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收入分配决策的情境依赖性及其神经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罗俊 叶航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57,共20页
分配正义关涉的是如何以一种公平正义的方式在个体之间分配收入,学者们从各领域、各视角提出过诸多可供选择的分配方案与决策。行为实验研究则表明,人们的分配决策会因为给定的收入分配情境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种改变表征着,不同情境下... 分配正义关涉的是如何以一种公平正义的方式在个体之间分配收入,学者们从各领域、各视角提出过诸多可供选择的分配方案与决策。行为实验研究则表明,人们的分配决策会因为给定的收入分配情境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种改变表征着,不同情境下(无知之幕、知晓所在阶层、社会计划者)人们对于个人收益(自利或风险厌恶)和他人收益(公平或社会偏好)之间有着不同的权重偏好。然而,为何分配情境的不同会导致这种偏好动机上的差别,从而影响人们在分配上的行为决策,这一逻辑机理始终没有得到相关实证依据的解释。文章拟利用神经经济学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分离各种分配情境下风险偏好与社会偏好对分配决策的各自作用,进而为分配决策的情境依赖性提供神经基础,建立收入分配决策与特定脑区神经活动及相关偏好之间的因果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 情境依赖性 无知之幕 神经经济学 脑刺激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研究“经济”的经济学和经济学家们 被引量:2
2
作者 叶航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0-154,共5页
经济学被称为“经世济民”之学,在中国文化语境下这似乎没有什么异议。所以一般民众眼里的经济学家,要么就国之经济大计,如中美贸易纠纷或财政税制改革等挥斥方遒、指点江山;要么对企业经营之道,或股市盈亏技巧等传秘授籍、谆谆诱导。
关键词 经济学家 “经济” 经世济民 文化语境 税制改革 贸易纠纷 经营之道 财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新古典——经济学的第四次革命与第四次综合 被引量:11
3
作者 叶航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1,共31页
经济学近现代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革命和三次综合,每一次"革命"都提出了与之前的经济学理论不同的研究范式,而每一次"综合"则把前后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统一在一个更大的理论框架中。这种以"革命"与"... 经济学近现代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革命和三次综合,每一次"革命"都提出了与之前的经济学理论不同的研究范式,而每一次"综合"则把前后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统一在一个更大的理论框架中。这种以"革命"与"综合"交替形式出现的经济学创新模式,既反映了人类经济历史不断前进的步伐,也反映了人类思想历史不断深化的过程。本文首次提出了现代经济学第四次革命和第四次综合的概念,并对第四次革命、尤其是第四次综合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和前瞻性的阐述。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有助于中国经济学家尽快融入这场正在不断向纵深发展的理论创新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古典经济学 新兴经济学 理论假设 分析范式 技术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禀赋不均、信任水平与财富增长——来自实验经济学的证据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叶烽 林晏清 +2 位作者 丁预立 郑浩宇 郑昊力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7-38,共12页
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均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一个是社会信任水平的下降,而信任水平的下降不利于社会发展与财富增长。本文运用实验经济学方法,通过在动态的信任博弈实验中引入一个真实努力任务,研究了不同来源... 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均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一个是社会信任水平的下降,而信任水平的下降不利于社会发展与财富增长。本文运用实验经济学方法,通过在动态的信任博弈实验中引入一个真实努力任务,研究了不同来源和不同程度的禀赋不均对信任水平的影响,进而考察了不同形式的禀赋不均是否通过信任传导机制造成了不同速度的财富增长和新的财富分布。本文的实验结果发现,相比于完全平等的初始禀赋分布,当初始禀赋分布存在较低程度的不平等时,平均信任水平较高且财富增长较快。但初始的禀赋不平等达到一个较高的程度时,平均信任水平和财富增长速度会显著下降。同时,当初始禀赋存在不平等时,基尼系数会自发地降低,当按劳分配的机制造成的初始禀赋差距过大时,就会抑制基尼系数的自发调节。当且仅当初始禀赋差距过高时,禀赋不平等的来源会影响财富差距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禀赋不均 信任水平 财富集中度 财富增长 实验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异质性偏好的禀赋效应:来自神经经济学的证据 被引量:6
5
作者 郭文敏 杨思佳 +1 位作者 罗俊 叶航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9-122,共14页
禀赋效应是主流经济学难以回避的"异象"(Anomalies),对主流经济学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假设构成了严峻挑战。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对于禀赋效应是否真实、有效和稳健的存在,在主流经济学家与行为经济学家和实验经济学家之间一直存在... 禀赋效应是主流经济学难以回避的"异象"(Anomalies),对主流经济学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假设构成了严峻挑战。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对于禀赋效应是否真实、有效和稳健的存在,在主流经济学家与行为经济学家和实验经济学家之间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与争论。近10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尤其是神经经济学的发展,研究者们在行为实验的基础上,使用脑成像和脑刺激等先进技术,揭示了禀赋效应与人类大脑神经活动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在神经科学的层面上证实了禀赋效应存在的微观基础。文章将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回顾与评述,从而为禀赋效应的存在性提供新的科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禀赋效应 异象 行为实验 神经实验 神经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税收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动力学分析——基于政府、消费者的演化博弈模型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燕 王亭栋 +1 位作者 王东 陈俞有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4-68,共25页
