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文化精神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兼论“浙江工业化模式”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佑林 陈朝霞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18,共6页
本文从区域文化精神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本文认为,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阶层,而企业家阶层的形成与传统文化所蕴涵的创新精神具有内在的渊源关系。本文还提出了建立在传统... 本文从区域文化精神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本文认为,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阶层,而企业家阶层的形成与传统文化所蕴涵的创新精神具有内在的渊源关系。本文还提出了建立在传统文化创新精神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化精神 区域经济发展 浙江 工业化模式 创新精神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当代文学史编写的文学史哲学反思 被引量:3
2
作者 周保欣 荆亚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54,共9页
从文学史哲学层面反省现当代文学史编写,如下问题有待深入思考:编写者缺乏本体性的"文学"观念自觉,导致文学史的编写缺乏"中心意识"支持,文学事实选择及作家作品评价随意性很大;在传统"圆型"时间观念作用... 从文学史哲学层面反省现当代文学史编写,如下问题有待深入思考:编写者缺乏本体性的"文学"观念自觉,导致文学史的编写缺乏"中心意识"支持,文学事实选择及作家作品评价随意性很大;在传统"圆型"时间观念作用下,现当代文学强调的是文学的时代之"变"而非文学史内部的"通",古今文学缺乏必要的对话;文学史叙述的空间意识不足,自然-地理形态的文学史外部空间,与文学"物自体"的内部空间尚未能进入文学史表述;对文学史编写的目的理解存在偏差,突出文学史的文学教育与学术传承功能,而缺乏文学史哲学意义上的对文学"古与今"、"常与变"的演变规律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史 文学史哲学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浙江地方银行与政府之关系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朝晖 刘志英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100,共6页
与近代众多官办地方银行显著不同的是,浙江地方银行在其历史上发挥了独特的积极作用,而这种作用的产生与浙江地方银行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本文认为,浙江地方银行与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行政上的... 与近代众多官办地方银行显著不同的是,浙江地方银行在其历史上发挥了独特的积极作用,而这种作用的产生与浙江地方银行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本文认为,浙江地方银行与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业务上的管理与被管理以及经营中的利益关系三个层面。总体来看,相互间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并对地方经济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双方也存在着种种体制和利益上的矛盾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地方银行 政府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性”的审美道德位移与悖谬 被引量:3
4
作者 周保欣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8-105,共8页
文学领域的道德叙事转向,仅从社会外部把握是不够的;文学内部秩序的变动,同样可引发道德叙事的审美移位与价值变迁。近些年来,伴随当代中国作家的"文学性"追求,以及对西方美学思想经验的移植,我们的文学产生不少耐人寻味的问... 文学领域的道德叙事转向,仅从社会外部把握是不够的;文学内部秩序的变动,同样可引发道德叙事的审美移位与价值变迁。近些年来,伴随当代中国作家的"文学性"追求,以及对西方美学思想经验的移植,我们的文学产生不少耐人寻味的问题,如引进西方后现代的"道德悬置",却滋生反道德与道德虚无主义;高度倡扬"生命写作",却因缺乏对生命的批判而导致生命叙事的粗鄙化;在失去苦难的"革命"与阶级论讲述以后,因为文化传统习性的推波助澜,"苦乐叙事"大行其道,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性 审美位移 道德悖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的迷津——传统道德的现代化及其文学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周保欣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8,共6页
传统道德现代化是百年中国文学的核心命题。自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文学的传统叙述,一直笼罩在启蒙主义线性时间哲学虚构的社会"发展"神话与历史"进步"理念当中。这种启蒙的思想意理,造成中国作家对传统的理解和把... 传统道德现代化是百年中国文学的核心命题。自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文学的传统叙述,一直笼罩在启蒙主义线性时间哲学虚构的社会"发展"神话与历史"进步"理念当中。这种启蒙的思想意理,造成中国作家对传统的理解和把握,存在着政治化约的简单化行为;作家们主要从社会系统而非文化系统来看待传统、决定自己对传统的态度,背离了启蒙作为文化系统工程的主旨。当下中国文学的传统叙述,需要反省五四启蒙主义的缺失,回到现代人文理性的"新启蒙"立场上来,重新建立一种具有"当代"和"中国"气象的审视传统的思想视野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主义 传统道德 现代化 文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工人阶级队伍变化对党的建设和执政地位的挑战——以浙江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朝晖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1期88-92,共5页
