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与用药合理性评估 被引量:31
1
作者 方莎莎 陈安妮 +4 位作者 李悦悦 王琳召 胡云英 张国庆 王慧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1-345,共5页
目的分析某医院2016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方法抽取该院2016年所有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感染类型、病原学检查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并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进... 目的分析某医院2016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方法抽取该院2016年所有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感染类型、病原学检查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并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估,对使用不适宜问题进行分类。结果共抽取38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女137例(35.78%)、男246例(64.22%),平均年龄为(59±12)岁,中位年龄为61岁。总送检率为95.30%(365/383);按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用药者258例(67.36%);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比阿培南的药物利用指数分别是1.29和0.76;用药不适宜病历共60份(15.67%)。结论该医院2016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仍存在不合理情况。开展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专项点评有利于掌握临床使用情况,发现存在的典型问题,为制定合理用药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腺大戟素A抗乳腺癌活性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盛建 王莹 +4 位作者 王强利 王慧 曹青青 吕磊 赵亮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65-769,共5页
目的从中药狼毒药材中分离、纯化化合物月腺大戟素A,探讨其抗乳腺癌活性。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溶剂萃取和吸附色谱法从狼毒药材中分离、纯化月腺大戟素A,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谱解析其化学结构。以乳腺癌细胞SUM149(三阴型)、MCF-7(lumina... 目的从中药狼毒药材中分离、纯化化合物月腺大戟素A,探讨其抗乳腺癌活性。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溶剂萃取和吸附色谱法从狼毒药材中分离、纯化月腺大戟素A,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谱解析其化学结构。以乳腺癌细胞SUM149(三阴型)、MCF-7(luminal A型)、ZR-75-1(luminal B型)、SK-BR-3(HER2阳性型)为测试细胞株,用MTT法测定月腺大戟素A的抗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月腺大戟素A对SUM149细胞周期的影响,用裸鼠移植SUM149细胞建立肿瘤模型并评价月腺大戟素A对肿瘤的抑制效果。结果月腺大戟素A结构为3,3’-二乙酰基-2,4’-二甲氧基-2’,4,6,6’-四羟基-5’-甲基二苯基甲烷;对SUM149、MCF-7、ZR-75-1和SK-BR-3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5.50、6.16、7.08、8.64μmol/L。月腺大戟素A作用SUM149细胞12、24和48 h后,随着月腺大戟素A浓度(2.5、5、10μmol/L)的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P<0.05,P<0.01),S期细胞比例上升(P<0.05,P<0.01)。给予35 mg/kg腹腔注射月腺大戟素A后,裸鼠肿瘤体积和质量的抑制率分别为37.94%和41.38%。结论月腺大戟素A对4种乳腺癌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可抑制裸鼠SUM149细胞移植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UM149细胞周期从S期到G2/M期的转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毒 月腺大戟素A 乳腺肿瘤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性肝脓肿病原菌检测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慧 黄玉凤 +3 位作者 高兰兰 方莎莎 凌水花 张国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8-692,共5页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病原学分布、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特点及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安亭院区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25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调研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情况,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94例患者行病...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病原学分布、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特点及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安亭院区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25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调研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情况,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94例患者行病原菌检查,其中51例患者的62个样本细菌培养阳性。共检出62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3株(85.48%),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33株)、大肠埃希菌(10株);革兰阳性菌9株(14.52%),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屎肠球菌(2株)和粪球肠菌(2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分别占6.06%(2/33)和60.0%(6/10)。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用药频度较大且药物利用指数>1。结论细菌性肝脓肿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为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尽早明确病原菌,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肝脓肿 肺炎克雷伯菌 细菌抗药性 药物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苦黄注射液保肝退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俊 辛宝 +3 位作者 解方园 周瑾 周燕妮 张国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17-1123,共7页
