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秩序的伦理意蕴及对国家治理的启示——兼谈康德政治哲学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金鑫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19,共4页
政治秩序规范和引导人们应该怎样生活。随着社会转型的到来,政治秩序引发的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康德政治哲学为我们理解政治秩序问题提供了学理资源。一方面,政治秩序的伦理内涵是以"公共善"为价值目标,在社会建立自由与秩序... 政治秩序规范和引导人们应该怎样生活。随着社会转型的到来,政治秩序引发的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康德政治哲学为我们理解政治秩序问题提供了学理资源。一方面,政治秩序的伦理内涵是以"公共善"为价值目标,在社会建立自由与秩序相统一的善的等级系统;另一方面,政治秩序范畴的核心在于国家正义,确立权力的公共责任与边界。基于此,我们应该以多元和谐的价值观念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立并完善法治宪政,以国家与社会协同治理的方式重构治理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秩序 伦理意蕴 国家治理 康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统、道统、治统——王船山对于政权合法性来源的思考 被引量:7
2
作者 彭传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21,34,共7页
王船山对于政权合法性来源的思考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他是在反思批判传统儒家的正统论、道统论的基础上来思考这一问题的。王船山认为"正统"至少要包含两个原则:汉族自己统治中国而"不可使异类间之";以道得天... 王船山对于政权合法性来源的思考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他是在反思批判传统儒家的正统论、道统论的基础上来思考这一问题的。王船山认为"正统"至少要包含两个原则:汉族自己统治中国而"不可使异类间之";以道得天下和治天下而不能"舍君天下之道而论一姓之兴亡"。王船山对"道统"作出了祛魅的解释,认为道统的继任者不应局限于韩愈、朱熹等大儒所例举的圣人,任何自觉践履儒家伦理道德、维护和存续中华文化的人都是道统的继任者;道统具有"孤行而无待"的相对独立性,具有超越时空的"亘天垂地而不可亡"的超越性,体现了王船山对于儒者之统历久弥新的坚定信念、存续中华文化的崇高历史责任感、挺立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历史使命感。王船山反传统儒家正统论和道统论的思想分别对于辛亥时期的革命家和现代新儒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正统 道统 治统 政权合法性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船山关于分配正义的论说 被引量:2
3
作者 彭传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78,共7页
王船山关于分配正义的论说是王船山政治思想中具有近代性因素的重要论说。王船山提出了"敬天地之产而秩以其分"的分配理念,并对传统的"均平"理论进行改造,认为"均平"并不是通力合作过集体制的生活,也不... 王船山关于分配正义的论说是王船山政治思想中具有近代性因素的重要论说。王船山提出了"敬天地之产而秩以其分"的分配理念,并对传统的"均平"理论进行改造,认为"均平"并不是通力合作过集体制的生活,也不是实行"高抑下亢"的强制性平均分配原则,而是要遵循"絜矩之道"。由于船山视域中的"絜矩之道"包含生发出"公共理性"的可能性,凸显了分配正义中的"需要"原则,体现了完整的自由精神,因而是实现"均平"的重要原则,是通向分配正义的重要路径。王船山关于分配正义的论说中的许多合理、进步的思想成分即使对于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实现分配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分配正义 “均平” 絜矩之道 需要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判断视域下的道德冷漠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金鑫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5,19,共6页
"道德冷漠"现象无疑是当今国人最为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而理论研究的任务是合理理解与解释这种现象。然而,当我们试图理解与解释这一现象时就会面临诸多前问题:"道德冷漠"究竟指称什么,又意味着什么?应以何种... "道德冷漠"现象无疑是当今国人最为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而理论研究的任务是合理理解与解释这种现象。然而,当我们试图理解与解释这一现象时就会面临诸多前问题:"道德冷漠"究竟指称什么,又意味着什么?应以何种眼光理解与认识道德冷漠现象?我们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我们是真的心灵冷漠无情,还是心有恐惧,抑或是价值冲突选择中的无可奈何?什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道德义务?我们究竟应以何种方式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等等。事实上,当我们努力理解道德冷漠现象时,就是在努力理解人性、社会,理解我们的心灵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理解我们自身在此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存在方式。本组文章以冷静理性的态度面对道德冷漠现象,围绕道德义务责任及其确定性问题,从认知、情感、判断、勇气等主体角度对其作出独特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冷漠 道德同情 道德判断 道德勇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荀子语言哲学的历史定位 被引量:1
5
作者 彭传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78,共10页
