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新质生产力与文化消费新趋势
1
作者 林晓珊 《新视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5,共11页
大力提振消费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在新一轮技术革命背景下,文化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文化消费变革的新引擎。从“技术—经济”范式到“技术—文化”范式的转向,为我们理解技术革命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文... 大力提振消费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在新一轮技术革命背景下,文化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文化消费变革的新引擎。从“技术—经济”范式到“技术—文化”范式的转向,为我们理解技术革命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全方位赋能不仅改变了文化生产的组织方式、创作手段和传播渠道,而且深刻影响了人们获取、体验和参与文化消费的方式,建构了文化消费新场景,催生了文化消费新业态,形成了文化消费新模式,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之所以在新一轮技术革命背景下探究文化新质生产力与文化消费变革的新趋势新特征,不仅因为文化消费是用来丰富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还关乎在中国语境中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新质生产力 文化消费 “技术—文化”范式 技术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识“社会学想象力”:跨越时空的历史解读与反思 被引量:3
2
作者 徐律 夏玉珍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0-116,共7页
社会学想象力作为社会学的入门概念在当下可谓极为普及,但这其中却有抽象解读的一面。如从知识社会学角度看,它极具时空延展性,在古典社会学家那里即已通过方法论的内涵得以萌发,而在现代社会学时期,米尔斯更是通过承继革新的再塑方式... 社会学想象力作为社会学的入门概念在当下可谓极为普及,但这其中却有抽象解读的一面。如从知识社会学角度看,它极具时空延展性,在古典社会学家那里即已通过方法论的内涵得以萌发,而在现代社会学时期,米尔斯更是通过承继革新的再塑方式将这一概念以批判性的反题形式提出。正因此,社会学想象力的建构便带有现代性话语局限,认清这一点也将为身处社会变迁拐角点的我们反思并拓展社会学想象力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 米尔斯 社会学想象力 现代性话语 社会学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与社会边界——流动人口融合认同的建构 被引量:5
3
作者 董敬畏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101,共7页
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然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并未因其流动带来这一群体的身份消融与城市融合,反而不断被现实强化社会边界区隔乃至生成新的社会边界。这种社会边界的存在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然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并未因其流动带来这一群体的身份消融与城市融合,反而不断被现实强化社会边界区隔乃至生成新的社会边界。这种社会边界的存在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固化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在城镇化进程中消除这种社会边界,将是政府和学界面临的共同难题。构建农民工群体融合认同能够有效消解社会边界,推进城镇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 社会边界 消融 公共池塘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与社会视野下的新中国70年:从“组织起来”到“社会建设” 被引量:6
4
作者 董敬畏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20,共8页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经验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逐步从国家组织社会、直接管理社会走向社会建设的国家协调社会、间接管理社会,这既是中国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社会治理的应有内涵,更是中国社会转型的方向和目标。在转向的过程中,国家能够根据...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经验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逐步从国家组织社会、直接管理社会走向社会建设的国家协调社会、间接管理社会,这既是中国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社会治理的应有内涵,更是中国社会转型的方向和目标。在转向的过程中,国家能够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与社会的关系,从而不仅重塑国家自身,也在重塑社会。未来,培育新的社会公共性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价值共享、利益协调将是新时代中国社会建设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 治理 公共性 社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水共治”的文化内涵及其战略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涛 尹维杰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76,共7页
