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兰克福大学汉学图书馆藏粤剧刻本考述——兼谈“班本”“戏桥”的内涵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蕊 毋丹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0-156,共7页
法兰克福大学所藏中文古籍主要保存在其汉学图书馆,该馆以汉学家佛尔克旧藏汉籍为特色。汉学图书馆藏有9种晚清刊印的粤剧戏本,出自广州五桂堂、以文堂、明德堂及成文堂,尚未编辑索书号,或为新近入馆书籍。成文堂刻新戏桥《苏武牧羊全... 法兰克福大学所藏中文古籍主要保存在其汉学图书馆,该馆以汉学家佛尔克旧藏汉籍为特色。汉学图书馆藏有9种晚清刊印的粤剧戏本,出自广州五桂堂、以文堂、明德堂及成文堂,尚未编辑索书号,或为新近入馆书籍。成文堂刻新戏桥《苏武牧羊全套》、明德堂刻《黄土岗祭奠》《衣锦荣归》尚未见有著录,其余6种的刊印时间较已知藏本更早。粤剧戏本题名前或冠以“班本”“正班”,或“戏桥”“新戏桥”,其具体涵义需加以考证,此4种冠名之间的关联亦亟待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兰克福大学汉学图书馆 粤剧刻本 班本 正班 戏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间与1990年代知识分子——重读贾平凹长篇小说《废都》 被引量:1
2
作者 顾奕俊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9,共8页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废都》,触及20世纪国内长篇小说指涉城市空间与知识分子在脉络谱系上的“断裂”与“接续”。此外应指出,《废都》出版后学界、批评界的讨论并未充分联系小说当中“西京”这一城市空间形态,事实上只有厘清相关问题,才...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废都》,触及20世纪国内长篇小说指涉城市空间与知识分子在脉络谱系上的“断裂”与“接续”。此外应指出,《废都》出版后学界、批评界的讨论并未充分联系小说当中“西京”这一城市空间形态,事实上只有厘清相关问题,才能更深入地阐述1990年代初期写作者如何理解城市与想象城市、如何处理城市空间与知识分子生存境遇之间的书写关系等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 长篇小说 城市空间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曲律的实质——以曲之文、乐关系变迁为中心
3
作者 毋丹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7-215,共9页
中国戏曲就本质而言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但其所独有的特质就在于对文乐关系的极度关注与强调。“曲”既可视为一种声腔音乐,亦可视为一种文体。文人参与戏曲创作之后,曲的格调与地位得以提高,文字的格式也更趋规范,曲律逐渐形成,在宫调... 中国戏曲就本质而言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但其所独有的特质就在于对文乐关系的极度关注与强调。“曲”既可视为一种声腔音乐,亦可视为一种文体。文人参与戏曲创作之后,曲的格调与地位得以提高,文字的格式也更趋规范,曲律逐渐形成,在宫调、字音、句式上都有具体而严格的规定。在格律的约束下,创作难度提高,失律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保证曲中文与乐的协和,音乐以灵活的方式与曲辞相就。在这一过程中,曲律则逐渐与音乐远离,成为文体上的规范,让曲形成了区别与诗词的形式上的独特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律 宫调 曲腔 板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尊德性”:王国维美学思想与儒家心性传统的价值关联 被引量:6
4
作者 许宏香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4-201,共8页
在西方美学为审美与道德划界的地方,王国维看到的更多的是相似性和相关性,他通过深入求证人生问题,以"无用之用"构建富有现代人文主义气息的美学话语。这种结果的形成不仅源自西学影响,更离不开本土问题意识和历史视域的潜在... 在西方美学为审美与道德划界的地方,王国维看到的更多的是相似性和相关性,他通过深入求证人生问题,以"无用之用"构建富有现代人文主义气息的美学话语。这种结果的形成不仅源自西学影响,更离不开本土问题意识和历史视域的潜在推动,体现出儒家心性传统在各种因素碰撞中融合不同领域的知识丛聚功能和价值导向功能。就人生、道德、情感、美学等关联"问题域"背景,及"东洋伦理"的心性之思和实践价值会解"无利害性"的思维路径和精神实质而言,从审美感知方式的无利害到审美结果的道德功利转化与儒家心性传统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同时,两者多有交叉甚至相互掣肘与矛盾之处,需避免简单"整体性"的肯定或否定研究,以便回溯或重构王国维"尊德性"的儒学价值判断,折射中国现代美学思想之于本土儒家学术资源的交叠与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德性 儒家心性传统 无利害性 美学 伦理 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形体美学初论 被引量:9
