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的“个人自由观”探索 被引量:3
1
作者 何云峰 胡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共7页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的“个人自由观”的三个问题。1、“个人自由观”的学理根据在于人类自由自觉的特性,它决定了:个人在经验性的维度上“选择”不同的个性;在时代性的维度上“选择”自我的意义;在历史性的维度上“选择”主体的超越。2、...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的“个人自由观”的三个问题。1、“个人自由观”的学理根据在于人类自由自觉的特性,它决定了:个人在经验性的维度上“选择”不同的个性;在时代性的维度上“选择”自我的意义;在历史性的维度上“选择”主体的超越。2、个人自由有其现实领域与真谛。现实领域包括经济自由、政治自由、道德自由、私域自由;而其真谛在于创造性的超越与对人类本能的“升华”和“压抑”的自我承担。3、个人自由的条件性决定了其不能割舍的责任性,这里的质底在于:唯有如此,个人自由才可能成为可操作的现实。而个人自由与其责任相对应,体现出个人选择的标准性。这标准就是马克思所指出的“实践活动的内外尺度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自由 马克思 责任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社会主义市民社会--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之断想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建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10-18,共9页
按照马克思主义学理及其中国化的两个不容违逆的规律性依据:价值追求的顺序性与手段采用的合时性,马克思主义当下中国化的路径应该是"社会决定国家"。这具体到中国的国情,就要求首先实现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化。为了完成这一历... 按照马克思主义学理及其中国化的两个不容违逆的规律性依据:价值追求的顺序性与手段采用的合时性,马克思主义当下中国化的路径应该是"社会决定国家"。这具体到中国的国情,就要求首先实现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化。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任务,中华民族各组成部分应扮演好自己的主要历史角色。对国家来说,应主要扮演好解放与协调市民社会的角色。对社会来说,各"公民社会组织"应主要扮演好社会沟通与社会合作的角色。对个人来说,应该努力培养"公民美德"(公德)以适应现代公民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与国家 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 社会主义市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