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酸和去氧胆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共存紫杉醇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舒文娟 孙婉瑾 +2 位作者 樊伟明 张建军 高缘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3-258,共6页
采用荧光猝灭法研究了叶酸(FA)和去氧胆酸(D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共存紫杉醇(PA)对FA和DH与BSA结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A和DH与BSA形成复合物而猝灭BSA的内源荧光,荧光猝灭机制符合静态机制;FA和DH与BSA主要靠疏... 采用荧光猝灭法研究了叶酸(FA)和去氧胆酸(D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共存紫杉醇(PA)对FA和DH与BSA结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A和DH与BSA形成复合物而猝灭BSA的内源荧光,荧光猝灭机制符合静态机制;FA和DH与BSA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且结合位点都在siteⅡ;PA对FA和DH的BSA结合位点无竞争,且共存的PA使得FA与BSA结合能力加强,DH与BSA结合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牛血清白蛋白 叶酸 去氧胆酸 荧光猝灭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4-丁烷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原料及制剂中的有关物质 被引量:3
2
作者 吴薇 张劲松 +2 位作者 俞建生 姚黎栋 谢志鹏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7期846-847,共2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1,4-丁烷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原料及注射用灭菌粉末中4种有关物质。方法色谱柱:Supelcosil LC-SCX强阳离子交换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0.1mol·L-1甲酸铵溶液(用甲酸调节pH值至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1,4-丁烷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原料及注射用灭菌粉末中4种有关物质。方法色谱柱:Supelcosil LC-SCX强阳离子交换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0.1mol·L-1甲酸铵溶液(用甲酸调节pH值至2.8),柱温:3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60nm。结果1,4-丁烷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峰与各杂质峰均能良好分离。杂质腺苷、腺嘌呤、S-腺苷-L-高半胱氨酸和甲硫腺苷的浓度分别在0.96~19.27,0.95~18.93,1.03~20.64和2.11~42.16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100.6%,100.1%,98.2%和99.3%,RSD分别为1.3%,0.8%,0.5%和1.1%(n=12)。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好,可用于1,4-丁烷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原料和制剂中有关物质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丁烷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腺苷 腺嘌呤 S-腺苷-L-高半胱氨酸 甲硫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红霉素颗粒和干混悬剂溶出度HPLC测定法的建立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建 孟铮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89-492,共4页
目的研究罗红霉素颗粒和干混悬剂的溶出介质,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红霉素颗粒和干混悬剂的溶出度。方法以乙酸盐缓冲液(pH5.5)为溶出介质,桨法,转速为50r/min,45min时取样,取样后采用HPLC法测定。结果罗红霉素在0.02~0.2mg/ml的... 目的研究罗红霉素颗粒和干混悬剂的溶出介质,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红霉素颗粒和干混悬剂的溶出度。方法以乙酸盐缓冲液(pH5.5)为溶出介质,桨法,转速为50r/min,45min时取样,取样后采用HPLC法测定。结果罗红霉素在0.02~0.2m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罗红霉素颗粒的平均回收率为98.8%(RSD=0.8%),罗红霉素干混悬剂的平均回收率为99.5%(RSD=0.8%),溶出液稳定,颗粒10批和干混悬剂6批在45min时平均溶出度均在80%以上并且有较好的均一性。结论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红霉素颗粒 罗红霉素干混悬剂 溶出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核桃属植物外果皮的形态组织鉴定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铁烽 潘亚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期210-212,共3页
