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听觉脑干植入声码器模型的开发及验证
1
作者 张钦杰 黄穗 +7 位作者 谭皓月 周祥 王君怡 刘雨滋 文雯 郭嘉 吴皓 贾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9-1286,共8页
目的·基于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CI)声码器及听觉脑干植入(auditory brainstem implant,ABI)电极阵列排布特征,开发ABI声码器并验证其可靠性。方法·通过MATLAB软件构建“n-of-m”编码策略的CI/ABI声码器。每一帧内仅选... 目的·基于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CI)声码器及听觉脑干植入(auditory brainstem implant,ABI)电极阵列排布特征,开发ABI声码器并验证其可靠性。方法·通过MATLAB软件构建“n-of-m”编码策略的CI/ABI声码器。每一帧内仅选取能量最大的n个通道的包络,其中串扰系数(interaction coefficient,IC)(范围1~3)、通道数(范围5~22)、电极阵列拓扑模式(CI/ABI)为可调节参数,可合成仿真语音。招募正常听力受试者进行闭合式仿真音素的测听,并将音素识别准确率(元音20题/条件,辅音11题/条件)与参考文献中对应条件的CI及ABI植入者的音素准确率进行比较,明确声码器的IC值并验证其可靠性。结果·声码器可成功合成所有测试用仿真声。IC2、IC32个条件的仿真元音及辅音识别准确率与参考文献相应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2与参考文献中元/辅音准确率的差值较IC3与参考文献数据的差值更小(元音|d|:1.6%vs.20%;辅音|d|:8.4%vs.9.9%),确定本模型的最优IC为2。修改电极阵列拓扑模式为ABI,显示16通道ABI仿真音素识别准确率显著低于16通道CI。5~8通道间的ABI仿真元/辅音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考文献结论一致。结论·成功建立了基于“n-of-m”编码策略的CI/ABI声码器,并确定最佳IC。建立的ABI声码器经心理声学实验评估可靠性较高,可为ABI专属编码策略的模型验证提供合适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脑干植入 声码器 音素识别 心理声学 电极阵列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给药人工耳蜗植入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金剑 胡材卡 +4 位作者 谭治平 项丽阳 韩彦 杨典 周道民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8-374,共7页
内耳病的治疗正朝向局部靶向给药的方向发展,以避免全身给药的诸多缺陷。具有给药功能的人工耳蜗植入体作为新一代的内耳局部给药途径,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就不同类型的给药人工耳蜗的特性、产品开发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人工耳蜗 药械组合 药物洗脱 药液递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辅听系统对改善人工耳蜗植入者听声效果的研究
3
作者 项丽阳 李娟娟 +5 位作者 韩彦 王金剑 杨典 杨婷君 银力 黄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了解诺尔康人工耳蜗处理器中搭载的智能辅听系统自动识别声音场景并进行智能化的声音处理策略配置及其在改善人工耳蜗植入者主客观听声效果方面的作用。方法为评估诺尔康智能辅听系统中声音场景识别模块的性能:①为评估场景识别模... 目的了解诺尔康人工耳蜗处理器中搭载的智能辅听系统自动识别声音场景并进行智能化的声音处理策略配置及其在改善人工耳蜗植入者主客观听声效果方面的作用。方法为评估诺尔康智能辅听系统中声音场景识别模块的性能:①为评估场景识别模块的性能,在隔声室环境中播放预设的语音、噪声、带噪语音、纯音乐主带人声音乐5种测试音频(每类测试音频包括6~9个5 min时长的测试文件),统计各类音频的识别准确率和场景切换次数;②为评估该系统中语音增强模块中的ABeam技术的降噪效果,招募13例诺尔康人工耳蜗植入者,分别在ABeam“ON”和“OFF”程序下,在90°、180°、270°三种噪声源角度,测试其言语识别率,并对其主观听声感受进行VAS评估。结果场景识别模块对各类声音场景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语音99%±4%,噪声96%±9%,带噪语音94%±12%,纯音乐94%±15%,带人声音乐92%±13%,预测准确度高;5 min内的场景切换次数分别为语音1.1±0.3次,噪声1.4±0.7次,带噪语音1.3±0.5次,纯音乐1.4±0.8次,带人声音乐1.3±0.5次,预测稳定性较高。当噪声来自侧后方而语音来自正前方时,自适应双麦降噪算法ABeam能够在信噪比为5 dB的噪声环境下显著提高受试者的言语识别率(P<0.001),平均言语识别率提升15.92%。尤其是当噪声来自于正后方180°,开启ABeam能够让受试者的言语识别率显著提高28.68%(P<0.01)。结论智能辅听系统能够帮助人工耳蜗植入者在不同环境下自动选择合适的声音处理策略,提升其言语可懂度和听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智能辅听系统 声音场景识别 声音处理策略 ABe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的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银力(综述) 高珊仙(综述) +5 位作者 屠文河(综述) 曹永茂(综述) 平利川(综述) 龙墨(综述) 傅前杰(审校) 高志强(审校)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0-215,共6页
