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随机森林优化填补算法 被引量:1
1
作者 董鑫宇 陈琪 +1 位作者 杨志宇 贺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57,共5页
目的评估并改进缺失数据处理方法,提升二分类结局预测模型性能。方法模拟数据缺失场景,通过预测模型的ROC AUC及均方根误差(RMSE)共同评估直接剔除、均值填补、随机森林填补、多重填补对预测模型性能的影响,并将贝叶斯网络引入随机森林... 目的评估并改进缺失数据处理方法,提升二分类结局预测模型性能。方法模拟数据缺失场景,通过预测模型的ROC AUC及均方根误差(RMSE)共同评估直接剔除、均值填补、随机森林填补、多重填补对预测模型性能的影响,并将贝叶斯网络引入随机森林填补算法,利用变量间相关性进行填补方法的优化。结果不同缺失占比下,通过AUC及RMSE均可得出贝叶斯网络优化随机森林填补算法效果最佳。此外,在缺失占比为10%~20%时,各种填补方法对预测模型的性能提升效果大体相同;当缺失占比为30%~40%时,相较于均值填补,除贝叶斯网络优化随机森林填补算法外,随机森林填补更好,其效果略优于多重填补;当缺失占比接近50%时,即使模型性能依旧较好,但填补数据逐渐偏离真实数据特征,模型的可用性下降。结论贝叶斯网络优化随机森林填补算法总体效果较好,当随机缺失占比30%~40%时可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模型 缺失填补 随机森林 贝叶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阅片者多病例设计在人工智能辅助阅片影像诊断试验评价中的应用
2
作者 宛慧琴 向蔓 +3 位作者 潘喆敏 秦婴逸 何倩 贺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4-510,共7页
目的使用多阅片者多病例(MRMC)设计评价人工智能(AI)辅助阅片影像诊断试验的临床效能,以期为影像诊断试验的临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影像诊断试验中广泛应用的MRMC设计,详细阐述了MRMC设计中Obuchowski-Rockette(OR)法的模型构... 目的使用多阅片者多病例(MRMC)设计评价人工智能(AI)辅助阅片影像诊断试验的临床效能,以期为影像诊断试验的临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影像诊断试验中广泛应用的MRMC设计,详细阐述了MRMC设计中Obuchowski-Rockette(OR)法的模型构建及其检验方法。实例研究共收集了3家医院200例受试者的CT影像资料,其中133例为肋骨骨折患者,68例为非肋骨骨折患者,由3位阅片医师对所有CT影像进行判读。分析在2种阅片方式(医师+AI辅助阅片、医师独立阅片)下肋骨骨折检出的AUC值、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差异。结果AI辅助阅片组的AUC值为0.958,医师独立阅片组的AUC值为0.902,两组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I辅助阅片组总体的灵敏度为0.970,特异度为0.946;医师独立阅片组的灵敏度为0.838,特异度为0.966;两组灵敏度差值为0.131(95%CI 0.091~0.171),特异度差值为-0.020(95%CI-0.059~0.020),说明AI辅助阅片与医师独立阅片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阳性似然比均大于10,阴性似然比均小于0.2,阳性预测值都接近1,说明AI辅助阅片影像诊断试验的诊断准确性高。结论AI辅助阅片在提高诊断效能方面有显著优势,不仅可以提高肋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和检出率,还能提高医师工作效率,优化医院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多阅片者多病例设计 Obuchowski-Rockette法 肋骨骨折 诊断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诊断试验中多阅片者多病例设计的样本量估计研究
3
作者 向蔓 宛慧琴 +3 位作者 潘喆敏 何倩 秦婴逸 贺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3-698,共6页
目的 实现影像诊断试验中多阅片者多病例设计下的样本量估计,探索阅片者和病例均随机、阅片者固定病例随机、阅片者随机病例固定3种情形下阅片者和受试者的数量组合。方法 采用Van Dyke数据集中114例受试者(45例被金标准诊断为主动脉夹... 目的 实现影像诊断试验中多阅片者多病例设计下的样本量估计,探索阅片者和病例均随机、阅片者固定病例随机、阅片者随机病例固定3种情形下阅片者和受试者的数量组合。方法 采用Van Dyke数据集中114例受试者(45例被金标准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并由5名影像科医生在自旋回波(Spin-echo)和电影(Cine)2种序列MRI下的判读结果为预试验数据,使用Obuchowski-Rockette法估计正式试验中所需的样本量。结果 医生在Spin-echo MRI、Cine MRI序列下判别主动脉夹层的平均AUC值分别为0.941(95% CI 0.899~0.983)、0.897(95% CI0.837~0.957)。当效应量取两者AUC差值0.044、阅片者数量为5时,阅片者和病例均随机、阅片者固定病例随机、阅片者随机病例固定3种情形下分别需要受试者337、162、282例。结论 多阅片者多病例设计在进行样本量估计时需考虑阅片者和受试者两者数量,相同情况下,阅片者人数越多所需的受试者数量越少;3种情形中,阅片者(≥5人)和病例均随机时所需样本量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诊断试验 多阅片者多病例 Obuchowski-Rockette法 样本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死亡预测效果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罗枭 程义 +3 位作者 何倩 涂博祥 吴骋 贺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65-1371,共7页