5
作者 董春晓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8-154,共7页
汉字美学研究,应以汉字在现代和当代的发展以及受众的切实文化需求为背景,汉字美学的对象应该是汉字形体生成及其具体应用之美的所有主要方面,包括汉字作为书法艺术作品的美和汉字在具体生活应用中适应各种目的和场合,运用各种材料、工... 汉字美学研究,应以汉字在现代和当代的发展以及受众的切实文化需求为背景,汉字美学的对象应该是汉字形体生成及其具体应用之美的所有主要方面,包括汉字作为书法艺术作品的美和汉字在具体生活应用中适应各种目的和场合,运用各种材料、工具、方法和手段而生成和呈现出来的各种形式之美,而不仅仅是传统书法艺术所论述的汉字书写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形体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语言学: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嵬 孙德平(译) 方小兵(校) 《语言战略研究》 2019年第6期19-32,共14页
人口模式和变化与语言发展、语言变化、语言维护、语言替换和语言规划之间的复杂关系催生了一个跨学科领域——人口语言学。本文评述这一学科领域的主要理论与方法,主要目的是在正在发生重大人口变化的中国推动这一新的应用语言学研究。
关键词 人口学 语言 理论 方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美解脱:《红楼梦评论》的“佛味”与王国维美学之思的症候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宏香 杜卫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9-189,共11页
《红楼梦评论》并非简单搬演叔本华的意志论哲学和美学,从佛学角度观察,王国维将个人丰富的佛学知识"化"进了中西学术会通的大结构,这一"大结构"的起承转合和关键走向由解决何为生活本质的个体人文冲动"小结构... 《红楼梦评论》并非简单搬演叔本华的意志论哲学和美学,从佛学角度观察,王国维将个人丰富的佛学知识"化"进了中西学术会通的大结构,这一"大结构"的起承转合和关键走向由解决何为生活本质的个体人文冲动"小结构"所推动。其主导方向在欲的态度、苦的认知与解脱境界等方面与中国佛教心性论传统形成对应,"佛味"成为中西古今"视域交融"的一个背景和中介。但由于大小双重结构的复杂性,转个体人文冲动为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佛味"见证了王国维美学之思含混性的一面,此症候既为中国现代美学带来突破之功,同时又被宗教功能定位的后遗症所困扰。"佛味"未进一步向佛理转化,也未实质引入其他可能的宗教解脱资源或主体建设方案,以美解脱最终只获得了理想价值,真正独立的现代美学主体之诞生就此夭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评论》 佛味 解脱 美学 症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形体历史呈现方式及其美学研究观念刍议 被引量:3
8
作者 董春晓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7-202,共6页
对汉字形体审美特性的探讨,在从传统至现代的研究范式中往往是以书法研究的形式进行的,其研究话语也大多只局限在士大夫文人汉字书写技巧及其风格与格调追求的范围内,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纷繁的具体物质媒介性汉字呈现形式及其审美价值往... 对汉字形体审美特性的探讨,在从传统至现代的研究范式中往往是以书法研究的形式进行的,其研究话语也大多只局限在士大夫文人汉字书写技巧及其风格与格调追求的范围内,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纷繁的具体物质媒介性汉字呈现形式及其审美价值往往缺乏兴趣。其实从汉字应用的历史来看,从最早的商周甲骨文和金文,到秦汉的隶书和草书,以至魏晋及其之后的楷书和行书,直至唐宋印刷字体的草创及其在明代的成熟……汉字之美不光在书写中呈现出来,也在制作中展现出来。它们不仅具有个性鲜明的风格美,也具有传播符号的功能美和形式美。可见在书法研究话语所涉及的对象之外,是存在着汉字的多种多样呈现形式之美的。当下我们若要研究汉字之美,而不仅仅是书法艺术之美,则美学观念也需作相应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形体 呈现方式 美学研究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俄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城市形象 被引量:1
9
作者 姚晓萍 梁洪琦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4-550,共7页
