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胺富液解吸再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乐天 陆诗建 +3 位作者 刘含笑 吴黎明 刘玲 康国俊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0-499,共10页
以有机胺为吸收剂的化学吸收法具有吸收容量大、吸收速率快、CO_(2)捕集效率高等优点,但传统热解吸再生面临着能量利用率低、氨逃逸、吸收剂氧化降解等难题严重影响其发展,有必要对当前有机胺富液解吸再生工艺的研究进行改进与优化,以... 以有机胺为吸收剂的化学吸收法具有吸收容量大、吸收速率快、CO_(2)捕集效率高等优点,但传统热解吸再生面临着能量利用率低、氨逃逸、吸收剂氧化降解等难题严重影响其发展,有必要对当前有机胺富液解吸再生工艺的研究进行改进与优化,以降低能耗与损耗。本文介绍了热解吸耦合催化解吸再生工艺和热解吸耦合膜解吸再生工艺,并对新兴的微波解吸再生、矿化再生、电化学介导胺解吸再生工艺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对比分析了各工艺的优缺点和适用的有机胺类型。选择合适的有机胺富液解吸工艺有利于降低解吸能耗:催化解吸适用于大多有机胺吸收剂;膜解吸适用于单胺类吸收剂;微波解吸再生适用于极性基团较多、介电常数大的有机胺;矿化再生适用于叔胺类吸收剂;电化学介导胺解吸再生适用于多胺类吸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解吸 再生 膜解吸再生 微波解吸再生 矿化解吸再生 电化学介导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联产的产品碳足迹量化与评价
2
作者 刘含笑 单思珂 +6 位作者 方建 林青阳 于立元 方倪 刘小伟 刘忠 陆诗建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33-4240,共8页
针对热电联产生命周期碳足迹结果的分配方式,对基于热电比、基于供热比、基于固定比例和基于单独生产效率的分配方式进行了原理上的介绍和分析,并结合实例进行了碳足迹评估,对四种分配方法在热电联产碳足迹实际评估中的效果进行了对比... 针对热电联产生命周期碳足迹结果的分配方式,对基于热电比、基于供热比、基于固定比例和基于单独生产效率的分配方式进行了原理上的介绍和分析,并结合实例进行了碳足迹评估,对四种分配方法在热电联产碳足迹实际评估中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热电比的分配方式在碳足迹结果分配上较为偏向电力,基于固定比例的分配方式则较为偏向热力。基于供热比和基于单独生产效率的分配方式对热电分配有较好的分配效果,基于供热比的分配方法是我国法定的对组织碳进行热电分配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推广基础,基于单独生产效率的分配方法虽然分配效果较好,但需要确定本土化缺省值。对案例进一步分析可得:本案例的机组供热比在0.6~0.7时碳足迹最低,热电联产机组在运行时供热比在一定范围可以保证低碳足迹,这个范围在机组的最低煤耗指标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生命周期 碳足迹 热电厂 碳排放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自萃取功能的相变CO_(2)吸收剂体系开发 被引量:2
3
作者 陆诗建 刘含笑 +5 位作者 吴黎明 方梦祥 俞徐林 赵东亚 刘玲 康国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13,I0017,共12页
二氧化碳(CO_(2))捕集工程应用的吸收剂存在再生能耗高、传质速率低、运行损耗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CO_(2)捕集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该文开发适用于低分压CO_(2)捕集的相变吸收剂。该相变吸收体系以亲水性胺N-氨乙基哌... 二氧化碳(CO_(2))捕集工程应用的吸收剂存在再生能耗高、传质速率低、运行损耗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CO_(2)捕集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该文开发适用于低分压CO_(2)捕集的相变吸收剂。该相变吸收体系以亲水性胺N-氨乙基哌嗪(N-aminoethyl piperazine,AEP)为主吸收体系,添加亲脂性分相剂二正丁胺(Di-n-butylamine,DPA)和活化剂(activator,ACT)。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和捕集CO_(2)连续测试实验研究该相变吸收剂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吸收负载达1.082 mol CO_(2)/mol溶液,再生温度降至98.5℃,具有优异的吸收性能和解吸性能。NMR分析表明,反应产物具有氨基甲酸盐分子结构,捕集CO_(2)连续测试实验研究与同浓度3 mol/L一乙醇胺(Monoethanolamine,MEA)溶液进行对比分析可知,相同再生能耗下,单位体积同浓度相变体系相比MEA吸收容量提高33%以上;相同再生能耗下相变体系的再生率比MEA提高15%,相同再生率下相变体系的再生能耗比MEA降低31%以上。结果表明,该相变吸收剂对于低分压CO_(2)捕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亲水性胺 亲酯性胺 再生能耗 自萃取 相变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法的煤电碳足迹评估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含笑 单思珂 +4 位作者 魏书洲 于立元 王帅 刘美玲 崔盈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7-237,共11页
