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性规制及其法律制度安排 被引量:2
1
作者 柳捷 谢东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2-126,共5页
传统理论认为,社会性规制产生的依据是市场失灵,即市场的外部性与内部性使社会性规制成为必要。社会性规制的目标主要是保护社会公众的健康、安全和环境权益。市场机制和民法调整的局限性以及社会性规制和经济法、社会法的优势,使得社... 传统理论认为,社会性规制产生的依据是市场失灵,即市场的外部性与内部性使社会性规制成为必要。社会性规制的目标主要是保护社会公众的健康、安全和环境权益。市场机制和民法调整的局限性以及社会性规制和经济法、社会法的优势,使得社会性规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具有了必然性。社会性规制的立法应当有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充分体现其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性 内部性 社会性规制 经济法 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位观及其对法律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柳捷 杨成炬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74-178,共5页
本位观包括家本位、国本位两种 ,它的发展脉络是先家后国、家国一体 ,缺少个体关怀。由此形成的法律文化表现了集团本位和义务本位 ,漠视权利的存在与主张 ,法律文化的刑事性和道德性突出 ,以致我们今天的法制建设缺失一种制度运行的环... 本位观包括家本位、国本位两种 ,它的发展脉络是先家后国、家国一体 ,缺少个体关怀。由此形成的法律文化表现了集团本位和义务本位 ,漠视权利的存在与主张 ,法律文化的刑事性和道德性突出 ,以致我们今天的法制建设缺失一种制度运行的环境。研究本位观 ,就是解析制度运行的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本位 国本位 法律文化 刑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解决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黄素萍 《法治研究》 2013年第2期120-125,共6页
土地流转,意味着中国农业将改变几千年来精耕细作的传统,向集约化、机械化的现代高效农业转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是我国的一项特色制度,是农村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的必然结果,是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的客观要求,也是进一步稳定... 土地流转,意味着中国农业将改变几千年来精耕细作的传统,向集约化、机械化的现代高效农业转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是我国的一项特色制度,是农村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的必然结果,是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的客观要求,也是进一步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重要措施。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康有序地流转,对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稳定和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解决三农问题,保障农民利益,必须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 承包经营权 流转 纠纷 解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刑事诉讼证人作证免除权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素萍 《法治研究》 2008年第8期67-71,共5页
证人是诉讼活动的重要参与者,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庭审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司法公正的基本措施。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刑事审判中证人不出庭成为常例。我国法律应在规定证人履行作证义务的同时赋予证人在特定情况下的作证免除权,这... 证人是诉讼活动的重要参与者,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庭审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司法公正的基本措施。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刑事审判中证人不出庭成为常例。我国法律应在规定证人履行作证义务的同时赋予证人在特定情况下的作证免除权,这不仅有利于瓦解犯罪、提高诉讼效率、鼓励证人出庭作证,也是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证人 作证 免除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法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研究——以“诉讼法课程实训”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黄素萍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2-64,共3页
法律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培养掌握基本的法律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熟练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强的适应社会能力、应变能力的法律应用人才。而传统的法学教育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学术的培养,忽视了实践技能方面的... 法律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培养掌握基本的法律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熟练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强的适应社会能力、应变能力的法律应用人才。而传统的法学教育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学术的培养,忽视了实践技能方面的训练,过于重视知识的被动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培养。文章通过对高职高专法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探索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职业教育 实践性 设计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四维”协同教学模式构建——以社区矫正专业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鲍宇科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9期60-64,共5页
