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春建 吴晋晖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PC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5415例患者(5743只眼)资料,将术中发生晶状体PCR的120眼...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PC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5415例患者(5743只眼)资料,将术中发生晶状体PCR的120眼(10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按照1∶4的比例随机选取未发生PCR的480眼(45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全身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血管疾病史、糖皮质激素服用史、吸烟史、饮酒史)、眼科基本信息及眼科危险因素(视力、眼压、青光眼史、高度近视史、角膜病变史、葡萄膜炎病变史、白内障类型、玻璃体积血、玻璃体手术史)和白内障晶状体核硬度进行比较,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PCR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眼术前视力<20/200[89.2%(107/120)vs 58.1%(279/480)]、玻璃体积血[10.8%(13/120)vs 2.3%(11/480)]、玻璃体手术史[20.8%(25/120)vs 4.8%(23/480)]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11眼和459眼进行了晶状体核硬度分级,观察组Ⅰ~Ⅴ级者分别为9眼(8.1%)、11眼(9.9%)、10眼(9.0%)、46眼(41.4%)和35眼(31.5%),对照组Ⅰ~Ⅴ者分别为88眼(19.2%)、82眼(17.9%)、109眼(23.7%)、97眼(21.1%)和83眼(1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ogMAR视力由术前2.11±0.98恢复到术后1.07±0.44(P<0.05),对照组由术前1.37±0.90恢复到术后0.72±0.37(P<0.05);观察组术前和术后的logMAR视力均较对照组差(P<0.05)。结论术前视力<20/200、玻璃体积血、玻璃体手术史和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PCR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晶状体 后囊膜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