目的:为山核桃属植物外果皮药材的品种鉴定、品质评价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4种山核桃属植物外果皮的药材性状和显微特征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4种山核桃属植物的外果皮的药材性状和显微构造具有明显的鉴别特征。结论:这... 目的:为山核桃属植物外果皮药材的品种鉴定、品质评价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4种山核桃属植物外果皮的药材性状和显微特征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4种山核桃属植物的外果皮的药材性状和显微构造具有明显的鉴别特征。结论:这些特征可作为山核桃属植物外果皮的生药学鉴别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属 外果皮 药材性状 显微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BL和SRT的药剂学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5
5
作者 杨群 张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7期228-230,共3页
探讨了当前药剂学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大学生科研训练(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SRT)教学创新模式的基本内容,系统介绍了笔者近几年来基于PBL和SRT的药剂学课程... 探讨了当前药剂学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大学生科研训练(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SRT)教学创新模式的基本内容,系统介绍了笔者近几年来基于PBL和SRT的药剂学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过程,以及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体会和成果,对地方高校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 大学生科研训练 药剂学 创新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对黄芩素-烟酰胺共晶形成热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范玉洁 宋逸婷 +3 位作者 张亚琪 钱帅 魏元锋 张建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7-441,共5页
考察了黄芩素-烟酰胺共晶在乙酸乙酯、丙酮和氯仿中的形成热力学。通过测定25℃下黄芩素、烟酰胺及黄芩素-烟酰胺共晶在这3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建立了不同溶剂中黄芩素-烟酰胺-溶剂三相图。结果显示,黄芩素-烟酰胺共晶在3种溶剂中均符合1... 考察了黄芩素-烟酰胺共晶在乙酸乙酯、丙酮和氯仿中的形成热力学。通过测定25℃下黄芩素、烟酰胺及黄芩素-烟酰胺共晶在这3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建立了不同溶剂中黄芩素-烟酰胺-溶剂三相图。结果显示,黄芩素-烟酰胺共晶在3种溶剂中均符合1∶1溶液络合模型,共晶的形成为热力学自发反应(ΔG0<0),与其他两种溶剂相比,共晶在氯仿中形成的ΔG0绝对值最小,且在氯仿为溶剂的三相图中共晶形成区域远离化学计量比线。本研究利用热力学研究方法为选择共晶制备用溶剂及优化共晶制备条件奠定了理论和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晶 黄芩素 烟酰胺 溶剂 热力学 三相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E)-红霉素A肟杂质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7
作者 孟祥燕 李娜 +3 位作者 彭凤 刘瑶 黄鑫 沈永淼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0-284,共5页
目的分离、纯化HPLC图谱中紧跟着9-(E)-红霉素A肟的一个未知的杂质,并鉴定它的化学结构。方法通过柱层析色谱法和重结晶法分离该杂质,然后通过1H-NMR、MS、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该杂质的结构。结果实验最终确定了该杂质最佳的分离条件:... 目的分离、纯化HPLC图谱中紧跟着9-(E)-红霉素A肟的一个未知的杂质,并鉴定它的化学结构。方法通过柱层析色谱法和重结晶法分离该杂质,然后通过1H-NMR、MS、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该杂质的结构。结果实验最终确定了该杂质最佳的分离条件:流动相为CHCl3:C2H5OH:NH4OH=10.0:1.2:0.1,重结晶的溶剂为氯仿和丙酮(V:V=7:3)。并用双倍稀释法对红霉素A肟和杂质红霉素E肟进行了抗菌活性研究。结论未知杂质为红霉素E的E式肟化产物,红霉素E肟的抗菌活性远低于红霉素A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A肟杂质 红霉素E肟 柱层析分离 结构鉴定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干燥氯诺昔康自微乳化制剂的制备及理化性质 被引量:4
8
作者 宋逸婷 周洪 +2 位作者 孙婉瑾 高缘 李超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41,共5页
