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基于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海豹 严祥武 张亚楠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1,共6页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推动国家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实体经济稳定运行,以及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内容。作为新兴生产要素的数字化技术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注入了新的动力。文章基于2000—2020年我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推动国家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实体经济稳定运行,以及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内容。作为新兴生产要素的数字化技术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注入了新的动力。文章基于2000—2020年我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智慧城市试点作为数字经济的外生性冲击变量,系统分析了智慧城市试点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试点显著提升了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这一结论在多项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智慧城市试点主要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此外,智慧城市试点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中西部地区和非长江经济带城市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的受益程度显著高于东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链供应链 智慧城市 产业结构升级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学视域下区域国别学研究方法:从理性到超越理性
2
作者 郑亚莉 柴志贤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4,共7页
作为一级交叉学科,区域国别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是推动多学科方法论的交叉融合。基于自利性与最大化两个基本原则的经济学理性主义方法论,在区域国别研究中的宗教、社会与历史变迁等方面都有应用价值。经济学理性主义方法论的拓展... 作为一级交叉学科,区域国别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是推动多学科方法论的交叉融合。基于自利性与最大化两个基本原则的经济学理性主义方法论,在区域国别研究中的宗教、社会与历史变迁等方面都有应用价值。经济学理性主义方法论的拓展与超越,则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更多研究方法选择。在全球正义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两条腿走路,实现西方经济学理性主义与马克思的价值维度理性的兼容并蓄,对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研究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学 理性主义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面向中国现实问题的实验经济学研究
3
作者 罗俊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3,41,156,共14页
实验经济学为经济学日益科学化的进程提供了方法上的支撑。一方面,中国可以为实验经济学方法提供“试验场”;另一方面,实验经济学方法有助于以较小的社会成本,科学地检验政策的实际效果。本文认为,开展面向中国现实问题的实验经济学研... 实验经济学为经济学日益科学化的进程提供了方法上的支撑。一方面,中国可以为实验经济学方法提供“试验场”;另一方面,实验经济学方法有助于以较小的社会成本,科学地检验政策的实际效果。本文认为,开展面向中国现实问题的实验经济学研究需要研究者找到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问题,在实验设计中纳入中国情境,并判断实验结论是否能够得到规模化推广。本文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开展面向中国现实问题的实验经济学研究,提出了相应研究主题,并对实验经济学家在推动中国制度改革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未来使命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实问题 实验经济学 方法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经论丛》举办经济管理领域学术专家座谈会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 被引量:5
4
作者 戴卫东 付文林 +9 位作者 郭剑鸣 贺武华 金通 李金昌 李永友 司言武 王建明 王俊豪 王正新 钟晓敏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9,共7页
2022年10月16日至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本刊编辑部特邀请浙江财经大学部分经济管理领域的学术专家座谈,从各自专业领域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现将参会专家的发言内容... 2022年10月16日至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本刊编辑部特邀请浙江财经大学部分经济管理领域的学术专家座谈,从各自专业领域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现将参会专家的发言内容记录如下(以发言者姓氏拼音为序),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座谈会 全国代表大会 财经大学 经济管理领域 发言内容 发言者 参会专家 学习贯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周期协同性测度 被引量:2
5
作者 汪小愉 吴凯 孙焱林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27,共5页
文章从变量指标选取、周期特征估计、协同性测算三个方面提出一种关于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新估算方法,分别测算了区域与全国的总体协同性以及区域间的双边协同性,一方面,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历程解读省份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演化趋势,另一方面,... 文章从变量指标选取、周期特征估计、协同性测算三个方面提出一种关于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新估算方法,分别测算了区域与全国的总体协同性以及区域间的双边协同性,一方面,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历程解读省份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演化趋势,另一方面,探讨以东、中、西部板块的传统思路划分政策区域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省份经济周期分化特征突出,处于同一板块的省份也表现出显著差异,且金融危机过后经济周期的区域分化程度加深;处于不同协同性水平的省份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地理位置分布特征,且大部分经济发达省份与其他区域的协同水平低于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周期协同性 双边协同性 区域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空间溢出与农民收入增长 被引量:23
6
作者 邓晓军 吴淑嘉 邹静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共11页
基于2013—2019年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系统剖析数字经济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不仅直接促进农民增收,还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间接对农民收入产生积极影响;数字经济对农民增收的推动作用... 基于2013—2019年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系统剖析数字经济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不仅直接促进农民增收,还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间接对农民收入产生积极影响;数字经济对农民增收的推动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和时间异质性;数字经济与农民增收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显著促进本地区农民增收,同时正向影响周边地区农民收入,具有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上述结论为探讨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提供中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和分析视角,也为数字经济时代推进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给予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民增收 影响机制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心城市偏向的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失衡问题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柴志贤 任来贺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5,共13页