碳足迹是量化碳排放的重要工具,能够为燃煤发电碳减排提供数据支撑。为研究燃煤机组的电力碳足迹及影响因素,基于生命周期法进行了实际案例计算及敏感性分析。碳足迹计算结果显示,300 MW燃煤发电机组的单位上网电量碳足迹为0.932 kgCO_(... 碳足迹是量化碳排放的重要工具,能够为燃煤发电碳减排提供数据支撑。为研究燃煤机组的电力碳足迹及影响因素,基于生命周期法进行了实际案例计算及敏感性分析。碳足迹计算结果显示,300 MW燃煤发电机组的单位上网电量碳足迹为0.932 kgCO_(2)e/(kW·h),主要排放源为煤炭燃烧,占比约为79%,其次是煤炭的上游生产和加工,占比约为20%。碳足迹和碳核查的对比分析结论表明,减碳不仅应从燃煤电厂的常规减碳方式入手,降低上游的煤炭供给阶段排放仍是一种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碳足迹 生命周期法 温室气体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台电厂双V型均流收尘电除尘技术提效改造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海宝 侯正炜 +5 位作者 钱水军 任池银 方雁惠 刘永华 梁东方 魏星华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56-359,共4页
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是新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节能减排是火电厂今后的重点工作。对凤台电厂某660 MW机组电除尘器进行了性能测试分析,发现电除尘器出口A通道、B通道烟尘浓度偏高导致整体烟尘浓度偏高,电除尘器进口A通道、D通道流场... 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是新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节能减排是火电厂今后的重点工作。对凤台电厂某660 MW机组电除尘器进行了性能测试分析,发现电除尘器出口A通道、B通道烟尘浓度偏高导致整体烟尘浓度偏高,电除尘器进口A通道、D通道流场不均匀,部分供电分区已退出工作,电除尘器出口烟尘平均质量浓度为81 mg/m^(3)超过了设计要求。在此背景下,开发了双V型均流收尘电除尘技术并进行了改造,对高压电源和烟道导流板进行了恢复性检修,改造后电除尘器出口粉尘浓度降至20 mg/m^(3)以下。对比试验得出:均流收尘电除尘技术具有显著的均流和收尘提效作用,可作为燃煤电厂老机组和非电领域电除尘器改造的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除尘改造 双V型均流收尘电除尘 节能减排 烟尘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除尘器安全在线检测预警研究及应用
6
作者 周刚 钟剑锋 +2 位作者 赵海宝 赵晨 楼亦刚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95-498,共4页
随着大环境数字化和智慧电厂建设的不断发展,各大电力公司对除尘设备安全运行及预警的需求越来越大,通过应力和变向在线监控研究应用,分析电除尘器在超载负荷时的结构变化特征,找到可分阶段的预警指标,建立电除尘器应力三维在线模型和... 随着大环境数字化和智慧电厂建设的不断发展,各大电力公司对除尘设备安全运行及预警的需求越来越大,通过应力和变向在线监控研究应用,分析电除尘器在超载负荷时的结构变化特征,找到可分阶段的预警指标,建立电除尘器应力三维在线模型和动态云图预警界面,开发电除尘器灰斗支架应力应变在线监控系统,实现与电除尘器控制软件的无缝衔接、监控室声报预警、远程预警等分级分层智能预警系统,并嵌入智慧除尘控制系统,在结合智慧除尘的基础上开发提高电除尘器安全性能的监控系统,对电除尘器安全运行增加多道防线,以进一步提升电除尘器的运行安全可靠近性,实现“环保安全运行”的创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环保 智能预警 受力 在线检测 安全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V型均流式电除尘技术改造及流场优化
7
作者 罗水源 赵海宝 +3 位作者 袁伟锋 刘含笑 崔盈 周统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29,共6页
