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南海高空晴空颠簸事件的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周林 黄超凡 +2 位作者 钟中 曾仕华 王明琨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0-576,共7页
采用WRF模式及其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对一次发生于南海高空越洋航线上的晴空颠簸(CAT)事件开展同化AMDAR资料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研究,探讨副热带高空急流与本次CAT的发生关系。通过对飞机航线上CAT发生时刻附近水平和垂直风场、气压场、... 采用WRF模式及其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对一次发生于南海高空越洋航线上的晴空颠簸(CAT)事件开展同化AMDAR资料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研究,探讨副热带高空急流与本次CAT的发生关系。通过对飞机航线上CAT发生时刻附近水平和垂直风场、气压场、温度场的模拟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此次南海高空越洋航线上的CAT位置及周边区域存在明显的大气重力波活动;(2)影响此次CAT的大气重力波主要来源于副热带高空急流及非地转平衡;(3)急流区以及非地转平衡激发的大气重力波经过水平传播或垂直传播,通过扰动局地大气环境达到Kelvin-Helmholtz不稳定和急流南侧反气旋气流的惯性不稳定的两种机制使波形破碎,从而形成C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晴空颠簸 WRF模式 高空急流 Kelvin-Helmholtz不稳定 惯性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乌拉尔山阻塞与东亚冬季风的联系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吴静 刁一娜 庄绪宗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7-585,共9页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EP/NCAR)1948/1949-2012/2013年的逐日再分析资料,从年际变化和季节内演变两种时间尺度分析了冬季乌拉尔山阻塞与东亚冬季风的联系。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角度,东亚冬季风综合指数(...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EP/NCAR)1948/1949-2012/2013年的逐日再分析资料,从年际变化和季节内演变两种时间尺度分析了冬季乌拉尔山阻塞与东亚冬季风的联系。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角度,东亚冬季风综合指数(EAWMII)与冬季乌拉尔山阻塞频数显著相关,且两者的线性趋势与周期一致。当乌拉尔山阻塞频繁发生时,对流层中层西伯利亚反气旋异常,东亚大槽加深;对流层低层表现为贝加尔湖及东亚沿岸北风显著加强,中亚和东亚大部分地区地表温度降低,东亚冬季风较常年加强。乌拉尔山阻塞的由强盛到崩溃的过程对应着西伯利亚高压由加强到减弱东移的季节内演变,850 h Pa风场对应为异常北风由贝加尔湖以北逐渐影响至低纬度菲律宾以东的演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山阻塞 东亚冬季风 年际变化 季节内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P5气候模式对北半球夏季阻塞的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吴静 刁一娜 庄绪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30,共13页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EP/NCAR)的逐日再分析资料,评估了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The fifth Phase of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简称CMIP5)17个气候模式对于20世纪北半球夏季气候态阻...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EP/NCAR)的逐日再分析资料,评估了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The fifth Phase of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简称CMIP5)17个气候模式对于20世纪北半球夏季气候态阻塞频数和振幅的模拟能力,从线性趋势和年际变化2方面评估了欧亚3个关键区(欧洲区、乌拉尔山区和鄂霍次克海区)夏季阻塞频数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1)尽管模式对北半球夏季阻塞频数和振幅的模拟结果存在偏差,但大部分模式可以很好模拟出气候态特征,模式对频数的模拟结果略优于振幅;无论频数或者振幅,CanESM2均为17个气候模式中模拟效果最好的,CMCC-CESM和MIROC-ESM为模拟效果最差的,多模式集成的结果优于大部分单一模式。(2)大多数模式可以较好的模拟出欧亚3个关键区夏季平均阻塞频数和标准差,但对阻塞频数线性趋势和年际变化特征的模拟能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 夏季阻塞 模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海平面高度异常特征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建 沙文钰 +1 位作者 卢军治 陈希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36,共8页
