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7名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婷 袁婕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9-432,454,共5页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方法:运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197名大学生施测,半年后进行追踪调查。结果:(1)197名大学生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大一学生的时...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方法:运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197名大学生施测,半年后进行追踪调查。结果:(1)197名大学生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大一学生的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均高于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3.9±0.5/3.3±0.6、3.2±0.6、3.4±0.6,P<0.001;3.5±0.4/3.3±0.5、3.1±0.4、3.3±0.4,P=0.010,0.000,0.004)。(2)权威型教养方式下大学生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与时间效能感得分均高于专制型和忽视型(3.6±0.6/3.3±0.6、3.3±0.6,P=0.015,0.018;3.2±0.4/3.1±0.3、3.0±0.4,P=0.026,0.000;3.4±0.5/3.2±0.4、3.2±0.5,P=0.022,0.005)。(3)父母教养方式的接受-参与性对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32、0.33、0.36),严厉-监督性对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2、0.14)。(4)专制型教养大学生的时间监控观和忽视型教养大学生的时间效能感得分在半年里均显著降低(3.3±0.3/3.1±0.3、3.5±0.5/3.2±0.4,P=0.007,0.001)。结论:接受-参与性和严厉-监督性对大学生时间管理的水平与稳定性有积极影响,前者的作用相对较大。权威型教养的大学生时间管理优于专制型和忽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管理倾向 父母教养方式 追踪研究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畸形社会化:一个分析框架及其对流浪儿童社会化的解释 被引量:3
2
作者 毕伟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6-73,共8页
本文以Z市、G市与H市为研究地点,对流浪儿童群体的社会化状况进行研究,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特殊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导致流浪儿童缺乏正常的社会化环境,使许多流浪儿童面临角色的中断与失败、无效的文化传递等问题,进而使一些流浪儿... 本文以Z市、G市与H市为研究地点,对流浪儿童群体的社会化状况进行研究,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特殊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导致流浪儿童缺乏正常的社会化环境,使许多流浪儿童面临角色的中断与失败、无效的文化传递等问题,进而使一些流浪儿童价值观偏离,人格缺陷较为明显,甚至形成反社会的人格。因此,流浪儿童的社会化表现为一种畸形社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儿童 畸形社会化 角色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入工会抑或成立自组织——关于农民工组织权的思考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建胜 刘志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7-154,共8页
当农民工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甚至是工人阶级的主要力量时,农民工组织权也开始提上议事日程。在中国向市场型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在政府没有有效制衡市场力量甚至与市场力量合作的情况下,"资强劳弱"的格局不可避免,而农民工... 当农民工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甚至是工人阶级的主要力量时,农民工组织权也开始提上议事日程。在中国向市场型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在政府没有有效制衡市场力量甚至与市场力量合作的情况下,"资强劳弱"的格局不可避免,而农民工组织权却是抵御这种力量的重要武器。这种组织权有两条演进路径:一是政府所主导的把农民工纳入工会,二是成立农民工自组织。把农民工纳入工会,存在着政府、工会、单位和农民工四者之间的博弈,既有组织性优势,又存在着制度性弱势。让农民工成立自组织,如何在可控和可为之间做好平衡,体现着政府的治理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组织权 工会 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城乡统筹”迈向“城乡一体化”——基于德清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建胜 王小章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147,159-160,共7页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实现了"低水平、广覆盖"的保障目标,且开始探索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德清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例,认为德清县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已经从城乡统筹开始迈向城乡一体化,具备了...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实现了"低水平、广覆盖"的保障目标,且开始探索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德清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例,认为德清县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已经从城乡统筹开始迈向城乡一体化,具备了城乡一体化的一些特点:如在筹资标准和偿付水平上城乡差距不断缩小、趋于统一;险种之间可以相互转移、实现了制度互通;政府的投入力度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不断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等四个方面,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进程还没有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基于身份和人群划分的制度定位还没有完全消除;城乡居民相同的筹资水平,但偿付标准和待遇相差较大;存在着多头管理,且制度的衔接和整合还有待加强。最后,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建设的五个对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城乡统筹 城乡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员结构与农村集体行动的生成 被引量:27
5
作者 童志锋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9-173,共5页