为扎实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解决烧结机机头常规电除尘器无法满足出口粉尘浓度限值的问题,本文开发双V型均流式电除尘技术并通过CFD软件对电除尘器的布置进行模拟和优化,通过调整双V型均流式收尘板的布置型式,并在烟道处精准增设... 为扎实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解决烧结机机头常规电除尘器无法满足出口粉尘浓度限值的问题,本文开发双V型均流式电除尘技术并通过CFD软件对电除尘器的布置进行模拟和优化,通过调整双V型均流式收尘板的布置型式,并在烟道处精准增设阻流板,提高气流均匀分布效果。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采用双V型均流式电除尘改造方案后,电除尘器的气流分布均匀性系数(σ_(r)值)小于0.15,阻力从改造前的235 Pa降低到152 Pa,进出口烟道烟气流量的偏差在±5%的范围内;采用双V型均流式收尘板朝内收拢的布置消除了中间位置的局部高速区与两边的局部低速区。双V型均流式电除尘技术可为烧结机机头电除尘器提供改造方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机 电除尘器 超低排放 双V型均流式电除尘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燃煤电厂电除尘技术发展及应用综述 被引量:20
8
作者 安连锁 王金平 +5 位作者 郦建国 杨浩锋 刘卫平 刘含笑 黎在时 杜依倩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5-123,共9页
阐述了中国燃煤电厂烟尘排放要求演变及排放特征,回顾了燃煤电厂电除尘技术发展历程,介绍了电除尘技术应用情况,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展电除尘技术自主研发以来,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历经五十多... 阐述了中国燃煤电厂烟尘排放要求演变及排放特征,回顾了燃煤电厂电除尘技术发展历程,介绍了电除尘技术应用情况,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展电除尘技术自主研发以来,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历经五十多年发展,目前技术水平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中国燃煤电厂烟气"超低排放",及其实现"超低排放"的主流技术备受世界瞩目!电除尘器一直是中国燃煤电厂颗粒物控制的主流设备,可达到10 mg/m^3或5 mg/m^3的超低排放要求,针对高灰煤(A_(ar)>25%)机组,配合湿法脱硫协同除尘,实现颗粒物排放浓度<5 mg/m^3也是可行的。预计未来中国电除尘技术将向节能降耗、协同控制、智能化、标准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节能降耗 电除尘技术 发展及应用 趋势及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的水平衡问题探讨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辉 王少权 陈英旭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2-83,89,共3页
通过对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水平衡原理分析,讨论了脱硫系统中的水平衡问题,并针对该脱硫系统如何在低负荷下维持水平衡以保证稳定运行的问题,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一些措施。
关键词 烟气脱硫 水平衡 低负荷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火电大气污染防治现状及挑战 被引量:110
10
作者 郦建国 朱法华 孙雪丽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0,共9页
在对中国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与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不同阶段排放标准或要求对中国燃煤电厂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其产生的环境效果,特别是超低排放。目前中国火电行业大气污染物控制处于超低排放阶段... 在对中国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与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不同阶段排放标准或要求对中国燃煤电厂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其产生的环境效果,特别是超低排放。目前中国火电行业大气污染物控制处于超低排放阶段,燃煤电厂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烟尘、SO_2、NO_x三大常规污染物排放浓度实现了燃煤发电与燃气发电基本同等清洁。尽管如此,中国火电环保在CO_2控制、常规大气污染物进一步减排、湿法脱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危险废物废弃脱硝催化剂的处置、非常规污染物的控制、烟气治理设施的运行优化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提出了需要研发的重点领域及相应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 大气污染 CO NO SO 烟尘 超低排放 烟气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足迹评估技术及其在重点工业行业的应用 被引量:29
11
作者 刘含笑 吴黎明 +7 位作者 林青阳 周烨 罗象 桂志军 刘小伟 单思珂 朱前林 陆诗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01-2218,共18页