目的 评价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3种机器学习算法与logistic回归模型在重症缺血性脑卒中30 d死亡结局预测中的效果。方法 使用2008年至2019年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MIMIC-Ⅳ)中符合纳入标准的2 358... 目的 评价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3种机器学习算法与logistic回归模型在重症缺血性脑卒中30 d死亡结局预测中的效果。方法 使用2008年至2019年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MIMIC-Ⅳ)中符合纳入标准的2 358例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分别用SVM、随机森林、XGBoost3种机器学习算法与logistic回归方法,结合合成少数过采样技术(SMOTE)建立早期死亡预测模型,并使用ROC曲线的AUC值、准确度、F1分数、布里尔分数等指标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SVM、随机森林、XGBoost与logistic回归模型在原始不平衡数据集中预测早期死亡的AUC值分别为0.78、0.81、0.84、0.83。应用SMOTE合成数据集后,SVM、随机森林、XGBoost与logistic回归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72、0.84、0.83、0.83。除SVM模型外,随机森林、XGBoost模型与logistic回归之间有相似的预测能力,但其准确度、布里尔分数均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综合分类性能更优。结论 机器学习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死亡预测中性能较传统logistic回归方法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死亡预测 机器学习 合成少数过采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地区6家医院住院海军官兵疾病谱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秦宇辰 秦婴逸 +2 位作者 何倩 郭威 吴骋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61-1166,共6页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海军官兵疾病谱,为其健康管理和医疗保障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某地区6家医院2013年至2017年住院海军官兵的病案首页数据分析其疾病谱。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对住院海军官兵的主要出院诊断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海军官兵疾病谱,为其健康管理和医疗保障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某地区6家医院2013年至2017年住院海军官兵的病案首页数据分析其疾病谱。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对住院海军官兵的主要出院诊断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1177人次海军官兵住院诊疗数据,排名前10位的疾病诊断大类总占比为85.98%(18208/21177)。循环系统疾病(14.79%,3132人次)、消化系统疾病(14.59%,3090人次)、呼吸系统疾病(14.06%,2978人次)、泌尿生殖系统疾病(9.94%,2104人次)列居疾病主要诊断大类的前4位。上述4种疾病主要诊断大类的主要病种分别是慢性缺血性心脏病[21.87%(685/3132)]、急性阑尾炎[16.38%(506/3090)]、肺炎(病原体未特指)[19.21%(572/2978)]、肾和输尿管结石[20.77%(437/2104)]。不同性别、年龄段住院海军官兵的疾病谱具有不同特征。结论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是海军官兵住院的主要疾病类型,应加强对以上疾病主要诊断大类及主要病种的诊疗服务能力和防控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军官兵 住院 疾病谱 构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GLT2抑制剂的生殖毒性: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信号挖掘与分析
6
作者 徐宵 叶小飞 +3 位作者 周祥 刘东旭 董子唯 贺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37,共10页
目的利用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的生殖系统药物毒性进行全面分析,挖掘潜在的生殖系统不良事件信号,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压缩估计的不相称测定分析,选取报告比值比法(ROR... 目的利用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的生殖系统药物毒性进行全面分析,挖掘潜在的生殖系统不良事件信号,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压缩估计的不相称测定分析,选取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成分信息法(IC)对FAERS中2013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2季度有关SGLT2抑制剂的数据进行挖掘,借助重要医疗事件(IME)列表筛选出生殖系统IME。所有的不良事件及IME均由《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24.0版编码。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信号检测结果及指定不良事件的事件发生时间(TTO)。结果将SGLT2抑制剂作为“首要怀疑”和“次要怀疑”的生殖系统不良事件报告纳入分析,共获得2700条记录。