当代工人阶级队伍的重大变化 ,对于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是十分巨大而深远的 ,我们党因此而面临着一系列宝贵的机遇和严峻的考验 ,在这些种种变化和考验面前 ,如何加强党的建设 ,保持先进性 ,巩固执政地位 ?本文将本... 当代工人阶级队伍的重大变化 ,对于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是十分巨大而深远的 ,我们党因此而面临着一系列宝贵的机遇和严峻的考验 ,在这些种种变化和考验面前 ,如何加强党的建设 ,保持先进性 ,巩固执政地位 ?本文将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对此问题做认真而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人阶级 执政地位 党的建设 先锋队 保持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 队伍 当代 考验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伦理学30年的回顾与展望
7
作者 郑根成 陈寿灿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29-33,共5页
30年来,浙江伦理学在学科建设、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伦理学的发展基本契合了当代中国伦理学发展的两趋势,即伦理学研究向伦理学本身的回归与向现实生活的回归,学者们敏锐的问题意识与强烈的... 30年来,浙江伦理学在学科建设、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伦理学的发展基本契合了当代中国伦理学发展的两趋势,即伦理学研究向伦理学本身的回归与向现实生活的回归,学者们敏锐的问题意识与强烈的责任担当在伦理研究中彰显无遗。但客观地看,30年来浙江的伦理学研究存有不足,这种不足不仅表现在专业团队建设与理论研究方面,也表现在学科研究与本省经济发展及民主政治建设的不同步方面。展望浙江伦理学的未来发展,省伦理学会的平台作用、各学位点的团队建设需要重点考虑,同时,另个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则是:在研究中要以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浙江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为导向,在发展、完善理论研究的同时,积极参与现实反思与实践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 浙江伦理学会 道德观念 伦理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文化与文学“中国性”的生成
8
作者 周保欣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8-114,共7页
相比较西方文学,中国文学更为重视道德问题,与伦理的关系也更为密切。这是与中国古代没有"文学"观念,文学与文化不分、文学的民间起源等密切相关的。中国传统社会伦理的强势地位和特殊性,塑造出中国文学独特的审美特征、叙事... 相比较西方文学,中国文学更为重视道德问题,与伦理的关系也更为密切。这是与中国古代没有"文学"观念,文学与文化不分、文学的民间起源等密切相关的。中国传统社会伦理的强势地位和特殊性,塑造出中国文学独特的审美特征、叙事形态与精神价值体系,主要表现在注重世事人情描绘、追求宏大叙事、矛盾冲突的"和合"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伦理文化 文学 “中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文化精神对区域经济制度创新的影响研究——以浙江工业化模式为例
9
作者 张佑林 陈朝霞 《山东经济》 2011年第5期128-133,共6页
经济发展不是一个简单地应用现行市场机制,而是一个矫正制度缺陷和弥补制度稀缺,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过程。而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文化精神对制度创新具有内源性影响。以浙江区域文化为例,其越文化内部所具有的创新冒险精... 经济发展不是一个简单地应用现行市场机制,而是一个矫正制度缺陷和弥补制度稀缺,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过程。而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文化精神对制度创新具有内源性影响。以浙江区域文化为例,其越文化内部所具有的创新冒险精神,对浙江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浙江模式"的形成起了支配性的作用,正是在成千上万的民营企业家的主导下,通过"制度创新",最终实现了浙江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化精神 制度创新 创新型文化 民营企业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体育传播分析 被引量:34
10
作者 董青 洪艳 陈捷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6-149,共4页
以2010年南非世界杯为例,分析新媒体时代媒介事件的传播特征。研究认为,体育传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多媒体联动,超真实性表达,泛娱乐化呈现,类媒介事件集聚,交互性增强等。体育媒介事件对当代体育和媒介生态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应从新的... 以2010年南非世界杯为例,分析新媒体时代媒介事件的传播特征。研究认为,体育传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多媒体联动,超真实性表达,泛娱乐化呈现,类媒介事件集聚,交互性增强等。体育媒介事件对当代体育和媒介生态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应从新的视角研究信息时代的体育传播,促进体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原理 体育传播 新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涵化与景观——批判视野下的消费主义与体育文化奇观 被引量:10
