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磁共振成像参数和临床特征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疗效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红梅 俞璐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9期78-84,共7页
目的 基于磁共振成像(MRI)参数和临床特征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5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岭市中医院和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收治的302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 基于磁共振成像(MRI)参数和临床特征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5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岭市中医院和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收治的302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PTED治疗,具备1年随访资料。其中,疗效为优良的272例纳入预后良好组,疗效可的30例纳入预后不良组。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MRI参数和临床特征。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LDH患者PTED疗效的因素。结果 随访1年,302例LDH患者,优205例,良67例,30例疗效为可,0例疗效为差,预后不良率为9.93%。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吸烟和椎间盘退变Ⅳ级比例更高,手术时间更长,腰大肌横截面面积(CSA)差值绝对值和多裂肌CSA差值绝对值更大,椎间孔面积更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性别、饮酒、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纤维环破裂、病变段、Lee分区、Modic改变、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入路和关节镜型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4.179,95%CI:1.035~16.865)、椎间盘退变Ⅳ级(OR=6.863,95%CI:2.049~22.983)、腰大肌CSA差值绝对值> 1.63 cm^(2)(OR=19.084,95%CI:3.566~102.130)和多裂肌CSA差值绝对值> 1.02 cm^(2)(OR=482.525,95%CI:19.538~12 137.347)为LDH患者PTE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椎间孔面积> 118.31 mm^(2)(OR=0.750,95%CI:0.721~0.862)为LDH患者PTED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吸烟、椎间盘退变Ⅳ级、腰大肌CSA差值> 1.63 cm^(2)和多裂肌CSA差值绝对值> 1.02 cm^(2)是LDH患者PTE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椎间孔面积> 118.31 mm^(2)是LDH患者PTED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临床可筛选预后不良的高危患者,并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 磁共振成像(MRI) 临床特征 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EnCor微创旋切术与小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结节的疗效
2
作者 付湘君 俎彩霞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2期1810-1812,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EnCor微创旋切术与小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结节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诊断为乳腺结节并择期行手术的女性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小切口传统手术,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EnCor微创旋切术与小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结节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诊断为乳腺结节并择期行手术的女性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小切口传统手术,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EnCor微创旋切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直径、切口愈合时间、手术结节个数、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乳房美观效果满意度、SF-36量表评分、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直径、切口愈合时间、手术结节个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4 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对乳房美观效果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并发症,且术后恢复良好,无复发情况。结论超声引导下EnCor微创旋切术可以缩短乳腺结节患者术后创口愈合时间,提高患者对术后乳房美观效果接受度,更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EnCor微创旋切术 小切口手术 乳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对胸腔镜自主呼吸麻醉技术时抑制咳嗽反射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吕机生 邵大清 +3 位作者 邵秀霞 丁洁羽 毛程远 徐鹏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8期1223-1225,共3页
目的评价黏膜表面麻醉和胸内迷走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自主呼吸麻醉技术时抑制咳嗽反射的效果,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行单侧胸腔镜手术且ASA分级为Ⅰ或Ⅱ级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中咳嗽反... 目的评价黏膜表面麻醉和胸内迷走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自主呼吸麻醉技术时抑制咳嗽反射的效果,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行单侧胸腔镜手术且ASA分级为Ⅰ或Ⅱ级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中咳嗽反应比较,A组、B组咳嗽反应评估为优的例数均多于C组(P<0.05),A组、B组的优良率均大于C组(P<0.05),A、B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均平稳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未见具有临床意义的事件发生。此外,与T0时比较,各组患者在T1、T4时MAP均下降(P<0.05),T1时下降更明显(P<0.01);T1~T4时HR均下降(P<0.01);T3时SpO_(2)均下降(P<0.01);T1~T3时RR均减慢(P<0.01);T3时P_(ET)CO_(2)均升高(P<0.01)。然而,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与T0时比较,T3时pH值均下降(P<0.01),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升高(P<0.01),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患者术野暴露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患者术后恢复各指标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行胸腔镜自主呼吸麻醉技术时,加用气管黏膜表面麻醉或胸内迷走神经阻滞在抑制术中咳嗽反射的效果均比单纯使用右美托咪啶确切,形成了多模式镇咳,且对患者的循环、呼吸系统以及术野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麻醉 迷走神经阻滞 咳嗽反射 非气管插管 胸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有效成分及抗老年痴呆药效特点探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叶娟 张海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2期114-115,共2页
通过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的对于老年痴呆治疗的相关文献,将其中关于老年痴呆分子机制的文献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求通过这些归档与整理能够促进老年痴呆的治疗研究。研究当归的有效成分,针对这些有效成分分析老年痴呆的分子机制及药理作用,... 通过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的对于老年痴呆治疗的相关文献,将其中关于老年痴呆分子机制的文献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求通过这些归档与整理能够促进老年痴呆的治疗研究。研究当归的有效成分,针对这些有效成分分析老年痴呆的分子机制及药理作用,并据此提出适当的治疗老年痴呆的有效措施以及针对老年人痴呆的作用机制、作用谱和药效特点,提出创新药物的研发思路。研究发现,老年痴呆由于病因较为复杂,因而西医暂无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中药当归由于其药理作用及有效成分,可以针对老年痴呆进行治疗,为老年痴呆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由于目前研究当归治疗老年痴呆的药理作用以及分子机制的研究主要见于单一成分上,而对于研究多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相对较少,本文就此基础上对其机制及药效进行分析,加强对分子间相关性的研究,为更好地治疗老年痴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老年痴呆 药理作用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癌的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9