目的构建苦黄注射液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靶点涉及的功能和通路进行分析,探讨苦黄注射液保肝退黄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http://lsp.nwu.edu.cn/tcmsp.php)及相关文献挖掘获... 目的构建苦黄注射液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靶点涉及的功能和通路进行分析,探讨苦黄注射液保肝退黄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http://lsp.nwu.edu.cn/tcmsp.php)及相关文献挖掘获取苦黄注射液中苦参、大黄、茵陈、柴胡、大青叶的主要活性成分。利用GeneCard数据库(http://www.genecards.org/)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系统(OMIM,http://www.omim.org/)预测和筛选苦黄注射液活性成分对应靶点中与肝炎和黄疸疾病相关靶点。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STRING,http://string-db.org/)和Cytoscape 3.6.1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用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https://david.ncifcrf.gov/)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得到苦黄注射液活性成分16个,共获得85个作用靶点。网络分析结果表明,苦黄注射液主要涉及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对刺激应答的生物过程。靶点通路分析结果显示,苦黄注射液保肝作用的靶点主要涉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Toll样受体、p53、神经营养因子等信号通路。结论苦黄注射液保肝退黄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其可能通过调节MAPK、Toll样受体、p53、神经营养因子等相关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黄注射液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抑郁大鼠脑脊液中5-羟色胺和5-羟吲哚乙酸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磊 杜毅 +2 位作者 李盛建 周瑾 蔡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54-1359,共6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检测抑郁模型大鼠脑脊液中5-羟色胺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的水平,并观察氟西汀治疗后抑郁模型大鼠脑脊液中5-羟色胺和5-HIAA的含量变化。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检测抑郁模型大鼠脑脊液中5-羟色胺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的水平,并观察氟西汀治疗后抑郁模型大鼠脑脊液中5-羟色胺和5-HIAA的含量变化。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氟西汀治疗组,每组8只。造模第35天,待行为学测试后取大鼠脑脊液,用蛋白沉淀法进行前处理,然后采用UPLC-MS/MS测定5-羟色胺和5-HIAA的含量。色谱柱为ACE C18-PFP柱(4.6 mm×150 mm,3μm),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4mL/min,柱温为25℃,质谱检测采用动态多反应监测(DMRM)模式。结果大鼠脑脊液中5-羟色胺和5-HIAA分别在0.10~100.00 ng/mL和1.00~1 000.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15.00%,提取回收率为86.86%~98.49%,基质效应为89.80%~95.25%,样品稳定性良好。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脊液中5-羟色胺的含量降低(P<0.01),5-HIAA含量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大鼠脑脊液中5-羟色胺含量上升(P<0.01),5-HIAA含量降低(P<0.01)。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检测抑郁大鼠脑脊液中5-羟色胺和5-羟吲哚乙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串联质谱法 抑郁 脑脊液 5-羟色胺 5-羟吲哚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测定瑞香狼毒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俊 杜红丽 +4 位作者 周瑾 吕磊 李盛建 潘黎明 赵亮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35-1239,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梯度洗脱方法同时测定瑞香狼毒中狼毒色原酮、新狼毒素A、狼毒素、异狼毒素及7-甲氧基新狼毒素A 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18 (3.0 m...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梯度洗脱方法同时测定瑞香狼毒中狼毒色原酮、新狼毒素A、狼毒素、异狼毒素及7-甲氧基新狼毒素A 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18 (3.0 mm×100 mm,3.5μm);流动相A为0.1%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纯乙腈,洗脱梯度为0~6 min 20%B、6~10 min 20%~35%B、10~50 min 35%B;流速为0.4 mL/min;平衡时间设置为10 min;采集时间为50 min;柱温为25℃;DAD检测波长为290 nm;进样量为5μL。结果狼毒色原酮、新狼毒素A、狼毒素、异狼毒素及7-甲氧基新狼毒素A在该条件下分离良好,分别在4.680~468.0、2.016~201.6、3.784~378.4、5.520~552.0、0.974~97.4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且其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回收率均良好。结论 HPLC-DAD法稳定性、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瑞香狼毒中狼毒色原酮、新狼毒素A、狼毒素、异狼毒素及7-甲氧基新狼毒素A 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狼毒色原酮 新狼毒素A 狼毒素 异狼毒素 7-甲氧基新狼毒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TOF/MS快速鉴别相思藤中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3
7