11
作者 董青 洪艳 崔冬冬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23,共4页
体育媒体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诱惑、挖掘人们最原始的欲望,主张符号消费,宣扬消费主义,涵化大众意识,制造了一轮又一轮的体育文化奇观,成为当今的一大社会景观。体育媒介与商业利益的这种共谋并非是"双赢&qu... 体育媒体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诱惑、挖掘人们最原始的欲望,主张符号消费,宣扬消费主义,涵化大众意识,制造了一轮又一轮的体育文化奇观,成为当今的一大社会景观。体育媒介与商业利益的这种共谋并非是"双赢"的结局,在互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消费缺乏理性、炫耀、浪费等,甚至会引发社会问题。因此,如何正确利用媒体,媒体又如何自律,最终实现双赢,才是体育文化奇观中最核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消费 涵化 神话 景观社会 消费主义 体育文化奇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媒体奇观批评 被引量:16
12
作者 董青 洪艳 李静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3-116,共4页
以凯尔纳的"媒体奇观"为理论依据,通过案例分析并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体育"媒体奇观"的形成和现状,以及体育传播行为如何在"媒体奇观"的推波助澜下发生了异化。体育"媒介奇观"的主要特征是体育... 以凯尔纳的"媒体奇观"为理论依据,通过案例分析并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体育"媒体奇观"的形成和现状,以及体育传播行为如何在"媒体奇观"的推波助澜下发生了异化。体育"媒介奇观"的主要特征是体育赛事的视觉化、体育名人的娱乐化、体育事件的商业化与政治化,导致体育越来越偏离其本质,体育文化趋向单一,体育精神淡漠。提出寻求媒介与体育共赢之路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原理 体育传播 媒体奇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明星“奇观”的文化批评 被引量:6
13
作者 董青 洪艳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21,共4页
以林书豪为具体文本,分析了体育明星"奇观化"的演变过程,指出了这种奇观现象的背后是现代社会的媒介化、体育运动的商业化以及体育、体育明星和媒体的相互生存依赖。当代体育文化正逐渐向信息与娱乐结合的"奇观化"... 以林书豪为具体文本,分析了体育明星"奇观化"的演变过程,指出了这种奇观现象的背后是现代社会的媒介化、体育运动的商业化以及体育、体育明星和媒体的相互生存依赖。当代体育文化正逐渐向信息与娱乐结合的"奇观化"转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被媒体"浸蚀"后的明星文化。认为:体育文化只有植根于大众和当代主流的社会文化,体现当代的社会价值才会有生命力。我国的体育文化应该体现中国的现代化进取精神,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媒体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传播 体育明星 奇观 社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媒介事件演化的动力学与可视化建模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青 洪艳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1-37,共7页
大型体育赛事的全媒体报道促成的媒介事件,正使体育从游离于文化的边缘跨入当代文化的核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论文选取四种不同类型、规模的大型体育赛事为研究对象,利用Excel数据统计法、牛顿力学分析、混沌动力学等方法,对体育媒... 大型体育赛事的全媒体报道促成的媒介事件,正使体育从游离于文化的边缘跨入当代文化的核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论文选取四种不同类型、规模的大型体育赛事为研究对象,利用Excel数据统计法、牛顿力学分析、混沌动力学等方法,对体育媒介事件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并对其演化规律进行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体育媒介事件的影响力与体育赛事的规模呈正相关,其演化过程包括"酝酿期"、"高潮期"和"衰落期"三个周期,并具有进程相似的周期性,呈现了初值敏感性、内在随机性、不可预见性和分形相似性等明显的混沌特性。体育媒介事件可以用平面、立体和"知识树"三种不同的可视化模型来直观表达其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媒介事件 牛顿力学 混沌动力学 可视化 模型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媒伦理的界定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根成 田海平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5期78-81,共4页
要科学地界定传媒伦理,首先,不能偏离伦理"致至善"的本性;其次,须从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及应用伦理学三个层面深入考察传媒伦理的理论进路。本文认为,传媒伦理首先是对人们媒介行为中善恶选择的系统性探究,它系统地研究道德... 要科学地界定传媒伦理,首先,不能偏离伦理"致至善"的本性;其次,须从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及应用伦理学三个层面深入考察传媒伦理的理论进路。本文认为,传媒伦理首先是对人们媒介行为中善恶选择的系统性探究,它系统地研究道德善的媒体当如何履职、媒体是否符合它的应当以及媒介从业人员在其媒介行为中对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的认识与抉择等问题;其次,与人们实际生活相关的是,传媒伦理也试图界定那些构成价值与生活规范的,被作为个体、群体或文化共同体的人们所共同认可的原则性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伦理 元伦理学 规范伦理学 应用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人性与政治——当代“官场小说”的审美偏失 被引量:4
