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土地系统性整理的现实问题与政策优化——基于浙江“三改一拆”的539份问卷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倪建伟 张伟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7-51,共5页
城乡土地整理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浙江省突破现有城乡分割的土地整理方式,提出以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简称"三改一拆")为重点的城乡土地系统性整理方案... 城乡土地整理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浙江省突破现有城乡分割的土地整理方式,提出以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简称"三改一拆")为重点的城乡土地系统性整理方案,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前瞻性。该文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电话访谈、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了解掌握7个地市、10个县(区)、6个镇(街)的基本进展和现实情况,以及539位干部群众的基本认识和观点看法,深度剖析可能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如何规避风险、优化政策的针对性建议,以期为下一步深化推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三改一拆 城乡土地 系统性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46
2
作者 杨丽霞 夏浩 苑韶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3-88,共6页
研究目的:以土地投入产出率为支点,探析浙江省11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以期为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熵值法和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浙江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整体水... 研究目的:以土地投入产出率为支点,探析浙江省11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以期为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熵值法和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浙江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整体水平较高,但各城市之间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差异性显著;(2)浙江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形态;(3)浙江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主要受区位条件、城市发展策略、产业结构、城市人口数量与质量的影响。研究结论: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分异特点,制定差异化策略,推动土地利用综合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经济效益 耦合协调度 熵值法 空间分析法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水资源综合管理定量评价——基于IWRM理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潘护林 陈惠雄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5-150,共6页
当前我国面临的水资源问题日趋复杂多样且相互交织,这需要在水资源管理中引入系统思维和综合集成的方法。研究在对现代可持续集成水资源管理(IWRM)理念及实施框架阐释和剖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可持续水资源综合管理实施指标体系,并依照指... 当前我国面临的水资源问题日趋复杂多样且相互交织,这需要在水资源管理中引入系统思维和综合集成的方法。研究在对现代可持续集成水资源管理(IWRM)理念及实施框架阐释和剖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可持续水资源综合管理实施指标体系,并依照指标体系以黑河流域甘州区为例对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管理实施现状进行了系统评价,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研究表明,我国干旱区水资源管理仍然存在着区域政策不协调,水权制度不完善,资金支持不足等外部实施环境问题以及管理机构间缺乏有效的协调、信息交流和监管机制缺乏且能力建设滞后,公众缺乏真正参与等管理体制问题;在管理工具运用方面,也缺乏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公众水资源及用水态度的社会改革措施,定价、市场等节水经济激励机制也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等问题。因而需进一步强化区域政策整体设计、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市场机制的作用等,建立起适合我国的可持续集成水资源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水资源管理 IWRM理论 指标体系 定量评价 甘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测度及优化——以南昌市为例 被引量:146
4
作者 吕添贵 吴次芳 +2 位作者 李洪义 游和远 蔡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9-246,共8页
人口与土地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二者之间状态演化对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界定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二者概念基础上,基于人口构成、人口素质、人口生活、城镇规模、城镇投入、城镇产出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 人口与土地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二者之间状态演化对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界定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二者概念基础上,基于人口构成、人口素质、人口生活、城镇规模、城镇投入、城镇产出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对省会型城市南昌市2002-2011年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①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呈波动变化并持续上涨,城镇发展由土地滞后型向人口滞后型转变;②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状态由失调衰退区向过渡协调区演进,发展类型则由高度不协调状态向勉强协调状态过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南昌市人口城镇化速度滞后于土地城镇化速度的原因,指出两者关系主要受到城市发展外在制度与内在基础的共同作用,并认为构建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双重优化路径是协调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同步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协调性 优化分析 南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曲面展开的自由曲面网格划分 被引量:17
