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国有商业银行规范化管理初探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周建松
-
机构
浙江银行学校
-
出处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3-56,共4页
-
文摘
国有商业银行规范化管理初探○周建松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社会化大生产及其分工合作体系的建立,管理被作为一种要素或者作为生产力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一个具有鲜明行业特色和严密分工且具有较大规模的协作体系,管理的功能不可...
-
关键词
国有银行
商业银行
经营管理
规范化
中国
-
分类号
F832.33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战略探讨
- 2
-
-
作者
周建松
-
机构
浙江银行学校
-
出处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28-31,49,共5页
-
文摘
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战略探讨周建松在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人们已愈来愈清楚地认识到,国家专业银行转变为国有商业银行并实现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化增长转变的重要性,国有商业银行只有把集约化经营作为一项新的策略才是正确的选择。一、粗放型经营...
-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集约化经营
国家专业银行
中央银行
粗放型经营
国外商业银行
信贷资产
集约化经营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金融时报》
-
分类号
F832.2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关于开展银行经营管理评估的构想
- 3
-
-
作者
周建松
-
机构
浙江银行学校
-
出处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1年第4期47-50,共4页
-
文摘
银行经营管理状况评估是在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相应的标准,对银行经营管理状况所作出的评价,它是一项总结性、综合性、全面性、结论性的工作。现阶段开展银行经营管理评估有着特殊重要性。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和体制的束缚。
-
关键词
经营管理状况
管理评估
银行经营管理
评估目标
专业银行
评估工作
管理工作
实地考察
经营管理水平
资金营运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论网络型银行体系——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考
- 4
-
-
作者
周建松
-
机构
浙江银行学校
-
出处
《浙江学刊》
1987年第2期46-49,共4页
-
文摘
建立适合有计划商品经济模式的银行体系,这是七五期间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专家学者们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见解,诸如双轨制银行体系,VA型银行体制,中央银行分层次调控等等。然而,我以为,这些论述都有一定程度的片面和不足,根据我的理解和思考,建立网络型银行体系具有客观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拟对银行体制改革的进程提出“弓箭式”推进战略的设想。一。
-
关键词
银行体系
金融体制改革
中央银行
专业银行企业化
银行体制改革
经济生活
经济发展
银行业
金融组织
金融中心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专业银行企业化面临的十大困难
- 5
-
-
作者
周建松
-
机构
浙江银行学校
-
出处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87年第3期16-20,共5页
-
文摘
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专业银行企业化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术问题之一,也是近年来金融体制改革理论思维的热点。然而,专业银行企业化的改革实践却举棋不定,徘徊不前,至今尚未有实质性进展,究其原因,我们感到,是因为专业银行企业化面临着不可一蹴而就的十大困难。
-
关键词
专业银行企业化
企业化经营
有计划商品经济
银行经营
中央银行
经营企业化
改革实践
企业化改革
人民银行
金融体制改革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回顾与思路
- 6
-
-
作者
周建松
-
机构
浙江银行学校
-
出处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88年第1期31-35,共5页
-
文摘
专业银行企业化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几年来理论界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实业界开始了“火热”的实践。客观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认真的回顾与思索,对改革的深化无疑是有益的。一、理论家们的智慧专业银行企业化问题一提出。
-
关键词
专业银行企业化
企业化改革
企业化经营
改革实践
实业界
有计划商品经济
中央银行
银行经营
理论与实践
三级管理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承包经营并非专业银行企业化的正确选择
- 7
-
-
作者
周建松
沈思
-
机构
浙江银行学校
浙江省人民银行
-
出处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88年第3期34-38,共5页
-
文摘
专业银行企业化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种种矛盾和困难,困扰人们的思维,阻碍改革的进程。而与此同时,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思路,在农村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在中小企业显示了威力,在大中型企业也有所突破,因此。
