% CI 0.002~0.055,P=0.040);反应时的时间主效应显著(F_(1,89)=7.244,P=0.009,偏η^(2)=0.077),组别与时间的交互效应显著(F_(3,87)=2.844,P=0.042,偏η^(2)=0.089),干预后低强度运动组和中强度运动组反应时缩短(差值=-0.095,95% CI -0.183~-0.007,P=0.035;差值=-0.079,95% CI -0.158~0,P=0.049);ERP成分中P3潜伏期的时间与脑区电极位置的交互效应显著(F_(3,87)=5.785,P<0.001,偏η^(2)=0.062),其余各阶交互效应均不显著(均P>0.05)。在SWM任务中,正确率的时间主效应显著(F_(1,89)=5.092,P=0.027,偏η^(2)=0.055),组别与时间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_(3,87)=0.799,P=0.498,偏η^(2)=0.027),干预后中强度运动组正确率提高(差值=0.019,95% CI 0~0.037,P=0.046);反应时的时间主效应显著(F_(1,89)=14.322,P<0.001,偏η^(2)=0.141),组别与时间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_(3,87)=1.521,P=0.215,偏η^(2)=0.050),干预后中强度运动组和高强度运动组反应时缩短(差值=-0.082,95% CI -0.136~-0.027,P=0.004;差值=-0.075,95% CI -0.131~-0.018,P=0.029);ERP成分中P3波幅的时间与脑区电极位置的交互效应显著(F_(3,87)=5.475,P=0.001,偏η^(2)=0.059),其余各阶交互效应均不显著(均P>0.05)。结论 单次不同强度乒乓球运动对抑郁症状大学生工作记忆具有积极作用:中、高强度运动可提升VWM正确率,低、中强度运动可降低VWM反应时,中强度运动可提升SWM正确率,而中、高强度运动可降低SWM反应时。同时,高强度运动对ERP成分的激活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次运动 乒乓球 大学生 抑郁症状 工作记忆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被引量:26
7
作者 孟煜 刘念琪 +2 位作者 朱孟琴 刘伟志 吴荔荔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58-965,共8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4月15至30日,选取上海市3所大学,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网络调研。采用问卷星调研平台设计调查问卷,收集高校学生人口学资料...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4月15至30日,选取上海市3所大学,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网络调研。采用问卷星调研平台设计调查问卷,收集高校学生人口学资料;采用改编的正性负性情绪量表评估情绪状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睡眠质量。结果共1195名大学生纳入研究,其中男531例、女664例,年龄17~39岁。COVID-19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大学生负性情绪较多,主要有焦虑(46.6%,557/1195)、难过(28.9%,345/1195)、紧张(25.0%,299/1195)、害怕或恐慌(21.3%,255/1195);正性情绪中除平静(55.9%,668/1195)外,其他正性情绪较少。17.6%(210/1195)的学生报告主观睡眠质量不佳,有18.8%(225/1195)、17.3%(207/1195)和14.8%(177/1195)的学生存在入睡困难、夜间易醒或早醒和睡眠不足问题。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所处地区、居住状态为情绪状况和睡眠状况的影响因素,所学专业是情绪状况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COVID-19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大学生普遍存在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不佳问题。对于年龄较大、女性、硕士及以上学生、此前处于国外或湖北地区、处于被隔离或被观察状态和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应给予重点关注与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精神卫生 睡眠质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常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环境下海军官兵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建国 郑楷炼 +3 位作者 董薇 张帆 侯田雅 毛晓飞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44-1349,共6页
目的了解热环境下海军官兵职业倦怠情况,探究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并分析心理资本在两者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随机抽取驻热区海军官兵588人,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军人职业倦怠量表、军人社会支持量表和积极心理资本问卷进行调查... 目的了解热环境下海军官兵职业倦怠情况,探究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并分析心理资本在两者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随机抽取驻热区海军官兵588人,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军人职业倦怠量表、军人社会支持量表和积极心理资本问卷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探讨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社会支持和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预测性,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热环境下海军官兵的职业倦怠高于普通环境下的海军官兵(P<0.01),其中成就感低表现得最明显(P<0.01)。社会支持、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存在相关性(P均<0.01),其中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韧性和希望4个因子能共同解释官兵职业倦怠方差变异的35.10%;中介效应模型和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χ^(2)/df=4.762,拟合优度指数为0.937,调整拟合优度指数为0.904,规范拟合指数为0.953,相对拟合指数为0.939,增值拟合指数为0.962,塔克-刘易斯指数为0.951,比较拟合指数为0.962,近似误差均方根为0.080)。结论热环境下海军官兵的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环境 军事人员 职业倦怠 社会支持 心理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虑敏感性与跳伞参训人员跳伞训练前心理应激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侯田雅 刘志远 +3 位作者 董薇 涂佳佳 邓文曦 佟佳俊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55-1459,共5页