中国历史上一直有重视治水的传统。作为中华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文化元素和瑰宝之一,治水文化的传承创新对国家软实力构建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战略意义。作为治水的排头兵,浙江的"五水共治"是对古代治水"天人合一"... 中国历史上一直有重视治水的传统。作为中华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文化元素和瑰宝之一,治水文化的传承创新对国家软实力构建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战略意义。作为治水的排头兵,浙江的"五水共治"是对古代治水"天人合一"文化思想的演进升华,是一种全社会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文化风尚。从这个角度看,"五水共治"战略不仅为我国水环境治理贡献了浙江经验和智慧,而且还向全球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水环境治理模式、体现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水共治 传统文化 浙江 水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嵌入”到“脱嵌”的“市场社会”——对《巨变:当代政治、经济的起源》质疑和反思 被引量:3
6
作者 董敬畏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0-136,共7页
文章通过对《巨变》的解读,进而对博兰尼自由市场和市场社会进行分析,认为由于博兰尼对自由调节市场、市场和市场社会的认识不明确,比如博兰尼认为的自我调节市场历史性,"脱嵌"是否存在,虚拟商品商品化是市场社会等等问题的存... 文章通过对《巨变》的解读,进而对博兰尼自由市场和市场社会进行分析,认为由于博兰尼对自由调节市场、市场和市场社会的认识不明确,比如博兰尼认为的自我调节市场历史性,"脱嵌"是否存在,虚拟商品商品化是市场社会等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他在对市场社会进行道德批判的同时也使自己被一系列逻辑悖论所牢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 脱嵌 自由市场 市场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人口网络社区参与及其社会公共性重构 被引量:1
7
作者 董敬畏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79,共6页
从时空角度观察,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流动状态属于抽离和嵌入兼具的双向行动。就流动人口群体自身而言,面对现代性的浸染,他们也并非一味被动承受,他们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在抽离和嵌入的过程中往往会得到充分的发挥。随着新媒... 从时空角度观察,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流动状态属于抽离和嵌入兼具的双向行动。就流动人口群体自身而言,面对现代性的浸染,他们也并非一味被动承受,他们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在抽离和嵌入的过程中往往会得到充分的发挥。随着新媒体的日益盛行,网络社区为这一群体嵌入城市、融入都市生活提供了一种虚拟与真实矛盾并存的途径和方式。流动人口网络社区的嵌入及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网络社区的虚拟世界认同能否推动当代中国社会新的公共性的形成,尚需要持续的跟踪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 融入 网络社区 社会公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嵌入与网络认同个体化--流动人口网络社区的文化认同
8
作者 董敬畏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4-209,共6页
网络社区的出现为流动人口抒解流动困境和形成新的认同提供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选择。然而因为流动过程中面临再嵌入的问题及网络本身的特征,流动人口网络社区的认同无法形成群体认同,反而是一种个体化认同。这种个体化的认同既与当前主... 网络社区的出现为流动人口抒解流动困境和形成新的认同提供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选择。然而因为流动过程中面临再嵌入的问题及网络本身的特征,流动人口网络社区的认同无法形成群体认同,反而是一种个体化认同。这种个体化的认同既与当前主流研究结论相悖,又反映了流动人口与网络社区相遇的现状。流动人口网络社区的个体化认同形成既与结构有关,又与网络特征有关。流动人口网络社区的个体化认同背后是流动人口群体的结构化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 网络社区 认同 个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焦虑何以可能:一项基于个体性视角下的反身性探索 被引量:14
9
作者 徐律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2-182,共11页
社会焦虑是考察现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维度。传统社会焦虑研究多偏重从社会发展变迁的总体性视角考察社会焦虑,预设了作为社会事实的普遍焦虑状况发生的必然性。这不仅容易模糊个体主观焦虑体验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客观因果解释边界,也忽视了... 社会焦虑是考察现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维度。传统社会焦虑研究多偏重从社会发展变迁的总体性视角考察社会焦虑,预设了作为社会事实的普遍焦虑状况发生的必然性。这不仅容易模糊个体主观焦虑体验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客观因果解释边界,也忽视了两者间复杂的转换机制。对此,尝试以认知社会学视角下个体的"存在"焦虑发生与分殊为线索,通过辨析"存在"焦虑、神经性焦虑与时间焦虑等不同焦虑形态的发生与演变,探讨作为主观体验的个体焦虑向作为社会事实的社会焦虑转换机制,反思总体性社会变迁视角下社会焦虑研究局限。而在竞争型个体主义现代化语境下,基于社会竞争的时间焦虑是神经性焦虑的社会化形态,它不再是社会焦虑的附属品,而是理解当代社会焦虑发生、发展的根本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焦虑 社会学想象 存在焦虑 自我 竞争型个体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减速与失速:现代社会时间模式的多重型构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律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5-87,共13页