本文在利用熵值法测算2008—2019年长江经济带96个城市市场型功能、非市场型功能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失衡度指标,实证分析中心城市偏向对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失衡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市场偏向降低城市功能与产... 本文在利用熵值法测算2008—2019年长江经济带96个城市市场型功能、非市场型功能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失衡度指标,实证分析中心城市偏向对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失衡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市场偏向降低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失衡度,政府偏向则加剧二者的失衡度;中心城市偏向通过城市开发和公共服务建设影响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失衡度;不同区域、不同市场化程度和不同规模城市间中心城市偏向影响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的失衡度存在明显差异性。通过将撤县设区的准自然实验作为中心城市偏向的外生冲击检验,发现撤县设区强化了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失衡度,为深入理解中心城市偏向的影响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功能 产业发展 失衡度 长江经济带 撤县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多维机理及其演化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邵慰 杨珂 余卫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9,共5页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依托于数字经济的发展。文章构建了测度指标体系,并利用动态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计量分析工具,从多个维度对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经济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于推进共同富裕战略...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依托于数字经济的发展。文章构建了测度指标体系,并利用动态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计量分析工具,从多个维度对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经济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于推进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存在正向、动态的边际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增长效应起到了显著的中介效应,但当下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富裕”的贡献要大于对“共同”的贡献,滞后的收入分配制度是限制数字经济发挥全部驱动效应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共同富裕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演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经济格局变迁与中国制度型开放
9
作者 茹玉骢 刘毅群 胡海滨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24,155,共14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形成的“中心-外围”经济格局正在向“双中心-外围”经济格局演变。制度型开放是应对这种结构性变化和摆脱当前发展困境的一次开放战略的重大调整。本文以“工业4.0”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形成的“中心-外围”经济格局正在向“双中心-外围”经济格局演变。制度型开放是应对这种结构性变化和摆脱当前发展困境的一次开放战略的重大调整。本文以“工业4.0”技术变革为背景,阐释了中国制度型开放与全球经济格局变迁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中国的制度型开放同时肩负两大历史使命:一是对内制度改革创新,为中国转变成为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平台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参与并引领全球新国际经贸规则构建,为新一轮技术革命下的世界各国合作发展提供新的制度公共品。为此,中国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构建包容、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奠定经济基础,推动全球经济新格局的形成和数字经济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外围” 制度型开放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生态系统视角下新质生产力发展内在逻辑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勇坚 刘宗豪 张海汝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9,共14页
产业生态系统涵盖了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关键产业和核心要素,成为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视角。基于“技术—产业—要素”分析框架探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在技术层面,历史上的四次产业革命表明,产业生态系统推动... 产业生态系统涵盖了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关键产业和核心要素,成为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视角。基于“技术—产业—要素”分析框架探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在技术层面,历史上的四次产业革命表明,产业生态系统推动一系列革命性技术创新;在产业层面,产业生态系统通过资源共享、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在要素层面,产业生态系统借助“数据—算法—流量”和“数据—网络—活动”的动态反馈循环机制,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产业生态系统可分为创新生态系统、商业生态系统和平台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其中,创新生态系统突破新质生产力创新边界,商业生态系统拓展其应用场景,而平台生态系统则优化其要素配置。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应构建一个系统,确保各要素协同发展;坚持双轮驱动,整合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四链融合,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产业生态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 数据要素 四链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税政策提升了制造企业创新质量吗——从“多多益善”到精准施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小梅 陈心怡 黄鑫 《税收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5,共11页