俄国象征主义诗歌中的城市形象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影响之下的产物,具有俄国现代诗歌独到的历史特质。一代象征主义诗人被悲观、神秘、理想化的情绪和精神所浸染,通过城市诗歌向人类传达他们对世界、人类、历史、现代... 俄国象征主义诗歌中的城市形象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影响之下的产物,具有俄国现代诗歌独到的历史特质。一代象征主义诗人被悲观、神秘、理想化的情绪和精神所浸染,通过城市诗歌向人类传达他们对世界、人类、历史、现代生活的复杂观念和对城市规训的多元思考,他们抒写的城市形象光明与晦暗并存、希望与虚空相依,姿态时而冷眼旁观、热情礼赞,时而消极融入、反思批判,完成了俄国象征主义诗歌与城市图景之间深层次的诗意构建,也为俄国城市诗歌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象征主义诗歌 城市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书魅影:家族藏书和家庭阅读对周作人的影响(下)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文辉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4-62,共9页
周作人在晚清士族家庭中成长,受到当时乾嘉考据学风余习的熏陶,掌握文字音韵、名物训诂和版本目录学的基本知识,与故乡文献建立深厚感情,这使得他的文章既有名物之趣,又有浓郁的越中乡土风味。时称最便学者的丛书尤其是《申报馆丛书》,... 周作人在晚清士族家庭中成长,受到当时乾嘉考据学风余习的熏陶,掌握文字音韵、名物训诂和版本目录学的基本知识,与故乡文献建立深厚感情,这使得他的文章既有名物之趣,又有浓郁的越中乡土风味。时称最便学者的丛书尤其是《申报馆丛书》,在周作人早期阅读中占有重要地位。周氏兄弟对明季野史的阅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对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是考察周氏兄弟的民族情感与民族革命思想的晴雨表,最能代表周作人与鲁迅思想同源异流关系,可以追溯到他们之间深层的思想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鲁迅 申报馆丛书 乾嘉考据 明季稗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返场和重勘:在丰饶的文学生活中开展文学批评——何平教授访谈录
11
作者 何平 顾奕俊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26,F0002,共8页
一批评的返场、文学策展和花城关注顾奕俊:何老师您好,2022年8月,您的《批评的返场》(译林出版社2021年版)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何为“返场”?这是很多人在阅读您这部著作时首先会问的问题。而需要格外注意的一点是,您... 一批评的返场、文学策展和花城关注顾奕俊:何老师您好,2022年8月,您的《批评的返场》(译林出版社2021年版)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何为“返场”?这是很多人在阅读您这部著作时首先会问的问题。而需要格外注意的一点是,您在后记里针对您个人的文学批评实践,同时也自觉将个人的批评实践置放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转向以及改革开放时代国民文学生活变化的路线图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文学奖 文学批评实践 译林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国民文学 改革开放时代 文学理论 路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书魅影:家族藏书和家庭阅读对周作人的影响(上)
12
作者 陈文辉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60,共10页
周作人在日记和文章中,保存了一些早期家族藏书与家庭成员阅读情况的记录,包括祖父周福清的师承、父亲周伯宜的交游和族人周玉田的藏书等重要信息。对这些材料的梳理和整合,将有助于研究者重返周作人早期阅读的历史现场,领略当时所处西... 周作人在日记和文章中,保存了一些早期家族藏书与家庭成员阅读情况的记录,包括祖父周福清的师承、父亲周伯宜的交游和族人周玉田的藏书等重要信息。对这些材料的梳理和整合,将有助于研究者重返周作人早期阅读的历史现场,领略当时所处西学东渐、风气初开的社会氛围,从而深入认识周作人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以及周作人散文小品背后隐藏的历史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鲁迅 传统文化 周福清 周伯宜 玉田藏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拘”与“纵情”——论《明儒学案》中黄宗羲对邓豁渠形象的建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一禾 张如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4-160,共7页