5
作者 金卓蓉 王琴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5期811-814,共4页
目的分析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结节的图像特征,比较两种方法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014年在本院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术的患者100例(结节149枚),切除标本均经病理结果确诊。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和超声... 目的分析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结节的图像特征,比较两种方法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014年在本院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术的患者100例(结节149枚),切除标本均经病理结果确诊。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技术成像检查。采用半定量评分法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对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诊断结果。结果 149枚结节中,良性101枚,占67.8%,恶性结节48枚,占32.2%。100例患者中,单发38例,其中良性23例,恶性15例;多发62例,其中良性49例,恶性13例。常规超声的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以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9%、81.2%、18.8%、27.1%、78.5%;超声弹性成像的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以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9.6%、89.1%、10.9%、10.4%、89.9%。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对甲状腺微小癌的灵敏度和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诊断,而漏诊率显著低于常规超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诊断的特异度和误诊率方面,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提高甲状腺微小癌诊断的灵敏度和诊断符合率,有助于减少临床漏诊的发生,可作为常规超声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癌 常规超声 超声弹性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棒法按摩睑板腺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6
作者 钱丽君 应文敏 +2 位作者 盛丽兰 朱苏宁 陈旭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27-1730,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棒法按摩睑板腺与常规疗法联合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8/2017-06我院收治的MGD患者130例220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其中给予常规治疗即1g/L氟米龙滴眼液联合自行热敷的患者设为... 目的:探讨玻璃棒法按摩睑板腺与常规疗法联合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8/2017-06我院收治的MGD患者130例220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其中给予常规治疗即1g/L氟米龙滴眼液联合自行热敷的患者设为对照组(65例112眼),给予圆头玻璃棒按摩睑板腺联合常规疗法的患者设为联合组(65例108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睑缘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和眼压情况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OSDI评分、BUT、SⅠt、CFS评分、睑缘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眼压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wk后,联合组患者OSDI、CFS、睑缘及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UT和SⅠt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眼压均有所升高,但均≤21mmHg,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wk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6%(100/1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88/1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棒法按摩睑板腺与常规疗法联合治疗MGD能够有效改善眼表症状和睑板腺分泌功能,促进泪液分泌,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棒 常规疗法 睑板腺功能障碍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紫蕙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6期98-100,共3页
目的 :对比分析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将这100例患者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我院为甲组患者使用吡... 目的 :对比分析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将这100例患者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我院为甲组患者使用吡格列酮进行治疗,为乙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空腹血糖的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的水平、胆固醇的水平、甘油三酯的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结果 :经治疗,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和餐后2小时血糖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胆固醇的水平、甘油三酯的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且甲组患者甘油三酯的水平明显低于乙组患者,乙组患者胆固醇的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均明显低于甲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均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其中,使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地降低患者胆固醇的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使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甘油三酯的水平。因此,临床医生可根据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为其选用降糖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吡格列酮 疗效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32例疗效观察
8
作者 王捷 张建红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8期845-846,共2页
关键词 OLF方案 疗效观察 晚期胃癌 方案治疗 2004年3月 转移性胃癌 2001年 化学治疗 进展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LAG-3和DDK-1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9
作者 杨碧锋 袁霞妹 张文宝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4期563-564,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sLAG-3)和人Dickkopf相关蛋白1(DDK-1)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54例胃癌患者(胃癌组)、166例良性胃病患者(良性胃病组)和150例健康者(对照组)为观察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血清sLAG-3和D...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sLAG-3)和人Dickkopf相关蛋白1(DDK-1)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54例胃癌患者(胃癌组)、166例良性胃病患者(良性胃病组)和150例健康者(对照组)为观察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血清sLAG-3和DDK-1水平,分析其与胃癌病理因素的关系及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度.结果胃癌组的血清sLAG-3水平显著低于良性胃病组和对照组,胃癌组的血清DDK-1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胃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者在良性胃病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癌组的血清sLAG-3和DDK-1水平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及TMN分期等病理因素均有相关性(均P<0.05).血清sLAG-3、DDK-1单独诊断胃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97%、82.09%和83.12%、71.73%,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则分别达88.31%和87.01%.结论在胃癌的诊断中,采用血清sLAG-3和DDK-1检测的可靠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可溶性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 Dickkopf-1蛋白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