我国碳足迹研究起步较晚,建立完善的碳足迹评估体系是我国有效应对复杂国际关系和日益激烈的国际低碳经济竞争、科学推动和引导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有序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基于国内外文献调研,本文系统梳理和分析了碳足迹概念... 我国碳足迹研究起步较晚,建立完善的碳足迹评估体系是我国有效应对复杂国际关系和日益激烈的国际低碳经济竞争、科学推动和引导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有序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基于国内外文献调研,本文系统梳理和分析了碳足迹概念、碳足迹评估方法、碳足迹评估标准、碳足迹评估边界划分及数据获取等。虽然学术上对碳足迹的定义尚未完全统一,但更多倾向于从全生命周期来进行阐述,本文从“全生命周期”和“全工艺流程”2个角度对工业产品碳足迹概念进行了补充完善。与投入产出分析法(IOA)相比,生命周期评价法(LCA)发展相对较为领先,在普适性、系统化、定量化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并对产品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扩展,但在截断误差控制、数据质量保证和标准体系统一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PAS2050、GHG Protocol和ISO14067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标准,但针对具体的产品门类,还需开展更细化、精准、明确的产品类别评估规范(PCR)。基于上述研究总结及碳足迹评估技术在电力、钢铁、水泥、石油和化工等重点工业控排行业的应用进展分析,提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国内碳足迹评估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多领域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本土化碳排放数据库尚待完善;高精度、标准化、国际互认的碳足迹评估方法体系尚待构建;碳足迹和碳减排量化评估相结合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碳足迹支撑低碳化方案实施的标志化示范项目较少。未来需进一步探索碳足迹评估技术与排放量核算、碳交易研究的结合,产品碳足迹与产品碳标签、绿色产品认证(EPD)机制相结合,充分发挥碳足迹评估技术在推动科学有序降碳、引导绿色低碳消费、应对贸易壁垒等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生命周期评价法 碳达峰与碳中和 碳足迹评估标准 产品碳足迹 贸易壁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烟羽消除中过热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淦 王少权 +5 位作者 高翔 郦建国 周林海 冯国华 章成伟 陈铁炯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9-184,共6页
消除湿烟羽已成为当前重大环保需求。对消除湿烟羽技术中的关键参数,如烟气加热温度(过热度)与环境温度、环境相对湿度、气压以及烟气温度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定量、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过热度随环境温度升高、气压降低呈指数降低,... 消除湿烟羽已成为当前重大环保需求。对消除湿烟羽技术中的关键参数,如烟气加热温度(过热度)与环境温度、环境相对湿度、气压以及烟气温度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定量、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过热度随环境温度升高、气压降低呈指数降低,而随环境相对湿度升高、烟气温度升高呈指数增加;环境温度10℃以上时,过热度受环境相对湿度影响的敏感性略强于受环境温度影响的敏感性;气压变化可引起过热度的显著波动,因此对于不同项目,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域性的气压差异;烟气温度变化同样可导致过热度的显著波动,证明消除湿烟羽时应严格控制烟气温度,以便充分利用冷凝再热法的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烟羽消除 过热度 环境条件 烟气温度 敏感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付立 樊雪 +1 位作者 侯宏娟 王志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45-650,共6页