既往未将双耳非对称性听力损失(asymmetric hearing loss,AHL)的极端案例-单侧听力损失(unilateral hearing loss,UHL)或单侧聋(single side deafness,SSD)纳入人工耳蜗植入的适应症。近年来有人开始尝试为单侧聋伴有严重耳鸣的... 既往未将双耳非对称性听力损失(asymmetric hearing loss,AHL)的极端案例-单侧听力损失(unilateral hearing loss,UHL)或单侧聋(single side deafness,SSD)纳入人工耳蜗植入的适应症。近年来有人开始尝试为单侧聋伴有严重耳鸣的患者患耳植入人工耳蜗,结果发现不但可以有效地减轻甚至消除耳鸣,而且还发现适应后可以与健耳听力很好地整合,从而达到双耳聆听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聋 人工耳蜗植入 听力损失 hearing DEAFNESS 骨导 非对称 植入者 蜗神经 言语测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脑干植入豚鼠模型构建的标准化步骤及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祥 潘金锡 +8 位作者 张钦杰 李蕴 陈颖 谭皓月 彭飞 黄穗 谭治平 吴皓 贾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3-590,共8页
目的·经听泡-迷路径路改良建立人工听觉脑干植入(auditory brainstem implantation,ABI)豚鼠模型并评价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对20例听力正常的雄性健康成年白化豚鼠行改良后经听泡-迷路径路ABI手术,术中暴露脑干处... 目的·经听泡-迷路径路改良建立人工听觉脑干植入(auditory brainstem implantation,ABI)豚鼠模型并评价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对20例听力正常的雄性健康成年白化豚鼠行改良后经听泡-迷路径路ABI手术,术中暴露脑干处耳蜗背侧核(dorsal cochlear nucleus,DCN)后植入豚鼠专用ABI电极阵列,记录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voke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eABR),并与术中耳蜗内eABR记录波形进行比较。留置ABI电极后,于术后48 h、7 d、30 d、180 d行安乐死前记录DCN处eABR波形;取出含电极脑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元、胶质、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定量PCR检测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9,MMP-9)的表达。结果·术中所有动物均成功引出DCN处eABR,术后死亡时间集中在电极植入后36~48 h。DCN处eABR波形形态与耳蜗处eABR相似,DCN处eABR中Ⅲ波相比耳蜗处eABR中Ⅳ潜伏期缩短(0.84±0.22)ms(n=19),DCN处较耳蜗处平均阈值减小(0.11±0.14)mA(n=19)。术后DCN处eABR与术中比较,阈值平均增加(0.10±0.10)mA(n=16),Ⅲ波潜伏期平均延迟(0.15±0.21)ms(n=16)。组织学形态分析显示电极周围的耳蜗核接触面在术后48 h出现空泡样变性,术后48 h、7 d及180 d在DCN边缘均可见胶质成分增多。定量PCR结果显示IL-1β、MMP-9基因表达量在48 h与7 d时高于未植入电极豚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的ABI植入豚鼠模型经实验评估,建模成功率高且重复性好;初步观察到电极神经界面出现周围胶质及纤维成分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听觉脑干植入 动物模型 豚鼠 听觉电生理 组织学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耳蜗预期使用效果快速自测问卷的开发和验证
6
作者 彭惠融 冯清源 +7 位作者 银力 曹永茂 高珊仙 陈燕妮 张晓强 施巧玲 苏珍 孙明源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25年第5期454-459,共6页
目的开发人工耳蜗预期使用效果快速自测问卷(quick self-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for cochlear implant outcome,QSACI),并验证。方法由听力师、耳科医师、数据分析专家及植入者组成研究小组,建立QSACI的目标、确定测试对象和组成维度... 目的开发人工耳蜗预期使用效果快速自测问卷(quick self-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for cochlear implant outcome,QSACI),并验证。方法由听力师、耳科医师、数据分析专家及植入者组成研究小组,建立QSACI的目标、确定测试对象和组成维度,通过查阅文献、头脑风暴法形成条目池,对条目进行测评和筛选,确定问卷的框架及答案选项。通过预测试、访谈及专家咨询法完善问卷的可理解性等,并形成最终问卷。招募39例已知稳定效果的语后聋成人完成问卷,分析折半信度及重测信度,并与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得分比较定量评价QSACI的效度。结果QSACI初始条目池有18条,最终形成的QSACI由沟通情况、听力情况、医学因素、外在/其他因素等四个维度12个问题组成。39例植入者QSACI平均得分为88.81±6.17分,CAP平均得分为6.19±0.94分。问卷信效度良好,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1,重测信度为0.824(P<0.05);校标效度采用QSACI得分和CAP得分的相关性分析,系数为0.512(P<0.05),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中度正相关关系。自评与他评相关系数为0.720(P<0.05),相关性显著。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82(P<0.05),约登指数最大点对应的临界值为82.5及88.6分,取85分为判断效果阈值中位数。结论QSACI能反映人工耳蜗植入者的植入效果,可作为成人语后聋患者和看护者了解是否适合人工耳蜗植入和预期植入效果并建立合理期望值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植入自测问卷 人工耳蜗植入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