目的探讨跳伞参训人员焦虑敏感性与跳伞训练前心理应激的关系及心理弹性在两者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焦虑敏感指数量表3版、心理弹性量表、心理应激自评问卷及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58名跳伞参训人员在跳伞训练前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探讨跳伞参训人员焦虑敏感性与跳伞训练前心理应激的关系及心理弹性在两者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焦虑敏感指数量表3版、心理弹性量表、心理应激自评问卷及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58名跳伞参训人员在跳伞训练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焦虑敏感性、心理弹性及心理应激间的相关性分析;以焦虑敏感性和心理弹性为自变量、心理应激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三者间的关系;采用Hayes Process宏程序模型及偏差矫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心理弹性在焦虑敏感性与心理应激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跳伞训练前有5.0%(13/258)的跳伞参训人员处于心理应激状态。焦虑敏感性、心理弹性和心理应激两两间呈显著相关(均P<0.01)。焦虑敏感性能正向预测跳伞参训人员跳伞训练前的心理应激水平(b=0.412,t=7.062,P<0.01),心理弹性能负向预测心理应激水平(b=-0.187,t=-3.722,P<0.01),两者共同解释心理应激水平总变异的31.4%。心理弹性部分中介了焦虑敏感性对心理应激的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48%。结论跳伞参训人员在跳伞训练前的心理应激程度较低,心理适应程度较好。心理弹性在跳伞参训人员焦虑敏感性与跳伞训练前心理应激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提示应重点关注高焦虑敏感性参训人员,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以降低跳伞训练前的心理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伞训练 心理应激 焦虑敏感性 心理弹性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人心理弹性与疲劳的关系: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的多重中介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相瑞 尹倩兰 +3 位作者 侯田雅 陈璐 支强 邓光辉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8-304,共7页
目的研究军人疲劳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多维疲劳量表、心理弹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中文版社会支持问卷对812名军人进行测试。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变量间的关系,采用分层线性回归分析心理弹... 目的研究军人疲劳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多维疲劳量表、心理弹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中文版社会支持问卷对812名军人进行测试。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变量间的关系,采用分层线性回归分析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感对疲劳的预测性,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在心理弹性与疲劳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794份,有效率为97.78%。Pearson相关性结果分析表明军人的疲劳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感均呈负相关(r=-0.646、-0.460、-0.520,均P<0.01),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均呈正相关(r=0.458、0.618,均P<0.01),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r=0.423,P<0.01)。分层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可独立预测疲劳水平(P<0.01),同时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对疲劳的回归显著(均P<0.01),三者可解释疲劳46.6%的方差变异。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在心理弹性与疲劳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P<0.001,P=0.026),同时两者的链式中介在心理弹性与疲劳之间的也存在显著中介效应(P<0.001)。结论加强军人心理弹性水平训练,提高军人社会支持水平和军人自我效能感对增强军人疲劳应对能力、降低疲劳反应、提高作业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心理弹性 社会支持 自我效能感 军事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战争对海军心理卫生保健的启示 被引量:2
11
作者 鞠金涛 吴荔荔 +1 位作者 欧阳慧 刘伟志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现代战争条件下,各种新的战略战术和高科技武器的应用使战争异常残酷和复杂,军人战争应激反应及精神性疾病的发生率急剧增高。随着现代战争的需求及军事任务的多样化,海军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军人心理健康研究虽然起步较... 现代战争条件下,各种新的战略战术和高科技武器的应用使战争异常残酷和复杂,军人战争应激反应及精神性疾病的发生率急剧增高。随着现代战争的需求及军事任务的多样化,海军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军人心理健康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进展迅速,多种措施已初见成效,这对加强海军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有直接启示作用。建议从规范海军各级心理服务机构工作内容、建设海军统一心理评估平台、加强平时心理训练、重视军事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和战时应激性创伤的紧急处置等方面着手,大力开展海军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提升部队战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战争 海军 心理健康 卫生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性自动思维在海军官兵心理应激程度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晓娜 葛奇奇 +2 位作者 江倩 王浩 王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81-1385,共5页
