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西南红黄壤果园杂草种群消长动态及生态位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姚和金 金宗来 +3 位作者 杨伟斌 张帆 张文芳 周伟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9-655,共7页
调查了浙西南红黄壤果园杂草种类、高度、密度。结果表明,共有杂草80种,隶属27科。杂草数量最多的为禾本科,占杂草总数的25.0%;其次是菊科,占杂草总数的13.8%;杂草种类出现最多月份,是3月份,该月有23种杂草出现,有66.7%主要杂草年生长... 调查了浙西南红黄壤果园杂草种类、高度、密度。结果表明,共有杂草80种,隶属27科。杂草数量最多的为禾本科,占杂草总数的25.0%;其次是菊科,占杂草总数的13.8%;杂草种类出现最多月份,是3月份,该月有23种杂草出现,有66.7%主要杂草年生长时间超过6个月。同一季节的杂草生态位重叠值较大,时间生态位重叠值最大的为马唐(Digitaria ischaemum)和铁苋菜(Herba acalyphae),垂直生态位重叠值最大的为马唐和铁苋菜(0.910)。垂直生态位和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大的均为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水平生态位宽度最大的为马唐,综合生态位宽度最大的为马唐。不同季节杂草优势种不同,冬春季果园杂草优势种为早熟禾(Poa annua)、猪殃殃(Galiumaparine)、看麦娘(Alopecuurus aequalis)、牛繁缕(Malachium aquaticum)、婆婆纳(Veronica didyma)、马唐;夏秋季果园杂草优势种为马唐、铁苋菜、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小飞蓬、旱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黄壤果园 杂草 消长动态 生态位宽度 优势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学诗味理论的美学阐释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景春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3-120,共8页
"味"是中国古典诗论的核心范畴,在林林总总的比喻中,唯有以味论诗最为亲切、自然而持久,"味"是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古典诗歌理论,它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沃土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鲜明个性。从美学角度对中国古... "味"是中国古典诗论的核心范畴,在林林总总的比喻中,唯有以味论诗最为亲切、自然而持久,"味"是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古典诗歌理论,它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沃土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鲜明个性。从美学角度对中国古代诗味理论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古人"以味说诗"的理论已经上升到了诗美的极致,以味喻诗这一千古妙喻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历代古文论家经过不断努力为我们确立的以味说诗的文学观念即使在西方文论大量涌入的今天,也依然有她独特的风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理论 美学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的知识建构特点与课程教学建议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跃红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5-48,共4页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数”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数的意义、计数方法、符号表示和基本性质四个基本方面。四个基本方面密切相关,“数”知识孕育于计量活动之中,各类数知识既相互关联又各有特点,数与运算密切相关,认识不断深化等是“数”知...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数”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数的意义、计数方法、符号表示和基本性质四个基本方面。四个基本方面密切相关,“数”知识孕育于计量活动之中,各类数知识既相互关联又各有特点,数与运算密切相关,认识不断深化等是“数”知识建构的特点。“数”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创建必须依循“数”知识的内容本质和建构特点,全面建构“数”的实际意义,多侧面、多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本质,经历充分的建构过程,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关联和共性,在重视经验感知的同时也重视推理思辨在知识建构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建构 课程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余小红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7年第4期83-86,共4页
本研究是基于对五种较有代表性的教育类专业杂志《教师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教育研究》、《教育探索》和《课程、教材、教法》近3年来所有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从论文数量与涉及的内容两个角度来分析目前... 本研究是基于对五种较有代表性的教育类专业杂志《教师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教育研究》、《教育探索》和《课程、教材、教法》近3年来所有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从论文数量与涉及的内容两个角度来分析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文献综述 教师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专业杂志 教育展望 教育探索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权语境与宿命意识——《边城》与《一生》主人公悲剧根源的再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雷小青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9-271,共3页
沈从文《边城》中的翠翠与莫泊桑《一生》中的约娜是两个天使型女性,两人共同的悲剧根源是文本的男权语境和宿命意识。这是男权文化和宿命论思想在作者心理世界的积淀,并成为他们创作的心理动力“意”,男权语境和宿命意识就是“意”在... 沈从文《边城》中的翠翠与莫泊桑《一生》中的约娜是两个天使型女性,两人共同的悲剧根源是文本的男权语境和宿命意识。这是男权文化和宿命论思想在作者心理世界的积淀,并成为他们创作的心理动力“意”,男权语境和宿命意识就是“意”在文本中的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 《一生》 男权语境 宿命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