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地特种医学仿真实验应用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冯逸飞 王伟忠 +2 位作者 黄罡 谭兴 王杨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0-93,共4页
虚拟仿真技术是构建"真实"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与特点并将其应用于极地特种医学领域,研究极地特殊环境下特殊作业人员在特殊伤病救治等医疗保障工作中,基于"数据还原―场景模拟―平台... 虚拟仿真技术是构建"真实"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与特点并将其应用于极地特种医学领域,研究极地特殊环境下特殊作业人员在特殊伤病救治等医疗保障工作中,基于"数据还原―场景模拟―平台仿真―实验研究"的极地特种医学虚拟仿真实验的模式特点与运行策略,为进一步"真实"地探索极地特殊环境下医学保障工作提供新的实验研究思路与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极地 特种医学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模式影响肠道干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闫学德 曹冬梅 章卫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9-566,共8页
肠道干细胞(ISC)是位于肠道隐窝中的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在维持肠上皮稳态和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新型ISC及其相关标志物的不断发现,ISC迁移与再生模型得以进一步完善,极大地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 肠道干细胞(ISC)是位于肠道隐窝中的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在维持肠上皮稳态和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新型ISC及其相关标志物的不断发现,ISC迁移与再生模型得以进一步完善,极大地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饮食可通过调节肠上皮稳态影响机体代谢,重要机制之一是通过干细胞巢调控ISC的糖脂和能量代谢。本文总结了经典的和新发现的ISC的生物学特征,并分析了常见营养素和不同饮食模式对ISC的影响,为肠道慢性疾病的精准营养预防和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干细胞 膳食 干细胞巢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无创性检测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恺铖 李励 +1 位作者 刘媛媛 高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9-594,共6页
早产是最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之一。近几十年来,全世界范围内早产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阐明人类分娩发动的机制并对早产进行有效防治是保障母婴健康、提升人口素质的迫切需求。受到伦理学和检测手段的限制,早产的预测和... 早产是最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之一。近几十年来,全世界范围内早产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阐明人类分娩发动的机制并对早产进行有效防治是保障母婴健康、提升人口素质的迫切需求。受到伦理学和检测手段的限制,早产的预测和早期诊断一直是困扰医务工作者的首要难题。近年来,关于无创性检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方兴未艾,羊水、宫颈阴道液、尿液、唾液和血液都提供了丰富的生物标志物,从中寻找能够预测早产的生物标志物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旨在讨论早产预测中无创性检测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展望该领域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生物学标志物 产前诊断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微RN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激肽释放酶1改善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线粒体功能障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彦波 韩晓雨 +3 位作者 王贤冬 马诗语 丛滨海 刘希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8-534,共7页
目的 探讨组织激肽释放酶1(KLK1)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KLK1重组腺病毒感染实现大鼠心脏KLK1过表达,然后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和再灌注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梗死区... 目的 探讨组织激肽释放酶1(KLK1)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KLK1重组腺病毒感染实现大鼠心脏KLK1过表达,然后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和再灌注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梗死区面积和心脏缺血危险区细胞凋亡情况;分离大鼠心脏缺血危险区心肌组织线粒体,检测线粒体功能(线粒体过氧化物生成量、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ATP生成量)。分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通过KLK1重组腺病毒感染实现KLK1过表达,然后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应用缓激肽1型受体(B1R)阻断剂R715或缓激肽2型受体(B2R)阻断剂HOE140处理,利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观察线粒体功能的变化。结果 在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KLK1过表达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使心肌梗死区面积减小、缺血危险区细胞凋亡减少(P均<0.01);改善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线粒体功能障碍,降低过氧化物生成量、增加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ATP生成量(P均<0.01)。在离体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中,KLK1过表达能减轻心肌细胞损伤(P<0.05)、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P<0.05,P<0.01),并且其作用可被B2R阻断剂HOE140抑制。结论 KLK1能改善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线粒体功能障碍,这可能是其具有心脏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激肽释放酶类 心脏 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昊 师建辉 +3 位作者 魏纯纯 麻献华 陈玉霞 章卫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148,共7页
