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17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郭晓华 胡素银 +4 位作者 何建荣 林开勤 金红来 程永德 史诗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38-339,共2页
目的 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的血管改变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糖尿病足行下肢动脉DSA检查,并同时与血管超声进行对照,其中17例节段性狭窄行介入治疗(12例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5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并... 目的 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的血管改变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糖尿病足行下肢动脉DSA检查,并同时与血管超声进行对照,其中17例节段性狭窄行介入治疗(12例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5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并于6个月后血管造影复查。结果 糖尿病足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17例行介入治疗者均有腘动脉以上动脉的慢性损伤。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的血液灌注,通过控制血糖和改善血液循环,其治疗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结论 DSA检查可以准确了解阻塞部位及程度,对糖尿病足的下肢动脉介入治疗疗效满意,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介入治疗 血液循环 近期疗效 血管超声 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江 历玲玲 +3 位作者 王蓓 吴晓明 胡望远 周绍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组织类型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NSIBC)的钼靶X线征象,并与肿瘤的组织类型对照分析。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NSIBC的钼靶X线征征象及组织学表现。并通过X线征象推测其组织学类型。结果:具有诊断价值的征象:髓样癌为无钙... 目的:分析不同组织类型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NSIBC)的钼靶X线征象,并与肿瘤的组织类型对照分析。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NSIBC的钼靶X线征征象及组织学表现。并通过X线征象推测其组织学类型。结果:具有诊断价值的征象:髓样癌为无钙化的边界清楚肿块,浸润性导管癌为短棒样钙化及大导管相,单纯癌包括带有毛刺的边界不清的肿块、沙粒样钙化、皮肤增厚及乳头内陷。浸润性小叶癌的表现缺乏特征性。结论:不同组织类型的NSI-BC具有不同的X线特征,依据X线特征可初步判断NSIBC的组织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 钼靶X线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节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蒋杨 潘江峰 +2 位作者 应明亮 舒锦尔 李惠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容积匀场和矩形视野采集技术的磁共振扩散加权(DWI)扫描方式进行肺结节成像的价值。方法:连续的25例肺结节患者纳入研究,采用3.0T MRI超导成像仪(Philips Achieva 3.0T TX)进行DWI,先进行常规扫描(普通匀场、正方形视野采... 目的:探讨采用容积匀场和矩形视野采集技术的磁共振扩散加权(DWI)扫描方式进行肺结节成像的价值。方法:连续的25例肺结节患者纳入研究,采用3.0T MRI超导成像仪(Philips Achieva 3.0T TX)进行DWI,先进行常规扫描(普通匀场、正方形视野采集),然后改进方式扫描(容积匀场、矩形采集),B值为0、300、600、900和1200s/mm2。两位资深胸部影像医生和一位技师共同评价两组图像,测量各组图像的AppCNR、SNR以及肺结节ADC值,并统计分析。结果:改进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2.56±0.04)高于常规组(1.52±0.06)(P<0.05)。改进组各B值图像的AppCNR和SNR均对应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间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附加容积匀场并减小相位方向视野的DWI扫描方式可以提高图像质量且不影响AD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扩散加权成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脂肪瘤的磁共振表现 被引量:5
4
作者 舒锦尔 章士正 +4 位作者 李惠民 盛三兰 卢金花 蒋春景 吴海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分析颅内脂肪瘤MRI影像特点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材料和方法:58例颅内脂肪瘤(2例手术证实,其余依据典型短T1中长T2和高质子密度的MR信号和抑脂时信号消失而诊断),男性28例,女性30例,年龄41.3(9~77)岁.均采用常规SE序列,T2WI加脂肪抑... 目的:分析颅内脂肪瘤MRI影像特点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材料和方法:58例颅内脂肪瘤(2例手术证实,其余依据典型短T1中长T2和高质子密度的MR信号和抑脂时信号消失而诊断),男性28例,女性30例,年龄41.3(9~77)岁.均采用常规SE序列,T2WI加脂肪抑制,其中4例使用了T1WI脂肪抑制.结果:全部病灶均具有典型MR信号,与球后或皮下脂肪信号相同,并均无占位效应.中线脂肪瘤41例,合并发育异常9例.其中胼胝体区16例,包括巨块3例,弧线型12例,小点状1例;四叠体池、环池区域13例,小脑上池6例,窦汇区、蚓部、纵裂内、小脑半球间、鞍上池、跨枕大孔区各1例.非中线脂肪瘤15例.包括天幕池2例,桥小脑角池、侧裂池、侧脑室三角区各4例,及脑实质1例.多发2例,分别为2个和4个瘤体.结论:颅内脂肪瘤具有典型MR信号,中线部位尤其胼胝体区多见,并常见伴行的发育异常;非中线部位表现多样,形态各异,伴行发育异常少;少数可多发.胼胝体区脂肪瘤具有较强规律性,与胼胝体发生发育一致;非胼胝体区脂肪瘤与脑膜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脂肪瘤 磁共振成像 发生机制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惠民 舒锦尔 +2 位作者 陶晓峰 肖湘生 施增儒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29-229,共1页