文章选取2009—2023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探究财税政策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激励效应。结果显示,财政补贴与制造企业创新质量之间呈现先增后减的倒U型关系,而税收优惠则对制造企业提升创新质量产生正向激励作用。进一步研... 文章选取2009—2023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探究财税政策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激励效应。结果显示,财政补贴与制造企业创新质量之间呈现先增后减的倒U型关系,而税收优惠则对制造企业提升创新质量产生正向激励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财税政策可有效激励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地区以及非国有产权性质的制造企业提高创新质量;税收优惠对东部地区制造企业创新质量提升具有显著激励效应,而财政补贴则在西部和东北地区相对“行之有效”。此外,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有助于推动财税政策创新激励效应的发挥。文章认为,政府可通过具有普惠性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励制造企业创新,而不是一味追求财政补贴的“多多益善”;应综合企业产权和所处地区特征精准施策,并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高财税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更好发挥市场机制在财税激励政策中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补贴 税收优惠 创新质量 市场化进程 制造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如何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视角 被引量:7
12
作者 唐要家 王蜡 唐春晖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100,共14页
如何充分释放人工智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本文基于2010—202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双重视角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 如何充分释放人工智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本文基于2010—202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双重视角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均能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高数据资产企业、轻资产模式企业、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更明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非高新技术企业中更明显;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通过降低企业成本、优化企业劳动力结构和促进企业创新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通过降低企业成本和优化企业劳动力结构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人工智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短周期的时间滞后效应。本文不仅丰富了人工智能对企业生产率影响方面的研究,而且对充分释放人工智能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精准实施“人工智能+”政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创新 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营企业参与PPP的非正式制度壁垒分析——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俊豪 朱晓玲 陈海彬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113,共7页
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与效率的重要举措,并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公用事业PPP模式的推行中,民营企业参与PPP面临许多隐性壁垒,难以充分发挥PPP模式的功效。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从... 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与效率的重要举措,并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公用事业PPP模式的推行中,民营企业参与PPP面临许多隐性壁垒,难以充分发挥PPP模式的功效。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深入分析民营企业参与PPP面临的一系列非正式制度壁垒,并提出鼓励民营企业参与PPP的制度创新建议,以提高民营企业参与PPP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企业 PPP 非正式制度壁垒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经济学视角下的宗教研究:信仰与行为 被引量:7
14
作者 夏巍巍 金祥荣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8-72,共15页
宗教对经济的影响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宗教通过价值观和信仰团体对经济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经济。作者针对宗教对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从宗教虔诚度测量方法的角度,对现有的文献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比较分析,讨论现有研究... 宗教对经济的影响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宗教通过价值观和信仰团体对经济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经济。作者针对宗教对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从宗教虔诚度测量方法的角度,对现有的文献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比较分析,讨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宗教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新的工具和分析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实验经济学 亲社会行为 宗教信仰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政策效用评估——基于双重差分法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邵慰 杨珂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2-57,共6页
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内陆地区而言,是抢占现代产业体系制高点、突破地理条件约束、挖掘自身区位优势的全新探索。应用双重差分法评估郑州航空港试验区对区域经济的作用,结果表明:航空港对区域经济... 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内陆地区而言,是抢占现代产业体系制高点、突破地理条件约束、挖掘自身区位优势的全新探索。应用双重差分法评估郑州航空港试验区对区域经济的作用,结果表明:航空港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积极贡献。同时结果显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是通过航空港自身大量基础设施等投资实现的,但在短期内整合、带动区域其它资源禀赋方面尚未达到预期效果。在此基础上,从长期着眼,对航空港本身在整合区域资源、改善区内资源禀赋方面提出建议,为其它省份通过航空港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港 效用评估 反事实思维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空气质量指数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基于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 被引量:27
16
作者 柏玲 姜磊 +1 位作者 周海峰 陈忠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00-2108,共9页