-
关键词
专业银行企业化
承包经营责任制
承包方
金融体制改革
地方政府
中央银行
经济体制改革
承包制
银行经营
银行体系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我国专业银行法人制度的思考与设计
- 8
-
-
作者
周建松
-
机构
浙江银行学校
-
出处
《金融与经济》
1993年第2期10-12,共3页
-
文摘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日益法律化、规范化的今天,法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名词,由于银行工作的具体特点,它每时每刻都在与法人打交道,与法人发生经济、法律、社会往来,但专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究竟是不是法人?其法律地位如何?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笔者认为。
-
关键词
专业银行
法人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依法管理
城市
法人单位
法律地位
一级法人
理论与实践
法律主体
-
分类号
F8
[经济管理]
-
-
题名“连裆裤”剖析——完善财政——银行体制的再思考
- 9
-
-
作者
周建松
-
机构
浙江银行学校
-
出处
《金融与经济》
1989年第1期22-25,共4页
-
文摘
从五十年代开始,我国经济理论界一直流行着这样的观点:财政和银行是国家资金分配的两条渠道,两者休戚与共,是一条裤子两条腿的关系即“连裆裤”关系。尽管这一理论今天已遭到了不少理论工作的批评和驳斥,但它毕竟根深蒂固,至今仍对我国的经济理论建设产生着影响,对改革实践的危害更是“负债累累”。因此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全面的剖析。
-
关键词
财政赤字
小银行
五十年代
专业银行
中央银行
经济理论建设
商品经济
国民经济
国家机构
地方政府
-
分类号
F8
[经济管理]
-
-
题名强化中央银行管理功能策略论
- 10
-
-
作者
周建松
-
机构
浙江银行学校
-
出处
《金融与经济》
1991年第2期11-13,共3页
-
文摘
如何按照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宏观金融调控的要求强化中央银行的管理功能,是新时期经济金融工作的新问题,迄今为止,似乎实践措施不多,理论思路不明,因此,必须强化对中央银行管理功能的对策研究。一、中央银行确凿机关性质,应放弃盈利目标,专心致志行使调控职能。 (一)矫正中央银行行为的必要性只要我们简要地回顾一下六年来我国中央银行的实践过程,就不难发现,尽管六年来我国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
关键词
中央银行
管理
银行
-
分类号
F832.31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中国建设商业银行:基本途径及捷径选择
- 11
-
-
作者
周建松
-
机构
浙江银行学校
-
出处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5年第2期21-24,共4页
-
文摘
中国建设商业银行:基本途径及捷径选择周建松一、建设社会主义商业银行的主要途径当前我国正在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制,其中建设培育商业银行机制是十分重要的任务。根据中国的经济特征和现实金融条件,建设商业银行有四条道路:(一)新建社会主义商业银行体系...
-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合作金融组织
基本途径
城市合作银行
农村信用社
城市信用社
中国建设
合作金融机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地方政府
-
分类号
F832.33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简析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动因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朱亚芬
-
机构
浙江银行学校
-
出处
《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1991年第1期37-39,共3页
-
文摘
马克思在叙述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历时,曾谈及促使他去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动因。了解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动因,对于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经济理论研究:对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探索经济运动规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都会有极大的启示。马克思于1835年秋中学毕业后,按照其父亲的旨意,考入波恩大学法律系。一年之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马克思虽然学的是法律,但更喜爱哲学。在这个时期。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恩格斯
动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
黑格尔唯心主义
经济理论研究
世界观
私有制
-
分类号
F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金融工具创新:中国的实践和探索
被引量:5
- 13
-
-
作者
周建松
-
机构
浙江银行学校
-
出处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15-20,共6页
-
文摘
金融工具创新:中国的实践和探索周建松席卷全球的金融创新,犹如一场深刻的革命正影响着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在我国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开放,逐步使我国金融业符合国际惯例的进程中,研究如何动员我国大量的金融资源、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思路时,金融工具创新及...
