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金融稳定的非线性泰勒规则——中国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9
1
作者 耿中元 李薇 翟雪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24,共13页
本文首先构建了金融稳定指数,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金融业的稳定状况;然后基于STR模型构建了考虑金融稳定的非线性泰勒规则模型,并以中国的经验数据进行了估计和检验。结果发现:以滞后一期产出缺... 本文首先构建了金融稳定指数,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金融业的稳定状况;然后基于STR模型构建了考虑金融稳定的非线性泰勒规则模型,并以中国的经验数据进行了估计和检验。结果发现:以滞后一期产出缺口为转换变量的、考虑金融稳定的泰勒规则呈现出非线性特征;与不考虑金融稳定的非线性泰勒规则相比,以滞后一期产出缺口为转换变量的、考虑金融稳定的非线性泰勒规则,满足泰勒条件,在拟合优度方面表现更好,有助于中央银行在实现价格、产出目标的同时兼顾金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勒规则 非线性 金融稳定 ST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政策有效性研究--基于49个试点城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巴曙松 曾好 +1 位作者 孙维嘉 李成林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与家庭结构的变迁,失能失智老年人群的照护需求增加,而长期护理保险是解决我国老年人照护难题的关键。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体系过程中,资金筹措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文章以长期护理保险49个试点城市政府公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与家庭结构的变迁,失能失智老年人群的照护需求增加,而长期护理保险是解决我国老年人照护难题的关键。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体系过程中,资金筹措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文章以长期护理保险49个试点城市政府公开发布的57份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文本挖掘手段分析政策内容,并参考PMC模型相关研究的评价指标,构建了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政策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人口老龄化程度与空间视角对各试点城市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与对比研究。为更全面地了解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政策的演进过程,选择了典型试点城市更新前后的政策文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政策的整体评级合格,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政策供需错配问题,一是政策有效性与人口老龄化水平之间存在错配,二是在“参保范围”和“支付范围”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从空间区域的角度看,我国长护险试点政策的有效性与一致性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特征。从政策延续性方面则发现同一试点城市更新前后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在筹资方面改善不大。文章通过对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政策的细致研究,为我国建设更为完善和适应性强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深入了解政策的强项和薄弱点,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改善政策,以应对不断变化的老龄化社会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筹资政策 PMC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汇改”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的非线性机制——基于平滑转移自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正新 陈雁南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21,共6页
准确描述"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行为并预测其未来走势,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至关重要。基于2005—2015年间的月度数据,采用平滑转移自回归(STAR)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波动的非线性机制... 准确描述"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行为并预测其未来走势,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至关重要。基于2005—2015年间的月度数据,采用平滑转移自回归(STAR)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波动的非线性机制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1)REER走势呈现非线性和非对称性;(2)LSTAR模型有效刻画了REER短期波动行为,转换位置为0.0525,区制间转换速度高达100;(3)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能快速吸收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冲击,"汇改"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率机制改革 实际汇率 非线性机制 LSTAR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国际收支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施慧洪 黄文礼 孙茜茜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32,共17页