通过对比《明儒学案》泰州学案前言邓豁渠传记与《南询录》《里中三异传》等内容,可以发现黄宗羲在编写《明儒学案》泰州学案前言邓豁渠传记部分时,对邓豁渠的事迹和思想做出了一定的删改与整理。包括摘取邓豁渠与其师赵大洲因思想分歧... 通过对比《明儒学案》泰州学案前言邓豁渠传记与《南询录》《里中三异传》等内容,可以发现黄宗羲在编写《明儒学案》泰州学案前言邓豁渠传记部分时,对邓豁渠的事迹和思想做出了一定的删改与整理。包括摘取邓豁渠与其师赵大洲因思想分歧而不再相见的文献,却不选择《白苏斋类集》中邓豁渠与赵大洲是因与学术无关之事而交恶的说法等,同时黄宗羲也在参考邓豁渠的自传《南询录》的同时在文字上做出了许多带有用意的删改。黄宗羲特地将不受时人重视的邓豁渠放入泰州学案,为其做传、点评,他所塑造的一个"只主见性,不拘戒律""纵情"的邓豁渠形象,暗含了黄宗羲对于邓豁渠以及泰州学派的态度,即认为他们不是阳明的正统继承者,也因此他们在思想上的偏误不需要阳明学人来解释、负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儒学案 黄宗羲 邓豁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喉音来源之以母及其上古音值 被引量:8
14
作者 边田钢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2-327,共16页
曾运乾有"喻四(以母)归定"说,谓以母上古当归定母。然证据显示,部分以母字与牙喉音声母字关系密切。学界认为此类以母上古为牙喉音,但在音值构拟上存在分歧。文章认为此类以母上古为~*fi-、~*fi^w-,与匣、云母是同音位。~*fi-... 曾运乾有"喻四(以母)归定"说,谓以母上古当归定母。然证据显示,部分以母字与牙喉音声母字关系密切。学界认为此类以母上古为牙喉音,但在音值构拟上存在分歧。文章认为此类以母上古为~*fi-、~*fi^w-,与匣、云母是同音位。~*fi-、~*fi^w-后接非三等韵时变匣母;后接三等韵时,~*fir-、~*fi^wr-变云母,~*fi-、~*fi^w-变以母。南方方言部分以母字读喉擦音fi-、h-或唇擦音v-、f-,均为~*fi-、~*fi^w-的方音变异,是语音存古,而非创新音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音 牙喉音来源之以母 历史比较 内部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电影色彩对历史重构的表达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46-54,共9页
历史色彩强调色彩的文化特质,通过色彩隐喻映射出时代背景,给观众营造真实的历史观感。电影致力于运用特定的色彩和光影来重构历史时代背景,并形成统一的美学风格:黑白色调可以营造历史时光氛围,便于场景切换,强化电影纪实拍摄效果;冷... 历史色彩强调色彩的文化特质,通过色彩隐喻映射出时代背景,给观众营造真实的历史观感。电影致力于运用特定的色彩和光影来重构历史时代背景,并形成统一的美学风格:黑白色调可以营造历史时光氛围,便于场景切换,强化电影纪实拍摄效果;冷暖色调和自然光彩有利于还原历史风貌与强化时代真实感;绘画色彩元素和光影运用有助于历史图景重现和鲜明情感表达。强烈的色彩“刺点”构成“影像伤痕”,触动观众的心灵,引领观众探讨影片潜在的戏剧性冲突,反思影片故事背后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历史 色彩 影像伤痕 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志小说转化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保欣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8-187,共10页
当小说家将地方志作为创作资源引入小说创作之中时,如何处理好地方志资源的小说转化,就是个兼具理论与实践色彩的双重命题。其中涉及的问题很多,主要包括地方史料小说转化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问题、地方志记述材料的伦理现代性转化问题... 当小说家将地方志作为创作资源引入小说创作之中时,如何处理好地方志资源的小说转化,就是个兼具理论与实践色彩的双重命题。其中涉及的问题很多,主要包括地方史料小说转化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问题、地方志记述材料的伦理现代性转化问题、当代作家如何以自家的“学问”合理运用并激活地方志材料的审美内蕴问题、地方志材料中的志怪志异叙述经典化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是自在地存在于当代小说“地方志诗学”的内在结构中的,对其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小说创作的成败。当代作家在地方志材料的小说转化方面,积累了不少值得总结的经验,对其加以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志 当代小说 创作转化 理论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反抗与改编:艳诗评论及阐释话语的多向度建构 被引量:2
17