-
关键词
金融工具创新
中国
发展
金融业
-
分类号
F832.5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我国利率政策的现实选择
- 14
-
-
作者
周建松
-
机构
浙江银行学校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86-92,共7页
-
文摘
利率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利率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阶段,应当采取怎样的利率政策?在利率水平高低、利率结构体系、利率管理体制诸方面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这不仅是当前金融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环节。本文拟就利率水平、利率结构、利率体制三个方面的问题做出详细的分析论述,并据此提出笔者相应的政策主张。
-
关键词
高利率
利率政策
利率水平
我国现阶段
利率结构
存款利率
利率管理体制
专业银行
社会平均利润率
储蓄存款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区域金融论
- 15
-
-
作者
周建松
-
机构
浙江银行学校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9-42,共4页
-
文摘
一、经济区域化要求区域性金融政策相配套1.有计划商品经济要求经济区域化运行。经济区域化是一个总概念、总结构、总特征,按现代系统原理分析,它是一个大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所组成,产业政策,商贸政策,财政政策,外贸政策,金融政策,乃至作为经济政策实施保证的政治体制,都是经济区域化得以实现和良好运行的不可缺少的条件。2.财政和外贸体制的改革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
-
关键词
金融政策
区域性
区域金融
中央银行分支机构
财政政策
专业银行
产业政策
外贸政策
金融体制改革
中心城市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我国科率政策的现实选择
- 16
-
-
作者
周建松
-
机构
浙江省银行学校
-
出处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1989年第5期29-34,共6页
-
文摘
一、利率水平现阶段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持续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和储蓄疲软,不断孕育着调高利率水平,实施高利率政策的思维。继去今两年调高存贷利率后,许多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仍感到不够,有的甚至测算得出我国现阶段平均利率水平应在20%(年息)以上的结论。利率究竟多少适度,高利率政策在我国究竟是否可行,需要认真分析。
-
关键词
利率的期限结构
现实选择
利率结构
专业银行
存款利率
储蓄存款
利率市场化
贷款利率
利率水平
利率政策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建立乡镇企业金融服务机构的若干思考
- 17
-
-
作者
周建松
-
机构
浙江省银行学校
-
出处
《探索(浙江)》
1987年第3期33-36,共4页
-
文摘
根据我国经济的现时特点和发展趋势,建立一个专门为乡镇企业服务的股份制的区域性的具有各地特色的金融机构(以下简称乡镇企业金融机构)这不仅为实践所必需,而且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金融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在此,拟就上述问题谈点认识和设想,以求得学术界的指正。 (一) 建立乡镇企业金融机构,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各地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目前和将来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供求等方面矛盾的恰当对策。
-
关键词
乡镇企业
金融服务机构
金融机构
若干思考
农村信用社
区域性
人民银行
农业银行
资金供求
乡镇经济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金融合力论
- 18
-
-
作者
周建松
-
机构
浙江银行学校
-
出处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2年第4期29-33,共5页
-
文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事业有了长足发展,金融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金融机构网点不断增多,金融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合力问题乃全部问题之首,也是表现最为明显的症状。本文拟对此作专题探讨。
-
关键词
中央银行宏观调控
国家专业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
金融体系
融合力
金融管理
金融市场
有计划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
国民经济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调整信贷结构的宏观思考
- 19
-
-
作者
周建松
-
机构
浙江银行学校
-
出处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0年第1期19-23,共5页
-
文摘
结构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也是我国金融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然而现实告诉我们:“总量易控,结构难调”,这不仅为理论家所预言,也为这几年金融工作的实践所证明。可以说,结构问题尤其是信贷结构问题是当前我国金融工作的重大难题。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搞清楚信贷结构的含义。
-
关键词
调整信贷结构
信贷资金
信贷结构调整
结构问题
产业结构
调整结构
专业银行
中央银行
金融工作
比例关系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论调控主体的转换
- 20
-
-
作者
周建松
-
机构
浙江银行学校
-
出处
《浙江学刊》
1988年第6期19-22,共4页
-
文摘
一、调控方式的转换呼唤着调控主体的转换1.1 我国原有的国民经济调控体系是按照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而建立的,计划部门是调控主体,指令性计划是主要调控工具,形成了“计划点菜、财政会东、银行出纳”的基本格局。这种管理方法不能适应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需要,必须加以改革。基本的思路是,从承认企业本体出发,向着“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方向转换,实现调控方式的间接化。1.2 调控方式的间接化转换,不可能脱离调控主体的转换而自我实现。因为:第一,在国民经济管理中,计划、财政、银行等手段都具有内在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
关键词
金融市场
金融机构
银行体系
中央银行
调控主体
国民经济管理
货币发行
调控方式
有计划商品经济
高度集中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