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电影《太行山上》与《血战钢锯岭》的传播比较
- 1
-
-
作者
刘义军
-
机构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传学院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1-55,共5页
-
基金
2016年绍兴市社科项目<新媒体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研究>的系列成果(课题编号:135J020)
-
文摘
电影《太行山上》是中国著名的抗日艺术作品,自2005年上映以来在中国产生较大影响力和传播力;《血战钢锯岭》是美国著名的抗日艺术作品,自2016年上映以来在世界观众中产生很强的影响力和消费力。从两部艺术作品的传播效果比较来看,中国抗日电影只对中国观众产生影响力,而美国的抗日电影却在世界产生影响力,观众甚至错觉为美国是打败日本侵略军的主力量。为何同是抗日经典故事,在世界观众产生不同影响力与传播力,
-
关键词
太行山上
日本侵略军
经典故事
艺术作品
传播力
人物形象
消费力
冲绳战役
武士道精神
媒介传播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电影《湄公河行动》与“一带一路”的文化融合传播
- 2
-
-
作者
刘义军
-
机构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传学院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2-45,共4页
-
基金
2016年绍兴市社科项目<新媒体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研究>的系列成果
课题编号:135J020
-
文摘
电影《湄公河行动》自放映以来,好评如潮,突破10多亿元的市场票房,出乎意料,但成功背后的多重因素值得探究与传播。电影好题材与好理念并不意味着有好作品与好市场,既要传播主旋律,又要得到观众好评,这对导演、编剧、演员与投资商都是极大考验。
-
关键词
湄公河
传播
文化融合
电影
主旋律
市场
投资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阿耐作品改编与企业家形象传播
- 3
-
-
作者
方奇超
刘义军
-
机构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学生处、创业学院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传学院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0-83,共4页
-
基金
2016年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编号:Y201635073)系列成果
-
文摘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创作与传播多种类型的电视剧,这些电视剧成为中国观众的精神食粮,特别是有关中国老字号商人与企业家传奇故事的电视剧深受喜爱追捧,像《大宅门》《芝麻胡同》《古董局中局》《楼外楼》《那年花开月正圆》《晋昌源票号》《大清药王》《大染坊》《乔家大院》《青花》《玉碎》《钱王》等作品,成为电视剧的艺术佳作与亮丽风景。但这些电视剧内容没能深入描述改革开放中涌现出的商人与企业家群体形象,缺少对中国历史上商人与企业家群体形象的客观传播,甚至对商人与企业家过度虚夸与冷漠偏见的形象构建,但阿耐作品改编与商企形象传播则展现出亮丽风景,让观众对商企群体与精神形象有新颖阐释。
-
关键词
企业家群体
《大宅门》
企业家形象
作品改编
形象传播
形象构建
票号
商企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数字电影关键技术及后期特效制作
被引量:5
- 4
-
-
作者
刘华金
-
机构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传学院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9-91,共3页
-
基金
2015年浙江省课堂教改项目研究成果(编号kg2015473)
-
文摘
数字技术是电影发展新潮流,比传统电影具有自身的特色优点,数字电影从拍摄、制作到播放,主要经历电影片段的获取、特效制作、发行以及播放等过程。数字电影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获取影像数据:一是传统拍摄,然后把一般胶片通过一定软件转换成数字影像格式;
-
关键词
数字电影
特效制作
数字技术
数字影像
电影发展
电影片
传统
拍摄
-
分类号
J93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形式创新能走多远?——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
- 5
-
-
作者
陈日红
-
机构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传学院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1-24,共4页
-
基金
校级科研启动项目: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文艺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16QDA008)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所采用的以圆形画幅为主的形式创新引发了观影者的热议。形式创新与内容创新应当并驾齐驱已是大众共识,做到任一方面对电影的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形式创新作为连接电影与观影者的桥梁,起着吸引观影者的注意、满足其视觉消费、达到艺术与商业双赢目的等多重作用。电影形式创新的探索可以被客观公正地评价,需要依赖对形式的"中介"性质和形式背后的技术理性的正确认知.
-
关键词
形式创新
潘金莲
电影
视觉消费
客观公正
技术理性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