社会加速是当前现代性研究的重要议题。罗萨通过将社会加速视为基于技术、社会、生活间主体性关系型构的社会时间模式,构建出系统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然而,在对技术与社会关系作用的考察中,罗萨因忽略了技术工具效能的社会证成问题探讨... 社会加速是当前现代性研究的重要议题。罗萨通过将社会加速视为基于技术、社会、生活间主体性关系型构的社会时间模式,构建出系统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然而,在对技术与社会关系作用的考察中,罗萨因忽略了技术工具效能的社会证成问题探讨,造成社会加速发生机制论证不完整的问题,削弱了加速作为现代社会变迁总体态势判断的有效性。对此,以社会加速批判理论为分析主轴,通过引入科学技术社会学视角,借助技术范式革新与技术社会建构两种技术社会化理路,考察技术与社会间非线性作用机制,补足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分析缺失。进一步,在探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失序危机基础上,将社会加速、减速与失速视作三位一体的现代社会时间模式,为现代社会变迁的总体态势给出更合理的诊断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现代社会时间模式 社会加速 科学技术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后情感社会:理论话语的定位、延展及反思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律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0-88,共9页
当社会开始向后情感阶段迈进,情感研究将面临新的发展境遇。从研究定位上看,当代情感社会学研究,一方面与经典现代性的二元议题不同,同时也与后现代之情感虚无议题殊异。纵观西方社会学史,从埃利亚斯对早期现代社会的文明化探索开始,再... 当社会开始向后情感阶段迈进,情感研究将面临新的发展境遇。从研究定位上看,当代情感社会学研究,一方面与经典现代性的二元议题不同,同时也与后现代之情感虚无议题殊异。纵观西方社会学史,从埃利亚斯对早期现代社会的文明化探索开始,再到当代承继文化批判传统的梅斯特洛维奇那里,后情感化因子早已埋藏于现代化进程中许久,表现在个体化时代以"他者导向"的心理与行为模式变迁上。因此,对这一社会境遇的历史发生解读将有助于理解当下现实,并为社会学想象力在情感研究上提供历史的时空拓展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情感主义 情感社会学 埃利亚斯 文明进程 社会学想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新生代流动人口的新趋势 被引量:10
12
作者 董敬畏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9-194,共6页
当前学界的新生代流动人口研究,国家暨管理取向的研究居多,即多以管控视角为中心,反而忽视流动人口本身在国家、资本之间游走的主体性,忽视流动人口在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发展趋势。文章以风险社会为理论背景,以个体化为考察视角,分析了当... 当前学界的新生代流动人口研究,国家暨管理取向的研究居多,即多以管控视角为中心,反而忽视流动人口本身在国家、资本之间游走的主体性,忽视流动人口在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发展趋势。文章以风险社会为理论背景,以个体化为考察视角,分析了当代中国新生代流动人口新的发展趋势及这种趋势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流动人口 个体化 趋势 公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养老保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CSS(2013)问卷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旭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62,共7页
通过对老年人养老保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发现:老年人对养老保障的满意度基本上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对养老保障满意的可能性大于身体不健康的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老年人对养老保障满意的可能性也越大;家... 通过对老年人养老保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发现:老年人对养老保障的满意度基本上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对养老保障满意的可能性大于身体不健康的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老年人对养老保障满意的可能性也越大;家庭经济状况差、家庭支持小、家庭关系差会显著降低老年人对养老保障的满意度;没有养老保险、没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障不公平会显著降低老年人对养老保障的满意度。为更好提升老年人对养老保障的满意度,必须要有一个科学、合理、良性的运行机制,这一运行机制必须要与老年人生活的外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老年人自身的经济、社会、文化需求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养老保障 满意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贿选、恩庇与基层治理——以Y村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董敬畏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4-203,共10页
当前村落选举中,贿选形式多样。为何贿选被政府明文禁止却依然不衰,其基于何种逻辑产生,又造成何种治理结果。文章考察了Y村的选举过程及其治理之后,提出村落贿选源于恩庇侍从的权力模式。这种权力模式不仅支配了各群体的选举行为,而且... 当前村落选举中,贿选形式多样。为何贿选被政府明文禁止却依然不衰,其基于何种逻辑产生,又造成何种治理结果。文章考察了Y村的选举过程及其治理之后,提出村落贿选源于恩庇侍从的权力模式。这种权力模式不仅支配了各群体的选举行为,而且还影响了之后的村落治理。文章由此反思当代中国基层自治的设计理念,指出外来输入村落的选举合意及权利平等理念与村落权力结构运行的恩庇侍从理念相悖,当前基层治理乱象即根源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贿选 恩庇侍从 交换 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冲突、权力秩序与基层治理——杭州ZJ商品房小区的个案 被引量:5