测定氯诺昔康在含有不同量氨丁三醇的自微乳化释药系统(SMEDDS)中的溶解度,在乳糖、蔗糖和甘露醇中筛选喷雾干燥用载体及其适宜用量,制备喷雾干燥氯诺昔康自微乳化制剂,对其粒径、形态、溶出、流变性及再分散性质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氨... 测定氯诺昔康在含有不同量氨丁三醇的自微乳化释药系统(SMEDDS)中的溶解度,在乳糖、蔗糖和甘露醇中筛选喷雾干燥用载体及其适宜用量,制备喷雾干燥氯诺昔康自微乳化制剂,对其粒径、形态、溶出、流变性及再分散性质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氨丁三醇的适宜用量为10 mg/g时,可将氯诺昔康载药量从7.2 mg/g提高至23.8 mg/g。适宜的载体为甘露醇,与液体SMEDDS的质量比为1∶1。喷雾干燥自微乳化粉末为近球形,具有良好的自微乳化特性,再分散后得到塑性非牛顿流体,粒径约为120 nm。固体自微乳化粉末的溶出速度在3种介质中的溶出度均极显著高于氯诺昔康片(P<0.01),具有非pH依赖性的快速溶出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诺昔康 喷雾干燥 自微乳化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茶氨酸生产技术及应用展望 被引量:10
9
作者 季圆清 周宇航 +4 位作者 张通 谢华丽 董丹 陈宁 范晓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03-311,共9页
L-茶氨酸是茶树植物中特有的游离氨基酸,赋予茶叶鲜美的味道和独特的风味。L-茶氨酸具有放松身心、增强认知能力、调节情绪状态、提高睡眠质量、减肥以及保护心脑血管等健康功效,是我国批准的新食品原料。该文首先介绍了L-茶氨酸在植物... L-茶氨酸是茶树植物中特有的游离氨基酸,赋予茶叶鲜美的味道和独特的风味。L-茶氨酸具有放松身心、增强认知能力、调节情绪状态、提高睡眠质量、减肥以及保护心脑血管等健康功效,是我国批准的新食品原料。该文首先介绍了L-茶氨酸在植物中的合成途径,然后从植物提取法、化学合成法、酶催化法及微生物发酵法等方面综述了L-茶氨酸的生产技术研究进展,最后对生物法制备的L-茶氨酸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茶氨酸 合成途径 生产技术 应用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单孢菌3',4'-双脱羟基酶基因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国华 洪文荣 +2 位作者 饶以群 樊伟明 朱宝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1,共4页
根据文献查阅、同源比对及进化树分析,推测绛红色小单孢菌中gntI和伊纽小单孢菌sisI为3',4'-双脱羟基酶基因。通过克隆得到gntI和sisI,随后将其构建到pET30a表达载体,并在E.coli BL21实现异源表达。利用生物信息学对该蛋白亲水... 根据文献查阅、同源比对及进化树分析,推测绛红色小单孢菌中gntI和伊纽小单孢菌sisI为3',4'-双脱羟基酶基因。通过克隆得到gntI和sisI,随后将其构建到pET30a表达载体,并在E.coli BL21实现异源表达。利用生物信息学对该蛋白亲水性图谱、空间结构及活性域进行分析、预测。基于同源建模得到三级结构,推测其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肽段40~60,100~120处可能为该酶活性中心。此研究为该酶进一步功能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单孢菌 3' 4'-双脱羟基酶基因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诺昔康固体分散体的热焓变化及溶出度改善特性(英文) 被引量:5
11
作者 任秉钧 张建军 +1 位作者 高缘 俞建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3-437,共5页
目的 :制备非甾体抗炎药氯诺昔康的固体分散体以提高难溶性氯诺昔康体外溶出速率。研究载体类型及药物 载体混合比例对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速率的影响 ,并根据DSC测定结果考察各种混合物中氯诺昔康热焓变化的特性。方法 :分别以Poloxame... 目的 :制备非甾体抗炎药氯诺昔康的固体分散体以提高难溶性氯诺昔康体外溶出速率。研究载体类型及药物 载体混合比例对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速率的影响 ,并根据DSC测定结果考察各种混合物中氯诺昔康热焓变化的特性。方法 :分别以Poloxamer 188、PVPK30和Gelucire 4 4 / 14为载体 ,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氯诺昔康固体分散体。采用桨法进行体外溶出度试验。根据DSC实测数据考察热焓变化特征。结果 :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速率的先后顺序为PXM ,PVP ,GLC ,物体混合物顺序为PXM ,GLC ,PVP ,随着载体比例的增加 ,PVP和泊洛沙姆固体分散体溶出速率常数增加。DSC图谱表明 ,随着载体比例的增加 ,氯诺昔康放热峰的起始温度和ΔH降低 ,当氯诺昔康的泊洛沙姆比例为 1∶10时 ,药物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于结晶性的泊洛沙姆中 ,从而使其在体外具有最快的溶出速率。结论 :载体类型及药物 载体比例影响氯诺昔康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特性及热焓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诺昔康 泊洛沙姆 Gelucire44/14 聚乙烯吡咯烷酮 固体分散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方法对无定形盐酸西那卡塞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闪闪 樊伟明 +1 位作者 陈娟 高缘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7-323,共7页