本文利用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计算了中国近海渤海、两巴海峡①、黄海、东海中部和南海北部等五个典型区域海平面高度异常特征指数,分析了各海区特征指数的振幅变化规律及周期,并用这些指数与海平面风场及温度场分别进行了相关分... 本文利用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计算了中国近海渤海、两巴海峡①、黄海、东海中部和南海北部等五个典型区域海平面高度异常特征指数,分析了各海区特征指数的振幅变化规律及周期,并用这些指数与海平面风场及温度场分别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近海海平面高度异常除黄海外各海区都具有显著周期变化。异常指数与风速正相关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中低纬海域,负相关区域主要位于中亚至我国大陆西部和中太平洋近赤道海域,与温度场正相关区分别位于非洲大陆南部、澳洲大陆南部和南美大陆中南部,负值相关区主要位于北印度洋和东太平洋海域。与温度相关场分布表明中国近海海平面高度异常与ENSO现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中国海 海平面高度异常 相关分析 风场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ssby波对菲律宾以东太平洋海平面年际变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春辉 顾小丽 +2 位作者 李培良 刘聪 张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29,共7页
采用能够反映斜压大洋对大尺度海表面风应力旋度响应的一层半约化重力模式研究菲律宾以东太平洋海区Rossby波与海平面年际变化的关系。模式分别利用海区东侧验潮站和卫星高度计海表面数据作初始东边界,对Rossby波西传路径上的风应力旋... 采用能够反映斜压大洋对大尺度海表面风应力旋度响应的一层半约化重力模式研究菲律宾以东太平洋海区Rossby波与海平面年际变化的关系。模式分别利用海区东侧验潮站和卫星高度计海表面数据作初始东边界,对Rossby波西传路径上的风应力旋度进行积分,得到西侧海平面信号。结果发现,模拟的海平面信号跟验潮站和卫星高度计资料相关性很高,并能模拟出海平面年际变化特征和低(高)异常信号由东侧产生并向西传播的过程,反映了一阶斜压Rossby波对菲律宾以东太平洋海区年际海平面变化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变化 ROSSBY波 一层半约化重力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雨条件下的水下噪声谱级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卫强 孙辉 王振峰 《声学技术》 CSCD 2011年第5期412-415,共4页
海洋表面的风、雨所产生的噪声是水下噪声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降水时雨致噪声可在比较宽的频带内决定噪声场的性质。在1~50kHz频段上,对已有的相关研究结果分析、综合,建立了一定风雨条件下的水下噪声谱级的经验预测算法。采用按频率线... 海洋表面的风、雨所产生的噪声是水下噪声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降水时雨致噪声可在比较宽的频带内决定噪声场的性质。在1~50kHz频段上,对已有的相关研究结果分析、综合,建立了一定风雨条件下的水下噪声谱级的经验预测算法。采用按频率线性分配大、小雨滴对噪声能量谱密度贡献的方法,在9~14kHz频段上对经验算法进行了修正。该修正经验算法不仅克服了经验算法在10kHz处经验预测值的跃变问题,而且通过两种算法预测值与某海域的实际观测数据的对比,表明修正经验算法比经验算法可以在更宽的频带内更加有效地预测一定风雨条件下的水下噪声谱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谱级 雨滴粒度分布 气泡辐射 修正经验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水滴致噪声平均能量密度谱的神经网络模型
7
作者 曹伟国 张春玲 +1 位作者 张卫强 王振峰 《海洋测绘》 2012年第1期14-17,共4页
单水滴击水致水下噪声平均能量密度谱是Medwin雨致噪声理论中的基本参量。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利用一定粒度分布的水滴群及其击水后的噪声谱反演单水滴致水下噪声能量密度谱的模型。通过分析三种训练模式,得到反演值与真实值的... 单水滴击水致水下噪声平均能量密度谱是Medwin雨致噪声理论中的基本参量。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利用一定粒度分布的水滴群及其击水后的噪声谱反演单水滴致水下噪声能量密度谱的模型。通过分析三种训练模式,得到反演值与真实值的对比及误差指标MSE的起伏性和收敛速度,验证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研究雨致噪声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致噪声 粒度分布 噪声谱 平均能量密度谱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