针对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建立了集热场得热及热损失等数学模型,并以典型槽式集热器EUROTROUGH-150(ET-150)组成的集热系统为例,进行了以集热场热效率最优为目标的优化;在此基础上以槽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即互补发电系统)为研究对... 针对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建立了集热场得热及热损失等数学模型,并以典型槽式集热器EUROTROUGH-150(ET-150)组成的集热系统为例,进行了以集热场热效率最优为目标的优化;在此基础上以槽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即互补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定的评价准则和集成方式,对直射辐射强度(DNI)设计值的选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回路数、不同纬度分布的集热场存在不同的最优列间距,且存在最佳取值范围的直射辐射强度设计值,使系统年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 集热场效率 最优列间距 互补发电系统 直射辐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键合图的复杂机电系统动力学相似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云 王艾伦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6339-6343,共5页
以适用于多能域系统建模的键合图为工具,论述了复杂机电系统键合图相似的前提条件,推导出了键合图各要素相似所对应的动力学相似条件,在此基础上,根据基于键合图的模态分析理论,进一步进行了系统模态相似研究,给出了系统频率、振型等主... 以适用于多能域系统建模的键合图为工具,论述了复杂机电系统键合图相似的前提条件,推导出了键合图各要素相似所对应的动力学相似条件,在此基础上,根据基于键合图的模态分析理论,进一步进行了系统模态相似研究,给出了系统频率、振型等主要模态参数的相似关系,从而提出了复杂机电系统动力学相似的键合图分析法。利用该方法既能很容易地导出系统的相似要求,而无需知道各现象的物理方程,又可以实现用简单的单能域模型系统来对多能域原型系统进行动力模型试验和仿真研究,从而为工程中复杂机电系统的动力学相似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所提供的算例表明,该方法在指导复杂机电系统动力学仿真及模型试验时,能快速、简便而又直观地得到系统相似所需满足的相似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机电系统 动力学 相似分析 键合图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低温电除尘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19
15
作者 赵海宝 郦建国 +1 位作者 何毓忠 姚宇平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7-121,147,共6页
低低温电除尘技术是电除尘新技术,其自身耗能少,并可去除烟气中大部分的SO3,在日本已经成为燃煤电厂烟气治理的主流,而国内对低低温电除尘器其各方面的性能和影响因素研究较少。针对低低温电除尘技术的煤种适应性、酸露点、灰硫比及其... 低低温电除尘技术是电除尘新技术,其自身耗能少,并可去除烟气中大部分的SO3,在日本已经成为燃煤电厂烟气治理的主流,而国内对低低温电除尘器其各方面的性能和影响因素研究较少。针对低低温电除尘技术的煤种适应性、酸露点、灰硫比及其计算公式、二次扬尘、离线振打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典型的低低温电除尘系统、灰硫比对电除尘器腐蚀和除尘效率的影响幅度、旋转电极与低低温电除尘的结合系统,列举了中国即将投运的具有代表性的低低温电除尘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低低温电除尘技术 性能 灰硫比 离线振打 去除S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烟气中SO_3生成、治理及测试技术研究 被引量:67
16
作者 刘含笑 姚宇平 +4 位作者 郦建国 沈志昂 朱少平 何毓忠 陈招妹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2-156,共5页
SO3是危害性极大的燃煤污染物,研究了燃煤电厂烟气中SO3的生成和转化规律,分析了燃烧前、中、后的SO3治理技术,基于此,提出了一种以低温电除尘技术为核心的SO3控制技术路线,并通过分析国内外SO3相关测试标准和技术,对该技术路线中SO3测... SO3是危害性极大的燃煤污染物,研究了燃煤电厂烟气中SO3的生成和转化规律,分析了燃烧前、中、后的SO3治理技术,基于此,提出了一种以低温电除尘技术为核心的SO3控制技术路线,并通过分析国内外SO3相关测试标准和技术,对该技术路线中SO3测试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果,旨在为相关技术研究、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SO3生成 SO3治理 SO3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低温电除尘技术适用性及污染物减排特性研究 被引量:30
17
作者 刘含笑 姚宇平 +2 位作者 郦建国 何毓忠 陈招妹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50-657,共8页