5
作者 潘炜 吴慧 +1 位作者 李铁瑞 高博青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73-1979,共7页
为了实现自由曲面的网格划分,提出基于曲面展开和映射思想的网格划分方法.自由曲面参数域的2个方向分别等分,将等分点映射回空间曲面以在曲面上形成矩形点阵,则曲面的展开等效为矩形点阵的映射展开,以参数域对角线所对应的空间曲面对角... 为了实现自由曲面的网格划分,提出基于曲面展开和映射思想的网格划分方法.自由曲面参数域的2个方向分别等分,将等分点映射回空间曲面以在曲面上形成矩形点阵,则曲面的展开等效为矩形点阵的映射展开,以参数域对角线所对应的空间曲面对角线为展开基线,按照展开前、后面积变化最小的基本原则,对自由曲面由中心逐层向外展开.该种展开方式能够很好地反映曲面的形状、走向及面积分布;展开的点阵通过拟合形成有边界的二维平面,将二维平面从中心点等角度分成6部分,考虑不同的边界情形,依次对每部分采用线推进方法逐层生成三角形网格,最终实现完整平面的网格生成.该种平面网格划分方式更具操作性,效果更流畅;二维平面的网格根据拓扑不变性,映射回自由曲面形成空间曲面网格.该方法生成的网格线条流畅、大小均匀,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曲面 曲面展开 曲面拟合 空间映射 网格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代际农民工退出宅基地意愿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杭州的调查 被引量:36
6
作者 杨雪锋 董晓晨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56,共13页
宅基地流转是优化农村建设用地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涉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居住方式转变等问题。目前进城农民工放弃宅基地现象较为普遍,引起学界关注,有关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日增,但是对于不同代际农民工退出宅基地意愿差异分析并不... 宅基地流转是优化农村建设用地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涉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居住方式转变等问题。目前进城农民工放弃宅基地现象较为普遍,引起学界关注,有关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日增,但是对于不同代际农民工退出宅基地意愿差异分析并不多见。基于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本文在杭州市城区浙江籍农民工退出宅基地意愿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SPSS的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不同代际农民工退出宅基地意愿的影响因素。本文研究发现,不同代际农民工的推力和拉力因素影响程度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退出意愿。本文建议针对影响因素的差异性,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通过增强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减弱农村拉力和城市推力,引导农民工退出旧宅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流动 宅基地退出意愿 推拉理论 代际差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曲面形状和拓扑联合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马腾 赵兴忠 +1 位作者 高博青 吴慧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46-1951,共6页
为了得到形状与拓扑这两大因素共同影响下的自由曲面形状和拓扑的最优解,以结构鲁棒性为优化目标,将自由曲面的形状和拓扑同时作为优化的变量,采用差分演化算法进行优化求解,实现了全局最优的曲面形状和网格拓扑.算例表明,与形状和拓扑... 为了得到形状与拓扑这两大因素共同影响下的自由曲面形状和拓扑的最优解,以结构鲁棒性为优化目标,将自由曲面的形状和拓扑同时作为优化的变量,采用差分演化算法进行优化求解,实现了全局最优的曲面形状和网格拓扑.算例表明,与形状和拓扑优二者分开优化相比,优化得到的该结构鲁棒性更高,结构力学性能更优,求得的曲面形状和网格拓扑能够有效地抵抗所对应的荷载,体现结构的主要传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曲面结构 形状和拓扑 鲁棒性 联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科学学科在中国的兴起及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彭毅 鲍海君 +3 位作者 耿槟 游和远 韩璐 杨丽霞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26,共10页
研究目的:梳理土地科学学科在中国的兴起及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夯实土地科学学科发展基础。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土地科学学科在中国从隐性学科逐步发展为显性学科,这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土地科学学科与社会经济... 研究目的:梳理土地科学学科在中国的兴起及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夯实土地科学学科发展基础。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土地科学学科在中国从隐性学科逐步发展为显性学科,这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土地科学学科与社会经济各行业的关系经历了从边缘到核心的过程,土地科学学科对农林牧渔、房地产等行业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也与信息技术、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相互支持,还需要教育等行业对其支持。研究结论:土地科学学科的发展对宏观管理、国家战略的实施起着重大的作用。构建统一的土地科学学科,完善学科体系有利于充分实现其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科学 学科发展 社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的技术创新效应:基于杭州数据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雪锋 王成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22,共7页
产业集聚的创新效应是空间经济学的重要命题,但是智慧城市在要素集聚的基础上渗透了新兴信息技术,使得创新效应倍增,这一判断尚未引起学界重视。从系统集成视角对智慧城市建设诱发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然后选取2001—2013年... 产业集聚的创新效应是空间经济学的重要命题,但是智慧城市在要素集聚的基础上渗透了新兴信息技术,使得创新效应倍增,这一判断尚未引起学界重视。从系统集成视角对智慧城市建设诱发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然后选取2001—2013年的时间跨度,对杭州市智慧城市的技术创新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杭州市智慧城市的核心解释变量宽带网络接入户数、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投资额、网络信息技术及互联网企业数对技术创新效应代表性指标科技经费内部支出、专利申请授权量以及新产品产值都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投资额对科技经费内部支出及新产品产值的正向推动作用较大,网络信息技术及互联网企业数对专利申请授权量的正向推动作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集成 智慧城市 技术创新效应 诱发机制 智慧杭州 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创新系统 创新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土地上征收拆迁冲突及其治理:一个跨学科文献述评 被引量:5