为了解答"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难题,实现立德育人的终极教育目标,以社区矫正专业建设为例,提出从课堂教学、网络互动、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等视角构建"四维"协同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维度,要重新梳理构建... 为了解答"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难题,实现立德育人的终极教育目标,以社区矫正专业建设为例,提出从课堂教学、网络互动、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等视角构建"四维"协同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维度,要重新梳理构建专业课程思政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开发课程思政金课;在网络互动维度,要推动互联网+课程思政建设,拓展课程思政网络阵地;在社会实践维度,要重建课程教育实效评价体系,提高课程思政成效;在校园文化维度,要构建渗透型德育模式,树立课程思政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课堂教学 网络互动 社会实践 校园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刑法中死刑限制的途径 被引量:5
7
作者 黄素萍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1-124,共4页
死刑的存、废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争议较大。我国现阶段仍然保留死刑,并是执行死刑最多的国家。有学者认为废除死刑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提出应当废除死刑。本文从国际和我国的现状出发,提出在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并不具备废除死刑... 死刑的存、废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争议较大。我国现阶段仍然保留死刑,并是执行死刑最多的国家。有学者认为废除死刑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提出应当废除死刑。本文从国际和我国的现状出发,提出在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并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根基,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在我国现有刑法制度的范围内,通过立法和司法限制,大幅度减少死刑的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限制 控制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瓶颈的治理路径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保胜 《法治研究》 2013年第10期24-31,共8页
行政审批既是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面向社会直接运行行政权力的重要模式,更是政府与社会公众直接交流的重要窗口,其改革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始自1997年的行政审批改革,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实施,虽然审批事项明显减少,... 行政审批既是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面向社会直接运行行政权力的重要模式,更是政府与社会公众直接交流的重要窗口,其改革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始自1997年的行政审批改革,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实施,虽然审批事项明显减少,但效果却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且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致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入到攻坚克难的瓶颈期。究其原因,是改革没有触及到行政审批制度的根本症结,没有形成有效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有鉴于此,要打破行政审批改革瓶颈,就必须厘清行政审批改革的历史进程;分析、洞明行政审批改革处于瓶颈期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打破传统管制行政的体制密码,确立权利保护的价值取向,扭住限制行政审批权这个行政审批改革的牛鼻子,创新行政审批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审批 瓶颈期 管制行政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营企业经营自主权之宪法属性——围绕“非公经济条款”的规范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潘昀 《法治研究》 2014年第5期91-97,共7页
企业经营自主权通常被视为国有企业所独享,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该种权利的内在结构逐渐发生变化,民营企业在事实上已成为其享有主体。然而,关于民营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法律性质仍然暧昧不明,基于此,在厘清"民营企业"、&qu... 企业经营自主权通常被视为国有企业所独享,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该种权利的内在结构逐渐发生变化,民营企业在事实上已成为其享有主体。然而,关于民营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法律性质仍然暧昧不明,基于此,在厘清"民营企业"、"企业经营自主权"等中国式概念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上,围绕我国现行宪法文本进行规范分析,厘清民营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内在结构与法律属性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宪法文本中虽然没有列举民营企业经营自主权,只明确赋予了国有企业与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自主权,但通过"非公经济条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民营企业自主从事经济活动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因而,民营企业经营自主权既是一项私法权利,更是一项宪法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企业自主经营权 营业自由 “非公经济条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警察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职权行使研究——基于注释法学的视角 被引量:5
10
作者 崔海梅 《法治研究》 2014年第12期108-116,共9页