作者 付振贺 黄玉凤 +5 位作者 黄超君 谢从景 吕磊 杜红丽 赵亮 焦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9-333,共5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分析技术对中药材相思藤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别分析。方法采用安捷伦"Formula-Database Generator"软件自建包括28个化合物的相思藤化学成分数据库,运用HPLC-TOF/MS技术采集...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分析技术对中药材相思藤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别分析。方法采用安捷伦"Formula-Database Generator"软件自建包括28个化合物的相思藤化学成分数据库,运用HPLC-TOF/MS技术采集相思藤提取物的总离子流色谱图,根据各化学成分的精确质荷比(m/z),通过自动比对的方法进行鉴别分析。色谱柱为安捷伦Zorbax Eclipse SB-C18(3.0 mm×100 mm,3.5μm)液相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 L/min,柱温25℃,紫外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10μL;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ESI)源,正离子模式和负离子模式监测,质量数扫描范围为m/z 100~1 200。结果共鉴别出相思藤中15种化学成分,其中正离子模式下10种、负离子模式下11种,正、负离子模式下均有响应6种。结论建立了基于HPLC-TOF/MS的分析方法,可快速鉴别中药材相思藤中的化学成分,阐明了相思藤的化学物质基础,为相思藤的质量控制及药理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思藤 高效液相色谱法 飞行时间质谱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药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安妮 范成龙 +1 位作者 范国荣 李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8-563,共6页
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在心脑血管血栓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参与NOAC体内过程的转运体和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不同个体口服相同剂量的NOAC后,其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存在差异。相对于药物转运体,药物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对NOAC... 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在心脑血管血栓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参与NOAC体内过程的转运体和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不同个体口服相同剂量的NOAC后,其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存在差异。相对于药物转运体,药物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对NOAC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影响较大,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分析总结了基因多态性对NOAC药代动力学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口服抗凝药 药物基因组学 转运系统 代谢酶类 药代动力学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药物重定位策略和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肝细胞癌预防药物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英 崔修亮 +1 位作者 张友磊 张国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79-884,共6页
目的基于药物重定位策略,筛选可用于预防肝细胞癌(HCC)的药物。方法收集包含肝硬化、低度不典型结节、高度不典型结节和早期HCC等肝脏疾病不同进展阶段的表达谱数据,确定相邻疾病进展阶段的转录组变化,同时收集作用于人肝癌细胞系HepG2... 目的基于药物重定位策略,筛选可用于预防肝细胞癌(HCC)的药物。方法收集包含肝硬化、低度不典型结节、高度不典型结节和早期HCC等肝脏疾病不同进展阶段的表达谱数据,确定相邻疾病进展阶段的转录组变化,同时收集作用于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3 927种药物和小分子的基因表达谱,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算法分别计算不同药物作用与疾病进展阶段转录组变化相似性,筛选其中负相关药物作为HCC预防的候选药物,并通过构建药物激活子网和通路富集分析等方法研究候选药物的作用机制。结果分别筛选出对疾病不同进展阶段具有阻碍作用的药物importazole、吡考他胺和紫杉醇,这3种药物对肝硬化到早期HCC的多个疾病阶段均有一定阻断作用,3种药物与疾病进展的基因表达模式呈负相关,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提示这3种药物通过肿瘤相关通路、p53信号通路、黏附斑、视黄醇代谢等发挥作用。结论通过药物重定位策略筛选出了HCC预防药物,且结果提示抗血小板治疗可能会预防HCC发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用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重定位 肝肿瘤 抗致癌药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二硫代二丙酰胺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血管内皮细胞保护活性
10
作者 杜红丽 王琳召 +3 位作者 陈安妮 夏锦 胡云英 张国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目的以卡托普利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一类新型二硫代二丙酰胺类衍生物,并考察其血管内皮细胞保护活性。方法保留先导物卡托普利结构上的巯基丙酰胺骨架和侧链甲基,对脯氨酸片段进行结构改造并进行二聚化,设计合成了5个二硫代二丙酰胺... 目的以卡托普利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一类新型二硫代二丙酰胺类衍生物,并考察其血管内皮细胞保护活性。方法保留先导物卡托普利结构上的巯基丙酰胺骨架和侧链甲基,对脯氨酸片段进行结构改造并进行二聚化,设计合成了5个二硫代二丙酰胺类衍生物。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实验细胞株,利用400μmol/L过氧化氢溶液刺激3 h建立氧化诱导损伤细胞模型,以卡托普利为阳性对照药测试目标化合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活性。结果所有目标化合物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波谱(1HNMR、13CNMR)和电喷雾电离质谱法(ESI-MS)确证。初步的血管内皮细胞保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除化合物4c外4个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保护活性,其中化合物4e即3,3’-二硫(N-([1,1’-联苯]-3-基甲基)-2-甲基丙酰胺)活性最优。结论将卡托普利分子结构上的脯氨酸替换为4-甲基苄胺及4-叔丁基苄胺等相对较大的疏水性片段并进行二聚化,能显著改善其血管内皮细胞保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托普利 设计合成 血管内皮细胞 保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