15
作者 董敬畏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83,101,共7页
近年来,随着社区建设的逐步推进,城市基层社会中的各个行为主体形成不同的权利和利益并据此展开博弈。各个行动主体因为各自目标和利益有差异,从而在城市基层社区中形成了合作、竞争甚至冲突,由此城市社区成为政府、民众和其他社会组织... 近年来,随着社区建设的逐步推进,城市基层社会中的各个行为主体形成不同的权利和利益并据此展开博弈。各个行动主体因为各自目标和利益有差异,从而在城市基层社区中形成了合作、竞争甚至冲突,由此城市社区成为政府、民众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主要利益交汇点和博弈场所。市场背景下的城市基层社会整合难题及背后的国家、市场与社会关系的复杂化,由此引申出城市社区居民的利益冲突、基层社区的重新整合及治理现代化的议题。杭州ZJ社区居民通过自身行动呈现出来的利益诉求及诉求未能满足而引发的利益冲突和基层秩序形成的动态场景,揭示了当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及其向现代治理体系转型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冲突 基层社区 整合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灵的组织化——转型期乡村的基督教传播
16
作者 董敬畏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6-122,共7页
当前,乡村的疏离化、民众的个体化使得乡村民众尤其是女性在面临风险时无所恃依。在基督徒群体的信仰生活中,无所恃依的民众包括女性通过心灵组织化的方式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进而降低或减轻风险对于个体的伤害。乡村民众包括女性心灵... 当前,乡村的疏离化、民众的个体化使得乡村民众尤其是女性在面临风险时无所恃依。在基督徒群体的信仰生活中,无所恃依的民众包括女性通过心灵组织化的方式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进而降低或减轻风险对于个体的伤害。乡村民众包括女性心灵的组织化既是当前乡村疏离化、民众个体化的后果,同时也揭示了转型期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信仰 宗教传播 基督教 基督教传播 农村基督教 乡村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圈层与权利承认
17
作者 董敬畏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1-68,共8页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在中国社会的广泛应用,数字信息技术降低城乡、地区、群体之间信息不对称性的作用逐渐凸显。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而言,他们运用数字技术链接城乡资源,在城市中依托原有关系网络,生成网络圈层并通过这种结群和自组织方...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在中国社会的广泛应用,数字信息技术降低城乡、地区、群体之间信息不对称性的作用逐渐凸显。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而言,他们运用数字技术链接城乡资源,在城市中依托原有关系网络,生成网络圈层并通过这种结群和自组织方式规避风险、寻找认同、追求承认。新生代农民工网络圈层这种结群和自组织方式既是对传统农耕社会“差序格局”的“传统的再发明”,也体现着其城市融入的现实意愿。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圈层现象,政府和学界需要思考这种结群和自组织背后的主体考量及其影响,即需要在承认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具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民事权利和社会权利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完善帮助新生代农民工不断实现对自身正当权益的现实追求,进而规避基于网络圈层而可能产生的各种消极影响和社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层 自组织 认同与承认 新生代农民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一个批判的视角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红岭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6-64,157,共9页
自然、技术、消费、资本等问题,不仅是现代性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所应思考的核心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澄清不仅关涉到我们对生态文明理解的深度,也关涉到我们筹划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所应站到的高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利用马... 自然、技术、消费、资本等问题,不仅是现代性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所应思考的核心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澄清不仅关涉到我们对生态文明理解的深度,也关涉到我们筹划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所应站到的高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利用马克思主义丰富的理论资源着重解决人类遇到的生态难题,分析了资本主义时代生态问题的根源和解决之路。对自然、技术、消费、资本主义制度等等实质性问题的深刻反思构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切入当代全球生态问题的核心问题。本文将着重批判性地分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并从对这些核心问题的分析中,获取对我们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技术 消费 资本 生态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