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模型(DID),集中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影响,从国际收支的重要角度论证了“一带一路”的经济可行性。分别计算该倡议对经常账户以及资本与金融账户影响的性质与大小,可以发现中国对“一... 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模型(DID),集中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影响,从国际收支的重要角度论证了“一带一路”的经济可行性。分别计算该倡议对经常账户以及资本与金融账户影响的性质与大小,可以发现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保持了顺差,但资本与金融账户则不确定。这是因为“一带一路”目前还处于经济与贸易融合阶段。未来是否能够进入金融融合高级阶段,取决于中国金融核心能力建设、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中国是否能成功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经常项目 双重差分模型 经济硬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质量、金融效率与门槛经济增长效应 被引量:3
5
作者 周丹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5,共9页
金融发展的增长作用具有阈值效应,表现出非线性的变化特征。排除掉国别差异和遗漏变量的影响,我国金融发展的非线性增长效应应如何解释?研究从"质量渠道"来检验金融发展的门槛增长效应,用制度质量和最适金融结构来控制对金融... 金融发展的增长作用具有阈值效应,表现出非线性的变化特征。排除掉国别差异和遗漏变量的影响,我国金融发展的非线性增长效应应如何解释?研究从"质量渠道"来检验金融发展的门槛增长效应,用制度质量和最适金融结构来控制对金融效率发展的制约影响。研究结论发现,金融效率的相对下降构成了门槛效应形成的主因,市场化的"制度质量"并未给予金融质性发展以可靠的制度保障,最适金融结构更易成为金融效率发展的制度性门槛,我国"金融-经济"的关联关系门槛效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效率 制度质量 经济增长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金融、土地财政与居民收入占比下降 被引量:1
6
作者 武鑫 黄文礼 刘建和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4-32,共9页
本文探讨金融抑制条件下土地金融和土地财政在我国宏观分配格局演变中的影响机理与结果。研究表明:首先,地方政府在竞争加剧的形势下会通过土地金融和土地财政控制更多的经济资源,以维持公共投资增长。其次,我国金融规模越大,对宏观分... 本文探讨金融抑制条件下土地金融和土地财政在我国宏观分配格局演变中的影响机理与结果。研究表明:首先,地方政府在竞争加剧的形势下会通过土地金融和土地财政控制更多的经济资源,以维持公共投资增长。其次,我国金融规模越大,对宏观分配格局的扭曲效应就越明显,居民收入占比会随之走低,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收入比例会上升。因此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撬动更多经济资源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应该恢复其公共部门的职能,将土地权利还给个体,将金融部门的服务重点转向实体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金融 土地财政 地方政府竞争 宏观分配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供给波动与流通速度变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宗元 王秋霞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1-164,共4页
文章首先利用动态线性模型甄别我国M1增长的结构突变特征,然后综合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光滑样条方法探索结构转变前后时期货币供给波动与流通速度变动的关系。结果发现:货币供给结构转变发生前货币供给波动和流通速度不存在... 文章首先利用动态线性模型甄别我国M1增长的结构突变特征,然后综合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光滑样条方法探索结构转变前后时期货币供给波动与流通速度变动的关系。结果发现:货币供给结构转变发生前货币供给波动和流通速度不存在因果关系,后期预期、非预期货币供给波动和流通速度存在协整联系,货币供给波动是流通速度变动的原因,当波动性明显增强时货币流通速度会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供给波动 货币流通速度 结构突变 光滑样条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金贷的风险来源分析及其监管 被引量:8
8
作者 巴曙松 黄文礼 许南燕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共5页
现金贷是一种短期小额、无场景、无抵押的纯信用贷款,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传统金融服务未能全面覆盖的长尾客户,属于高信用风险人群。当前,我国现金贷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行业利率畸高、多头借贷共债现象严重、暴力催收和个人信息保护不... 现金贷是一种短期小额、无场景、无抵押的纯信用贷款,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传统金融服务未能全面覆盖的长尾客户,属于高信用风险人群。当前,我国现金贷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行业利率畸高、多头借贷共债现象严重、暴力催收和个人信息保护不足等。在充分分析上述风险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剖析了现金贷行业风险成因。同时,本文还分析了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相关现金贷监管政策,并结合我国现金贷发展特点,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监管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金贷 风险来源 国际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科技产业政策选择性实施与资本市场估值--基于高新技术企业IPO的微观证据 被引量:1
9
作者 郑琦 孙刚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21,58,共11页
本文聚焦于政策链、资金链、创新链和产业链多链融合的微观经济后果,利用企业IPO这一事件,研究了资本市场对于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公司的估值。研究发现,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公司的首日涨幅更大、证券分析师预测的首日估值水... 本文聚焦于政策链、资金链、创新链和产业链多链融合的微观经济后果,利用企业IPO这一事件,研究了资本市场对于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公司的估值。研究发现,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公司的首日涨幅更大、证券分析师预测的首日估值水平更高,上市后分析师发布正面评级的概率更高;且获得认定的公司上市后长期股价和经营业绩均表现更好。研究表明,我国高科技产业政策能引导资源有效流向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从而使其在资本市场中获得了较高估值。本文从一个新视角验证了"产业政策要准"的经济后果,对引导创新资源脱虚向实、促进"多链"融合、培育金融市场创新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借鉴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科技产业政策 高新技术企业 首次公开发行 估值 多链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普希兹区域上薛定谔方程Neumann问题的加权估计