10
作者 鲍海君 叶群英 徐诗梦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2-88,共7页
研究目的:通过跨学科文献述评,梳理现有集体土地上征收拆迁冲突及其治理研究的主题、特征以及局限,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与趋势。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归纳分析法。研究结果:学术研究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研究领域的跨学科性,学者从政治学、... 研究目的:通过跨学科文献述评,梳理现有集体土地上征收拆迁冲突及其治理研究的主题、特征以及局限,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与趋势。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归纳分析法。研究结果:学术研究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研究领域的跨学科性,学者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审视了土地冲突的本质,研究了土地冲突发生的诱因、动力机制以及治理策略等;二是研究方法的多元性及综合性,这使得人类社会对土地冲突这一现象的认识不断推进。然而,现有研究存在的三大局限使得集体土地上征收拆迁冲突的发生机理与演化规律尚不明确,出台的政策缺乏微观执行基础,治理绩效不佳。研究结论:追踪集体土地上征收拆迁冲突的新动向,采用基于Agent的建模方法对冲突行为开展动态模拟和仿真实验,将是今后土地冲突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征收拆迁 冲突治理 集体土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中村改造的人本尺度与福利平衡: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 被引量:8
11
作者 鲍海君 叶群英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31,共7页
研究目的:探讨城中村改造中原住民和外来租客的福利水平,为平衡和改善福利效应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基于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以城中村现行补偿缺陷为出发点,运用功能性活动分析,从人本尺度和福利平衡两个角度探索。研究结果... 研究目的:探讨城中村改造中原住民和外来租客的福利水平,为平衡和改善福利效应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基于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以城中村现行补偿缺陷为出发点,运用功能性活动分析,从人本尺度和福利平衡两个角度探索。研究结果:城中村外来租客被排除在利益主体之外,原住民的福利模式陷入效用化的单一经济补偿陷阱,总体福利补偿存在较大缺陷,亟需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补偿机制。研究结论:拓宽改造补偿对象,把外来租客纳入福利补偿主体之内;采用多维福利补偿模式,以提高人的可行能力为重点,最终促进城中村改造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可行能力 人本尺度 城中村 福利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宇 游和远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5-128,共4页
基于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概念框架,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最优组合赋权法确定权重和综合评价法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湖北省1998-2013年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安全进行评价和... 基于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概念框架,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最优组合赋权法确定权重和综合评价法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湖北省1998-2013年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安全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六年来,湖北省土地生态压力呈逐年减少趋势,土地生态状态和土地生态响应呈逐年增大趋势,湖北省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安全呈上升趋势。同时,研究表明,耕地面积的人均占有量,农用化肥的施用数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密度指标对本区土地生态安全影响最大,要想提高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安全就需要从以上四个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P-S-R(Prsssure-State-Response) 土地资源 土地生态环境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周期、选择性环境管制与环境绩效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雪锋 石洁星 王成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0-108,共9页
本文基于政治经济周期模型和整体博弈方法,对我国地方官员在环境管制领域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分析和实证研究。分析认为,在晋升锦标赛和现行激励体制下,地方官员在环境管制方面偏好于选择性执行,并且中央政府无法对地方官员机会主义的整... 本文基于政治经济周期模型和整体博弈方法,对我国地方官员在环境管制领域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分析和实证研究。分析认为,在晋升锦标赛和现行激励体制下,地方官员在环境管制方面偏好于选择性执行,并且中央政府无法对地方官员机会主义的整体博弈行为进行处罚,因而表现出环境管制的政治周期特征。结果表明,我国"两会"召开周期与能耗强度的周期波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政治周期对能耗强度的降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周期 整体博弈 官员机会主义 选择性环境管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ISM模型的失地农民创业意向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鲍海君 韩璐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8-94,共7页