发展节能新能源汽车是落实“双碳”建设目标的有效手段,政府和消费者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体,在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究促使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最优税收和补贴政策,在新能源汽车税收与补贴退坡的现实背景... 发展节能新能源汽车是落实“双碳”建设目标的有效手段,政府和消费者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体,在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究促使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最优税收和补贴政策,在新能源汽车税收与补贴退坡的现实背景下,文章从动态税收与补贴政策的新视角出发,构建基于政府与消费者的演化博弈模型,应用演化均衡分析与仿真实验方法,探究不同形式的财税政策组合下政府与消费者的演化稳定策略。演化博弈均衡分析表明,静态税收和静态补贴政策下博弈系统演化无法自动达到均衡点,不存在演化稳定策略;而动态税收和静态补贴、静态税收和动态补贴、动态税收和动态补贴三种机制时都可以使演化达到均衡。仿真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静态税收和动态补贴政策策略组合表现最优,极大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该研究结论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政府优化推广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仿真实验的研究方法,也为探索不同政策多变性的效果提供了更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博弈模型 复制动力学分析 仿真 税收与补贴 新能源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见从何而来--身份意识、异质群体与合作的演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弘 陈姝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7-57,共21页
社会身份和偏见在合作的演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标签机制的空间囚徒困境博弈,以探讨身份、偏见和合作的关系问题。通过引入基于身份相似性的选择性交互,我们发现,假如个体拥有适度的偏见,高水平的合作就能够得到支... 社会身份和偏见在合作的演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标签机制的空间囚徒困境博弈,以探讨身份、偏见和合作的关系问题。通过引入基于身份相似性的选择性交互,我们发现,假如个体拥有适度的偏见,高水平的合作就能够得到支持。无论是过低还是过高的偏见程度都不利于合作的演化,这意味着适度的偏见能为社会中的个体带来利益。由我们的分析可知,高水平的合作来源于群体异质性和群体之间的明确边界。借由群体异质性和群体边界,种群可以在背叛者侵入某个群体时将之淘汰,防止其进一步腐蚀整个种群。通过引入异质的偏见属性,我们还发现,适度水平的偏见可以在演化过程中得到自然选择的青睐。因此,文章既可以回答偏见的社会功能问题,又可以解释偏见从何而来的问题,为我们理解合作演化和人类的身份现象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身份 合作演化 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障性住房、社会身份与公平感——来自社区实地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3
8
作者 罗俊 黄佳琦 +1 位作者 刘靖姗 石荣浩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7-61,共15页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同时明确提出要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长期租购权利的不平等容易使得人们在心理认知上给予租房与购房不同的价值权重,这种认知上的差异进一步造成了租、购...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同时明确提出要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长期租购权利的不平等容易使得人们在心理认知上给予租房与购房不同的价值权重,这种认知上的差异进一步造成了租、购两类住户社会身份上的差异。因此,探究租购身份差异是否会影响人们日常交往时的公平感,对于改善人民居住条件,避免租购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分割,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重要意义。为控制其他因素的干扰,我们运用实地实验方法,以同一社区的经济适用房住户和公租房住户为实验对象,以是否公开租购身份信息为干预手段,将租购身份外生地引入最后通牒博弈中,从自我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两个角度考察租购身份是否会影响租、购住户之间的公平分配行为。结果显示,公开租购身份会唤醒租房者的自我认知,长期的租购权利不平等使得租房者渴望更公平的资源分配。同时,公开租购身份也会改变人们对他人的认知,相比于面对购房者,人们在面对租房者时会提出更加公平的分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租购同权 社会身份 最后通牒博弈 实地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偏好、跨期选择不一致及其神经基础
9
作者 王锦锦 汪思绮 罗卫东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1-36,共16页
时间偏好是跨期选择行为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依据,19世纪的经济学家们通过对它的定性分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古典时间偏好理论。直到1937年萨缪尔森提出指数贴现模型并成为新古典时间偏好理论的核心技术手段,新古典时间偏好理论得以成为... 时间偏好是跨期选择行为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依据,19世纪的经济学家们通过对它的定性分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古典时间偏好理论。直到1937年萨缪尔森提出指数贴现模型并成为新古典时间偏好理论的核心技术手段,新古典时间偏好理论得以成为跨期选择问题的主流分析框架。但因其高度理性的假定,指数贴现模型也一直饱受诟病和质疑,几乎每一个关键假设都有系统的实证结果与之相悖。20世纪80年代行为经济学的兴起,行为经济学家们肯定认知偏差的存在并引入了贴现率递减的双曲线贴现模型完成了对许多市场异象的解释,加之神经经济学和神经影像学的发展为时间偏好不一致提供了神经基础,时间偏好的研究迎来了新篇章。文章将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回顾与评述,借以推动国内时间偏好理论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偏好理论 跨期选择 指数贴现模型 时间偏好不一致 双曲线贴现模型 神经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身份、竞争性匹配机制与个人捐赠--来自实验室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俊 李鑫城 郭晓寒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79,共24页
虽然我国的个人捐赠水平目前落后于发达国家,但随着相关政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个人捐赠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具有了更大的研究价值。以往文献发现诸多捐赠机制都会对个人捐赠产生影响,但涉及多种捐赠机制共同作用的研究较少。本文通... 虽然我国的个人捐赠水平目前落后于发达国家,但随着相关政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个人捐赠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具有了更大的研究价值。以往文献发现诸多捐赠机制都会对个人捐赠产生影响,但涉及多种捐赠机制共同作用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实验室实验探究了群体分组、竞争性信息公开以及捐赠匹配三种因素分别以及共同对个人捐赠行为的影响。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群体竞争性匹配机制可以显著提高被试的捐款意愿及捐款比例。我们还发现群体匹配机制是通过提高被试对他人捐赠的预期水平,再由群体规范下的同侪效应间接影响到自身捐赠的。因此,在现实的捐赠激励机制设计上,可以考虑结合群体规范与竞争性匹配机制来增强人们的捐赠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捐赠 群体身份 匹配机制 竞争机制 信息公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