男性生殖系统不良事件发生频率(57.59%,1555/2700)高于女性(35.70%,964/2700),单药治疗与生殖不良事件的关联强度高于联合用药(IC的95%CI下限:1.40 vs 1.21;ROR的95%CI下限:2.65 vs 2.37)。在单药治疗中共检测出56个信号,出现8个强信号和13个IME。常见的生殖系统不良事件是Fournier坏疽、生殖器真菌感染、龟头包皮炎等。说明书中未提及的IME共10个,包括男性外生殖器蜂窝织炎、乳腺癌、阴茎癌等。结论除了已知的生殖系统不良事件,SGLT2抑制剂还存在其他重要的生殖系统不良事件信号。不同SGLT2抑制剂的生殖毒性存在差异性,临床医师应充分考量用药的风险与收益,对严重不良事件进行重点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生殖毒性 不良事件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不相称测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斗机飞行员腰椎退行性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马骏 曾葭 +5 位作者 刘雁冰 戴婕 蒋叶 李昂 高迪 叶小飞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战斗机飞行员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方案。方法利用问卷调查方式结合脊柱影像学资料对相关飞行员进行评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生活方式、飞行训练方式等暴露因素,脊柱影像学检查项目包括腰椎... 目的探讨战斗机飞行员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方案。方法利用问卷调查方式结合脊柱影像学资料对相关飞行员进行评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生活方式、飞行训练方式等暴露因素,脊柱影像学检查项目包括腰椎MRI和腰椎X线片。将存在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飞行员纳入退变组,无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飞行员纳入健康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筛选。结果纳入研究的战斗机飞行员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整体患病率为45.8%(66/144)。战斗机飞行员发生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分别为久坐(OR=2.714,95%CI 1.351~5.375,P=0.004)、缺乏腰背肌锻炼(OR=3.136,95%CI1.536~6.037,P=0.001)、飞行中静态姿势不适(OR=8.160,95%CI 3.152~21.120,P<0.001)、飞行中腰椎矢状位不正(OR=8.397,95%CI 3.367~20.942,P<0.001)、飞行中腰椎冠状位不正(OR=2.744,95%CI 1.102~6.831,P=0.030)。结论战斗机飞行员腰椎退行性病变患病率较高,飞行中持续的静态姿势不适和腰椎冠状位、矢状位失稳是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重要诱因,减少久坐、加强腰背肌锻炼是避免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员 战斗机 腰椎退行性病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模型的创伤重症患者临床结局的动态预测 被引量:3
8
作者 齐戈尧 徐进 金志超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41-1249,共9页
目的 探讨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NN)算法构建的动态预测模型用于创伤重症患者临床结局动态预测的价值,并研究动态策略和实时预测模型可行的搭建方案及路径。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Ⅳ2.0。以创伤重症患... 目的 探讨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NN)算法构建的动态预测模型用于创伤重症患者临床结局动态预测的价值,并研究动态策略和实时预测模型可行的搭建方案及路径。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Ⅳ2.0。以创伤重症患者院内结局为预测目标,使用长短时记忆(LSTM)和门控循环单元(GRU)2种RNN算法分别在4、6和8 h时间窗下训练动态预测模型。使用灵敏度、特异度、F1值和AUC值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价,并分析不同RNN算法和时间窗对模型性能的影响。在8 h时间窗下分别训练隐马尔科夫模型(HMM)、随机森林(RF)模型和logistic模型作为对照,横向比较2种RNN算法模型与对照模型的性能指标,并分析各模型的时间趋势变化。结果 在不同时间窗时,RNN动态模型在灵敏度、特异度、F1值和AUC值等4个性能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8 h时间窗时模型的各性能指标均高于6 h和4 h时;不同RNN算法(LSTM和GRU)间仅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横向比较结果显示,2种RNN算法模型和其他模型间各性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种RNN算法模型各指标均高于HMM、RF和logistic模型;各算法模型灵敏度、特异度和F1值的ICC均小于0.400(95% CI未包含0),而AUC值的ICC在统计学上证据不足(95% CI包含0)。结论 基于RNN算法的动态模型对创伤重症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效果较其他常见模型具有一定优势,且时间窗对模型性能可能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 创伤 动态模型 临床结局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方法的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33