根据《人民警察法》的规定,司法警察是我国独立的警种之一,具有合法的执法地位。但国内对司法警察的理论研究薄弱,立法相对滞后,尤其是对司法警察在突发事件处置中拥有何种职权,该如何行使职权等缺乏研究,立法上也仅能从零星的法律法规... 根据《人民警察法》的规定,司法警察是我国独立的警种之一,具有合法的执法地位。但国内对司法警察的理论研究薄弱,立法相对滞后,尤其是对司法警察在突发事件处置中拥有何种职权,该如何行使职权等缺乏研究,立法上也仅能从零星的法律法规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内部规定中找到部分依据,未能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从实然的角度对有关司法警察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内部规定进行梳理,从注释法学的视角,概括提炼司法警察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职权内涵,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司法警察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职权行使的立法完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职权行使 强制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动产浮动抵押制度之检讨与完善——评《物权法》第1811、89条 被引量:6
11
作者 韩艳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37-41,共5页
《物权法》创设了许多新制度,动产浮动抵押就是其中的一项重大举措。但《物权法》第181、189条对我国动产浮动抵押制度的相关立法规定却需要检讨,主要在于:未限制浮动抵押设立的主体、局限了浮动抵押标的物的范围、未明确规定浮动抵押... 《物权法》创设了许多新制度,动产浮动抵押就是其中的一项重大举措。但《物权法》第181、189条对我国动产浮动抵押制度的相关立法规定却需要检讨,主要在于:未限制浮动抵押设立的主体、局限了浮动抵押标的物的范围、未明确规定浮动抵押的运行及其实现。为此,有必要对浮动抵押制度中的抵押人加以限制、浮动抵押标的物范围予以扩大、在法律上赋予抵押权人相应的权利,以及明确优先权次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动抵押 抵押主体 抵押权人之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民主语境下我国陪审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素萍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2-154,160,共3页
人民陪审制度旨在通过社会普通民众有效地参与审判来实现司法民主,该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司法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萌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建立于革命根据地时期,定型于建国初期。《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 人民陪审制度旨在通过社会普通民众有效地参与审判来实现司法民主,该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司法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萌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建立于革命根据地时期,定型于建国初期。《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颁布和实施,使我国的陪审制度踏上一个新台阶,但同时,人民陪审制度的运行状况仍不容乐观,仍存在一些缺陷,需要继续补充完善。本文针对这些现存的缺陷,提出完善人民陪审制度的对策,使之朝着实现司法民主的方向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制度 产生 发展 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物权法中的预告登记制度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素萍 《法治研究》 2010年第2期102-105,共4页
预告登记制度作为一项特殊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为德国、瑞士、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法律所采纳,其旨在保全以不动产物权变动为目的的债权请求权。我国《物权法》第20条也规定了这一制度。本文探讨了预告登记制度的适用范围、发生条件、效... 预告登记制度作为一项特殊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为德国、瑞士、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法律所采纳,其旨在保全以不动产物权变动为目的的债权请求权。我国《物权法》第20条也规定了这一制度。本文探讨了预告登记制度的适用范围、发生条件、效力、失效和形式要件等问题,并对法律完善提出自己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告登记 不动产 物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艳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6年第3期46-52,共7页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范围决定了执行检察监督权限度。从宏观层面来看,它是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权行使的正当性基础;从微观角度而言,它是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方式、程序运行和保障机制设定的前提。民事执行监督范围主要涵盖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对象...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范围决定了执行检察监督权限度。从宏观层面来看,它是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权行使的正当性基础;从微观角度而言,它是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方式、程序运行和保障机制设定的前提。民事执行监督范围主要涵盖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对象和监督事由两个方面。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对象的设定,应坚持以民事执行公权力监督为本体,而将执行当事人和案外人的违法行为排除于外;对民事执行监督事由的设定,应循着"一体两翼"模式结构,即以监督执行权异化为主体,沿着违法执行行为和消极不作为监督两个侧翼渐次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执行 检察监督 监督对象 监督事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的社会责任再思考 被引量:6
15
作者 钟声 《法治研究》 2009年第2期97-100,共4页