本文通过对失地农民创业意向的实地调查,在失地农民创业意向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失地农民创业意向的关键影响因素;采用ISM分析方法,挖掘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并构建了具有相互关联、层次清晰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失地农民创业意向的实地调查,在失地农民创业意向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失地农民创业意向的关键影响因素;采用ISM分析方法,挖掘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并构建了具有相互关联、层次清晰的影响因素链,以厘清失地农民创业意向影响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引导失地农民创业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失地农民创业意向受性别、成就动机、征地区位、创业行为等5个因素的显著影响。这些因素在整个系统中所处层次不同,且具有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关系。其中,创业行为是表层直接影响因素;创新导向是中间层间接影响因素;性别、成就动机和征地区位是深层根源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及可持续生计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创业意向 Logistic-ISM模型 影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政策概念含义及义理性探讨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先标 杨雪锋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5-30,共6页
对区域经济政策这一概念本身的含义,还缺乏深度认识和准确把握,导致国内诸多扭曲的区域经济政策井喷式涌现,形成新的坚硬的市场壁垒,阻碍要素在区域内和区域之间自由流动,影响区域资源配置效率、政市关系和区域协调发展。该文围绕"... 对区域经济政策这一概念本身的含义,还缺乏深度认识和准确把握,导致国内诸多扭曲的区域经济政策井喷式涌现,形成新的坚硬的市场壁垒,阻碍要素在区域内和区域之间自由流动,影响区域资源配置效率、政市关系和区域协调发展。该文围绕"区域经济政策"这一组合式概念术语,沿"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政策"的逻辑进路,界说区域经济政策的含义,评析区域经济政策在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义理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政策 概念含义 政策的义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权激励对农户农地转出的影响及农地产权改革启示 被引量:9
16
作者 游和远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23,共7页
研究目的:探究地权激励与农户农地转出之间的关系以及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路径。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提高地权收益激励,外出务工报酬高于种田收益的农地转出户会选择流转出更多的农地,但外出务工报酬低于种田收益... 研究目的:探究地权激励与农户农地转出之间的关系以及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路径。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提高地权收益激励,外出务工报酬高于种田收益的农地转出户会选择流转出更多的农地,但外出务工报酬低于种田收益的农地转出户其行为不受地权收益激励改变的影响;提高地权处置激励,外出务工报酬高于种田收益的农地转出户并不因地权处置激励的影响而改变转出农地规模,但外出务工报酬低于种田收益的农地转出户抑制其农地转出规模。研究结论:当前农户的地权处置激励诉求仍未紧迫到追求农地私有化的程度,基于农地家庭承包制,提高农户的地权收益权利,科学配置农地处置权利,是追求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目标下更加合理的农地制度改革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地权激励 回归分析 农地转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政策保障系统初探 被引量:7
17
作者 鲍海君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2014年第9期120-123,共4页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大量农村土地被征收转用,农民失去了可维持生计的保障。失地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相关职业技能水平低下,而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使他们处于劳动力市场上竞争的弱势地位。根据国际经验,促使失地农民摆脱弱势地位...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大量农村土地被征收转用,农民失去了可维持生计的保障。失地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相关职业技能水平低下,而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使他们处于劳动力市场上竞争的弱势地位。根据国际经验,促使失地农民摆脱弱势地位的有效措施是对其进行教育培训,这不仅能直接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而且能间接引导其走向未来发展之路。文章从教育政策、税收金融政策、财政与土地政策等方面分别探讨了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政策保障系统。通过这些政策的组合与创新,充分发挥正效应,减少征地冲突和障碍,从而达到提高失地农民培训效果,提升其自身发展的动力和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适应城市生活以及满足再就业教育的需求,进而保障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农民教育 教育培训 政策保障系统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农地制度的交汇与分野:兼论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改革方向 被引量:1
18
作者 鲍海君 张晓东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6-82,共7页
研究目的:从历史视角分析中日两国农地制度,寻求当代中国农地制度演变的趋势和改革方向。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中日两国农地制度经过两次交汇与分野。以均田制和班田制为特征形成了第一次历史交汇;其后中国向着封... 研究目的:从历史视角分析中日两国农地制度,寻求当代中国农地制度演变的趋势和改革方向。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中日两国农地制度经过两次交汇与分野。以均田制和班田制为特征形成了第一次历史交汇;其后中国向着封建小农经营制度发展,而日本则走向庄园制度;应仁之乱后,日本的农地制度再一次与中国交汇于封建小农经营;面临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日两国农地制度分野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两国农地制度的历史演变表明,作为内因的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作为外因的国际环境共同影响着农地制度的选择。研究结论:当代日本在模仿西方私有制的农地利用实践中,结合国内历史传统和人多地少的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合作化家庭农场制度。借鉴日本经验,重新构建农村权威力量,在政府和市场外发挥合作社对农地配置和利用的第三方力量,建立现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当代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土地历史 农地制度 现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