9
作者 叶小飞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国内外大量惨痛的药源性事件提醒人们需关注药品的安全性。药品监管部门和上市许可持有人要尽可能早地开始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针对不同的药品制订不同的风险管理计划,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在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上,药品... 国内外大量惨痛的药源性事件提醒人们需关注药品的安全性。药品监管部门和上市许可持有人要尽可能早地开始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针对不同的药品制订不同的风险管理计划,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在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上,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是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常用的不相称测定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分析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偏倚及控制方法,并讨论了用于信号检测的机器学习方法、信号检测报告的规范性等,为提高信号检测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警戒 信号检测 不相称测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张状态下累积性疲劳的短时心电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陆嘉文 李川涛 +3 位作者 陈始圆 王志 许金芳 谢长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0-645,共6页
目的探索是否存在一种可作为累积性疲劳生物标志物的短时心电特征。方法动态跟踪上海理工大学14名健康被试(男、女各7人,年龄为19~23岁)在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期间的心电信号,收集被试的主观疲劳量表评分与睡眠时长,并计算心率... 目的探索是否存在一种可作为累积性疲劳生物标志物的短时心电特征。方法动态跟踪上海理工大学14名健康被试(男、女各7人,年龄为19~23岁)在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期间的心电信号,收集被试的主观疲劳量表评分与睡眠时长,并计算心率变异性、心电熵值、高低频段功率值、平均RR间期等13项心电特征。使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被试清醒与疲劳时的心电特征差值进行比较。结果被试在缺少睡眠的情况下主观疲劳程度加深,短时心电特征的高频段功率值、高/低频段功率值比值和庞加莱图长半轴在区分清醒与疲劳状态时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某些常见的短时心电特征可作为检测累积性疲劳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性疲劳 短时心电特征 自评疲劳程度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血纱布填塞治疗肝切除术中不可控制性肝创面出血
11
作者 赵翎皓 崔勤 +7 位作者 秦婴逸 张金旻 高月 祁智 宋飞虹 汪珍光 刘福晨 刘辉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总结止血纱布填塞治疗肝切除术中难以控制性大出血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21年5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共120例行复杂肝切除术且术中同期行止血纱布填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院内死亡率。根... 目的总结止血纱布填塞治疗肝切除术中难以控制性大出血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21年5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共120例行复杂肝切除术且术中同期行止血纱布填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院内死亡率。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将患者分为未死亡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等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仅10例患者发生院内死亡,死亡率为8.33%。120例患者分为未死亡组(n=110)和死亡组(n=10),死亡组患者术后第1天白蛋白、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γ谷氨酰转肽酶低于未死亡组,并且术后第1天肌酐、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高于未死亡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术后第1天PT和术后第1天APTT为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止血纱布填塞治疗肝切除术中难以控制大出血效果显著,操作方法简单,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止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性手术 止血纱布填塞 肝切除术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