采用溶液介导的减压旋转蒸发法(旋蒸法)、熔融液体介导的熔融冷却法(熔融法)及冷冻干燥法(冻干法)制备了无定形态的盐酸西那卡塞,并考察了制备方法对所制得的无定形物的理化性质(热行为、溶出度、稳定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方法... 采用溶液介导的减压旋转蒸发法(旋蒸法)、熔融液体介导的熔融冷却法(熔融法)及冷冻干燥法(冻干法)制备了无定形态的盐酸西那卡塞,并考察了制备方法对所制得的无定形物的理化性质(热行为、溶出度、稳定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方法制备的盐酸西那卡塞无定形物在溶出度和化学稳定性方面无差异,但在热力学行为和物理稳定性上表现出差异:虽玻璃化转变温度(Tg)相似,但转晶温度(Tc)有显著差异(旋蒸法、冻干法和熔融法制备的无定形盐酸西那卡塞的转晶温度分别为135.2、129.6和153.9℃);旋蒸法和冻干法所得无定形物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的稳定性显著优于熔融法制备的无定形物。本研究为筛选无定形物的制备方法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西那卡塞 无定形物 溶出度 稳定性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纽小单孢菌接合转移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国华 洪文荣 +1 位作者 沈剑锋 樊伟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6-220,共5页
以依纽小单孢菌HP变种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位于西索米星3',4'-双脱羟基酶基因sisI上下游序列的两端同源交换臂,在两臂之间添加抗性筛选标记ermE基因,并在该基因上游加入组成型强启动子ermE*,以强化筛选标记。将该外源DNA序列... 以依纽小单孢菌HP变种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位于西索米星3',4'-双脱羟基酶基因sisI上下游序列的两端同源交换臂,在两臂之间添加抗性筛选标记ermE基因,并在该基因上游加入组成型强启动子ermE*,以强化筛选标记。将该外源DNA序列插入到质粒pKC1139,构建重组质粒pFD57。转化大肠杆菌ET12567后,经接合转移导入依纽小单孢菌中,经抗性筛选得到两株阳性菌株,命名为HP-I-1和HP-I-2。经PCR验证和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已整合到染色体DNA上。依纽小单孢菌接合转移体系的构建达到了预期目的,并实现了对该体系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重组 分子遗传学 依纽小单孢菌 sisI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白菌素B母核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史洲洋 陈舟舟 +3 位作者 李继安 林惠敏 沈剑锋 陈代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60-664,共5页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结合亲水性C18硅胶填料分离纯化棘白菌素B母核(ECBN)的工艺,有效去除色素及其他杂质,获得高纯度ECBN。方法用HPLC检测方法,以ECBN的吸附量和洗脱率为指标,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和亲水性C18填料分离纯化ECBN的吸附性能...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结合亲水性C18硅胶填料分离纯化棘白菌素B母核(ECBN)的工艺,有效去除色素及其他杂质,获得高纯度ECBN。方法用HPLC检测方法,以ECBN的吸附量和洗脱率为指标,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和亲水性C18填料分离纯化ECBN的吸附性能和洗脱参数。结果分离纯化ECBN的最佳吸附剂为大孔吸附树脂XAD-18和亲水性C18填料,洗脱剂分别为8%乙醇和3%甲醇。此工艺路线获得的成品纯度大于95%,总收率为65%。结论该分离纯化方法为国内首次报道,工艺简单,使用有机溶剂少,分离效果好,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白菌素B母核 大孔吸附树脂 亲水性C18填料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红霉素未知杂质的分离鉴定与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孟祥燕 冯传威 +4 位作者 樊伟明 周炜祥 王建红 刘小睿 沈永淼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1-365,共5页
目的分离HPLC图谱中紧邻罗红霉素杂质G后洗脱的1个未知杂质(罗红霉素杂质G'),并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鉴定。方法通过制备液相色谱分离该杂质,然后通过^(1)H-NMR、HRMS、^(13)C-NMR以及NMR二维相关谱等技术确定该杂质的结构。结果确定了... 目的分离HPLC图谱中紧邻罗红霉素杂质G后洗脱的1个未知杂质(罗红霉素杂质G'),并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鉴定。方法通过制备液相色谱分离该杂质,然后通过^(1)H-NMR、HRMS、^(13)C-NMR以及NMR二维相关谱等技术确定该杂质的结构。结果确定了该杂质的最佳色谱分离条件:流动相为CH_(2)Cl_(2):CH_(3)OH:NH_(4)OH(50:1:1)。结论未知杂质为红霉素E的衍生化产物,且具有和罗红霉素相当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红霉素杂质 红霉素E 结构鉴定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