21世纪发生的大量自然灾害和社会危机对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其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重视人文关怀与人类福祉关涉到企业的社会责任。现代企业概念所指的社会责任是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统一体,包括对员工、消费者、社区、环境的责任... 21世纪发生的大量自然灾害和社会危机对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其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重视人文关怀与人类福祉关涉到企业的社会责任。现代企业概念所指的社会责任是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统一体,包括对员工、消费者、社区、环境的责任,以及科技创新和协同国家应对危机的责任等。现有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需要完善,包括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治理结构,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激励,以及加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监督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 社会责任 可持续发展 法律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在我国的构建——以无锡、宁夏实践模式为视角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科 《法治研究》 2013年第5期125-131,共7页
在如何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方面,我国地方政府已累积了近十年的实践经验。经比较研究率先颁行刑事被害人救助法规的江苏无锡和宁夏自治区的被害人国家救助模式,提出我国已经具备统一规范被害人国家救助的土壤条件。在总结两种实... 在如何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方面,我国地方政府已累积了近十年的实践经验。经比较研究率先颁行刑事被害人救助法规的江苏无锡和宁夏自治区的被害人国家救助模式,提出我国已经具备统一规范被害人国家救助的土壤条件。在总结两种实践模式成功经验和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域外相关救助或补偿制度建设经验,提出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三个方面的设想,即:构架国家救助、被害赔偿、社会保障多维立体救济模式,形成政法委主管、公检法承办、其他部门协调配合的救助组织体系,建立中央与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救助资金的财政预算,保障资金的来源充足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被害人 国家救助 权利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动司法理念在罚金刑执行中的运用——兼论罚金刑的强制执行 被引量:4
17
作者 崔海梅 《法治研究》 2012年第7期78-83,共6页
本文首先对现行司法实践中的罚金刑执行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具体采取的执行措施进行归纳和概括,从而引出一个共同的现象即:现行的司法实践中,罚金刑的执行主要依靠罪犯的诚信主动缴纳,或者采取措施促使罪犯主动缴纳。其着眼点都在于罪犯的... 本文首先对现行司法实践中的罚金刑执行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具体采取的执行措施进行归纳和概括,从而引出一个共同的现象即:现行的司法实践中,罚金刑的执行主要依靠罪犯的诚信主动缴纳,或者采取措施促使罪犯主动缴纳。其着眼点都在于罪犯的主动缴纳,而不考虑罪犯不主动缴纳时的强制执行。笔者认为,这一现象蕴含着在罚金刑的执行过程中能动司法理念的缺失。基于此,执行人员在罚金刑的执行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而分析能动司法理念在罚金刑执行中缺失的原因,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再着力研究能动司法理念在罚金刑执行中运用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动司法 罚金刑 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复议的价值取向与制度建构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保胜 《法治研究》 2015年第4期121-129,共9页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由于价值取向上的多元化矛盾,导致在复议制度的建构与执行中存在诸多困惑与迷离,制度的发展日渐式微,制度的不足与缺陷日益凸显。因此,行政复议制度的建构,其最为根本的价值取向就是实现对行政权的...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由于价值取向上的多元化矛盾,导致在复议制度的建构与执行中存在诸多困惑与迷离,制度的发展日渐式微,制度的不足与缺陷日益凸显。因此,行政复议制度的建构,其最为根本的价值取向就是实现对行政权的有效制约,制衡、监督行政管理权的行使。在这一价值取向的指导下,行政复议制度的改革与建构必然要走有限司法化的道路,即组织模式建构上以行政为主导,建立相对独立的集中行使复议权的行政复议局;纠纷处理和裁决程序上以司法化为主导,简化适用司法审判程序,并处理好与行政诉讼制度的衔接,使其成为行政诉讼制度的初审程序,真正起到过滤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复议 价值取向 行政复议局 同性权力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刑经济性指导下的分级分类关押制度的构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海梅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6-155,共10页
现代行刑的发展趋势是改造效益与行刑经济并重。现有的罪犯分类制度多以犯罪性质为标准进行横向分类,忽略以人身危险性为标准的纵向分级。具体运作中,注重运作形式的方便和监狱安全等实效,缺乏深刻的理论底蕴,未能达到科学分类的层次和... 现代行刑的发展趋势是改造效益与行刑经济并重。现有的罪犯分类制度多以犯罪性质为标准进行横向分类,忽略以人身危险性为标准的纵向分级。具体运作中,注重运作形式的方便和监狱安全等实效,缺乏深刻的理论底蕴,未能达到科学分类的层次和水平,尤其未能解决深度感染问题。当前形势下,监狱工作改革的重点是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多层级的分级分类关押制度。这一制度构建的目的是提高单位行刑成本投入的改造效益。具体表现为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进行系统整合,对罪犯进行分级分类关押,配以相应的分级处遇,对监内外的行刑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着手分级分类制度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刑经济性 分级分类关押 行刑个别化 社区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夫妻共有财产强制执行的程序规范及权利救济——基于夫妻一方为名义债务人的视角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科 《法治研究》 2014年第12期125-131,共7页
由于立法缺失,当夫妻一方为名义债务人1时,各地法院对夫妻共有财产的强制执行程序极不规范统一,利害关系人缺乏实体争议的诉讼救济。本文对执行现状及待解决问题进行梳理后,比较借鉴域外相关执行制度,提出应植根我国"夫妻一体"... 由于立法缺失,当夫妻一方为名义债务人1时,各地法院对夫妻共有财产的强制执行程序极不规范统一,利害关系人缺乏实体争议的诉讼救济。本文对执行现状及待解决问题进行梳理后,比较借鉴域外相关执行制度,提出应植根我国"夫妻一体"的传统婚姻观念和婚内财产共同共有、共同管理为主的现实情况,赋予执行机构认定债务和追加被执行人的权限,明确其认定的启动方式、审查标准与程序,规范认定结果的处理及后续执行,建立多维执行异议之诉充分保障当事人实体争议的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义债务人 共有财产 强制执行 执行异议之诉 权利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