对国内近200种煤种的灰硫比进行了计算分析,并采用优化改进后的测试技术和方法,对低低温电除尘技术的深度提效及污染物减排特性开展了实测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绝大部分煤种的灰硫比均大于100;采用低低温电除尘技术不发生低温腐蚀... 对国内近200种煤种的灰硫比进行了计算分析,并采用优化改进后的测试技术和方法,对低低温电除尘技术的深度提效及污染物减排特性开展了实测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绝大部分煤种的灰硫比均大于100;采用低低温电除尘技术不发生低温腐蚀风险;低低温电除尘技术可大幅降低飞灰比电阻,增大飞灰平均粒径,并提高电场起晕及击穿电压,降低烟气量及烟气流速,从而有效提高除尘效率;除尘效率可提高0.01~0.17百分点,PM2.5减排幅度可达48.3%,SO3减排幅度可达96.6%,飞灰中硫元素和硫酸根质量分数增幅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低低温电除尘器 灰硫比 比电阻 PM2.5 SO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荷法测试WESP进出口烟气中PM_(2.5)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刘含笑 朱少平 +4 位作者 姚宇平 郦建国 陈招妹 陈黎 方小伟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7-41,共5页
对于固定污染源烟气中PM2.5测试方法,目前国内尚未出台相应标准,燃煤电厂烟气中PM2.5测试技术是目前国内研究的热点,尤其是湿式电除尘器(WESP)后这种低浓度、高湿度烟气环境条件下PM2.5的测试是目前国内的工程测试难题。利用ELPI对国内... 对于固定污染源烟气中PM2.5测试方法,目前国内尚未出台相应标准,燃煤电厂烟气中PM2.5测试技术是目前国内研究的热点,尤其是湿式电除尘器(WESP)后这种低浓度、高湿度烟气环境条件下PM2.5的测试是目前国内的工程测试难题。利用ELPI对国内首台新建"超低排放"燃煤机组配套WESP前后PM2.5进行测试研究,采用高温一级稀释方案,并将采样枪和旋风加热保温,有效避免了水滴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测试结果可信度较高,得出WESP对PM2.5的脱除效率为78.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湿式电除尘器(WESP) 烟气 PM2.5 电荷法(ELPI)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聚器二维单扰流柱流场中颗粒凝并模拟 被引量:31
19
作者 刘含笑 姚宇平 郦建国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2-297,共6页
选取二维单扰流柱为研究对象,通过CFD软件和拉格朗日方法,引入2d-LES模型模拟湍流场,采用离散相模型(DPM)计算颗粒的运动轨迹;利用欧拉方法,采用颗粒群平衡模型(PBM),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功能分别导入湍流凝并核函数和分段核函数来... 选取二维单扰流柱为研究对象,通过CFD软件和拉格朗日方法,引入2d-LES模型模拟湍流场,采用离散相模型(DPM)计算颗粒的运动轨迹;利用欧拉方法,采用颗粒群平衡模型(PBM),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功能分别导入湍流凝并核函数和分段核函数来进行计算,得出颗粒凝并规律.结果表明:扰流柱具有很好的产涡效果,可使不同粒径颗粒良好掺混;颗粒的湍流凝并效果显著,且湍流强度、湍动能与湍流凝并效果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凝聚器 颗粒群平衡模型 湍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低温电除尘技术特点及在高灰煤超低排放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0
作者 郦建国 何毓忠 +1 位作者 刘含笑 赵海宝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33,共6页
低低温电除尘器在燃煤机组节能提效的同时,对SO_3也具有很高的脱除率。当灰硫比大于100时,低低温电除尘器不会发生低温腐蚀。从低低温电除尘器主要工艺参数选择、需关注问题及应对措施、污染物减排特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重点介... 低低温电除尘器在燃煤机组节能提效的同时,对SO_3也具有很高的脱除率。当灰硫比大于100时,低低温电除尘器不会发生低温腐蚀。从低低温电除尘器主要工艺参数选择、需关注问题及应对措施、污染物减排特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重点介绍了典型工程案例淮北平山电厂660 MMW机组,经测试,低低温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9.97%,出口烟尘浓度为4.47 mg/m^3,PM_(2.5)浓度为2.4 mg/m^3,湿法脱硫后烟尘浓度为2.3 mg/m^3。表明低低温电除尘技术配合旋转电极式电除尘等技术组合,不但可以实现电除尘器出口5 mg/m^3的烟尘浓度,而且还可实现高灰煤烟尘超低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 电除尘器 低低温电除尘技术 高灰煤 超低排放 燃煤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