基于2015年长江经济带126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首先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了空气质量指数(AQI)的时空演变特征,然后采用贝叶斯空间滞后模型探讨了长江经济带空气质量指数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年AQ... 基于2015年长江经济带126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首先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了空气质量指数(AQI)的时空演变特征,然后采用贝叶斯空间滞后模型探讨了长江经济带空气质量指数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年AQI在空间上整体具有东高西低,长江以北高长江以南低的分布特点,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空气污染严重的热点地区主要集中长三角城市群的江苏省、浙北地区、皖北大部分地区以及上海市。空气质量较好的冷点地区则主要集中在云南省、四川的攀枝花以及贵州的大部分地区。②长江经济带AQI在季节上呈现冬春高、夏秋低的季节变化趋势。总体而言,四季的高值集聚主要分布在鄂皖苏,低值集聚主要分布在云贵地区。③贝叶斯空间滞后模型回归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空气质量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模型结果证实了“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假说;FDI回归系数为正,支持了“污染避难所”假说;人口密度、公路客运量均是导致空气污染加剧的重要因素,而第三产业比重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加有利于长江经济带空气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空气质量指数 空间自相关 热点分析 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空气质量指数时空异质性及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柏玲 姜磊 +1 位作者 周海峰 陈忠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2-319,共8页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基于2015年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首先利用自然正交函数分析了126个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的时空演变特征,然后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从空间异质性视角探讨了空气质量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 EOF...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基于2015年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首先利用自然正交函数分析了126个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的时空演变特征,然后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从空间异质性视角探讨了空气质量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 EOF第一模态特征向量的高值出现在长三角的江苏省,长江中游的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地区以及成渝城市群。低值区则集中在云南的大部分城市、贵州的黔南州、四川的阿坝州以及浙江的舟山、台州和丽水。(2)月尺度的AQI时间系数变化大致呈U形分布,即1—5月呈现波动下降趋势,6—8月AQI总体处于"U"的谷底,9—12月逐渐波动上升。就年内季节变化来看,冬季空气质量最差,夏季空气质量最好,春秋两季居中。(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口密度、PM_(2.5)浓度和SO_2浓度的增加均是导致空气污染加剧的重要因素,而FDI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的增加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并且不同城市的影响因素对空气质量作用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空气质量指数 时空异质性 自然正交函数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器官捐献的经济激励、市场制度及改革启示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郑恒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9-115,共17页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器官移植供需的巨大缺口,而中国的供体短缺问题则更为严峻。该文概述了世界各国器官移植捐献体系的现状以及影响一国器官捐献率的主要因素,并以代表性国家西班牙和克罗地亚为例,分析了短期内快速提高器官捐献...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器官移植供需的巨大缺口,而中国的供体短缺问题则更为严峻。该文概述了世界各国器官移植捐献体系的现状以及影响一国器官捐献率的主要因素,并以代表性国家西班牙和克罗地亚为例,分析了短期内快速提高器官捐献率的关键在于相关改革,包括专门机构、协调网络、医学训练、公共教育、资金支持等配套支持。最后在当前我国器官捐献移植的改革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如何进一步完善捐献体系,短期内切实提高我国器官捐献率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 激励 西班牙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监管垂直化与企业策略性信息披露
19
作者 金暄暄 黄鑫 王俊豪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0-270,共21页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以块为主”的属地管理环境监管体制的弊端逐渐凸显,以垂直化改革为导向的环境监管事权划分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2014—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基于企业策略性信息披露视...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以块为主”的属地管理环境监管体制的弊端逐渐凸显,以垂直化改革为导向的环境监管事权划分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2014—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基于企业策略性信息披露视角,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环境监管垂直化对企业ESG“漂绿”行为的治理效应以及其作用机制和有效边界。研究发现,环境监管垂直化对企业ESG“漂绿”行为存在显著的抑制效果。机制分析发现,环境监管垂直化通过提高省级政府环保关注度、加大市级政府环保执法力度、推动企业提升环保投资以及激励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等途径治理企业ESG“漂绿”行为。异质性分析表明,环境监管垂直化对企业ESG“漂绿”行为的抑制作用在非重污染行业、地方政府财政分权程度较高的地区中更为明显,并且环境监管垂直化对企业ESG“漂绿”行为的纠偏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公众的参与。拓展性分析表明,环境监管垂直化能够有效遏制企业ESG“漂绿”行为的蔓延,治理地区和行业间同群企业的ESG“漂绿”现象。本文丰富了环境监管治理效应的相关研究,并为进一步推动环境监管垂直化改革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管垂直化 ESG 漂绿 事权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个人慈善捐赠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俊 邓小旋 +1 位作者 俞卢炳 方开来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9,42,共17页
随着我国各类新兴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个人慈善捐赠行为的特点和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为我国慈善捐赠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数字化时代个人慈善捐赠行为的相关研究已成为当下重要课题之一。文章为中国数字慈善捐赠事业未来... 随着我国各类新兴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个人慈善捐赠行为的特点和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为我国慈善捐赠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数字化时代个人慈善捐赠行为的相关研究已成为当下重要课题之一。文章为中国数字慈善捐赠事业未来发展指出了两条研究理路,即参照国外研究,探索已有研究结果在中国情境下是否发生改变,或者结合中国慈善捐赠事业的现实问题和文化背景,将数字技术与传统激励机制进行融合创新。基于此,文章对数字慈善捐赠的行为与实验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在概述了数字技术赋予慈善捐赠的高效性、便捷性、互动性等新特征后,文章重点阐述了数字慈善捐赠行为实验研究在捐赠动机与影响因素上相较于传统慈善捐赠的继承与更新,内容包括内在、外在、形象、情感多元动机与社会网络、信息披露、完成效应等影响因素。接着,文章提出可以利用数字化慈善捐赠的新特征、动机与影响因素,实现对传统慈善捐赠激励机制的优化改良以及对新型激励机制的构建,从而促进数字技术与传统激励机制的深度融合创新。未来,还可以借助国内现存的数字化慈善捐赠中国样本和前沿的学科交叉方法,对异质性偏好的潜在捐赠群体的捐赠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设计个性化捐赠激励机制,从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慈善捐赠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个人慈善捐赠行为 激励机制 行为与实验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