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青瓷文化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叶宏明 叶国珍 +2 位作者 叶培华 杨辉 陆静娟 《陶瓷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85-92,共8页
考古研究表明 ,早在商周时期 ,浙江就已经烧制成功原始青瓷。浙江原始青瓷的烧制成功 ,使浙江成为我国发明瓷器的发源地 ,并以其精湛的制作技艺和杰出的青瓷文化 ,给人类文明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页章。浙江青瓷具有丰富的器物设计式... 考古研究表明 ,早在商周时期 ,浙江就已经烧制成功原始青瓷。浙江原始青瓷的烧制成功 ,使浙江成为我国发明瓷器的发源地 ,并以其精湛的制作技艺和杰出的青瓷文化 ,给人类文明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页章。浙江青瓷具有丰富的器物设计式样 ,按宫廷的要求追求仿古之风 ,特别是仿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器型设计 ,使庄重古朴的设计风范成为南宋官窑青瓷文化的一大特色。立体性质的凸纹装饰 ,运用材料性质烧制青瓷胎釉特色 ,反映出浙江吴越文化、南宋宫廷儒学疑古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青瓷文化 印纹陶 河姆渡文化 马家浜文化 跨湖桥文化 良渚文化 白胎厚釉 龙泉青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尚玉”审美意蕴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雨前 朱浙安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8-62,共5页
青白瓷的兴起缘于玉器的减少,“尚玉”是宋代景德镇青白瓷追求的审美境界,青白瓷“尚玉”意蕴与“崇青”的色彩崇尚都缘于“如玉”之美四个方面。论述了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尚玉”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 宋代 景德镇 青白瓷 尚玉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时期官窑青瓷与龙泉青瓷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于欢 李其江 +4 位作者 包启富 叶国珍 周方武 刘昆 周健儿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7-54,共8页
随着考古发掘出的实物资料不断增多,南宋时期官窑青瓷与龙泉青瓷因其在外观特征上十分相似而难以区分,从而备受古陶瓷界的关注。为此,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对杭州郊坛下南宋官窑和龙泉... 随着考古发掘出的实物资料不断增多,南宋时期官窑青瓷与龙泉青瓷因其在外观特征上十分相似而难以区分,从而备受古陶瓷界的关注。为此,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对杭州郊坛下南宋官窑和龙泉大窑、溪口瓦窑特征瓷片进行测试表征,对比分析两地瓷片在化学组成、制瓷工艺与外观特征、显微结构、物理性能之间的异同点。结果表明,南宋时期官窑青瓷与龙泉青瓷色度相近,但与龙泉青瓷相比,南宋官窑瓷釉玉质感较强,主要归因于烧成温度较低使得釉中气泡多而小,且Al2O3与SiO2含量分别处于0.4~0.55 mol及3.4~4.1 mol的较小范围内导致釉面多处于半无光的范畴,均增强了釉面的乳浊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官窑 龙泉青瓷 玉质感 气泡 烧成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铁原料对铁系析晶釉的影响机制初探 被引量:3
4
作者 施佩 金志伟 +4 位作者 王芬 罗宏杰 朱建锋 叶国珍 张玉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28-1633,共6页
黑釉瓷是我国古代最普遍的色釉瓷品种之一,由于原料易得,故各地都有烧造,尤其在宋代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在古代黑釉中已发现α-Fe_(2)O_(3),ε-Fe_(2)O_(3),Fe_(3)O_(4)等多种铁的氧化物析晶,但关于富铁原料对晶体种类的影响机制却鲜有... 黑釉瓷是我国古代最普遍的色釉瓷品种之一,由于原料易得,故各地都有烧造,尤其在宋代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在古代黑釉中已发现α-Fe_(2)O_(3),ε-Fe_(2)O_(3),Fe_(3)O_(4)等多种铁的氧化物析晶,但关于富铁原料对晶体种类的影响机制却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以汝州大峪青石头、红石头和杭州紫金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景深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Raman)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综合性研究。首先,根据光谱信息,对比分析它们的化学组成、物相以及含铁相的种类。然后,以其单独作为制釉原料,通过显微结构结合光谱信息,研究烧成后含铁相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青石头中CaO,MgO和K_(2)O的含量高,可以降低釉熔体的高温黏度,增加其流动性,有利于质点的迁移以及晶体的成核、长大。红石头中SiO_(2)的含量仅有61.36%,而且含有方解石晶体,故其熔融温度低,易于形成玻璃相,此时铁元素以离子状态存在。紫金土中SiO_(2)和Al_(2)O_(3)含量高,CaO,MgO和K_(2)O含量低,因而其熔融温度高。将三种富铁原料熔融成釉,青石头釉中部分的α-Fe_(2)O_(3)晶体发生了分解反应,析出黑色的磁铁矿(Fe_(3)O_(4))晶体,而且气泡周围的α-Fe_(2)O_(3)晶体浓度不断提高并随气泡上升到釉面逸出,形成棕红色的晶花,适合作为黑花釉的原料;红石头釉以玻璃相为主,未发现明显的铁析晶,适合作为青瓷釉的原料;紫金土釉中玻璃相含量最少,高含量的SiO_(2)与大尺寸的α-Fe_(2)O_(3)颗粒有利于短棒状ε-Fe_(2)O_(3)晶体的生成,使釉面呈深棕色并伴有金属光泽,适合制备紫金釉。该研究不仅探讨了富铁原料对铁氧化物析晶的种类及其釉色、釉质的影响规律,并揭示了铁氧化物析晶的物理化学过程,对于古代铁系析晶釉的研究以及现代铁磁材料的制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晶釉 富铁原料 RAMAN α-Fe_(2)O_(3) ε-Fe_(2)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