目的调查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负性自动思维在心理应激程度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自动思维问卷(AT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整体抽取的海军某部队642名官兵进行问卷调... 目的调查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负性自动思维在心理应激程度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自动思维问卷(AT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整体抽取的海军某部队642名官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回收有效问卷583份,有效率为90.8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应激程度、负性自动思维均与心理健康状况(SCL-90总分)两两正相关(P均<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应激程度、负性自动思维能够预测心理健康状况,负性自动思维在心理应激程度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占总效应的37.30%),且军官、士官和义务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应激程度和负性自动思维是影响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心理应激程度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负性自动思维的中介作用影响官兵的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自动思维 心理学应激 精神卫生 军事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大庆 王燕 +2 位作者 洪霞 刘伟志 尚志蕾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09-714,共6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的心理状态特征,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5月17日至2020年6月17日,采用调整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PQEEPH)对北京联合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PQEEPH分为抑郁、神经...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的心理状态特征,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5月17日至2020年6月17日,采用调整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PQEEPH)对北京联合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PQEEPH分为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性焦虑和疑病症5个维度,依据情绪反应症状的程度和频度进行4级评分,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度症状,2分为中度症状,3分为重度症状。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3019份。在COVID-19疫情期间,大学生情绪反应症状从重到轻依次为恐惧、神经衰弱、抑郁、强迫性焦虑和疑病症,发生率分别为87.7%(2648/3019)、44.8%(1353/3019)、37.4%(1129/3019)、17.3%(522/3019)、11.6%(350/3019)。女生恐惧得分高于男生(P<0.001),居住在乡镇/城郊的大学生恐惧得分高于居住在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P均<0.017),身边有确诊COVID-19病例、亲人作为医护人员或后勤保障人员参与疫情防治工作的大学生抑郁、神经衰弱和强迫性焦虑得分高于无此类情况者(P均<0.017),身边有疑似COVID-19病例的大学生抑郁、强迫性焦虑和疑病症得分高于无此类情况者(P均<0.017)。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出现中重度恐惧心理(OR=1.53,95%CI 1.25~1.88,P<0.001),身边有确诊或疑似COVID-19病例的大学生比无此类情况者更容易出现中重度恐惧心理(OR=2.03,95%CI 1.29~3.20,P=0.002),居住在乡镇/城郊的大学生比居住在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中重度恐惧心理(OR=0.72,95%CI 0.56~0.94,P=0.015;OR=0.78,95%CI 0.63~0.97,P=0.025)。结论COVID-19疫情对大学生心理造成了影响,需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恐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应用于心理健康干预的伦理挑战
14
作者 龚昕妍 刘伟志 尚志蕾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0-976,共7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AI)被引入心理健康干预领域,其在带来创新和进步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本文系统剖析了AI应用于心理健康干预的三重伦理挑战:首先,当前AI心理健康干预的伦理框架主要基于医疗伦理原则扩展,强调受益最大化、风... 近年来,人工智能(AI)被引入心理健康干预领域,其在带来创新和进步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本文系统剖析了AI应用于心理健康干预的三重伦理挑战:首先,当前AI心理健康干预的伦理框架主要基于医疗伦理原则扩展,强调受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及患者自主权,但面临标准化不足与技术快速迭代导致伦理风险难以被动态捕捉与规制;其次,AI在心理健康干预应用中,数据隐私问题与算法偏见导致的决策公平性问题是与数据治理相关的主要伦理挑战;最后,AI作为代理资源诱发自主性侵蚀与人际异化,主要体现在AI可能通过超出理解范围的方式施加影响,削弱用户自主决策能力,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对AI产生过度依赖和盲目信任,削弱其社交动机,进而威胁其自主性和心理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心理健康 心理干预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军某部官兵睡眠与自杀意念的关系 被引量:9