目的建立转录因子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的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研究ChREBP的体内生物学功能提供技术手段。方法和结果利用Cre/loxP基因打靶策略,通过构建基因打靶载体和基于胚胎干细胞(ES细胞)的基因同源重组,在ChR... 目的建立转录因子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的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研究ChREBP的体内生物学功能提供技术手段。方法和结果利用Cre/loxP基因打靶策略,通过构建基因打靶载体和基于胚胎干细胞(ES细胞)的基因同源重组,在ChREBP基因第8外显子的两侧分别引入loxP位点;将打靶成功的ES细胞显微注射至小鼠囊胚,然后植入假孕雌鼠子宫获得嵌合鼠,进一步获得可种系传代的ChREBP?ox/+小鼠;将ChREBP?ox/+小鼠与Alb-Cre小鼠交配,获得ChREBP的肝脏特异性基因敲除小鼠。结论建立了ChREBP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揭示不同组织中ChREBP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学意义提供了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果糖代谢 脂代谢 基因敲除小鼠 基因打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BTB20基因干扰腺病毒的制备及功能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洁 袁镜皓 +2 位作者 麻献华 万晓庆 章卫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2-297,共6页
目的制备靶向锌指和BTB结构域蛋白20(ZBTB20)基因的干扰腺病毒。方法根据ZBTB20基因序列设计人鼠通用的干扰序列,定向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U6-GFP的Bam H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获得重组穿梭载体pShuttle-shZBTB20。将PmeⅠ酶切... 目的制备靶向锌指和BTB结构域蛋白20(ZBTB20)基因的干扰腺病毒。方法根据ZBTB20基因序列设计人鼠通用的干扰序列,定向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U6-GFP的Bam H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获得重组穿梭载体pShuttle-shZBTB20。将PmeⅠ酶切线性化的重组穿梭载体pShuttle-shZBTB20导入含有腺病毒载体pAdEasy-1的BJ5183细菌,使其同源重组产生重组腺病毒载体pAd-shZBTB20。用PacⅠ酶切线性化该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293A细胞包装腺病毒颗粒,用半数组织培养物感染量(TCID50)法鉴定病毒滴度,并在人肝癌Huh7细胞和小鼠肝脏组织中验证该病毒的干扰效率。结果成功构建了人鼠通用的ZBTB20基因干扰腺病毒载体,获得高活性的ZBTB20干扰腺病毒Ad-shZBTB20,滴度为3.2×10^(10)IU/mL。该干扰腺病毒感染人肝癌细胞株96 h可使ZBTB20m RNA降低至对照的20%;小鼠尾静脉注射重组病毒(1×10^(10)VG/只)7 d后可下调肝脏内源性ZBTB20蛋白的表达,并使其靶基因甲胎蛋白mRNA表达水平升高约203倍。结论所制备的ZBTB20干扰腺病毒能有效抑制人和小鼠ZBTB20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BTB20 RNA干扰 重组腺病毒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糖加重载脂蛋白E缺陷小鼠的脂蛋白代谢紊乱
7
作者 王珏睿 成晓翠 +2 位作者 余征真 刘亚晋 章卫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25-931,共7页
目的探讨甘露糖暴露对载脂蛋白(Apo)E缺陷小鼠高脂血症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0只6周龄雄性ApoE基因缺陷小鼠采用高脂高胆固醇纯化饲料建立小鼠高脂血症模型,并分为对照组和甘露糖干预组,每组5只。对照组饲喂普通饮用水,甘露糖干预组饲喂含... 目的探讨甘露糖暴露对载脂蛋白(Apo)E缺陷小鼠高脂血症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0只6周龄雄性ApoE基因缺陷小鼠采用高脂高胆固醇纯化饲料建立小鼠高脂血症模型,并分为对照组和甘露糖干预组,每组5只。对照组饲喂普通饮用水,甘露糖干预组饲喂含2%(质量体积分数)甘露糖的饮用水,持续4周。利用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浆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采用快速蛋白液相色谱法分离小鼠血浆脂蛋白并检测Apo和胆固醇水平,采用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小鼠肝脏和肠道组织中脂蛋白代谢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甘露糖干预组小鼠的血浆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升高(P<0.05,P<0.01),同时伴有极低密度脂蛋白中胆固醇和ApoB100蛋白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中ApoA1和ApoA4水平降低。甘露糖干预组小鼠肝脏和肠道中ApoA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下调,而ApoA4蛋白表达下调仅见于肠道。结论甘露糖暴露可影响ApoE基因缺陷小鼠的脂蛋白代谢,加重高脂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糖 载脂蛋白 极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