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新型低能耗少水吸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徐燕洁 方梦祥 +2 位作者 刘可亮 许利华 施耀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6-998,I0015,共14页
双碳目标驱动下,化学吸收法捕集CO_(2)作为最具有大规模应用前景的碳捕集技术被寄予厚望。但吸收剂的高能耗特性是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新型少水吸收剂由于其在降低能耗方面的巨大潜力引起广泛关注。该文以吸收剂主剂作为分类基... 双碳目标驱动下,化学吸收法捕集CO_(2)作为最具有大规模应用前景的碳捕集技术被寄予厚望。但吸收剂的高能耗特性是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新型少水吸收剂由于其在降低能耗方面的巨大潜力引起广泛关注。该文以吸收剂主剂作为分类基准,介绍3大类少水吸收剂(包括均相有机胺类少水吸收剂、两相吸收剂、离子液体、氨基硅油类少水吸收剂以及有机液体吸收剂)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少水吸收剂关键性能结果如热力学性能、动力学性能、物理特性等,并对不同类少水吸收剂性能进行了横向对比。结果表明,少水吸收剂具有相比乙醇胺(monoethanolamine,MEA)吸收剂更低的再生能耗(平均能耗:2.3 GJ/t CO_(2))。尽管少水吸收剂拥有相比MEA吸收剂更高的富液粘度,但其中均相少水吸收剂相平均粘度仅为10.3 m Pa·S,与目前混合胺吸收剂粘度相当,能够适配现有碳捕集系统中的换热系统,可达到理想换热效果,无需对贫富液换热器等进行额外改造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少水吸收剂 两相吸收剂 离子液体 氨基硅油 有机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化学吸收系统的垂直管式降膜再沸器传热传质研究
2
作者 许利华 邓峰 +3 位作者 吕勋 李蓝茜 王涛 方梦祥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4-972,共9页
针对CO_(2)化学吸收系统中存在的高再生耗能和吸收剂长时间高温受热产生热降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管式降膜再沸器。通过对降膜流动特性分析,开展了液体分布器结构优化设计研究,并且在200m^(3)/h烟气CO_(2)化学吸收中试平台进行了系... 针对CO_(2)化学吸收系统中存在的高再生耗能和吸收剂长时间高温受热产生热降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管式降膜再沸器。通过对降膜流动特性分析,开展了液体分布器结构优化设计研究,并且在200m^(3)/h烟气CO_(2)化学吸收中试平台进行了系统热工实验,以验证降膜再沸器的传热传质性能并寻找最优操作参数。通过降膜流动实验发现,优化接管开孔和分布槽孔径后的液体分布器不均匀度可显著降低至0.026。结果表明,随着管内液相流速的增加及层流与湍流状态的转变,降膜再沸器总传热系数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同时,随着蒸汽质量流量由60kg/h增加至70kg/h和80kg/h,再生率可由10%左右上升至20%左右,最高可达到24.7%,从而促进了胺溶液的二次解吸。增加蒸汽流量和胺溶液进口温度,降膜再沸器热流量逐渐增大,整体传热性能逐渐增强,总传热系数随之增加。所开发的CO_(2)化学吸收管式降膜再沸器,实现了降低吸收剂在再沸器内停留时间,同时提升了再沸器传热效率及胺溶液CO_(2)再生率,有望显著降低碳捕集再生热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膜再沸器 液体分布器 碳捕集 传热性能 解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