荀子的语言哲学主要是通过"名实之辨"和"言意之辨"展开的,其"名实之辨"的核心是"名闻而实喻"、"制名以指实",包括"名期累实"、"约定俗成"的语言本质观、"... 荀子的语言哲学主要是通过"名实之辨"和"言意之辨"展开的,其"名实之辨"的核心是"名闻而实喻"、"制名以指实",包括"名期累实"、"约定俗成"的语言本质观、"循旧作新"的语言发展观、"明贵贱辨同异"的语言功能观;其"言意之辨"的主要内容则包括言既可尽意又不可尽意,以及通过"虚壹而静"的方法把握道两个方面。荀子的语言哲学既强调语言的价值属性又凸显语言的认知属性,是语言关涉转移到语义学的重要标志,是先秦儒家语言哲学的最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语言哲学 “名实之辨” “言意之辨” 历史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船山论法治与政治权威的互动 被引量:1
6
作者 彭传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6-160,共5页
船山学研究史上,关于船山是"人治论者"还是"法治论者"一直聚讼不已,其中的关键在于没有把握理解船山法治思想的钥匙,即法治与政治权威的互动。船山法治思想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在于船山认识到了法治与政治权... 船山学研究史上,关于船山是"人治论者"还是"法治论者"一直聚讼不已,其中的关键在于没有把握理解船山法治思想的钥匙,即法治与政治权威的互动。船山法治思想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在于船山认识到了法治与政治权威之间互动的关系。这一认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船山声称"任人任法,皆言治",揭示了政治权威与法治的辩证联接;第二,船山主张"法者非必治,治者其人也",强调了政治权威在法治中的重要作用;第三,船山宣扬"法善以待人,则人之失者鲜矣",凸显了良法对于制约政治权威的重要性。全面、完整、准确地把握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才是正确理解船山的法治思想的关键,而不应该各执一端、莫衷一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法治 政治权威 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船山对于民意政治的反思及其理论得失
7
作者 彭传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103,共9页
王船山对于民意政治的反思是以考察民意和天命二者之间的关系为逻辑起点的。关于民意和天命,船山鉴于民情的无意识、非理性等特征而徘徊在"即民见天"与"援天观民"之间;关于中国民意政治的雏形——民岩,船山认为&qu... 王船山对于民意政治的反思是以考察民意和天命二者之间的关系为逻辑起点的。关于民意和天命,船山鉴于民情的无意识、非理性等特征而徘徊在"即民见天"与"援天观民"之间;关于中国民意政治的雏形——民岩,船山认为"民本非岩,上使之岩",这是对传统"民岩"观的巨大颠覆;关于民间舆论的监督形式——"清议",船山看到了"清议"有非理性、泛道德性的层面,主张以法约束之。质言之,船山对于民意政治的反思,总体来说具有许多真理性的因子,有些思想与勒庞、卢梭接近,然而由于船山的视域相对狭窄,没有充分重视"清议"与"公论"等民间舆论对于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作用,也是其政治思想中不可原谅的理论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民意政治 民岩 “清议” “公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法哲学视野下的公民权利
8
作者 李金鑫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6-50,共5页
康德以先验哲学的方式对传统自然法进行批判性的改造,提出公民权利的合理性与普遍有效性问题。文章旨在考察康德的公民权利思想,在先验法哲学的视域下,通过分析公民权利问题的提出、演进来尝试对公民权利做整体性的理解,进而反思公民权... 康德以先验哲学的方式对传统自然法进行批判性的改造,提出公民权利的合理性与普遍有效性问题。文章旨在考察康德的公民权利思想,在先验法哲学的视域下,通过分析公民权利问题的提出、演进来尝试对公民权利做整体性的理解,进而反思公民权利的基础在于纯粹理性的实践性所确立的理性的法则与人性的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权利 世界公民权利 理性法则 人性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技艺还是实践理智活动?——从亚里士多德的医学之喻谈起
9
作者 于江霞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24,共5页
通过对医学之喻的使用,亚里士多德不仅在医学与伦理学的类比思考中深入揭示了二者在语言、方法、思想上的内在关联,而且还借助哲学伦理学的反思对古代医学的本质、目的和限度,尤其是医学技艺与实践理智的复杂关系做出了较为明晰的厘定... 通过对医学之喻的使用,亚里士多德不仅在医学与伦理学的类比思考中深入揭示了二者在语言、方法、思想上的内在关联,而且还借助哲学伦理学的反思对古代医学的本质、目的和限度,尤其是医学技艺与实践理智的复杂关系做出了较为明晰的厘定和判分。在某种程度上远离实践理智,甚至远离技艺本质的现代医学,性质虽未发生根本改变,但却在一种以多元、整全、活生生的身体为对象的医学人文主义诉求中内在地呼唤实践理智的回归,以在对医学现象和医学情境的重新解释和理解中归正好自身与修身技艺、好生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 伦理学 技艺 实践理智 技术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艺术:一种古代理念及其遗存
10
作者 T.泰勒曼 于江霞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1期156-163,共8页
引论在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校园里的熊巷(BruinLane)有很多自我宣传的俱乐部和基金会,其中有一个叫做“生活艺术”。宣传画上佛陀模样的肖像表明社团成员是从东方寻找的这种思想的起源。但这明显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生活艺术”... 引论在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校园里的熊巷(BruinLane)有很多自我宣传的俱乐部和基金会,其中有一个叫做“生活艺术”。宣传画上佛陀模样的肖像表明社团成员是从东方寻找的这种思想的起源。但这明显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生活艺术”(德语Lebenskunst)常常是指一个人以一种恰当、令人满意的方式管理其社会生活的能力。就这一点而论,它与礼节(即一套规范社会行为的规则)有关。一个相关的概念用法语表达就概括为savoirvivre,但后者经常被用于表示从生活中获取肉欲快乐(sensualpleasure)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艺术 遗存 代理 加利福尼亚 自我宣传 大学校园 西方文化 社会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