强调社会运动组织作用的资源动员理论源于西方实践并获得大多学者的认同,也能够较好的解释西方集体行动动员,但对社会运动组织稀缺的中国,这一理论欠缺解释力。倒是在西方动员结构理论中相对不受重视的事先存在的人际网络对于理解中国... 强调社会运动组织作用的资源动员理论源于西方实践并获得大多学者的认同,也能够较好的解释西方集体行动动员,但对社会运动组织稀缺的中国,这一理论欠缺解释力。倒是在西方动员结构理论中相对不受重视的事先存在的人际网络对于理解中国乡土社会农民的集体行动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在乡土中国,依附在日常生活网络的动员网络,有利于沟通信息、强化认同,降低行动成本并克服"搭便车"的困境。而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新型传媒在农村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行动更难以被管控。当这两种网络结合起来的时候,就组成了"熟人网络—新型传媒"动员结构,其动员将会更加快速、扩散性更强,这使得集体行动得以迅速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员结构 农民 集体行动 环境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机会结构变迁与农村集体行动的生成——基于环境抗争的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童志锋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1-165,共5页
政治机会结构作为西方集体行动与社会运动的重要理论,对研究中国农民的环境集体行动具有借鉴意义。但是,对于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需要进行系统清理。基于中国经验,我们认为,"依法治国"话语的强化、媒体的逐渐开放、分化的行... 政治机会结构作为西方集体行动与社会运动的重要理论,对研究中国农民的环境集体行动具有借鉴意义。但是,对于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需要进行系统清理。基于中国经验,我们认为,"依法治国"话语的强化、媒体的逐渐开放、分化的行政体系是诱发中国农村的集体抗争行动的重要因素。"法治"话语的不断强化为农民的"依法抗争"提供了维护自身权益的机会;媒体的逐步开放,促发了信息的自由流通,为抗争者提供了更多的可动员资源以及机会;由于分化的行政体系会降低农民抗争的风险性,促发农民的持续抗争,并为抗争精英的关系运作提供可能的机会,也会为农民集体抗争创造一定的机会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机会结构 农民 集体行动 环境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程与特点:快速转型期下的中国环保运动 被引量:7
7
作者 童志锋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4-147,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快速转型期,环保运动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中国的环保运动大致可以区分为三个阶段,即环境主义思潮的兴起、环保运动的发展与环保运动的转型,其中每个阶段都有一些代表性事件与人物。中国的环保运动即不同于20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快速转型期,环保运动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中国的环保运动大致可以区分为三个阶段,即环境主义思潮的兴起、环保运动的发展与环保运动的转型,其中每个阶段都有一些代表性事件与人物。中国的环保运动即不同于20世纪70、80年代的社会运动,也不同于目前西方的新社会运动,它有如下三个特点,即不以直接挑战政权为目标,具有互联网、大众传媒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等独特的资源,其社会价值基础与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感一脉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转型期 环保运动 历程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星广告、“赫耳墨斯”与田野报告人:合作民族志的一种可能 被引量:2
8
作者 卢成仁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1年第3期133-140,共8页
在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中,民族志的权威与作品的可信性都建立在民族志作者的"在场感"上。温森特·克拉潘扎诺认为,民族志作品及其作者就像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承诺绝不说谎,但也不承诺说出全部的真相。... 在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中,民族志的权威与作品的可信性都建立在民族志作者的"在场感"上。温森特·克拉潘扎诺认为,民族志作品及其作者就像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承诺绝不说谎,但也不承诺说出全部的真相。在反思人类学兴起以前,人们似乎更愿意将民族志调查中的田野报告人看成是人类学的"赫耳墨斯"。而反思人类学的勃兴,源起于对民族志调查过程中,民族志调查者与田野报告人关系、位置的互动与反思。通过怒江的田野调查经历,试图说明在现代性语境下合作民族志的一种可能,以及如何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 田野报告人 互动 合作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阶层冲突的新趋势与结构性根源 被引量:1
9
作者 毕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69,共8页
在任何一个存在阶层的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的冲突就不可避免地作为一个社会事实而存在。阶层之间的冲突既有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功能,亦有增强阶层内部凝聚力、调适阶层间利益关系、促进社会整合等正功能。当前,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一个突... 在任何一个存在阶层的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的冲突就不可避免地作为一个社会事实而存在。阶层之间的冲突既有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功能,亦有增强阶层内部凝聚力、调适阶层间利益关系、促进社会整合等正功能。当前,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一个突出社会影响是阶层结构的显著变化,阶层冲突也具备了一些新的特点。在对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中国阶层冲突的新趋势进行描述。同时,对当前中国阶层冲突的结构性根源进行探讨,认为城市化、市场化、现代化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复合影响,是当前阶层冲突的主要原因。因此沿着群众路线的视角,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立场,提出破解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阶级阶层 冲突 结构性根源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变迁视角下流浪儿童流浪的原因
10
作者 毕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60,共7页
流浪儿童流浪的原因与动力机制是流浪儿童群体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流浪儿童外出流浪的原因错综复杂,关系个人、家庭、学校、社会乃至政府的政策制度等各个层面。以制度变迁的视角切入,从社会保障制度、婚姻制度、城乡隔离制度、宗族制... 流浪儿童流浪的原因与动力机制是流浪儿童群体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流浪儿童外出流浪的原因错综复杂,关系个人、家庭、学校、社会乃至政府的政策制度等各个层面。以制度变迁的视角切入,从社会保障制度、婚姻制度、城乡隔离制度、宗族制度等几个方面,对与流浪儿童流浪相关联的制度与制度变迁因素展开分析,提出制度变迁因素是儿童流浪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流浪儿童 流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