16
作者 荆亚平 周保欣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3-109,共7页
近些年来官场小说创作的勃兴,根源于社会现实矛盾的加剧与作家们现实主义的政治关切传统。在越过传统的意识形态叙事藩篱以后,当代官场小说在格局、视野、境界与美学气象等方面都有所拓展或提升。然而因为作家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与叙... 近些年来官场小说创作的勃兴,根源于社会现实矛盾的加剧与作家们现实主义的政治关切传统。在越过传统的意识形态叙事藩篱以后,当代官场小说在格局、视野、境界与美学气象等方面都有所拓展或提升。然而因为作家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与叙事智慧等方面的不同局限,目前的官场小说创作还有诸多偏失,主要即体现在道德价值取向方面的观念滞后与创新性不足,人性叙写的低俗化乃至把人性视作权力腐败的根源而使社会问题人性化的错误倾向,对"政治"观念理解的狭隘导致文学介入现实政治的力量有余,而对政治文化的历史纵深感切入不够与审美性不强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场小说 道德 人性 政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教育管理纠纷的ADR解决 被引量:4
17
作者 贾亚君 尹晓敏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11年第5期50-55,128,共6页
当前,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ADR)对于解决社会纠纷的价值意义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ADR的诸种方式在社会纠纷的解决中也得到日益广泛的运用。以ADR方式解决高校教育管理纠纷的独特优势及其可能性,并对协商、调解、仲裁、申诉等ADR方式... 当前,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ADR)对于解决社会纠纷的价值意义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ADR的诸种方式在社会纠纷的解决中也得到日益广泛的运用。以ADR方式解决高校教育管理纠纷的独特优势及其可能性,并对协商、调解、仲裁、申诉等ADR方式在高校教育管理纠纷解决中的适用予以阐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教育管理 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话轻声规范的原则 被引量:3
18
作者 蔡新中 汪化云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9-141,共3页
轻声的规范既是语音的规范 ,也是词汇的规范 ,应该遵循必要的原则、明确的原则和符合发展趋势的原则。基于这样的认识 ,本文把《现代汉语词典》中的 2 93 0个轻声词语分为“最低限度的轻声词语 (2 1 3 5个 ,占 72 .9% )”、“可以归入... 轻声的规范既是语音的规范 ,也是词汇的规范 ,应该遵循必要的原则、明确的原则和符合发展趋势的原则。基于这样的认识 ,本文把《现代汉语词典》中的 2 93 0个轻声词语分为“最低限度的轻声词语 (2 1 3 5个 ,占 72 .9% )”、“可以归入非轻声的‘两可’词语 (5 5个 ,占 1 .9% )”和“推荐读轻声的词语 (740个 ,占 2 5 .2 % )”三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 轻声规范 词汇 语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两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被引量:4
19
作者 于蓓蕾 朱巧香 《理论月刊》 2003年第11期90-92,共3页
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高等教育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创新”、高校教改成了当务之急。而“两课”因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高等教育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创新”、高校教改成了当务之急。而“两课”因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两课”的教学创新已是刻不容缓。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高校“两课”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新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两课”教学 教学改革 创新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媒社会责任理论的伦理意蕴及其困境 被引量:14
20
作者 郑根成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49,共5页
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并不是传媒自由理论的对立面,而是对传媒自由理论的补充、修正与确证。在这种补充、修正与确证中,社会责任理论把自由解读为个人对于他的思想、对于他的良心的义务为基础、且附有义务的一项道德权利。尽管大众传... 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并不是传媒自由理论的对立面,而是对传媒自由理论的补充、修正与确证。在这种补充、修正与确证中,社会责任理论把自由解读为个人对于他的思想、对于他的良心的义务为基础、且附有义务的一项道德权利。尽管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充分认识到了传媒自由泛滥所导致的近乎灾难性后果,并试图通过责任建构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但这一努力并没有取得预期中的理想效果,而且,社会责任理论自身也面临着许多理论与实践上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媒 传媒伦理 传媒自由 社会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