10
作者 黄文礼 陶祥兴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65-1185,共21页
该文研究了利普希兹区域上加权空间H^p(?Ω,ω_αdσ)和L^p(?Ω,ω_αdσ)(1-ε<p≤2)上薛定谔方程-△u+Vu=0加权估计问题.记Ω是R^n(n≥3)上边界连通的有界利普希兹区域.令ω_α(Q)=|Q-Q_0|~α,这里Q_0是?Ω上的一个不动点.对于:定... 该文研究了利普希兹区域上加权空间H^p(?Ω,ω_αdσ)和L^p(?Ω,ω_αdσ)(1-ε<p≤2)上薛定谔方程-△u+Vu=0加权估计问题.记Ω是R^n(n≥3)上边界连通的有界利普希兹区域.令ω_α(Q)=|Q-Q_0|~α,这里Q_0是?Ω上的一个不动点.对于:定义在Ω上的薛定谔方程-△u+Vu=0,其中奇异非负位势V属于反H?lder类-B_n.该文研究边值落在加权空间H^p(?Ω,ω_αdσ)或L^p(?Ω,ω_αdσ)上的Neumann问题,这里dσ表示?Ω上的测度.对于特定范围的α,方程存在唯一解u,使得非切向的极大函数▽u在H^p(?Ω,ω_αdσ)或L^p(?Ω,ω_αdσ)上.此外,还建立了这些解的一致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MANN问题 薛定谔方程 利普希兹区域 加权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贷波动与债务期限选择——基于网贷市场微观数据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文礼 曾海舰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68,共22页
定义网贷平台信用分数处于A级最低分数线(180分)的借款人群体为网贷评级边际借款人.利用2011年~2017年网贷市场微观数据,考察了信贷波动与边际借款人债务期限选择之间的联系,发现边际借款人群体对于信贷波动最为敏感,相对于其他群体,具... 定义网贷平台信用分数处于A级最低分数线(180分)的借款人群体为网贷评级边际借款人.利用2011年~2017年网贷市场微观数据,考察了信贷波动与边际借款人债务期限选择之间的联系,发现边际借款人群体对于信贷波动最为敏感,相对于其他群体,具有更强的顺周期性.信贷扩张(收缩)时,边际借款人的债务期限显著增加(减少),而信贷波动对其他风险等级借款人并不存在明显的顺周期效应.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当边际借款人群体处于中等融资约束程度时,债务期限选择对信贷波动更为敏感,支持融资约束假说;当该边际借款人处于银行机构数量较多或信贷增量较高的地区时,信贷波动的债务期限效应更为显著,说明存在替代效应.研究表明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对个人信贷市场做反周期审慎管理,及时对冲信贷周期波动风险;同时要严格监管互联网平台的信用评级,避免人为扭曲信贷资源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波动 信用评级 债务期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驱动下业财融合导向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被引量:74
12
作者 孙刚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8-93,共6页
基于大数据驱动背景,聚焦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业财融合、人本管理、非结构化数据分析以及跨学科属性等五个方面总结管理会计应用和人才培养的现状,并指出未来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内... 基于大数据驱动背景,聚焦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业财融合、人本管理、非结构化数据分析以及跨学科属性等五个方面总结管理会计应用和人才培养的现状,并指出未来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内容、方法、核心问题及其创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会计 业财融合 人才培养 人本管理 非结构化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禀赋特征、生活满意度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基于不同地区、城市规模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荣彬 喻贞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1-28,共8页
根据2010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禀赋特征、生活满意度的视角出发,考察了流动人社会融合的影响因素及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水平和生活满意度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受教育程度而言,只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对... 根据2010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禀赋特征、生活满意度的视角出发,考察了流动人社会融合的影响因素及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水平和生活满意度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受教育程度而言,只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显著。在空间差异上,东部地区的社会融合度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城市规模越大,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度越高,但是城市规模过大,又会进一步制约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实现;在中、西部地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主要依赖当地人,而东部地区主要依靠朋友和同事,这种情况也反映在不同规模的城市之间。因此,要积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不断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强流动人口个人能力,充分发挥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禀赋 生活满意度 地区差异 城市规模 社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