15
作者 何静文 周娜 +3 位作者 屠志浩 苏彤 肖磊 唐云翔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69-1372,共4页
目的调查海军某部官兵的睡眠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采用集体测验方法,应用自编人口学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海军某部459名官兵的睡眠状况与自杀意念... 目的调查海军某部官兵的睡眠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采用集体测验方法,应用自编人口学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海军某部459名官兵的睡眠状况与自杀意念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459份,回收有效问卷434份,有效率为94.6%。海军某部军官的PSQI总分为(5.85±3.37)分,SIOSS总分为(7.05±3.98)分,SDS总分为(35.29±9.52)分,SAS总分为(31.80±7.36)分。海军某部官兵的自杀意念与睡眠质量、入睡困难、夜间易醒或早醒、噩梦呈正相关,与睡眠时长呈负相关(P均<0.01)。控制一般人口学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物质使用情况(吸烟、饮酒、喝茶、喝咖啡)、焦虑症状及抑郁症状后,发现睡眠质量越差(β=0.289,P<0.01)、入睡困难症状越严重(β=0.110,P=0.019)、文化程度越高(β=0.080,P=0.013)者自杀意念越强。结论睡眠质量、入睡困难症状是海军某部官兵自杀意念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人员 睡眠 自杀意念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军官兵茶、咖啡饮用情况与睡眠的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静文 屠志浩 +4 位作者 苏彤 肖磊 王浩 徐静舟 唐云翔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79-1182,共4页
目的探究海军官兵茶、咖啡饮用情况与睡眠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使用自编人口学问卷、物质使用情况条目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海军1149名官兵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茶、咖啡饮用情况与睡眠状况的关... 目的探究海军官兵茶、咖啡饮用情况与睡眠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使用自编人口学问卷、物质使用情况条目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海军1149名官兵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茶、咖啡饮用情况与睡眠状况的关系,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一般人口学信息和茶、咖啡饮用情况对睡眠的影响。结果在1149名海军官兵中,38.8%(446人)的官兵几乎很少喝茶,49.9%(573人)有时喝茶,11.3%(130人)几乎每天喝茶;60.8%(699人)很少或几乎不喝咖啡,36.0%(414人)有时喝咖啡,3.1%(36人)几乎每天喝咖啡。茶的饮用情况与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催眠药物呈负相关(P<0.01)。咖啡的饮用情况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及PSQI量表总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控制一般人口学因素(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及人员类别)后,发现咖啡饮用越频繁睡眠质量越差。结论长期饮用咖啡会对海军官兵的睡眠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人员 海军医学 睡眠 咖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研究:2009—2019 被引量:26
17
作者 张帆 刘伟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31-1036,共6页
近年来,海军官兵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本文对2009—2019年有关我国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了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特征、影响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海军官兵常见的心... 近年来,海军官兵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本文对2009—2019年有关我国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了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特征、影响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海军官兵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焦虑、睡眠问题等;目前关于海军官兵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他军种比较的研究还有争议;常见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包括海军兵种、长远航任务和个人因素,如人格、应对方式、生活事件等;对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较少。当前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研究存在调查规模小、研究结果不统一、研究方法单一、缺少实验研究等问题;未来需要扩大样本规模和兵种多样性,探究心理干预对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关注各种军事应激因素对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军医学 军事人员 精神卫生 影响因素 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人心理控制源和疲劳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侯田雅 经旻 +3 位作者 蔡文鹏 董薇 邓文曦 邓光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08-1313,共6页