作者 熊啸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0-103,共14页
"艳诗"概念的形成与"艳"一字的含义相关联,二者在过去的文化语境中皆因暗含"危险性"的因素从而被权力建构成了典型的负面形象,这类批判话语遂构成了艳诗评论的主基调,艳诗一词的内涵也因此具有了明显的... "艳诗"概念的形成与"艳"一字的含义相关联,二者在过去的文化语境中皆因暗含"危险性"的因素从而被权力建构成了典型的负面形象,这类批判话语遂构成了艳诗评论的主基调,艳诗一词的内涵也因此具有了明显的意识形态意味。明清时期关于艳诗的评论出现了两类新型的话语,一者从"情本"论出发强调其独立的意义与价值,构成了一种反抗型的话语;一者或从"雅正"的角度为其划定范围,或声称艳诗也可含有寄托,从而构成了一种改编型的话语。这些观点皆与当时诗学发展的大方向具有较强的趋同性,并显示出人们希望从理论层面对艳诗形象进行重构的意图。然而儒家理念的意识形态主导权决定了批判性话语始终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且其至今仍发挥着强大的惯性作用,从而导致艳诗研究一直未能摆脱边缘化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诗 话语 意识形态 建构 边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喉音来源之舌齿声母的音位化构拟 被引量:2
18
作者 边田钢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4-409,共26页
部分牙喉音声母变为舌齿音声母,是上、中古音过渡阶段的重要音变。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已有很大进展,但音值构拟尚有争议。文章在综合各方面证据基础上,对前人构拟进行音位化处理。1)-l-、-lj-、-j-、-l-四套介音合并为^*-l-一套,用时间... 部分牙喉音声母变为舌齿音声母,是上、中古音过渡阶段的重要音变。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已有很大进展,但音值构拟尚有争议。文章在综合各方面证据基础上,对前人构拟进行音位化处理。1)-l-、-lj-、-j-、-l-四套介音合并为^*-l-一套,用时间、条件变体解释彼此的不同。2)牙喉音来源之章、端、知组塞音统一构拟为^*kl-类声母,通过后接韵母解释其后来分化。非圆唇牙音后接前元音韵部三等韵条件下变章组塞音,其他条件下变端、知组塞音。3)牙喉音来源之舌齿擦音书、船母与心、邪母统一构拟为^*hl-类声母,音变条件和机制与相应塞音声母完全平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喉来源之舌齿声母 古文字 上古音 音位化构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八大家文抄》方应祥本发覆 被引量:2
19
作者 付琼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2-48,共7页
崇祯元年(1628年),浙江衢州人方应祥以茅坤幼子茅维所藏的茅坤手批原本为据,在西湖小孤山小筑社成员的协助下,对万历七年(1579年)茅一桂初刻本作了全面的修订,并首次附入《五代史抄》二十卷和《新唐书抄》二卷。崇祯四年(1631年)的茅著... 崇祯元年(1628年),浙江衢州人方应祥以茅坤幼子茅维所藏的茅坤手批原本为据,在西湖小孤山小筑社成员的协助下,对万历七年(1579年)茅一桂初刻本作了全面的修订,并首次附入《五代史抄》二十卷和《新唐书抄》二卷。崇祯四年(1631年)的茅著刻本全面吸收了方本的校刊成果,其新增凡例甚至一字不易地照抄方本,却对方本只字不提。有清一代,方本鲜为人知,近代以来稍为人知,却又遭遇错误的评价。其实,方本没有茅一桂初刻本的疏漏、茅著重刻本的草率和四库全书本的失真,实系《唐宋八大家文抄》四个版本系统中最为精善的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文抄》 茅一桂 方应祥 小筑社 茅著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的发现及其小说史意义——当代“方志小说”的历史观照与现实逻辑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保欣 荆亚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7-135,159,F0003,共11页
地方志作为史学、地学的结合物,与小说具有叙事同源性关系。在中国小说传统中,方志与小说多有相通之处,且志家与小说家亦有身份的互换。在中国当代小说领域,“地方”的发现与方志成规模进入小说,是中国小说历史结构中“国家/地方”“国... 地方志作为史学、地学的结合物,与小说具有叙事同源性关系。在中国小说传统中,方志与小说多有相通之处,且志家与小说家亦有身份的互换。在中国当代小说领域,“地方”的发现与方志成规模进入小说,是中国小说历史结构中“国家/地方”“国家史/地方史”叙述再平衡的产物。“地方”、地方志进入小说,其小说史意义是引发了当代小说的说“小”与“小”说化,且重构着“中国”的地理、历史、美学、语言的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志 当代小说 历史观照 当下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