目的 :分析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临床证实的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的CT和MR影像 ;MRI检查10例 ,4例增强成像 ,CT扫描12例 ,3例增强。结果 :16例患者均有典型的双侧侧脑室枕角旁... 目的 :分析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临床证实的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的CT和MR影像 ;MRI检查10例 ,4例增强成像 ,CT扫描12例 ,3例增强。结果 :16例患者均有典型的双侧侧脑室枕角旁白质内大片对称性低密度或中长T1 长T2 信号病变 ,经胼胝体压部相连 ,呈蝶翼状分布 ;此外 ,病灶还见于额、顶、颞叶、内囊、小脑、脑干 ,视路和听路病灶对称。5例见低密度灶内细点状、簇状钙化灶。6例增强均见花边样强化 ,平扫等T1 长T2 信号灶均见强化 ;1例连续观察见病变向前、向下、向周围发展 ,并沿传导束分布。结论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CT、MRI表现多有特征性 ,包括典型蝶翼状分布、花边样强化、对称性侵犯双侧视路和听路、沿传导束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CT NMR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内脏依靠征”对创伤性横膈破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劳群 李惠民 +1 位作者 吴康松 沙水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描述CT“内脏依靠征”,评价该征在腹部钝性外伤后横膈破裂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0例经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膈疝病人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内脏依靠征”的诊断价值。结果:依据“内脏依靠征”,CT明确诊断横膈破裂右侧3... 目的:描述CT“内脏依靠征”,评价该征在腹部钝性外伤后横膈破裂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0例经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膈疝病人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内脏依靠征”的诊断价值。结果:依据“内脏依靠征”,CT明确诊断横膈破裂右侧3例,左侧6例,1例右侧破裂漏诊,总诊断准确率90%。结论:“内脏依靠征”很好地显示了横膈破裂的特征,有助于提高CT对腹部钝性外伤后横膈破裂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依靠征 横隔膜破裂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肠系膜囊肿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望远 刘江 林开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5期603-603,共1页
关键词 巨大 囊性 肠系膜囊肿 后腹膜 大肠 诊断 吞噬 收入 增加 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新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662-664,共3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并术前行3.0T DWI检查的34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和24例腮腺腺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扩散敏感因子b=0、1000s/mm2的条件下,以...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并术前行3.0T DWI检查的34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和24例腮腺腺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扩散敏感因子b=0、1000s/mm2的条件下,以肿瘤实性部分为感兴趣区获取肿瘤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均值,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两组肿瘤之间ADC均值的差异。结果:腮腺多形性腺瘤ADC均值为(1.42±0.26)×10-3 mm2/s,腺淋巴瘤ADC均值为(0.82±0.27)×10-3 mm2/s,两组肿瘤ADC均值有明显差异(P=0.00)。结论:3.0T磁共振DWI能为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腺淋巴瘤 腺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血管球瘤的CT诊断价值 被引量:9
9
作者 华建军 舒锦尔 +1 位作者 应明亮 鲁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88-891,共4页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CT诊断价值,并对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女3例,男2例,年龄49~72岁,平均61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血管球瘤的CT特征(如病变部位、大小、CT值、强化曲线、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CT诊断价值,并对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女3例,男2例,年龄49~72岁,平均61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血管球瘤的CT特征(如病变部位、大小、CT值、强化曲线、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等表现)。采用CT平扫加动态增强,并进行MPR重建。结果:病灶均位于胃窦部,最大径1.8—3.2cm,平均2.5cm,病灶密度均匀或不均匀,未见出血、坏死及囊变。增强后动脉期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呈均匀强化,与腹主动脉强化曲线一致;肿瘤均可见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结论:胃血管球瘤虽然相对少见,但其具有血管性病变及供血动静脉伴行的影像学特点.CT动态增强对本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SCT表现 被引量:3
10
作者 汤国平 王新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01-803,807,共4页
目的:探讨男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MSCT动态增强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4年12月行MSCT检查且病理最终确诊为SPTP 8例男性和2012年6月—2014年12月SPTP患者12例女性,共20例,分析男性与女性SPTP的MSCT表现... 目的:探讨男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MSCT动态增强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4年12月行MSCT检查且病理最终确诊为SPTP 8例男性和2012年6月—2014年12月SPTP患者12例女性,共20例,分析男性与女性SPTP的MS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大小、包膜、钙化、内部组成、CT强化模式。采用卡方检验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患者中位年龄41.0岁,明显大于女性(29.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SPTP在病变部位、肿瘤部位、钙化、强化模式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SPTP患者肿瘤最大直径明显小于女性患者(P=0.001),实性肿块较女性多见(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SPTP的MSC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对于男性胰腺病变,MSCT表现为病灶较小、实性成分较多,具有典型SPTP的强化模式,应考虑SPTP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