目的探究军人心理控制源、心理弹性和疲劳间的关系。方法选择553名官兵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IPC)量表调查心理控制源,Conne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调查心理弹性,疲劳量表14(FS-14)调查疲劳情况,构建... 目的探究军人心理控制源、心理弹性和疲劳间的关系。方法选择553名官兵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IPC)量表调查心理控制源,Conne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调查心理弹性,疲劳量表14(FS-14)调查疲劳情况,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结果回收有效问卷532份,有效回收率为96.2%。军人心理控制源在是否独生子女、入伍前户籍是农村还是城市、原生家庭结构完整与否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在性别和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vs大学及以上)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军人疲劳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其余人口学维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内控性(高外控性)军人疲劳程度明显高于高内控性(低外控性)军人(P<0.01);除内控性与躯体疲劳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外,心理控制源3个维度、心理弹性3个维度和疲劳2个维度之间均两两相关(P均<0.01)。心理控制源和心理弹性可解释官兵疲劳变异的22.8%;中介效应模型和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心理控制源通过心理弹性间接影响疲劳(χ;/df=4.888,拟合优度指数=0.983,调整拟合优度指数=0.940,规范拟合指数=0.983,相对拟合指数=0.957,增值拟合指数=0.986,Tucker-Lewis系数=0.966,比较拟合指数=0.986,近似均方根误差=0.086)。心理弹性总的中介效应为22.58%。结论心理弹性在军人心理控制源与疲劳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应重点关注偏外控性官兵的疲劳程度,提高心理弹性能力,降低疲劳水平,提高作业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控制源 心理弹性 疲劳 军事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军驻湖北某部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睡眠质量和心理状况调查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金洋 肖平 +4 位作者 唐云翔 王浩 徐淑雨 徐静舟 苏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3-636,共4页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流行期间驻湖北某海军部队官兵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维护疫情期间官兵身心健康。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流行期间驻湖北某海军部队官兵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维护疫情期间官兵身心健康。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和事件冲击量表修订版(IES-R)评估驻湖北某海军部队官兵的睡眠和心理状况。结果发放问卷238份,回收有效问卷232份,有效率为97.5%。PSQI量表得分为2.00(1.00,5.00)分,睡眠质量较差、很差者分别占5.6%(13/232)和0.9%(2/232)。PHQ-9得分为0.00(0.00,2.00)分,存在轻度、中度、重度抑郁者分别占12.1%(28/232)、0.9%(2/232)、0.4%(1/232)。GAD-7得分为0.00(0.00,0.00)分,7.8%(18/232)的官兵存在轻度焦虑状态。IES-R得分为1.00(0.00,5.00)分,存在轻度、中度心理应激者分别占12.5%(29/232)和1.3%(3/232)。结论海军驻湖北某部队官兵在COVID-19疫情期间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总体尚好;少部分人员存在睡眠质量差、抑郁、焦虑或心理应激反应,大多数程度较轻。相关单位可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等应对策略,以更好地维护疫区官兵身心健康,保障战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睡眠质量 焦虑 抑郁 心理学应激 军事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高强度间歇运动对抑郁群体大学生情绪及额叶α频段偏侧化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裘莎丽 刘伟志 +3 位作者 周晓静 王相 臧育恒 王兴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11-1216,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得分和脑电额叶α频段的变化,探讨单次高强度间歇运动对抑郁群体大学生正负性情绪和额叶α频段偏侧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筛选处于轻度和中度抑郁情绪状态的在校大学生38名,采用掷硬币... 目的通过分析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得分和脑电额叶α频段的变化,探讨单次高强度间歇运动对抑郁群体大学生正负性情绪和额叶α频段偏侧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筛选处于轻度和中度抑郁情绪状态的在校大学生38名,采用掷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高强度间歇运动组(19人)和对照组(19人)。高强度间歇运动组进行20 min的单次高强度间歇运动,对照组静坐20 min。于干预后间隔1周,再次采用SDS测试被试的抑郁评分。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即刻,采用PANAS测试两组被试的情绪状态,采用脑电地形图仪采集被试静息状态下额叶α频段功率值。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被试PANAS得分、SDS得分和额叶α频段总功率及偏侧化的变化。结果与干预前相比,高强度间歇运动组被试干预后SDS得分下降,正性情绪得分增高,负性情绪得分降低(P均<0.05);对照组干预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干预前相比,高强度间歇运动组被试干预后右额叶α频段总功率值增高(P<0.05),额叶α频段偏侧化均得到改善(P均<0.05);与干预前相比,对照组干预后左、右额叶α频段总功率值均增高(P均<0.05),但额叶α频段偏侧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高强度间歇运动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情绪及额叶α频段偏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次高强度间歇运动 抑郁 脑电图 α频段 偏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