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苍南县刺参产业化浅海吊笼养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克蚕 陈高峰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6-27,共2页
刺参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海参属(图见彩中插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然生长刺参资源的不断减少,产量已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目前大连及山东半岛已大规模开展各种方式的海参养殖,我县沿海海湾众多,生物饵料丰富,盐度和... 刺参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海参属(图见彩中插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然生长刺参资源的不断减少,产量已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目前大连及山东半岛已大规模开展各种方式的海参养殖,我县沿海海湾众多,生物饵料丰富,盐度和水温适宜,2006年我县海参吊笼养殖小规模试验已取得成功,为了推广我县刺参养殖技术,改变我县海水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技术 刺参 吊笼 产业化 苍南县 浅海 海参纲 棘皮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岛礁型海洋生物保护区(IMPA)的设计和管理:理论和实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徐嵩龄 孙建璋 +4 位作者 钟晓东 唐飞 刘芫 曹光招 葛伟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5-103,共9页
本文提出和论述了岛礁型海洋生物保护区(IMPA)设计和管理的7条原则;生物多样性和稀缺性,生境典型性和完整性,物种-面积关系,海-陆生态交错带,人工自然化.生态脆弱性和自养型经济。并且结合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海洋生物保护... 本文提出和论述了岛礁型海洋生物保护区(IMPA)设计和管理的7条原则;生物多样性和稀缺性,生境典型性和完整性,物种-面积关系,海-陆生态交错带,人工自然化.生态脆弱性和自养型经济。并且结合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海洋生物保护区──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NINR)的设计和规划的实践,说明如何实施这些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礁型 海洋生物保护区 人工野化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早期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方家仲 褚茂兵 +2 位作者 肖勤 陈孝涨 余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6,共6页
描述了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早期发育(从受精至幼鱼早期)的主要特征,并对仔、稚、幼鱼各时期的划分进行研究,提出了界定标志:仔鱼前期(日龄1~8d,持续8d)以油球消失为界;仔鱼后期(日龄9~20d,持续12d)以各鳍齐全为... 描述了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早期发育(从受精至幼鱼早期)的主要特征,并对仔、稚、幼鱼各时期的划分进行研究,提出了界定标志:仔鱼前期(日龄1~8d,持续8d)以油球消失为界;仔鱼后期(日龄9~20d,持续12d)以各鳍齐全为界;稚鱼前期(日龄21~29 d,持续9 d)以枕骨棘完备为界;稚鱼后期(日龄30~35 d,持续6 d)以全身被鳞为界;36日龄以后进入幼鱼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早期发育 形态学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姑鱼网箱养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高峰 余海 +2 位作者 褚茂兵 黄克蚕 陈孝涨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6-46,共1页
黄姑鱼隶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为近海暖温性中下层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沿海。该鱼肉质细嫩、口感独特、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供不应求,是优良的养殖品种。我们承担了“黄姑鱼网箱养殖技术转化”项目,在苍南沿浦... 黄姑鱼隶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为近海暖温性中下层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沿海。该鱼肉质细嫩、口感独特、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供不应求,是优良的养殖品种。我们承担了“黄姑鱼网箱养殖技术转化”项目,在苍南沿浦界牌海区进行试验,基本取得了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殖技术 黄姑鱼 石首鱼科 供不应求 养殖品种 鲈形目 消费者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缢蛏中间苗种培育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高峰 余海 +1 位作者 黄克蚕 张思飞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35,共1页
缢蛏,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竹蛏科、缢蛏属,适宜生长在潮流畅通、有淡水注入的内湾,中低潮滩涂等场所,行穴居生活,于我国沿海广为分布。苍南县有几万亩的缢蛏养殖面积,对苗种的需求量很大,往年绝大部分从外购进。缢... 缢蛏,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竹蛏科、缢蛏属,适宜生长在潮流畅通、有淡水注入的内湾,中低潮滩涂等场所,行穴居生活,于我国沿海广为分布。苍南县有几万亩的缢蛏养殖面积,对苗种的需求量很大,往年绝大部分从外购进。缢蛏中间苗种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种培育技术 缢蛏 软体动物门 养殖面积 瓣鳃纲 竹蛏科 苍南县 需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氏无针乌贼海水网箱养殖技术及资源增殖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高峰 余海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6-46,共1页
曼氏无针乌贼俗称乌贼、墨鱼等,在我国东、黄渤海均有分布,乌贼经济价值很高,近几年随着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乌贼人工养殖也逐渐成为热门话题。浙南地区港湾众多,气候适宜,是发展养殖的良好场所。前年,我们进行了乌贼海水... 曼氏无针乌贼俗称乌贼、墨鱼等,在我国东、黄渤海均有分布,乌贼经济价值很高,近几年随着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乌贼人工养殖也逐渐成为热门话题。浙南地区港湾众多,气候适宜,是发展养殖的良好场所。前年,我们进行了乌贼海水网箱养殖试验,并取得成功,现将试验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网箱养殖技术 增殖作用 海水 资源 人工育苗技术 网箱养殖试验 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Linnaeus)养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林叔森 方家仲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96-104,共9页
1990~1992年,进行了大弹涂鱼养殖技术研究,得出:饵料培养的最佳施肥标准:鹌鹑粪和米糠各为30g/m ̄3,硅酸盐、铁盐适量;放养密度可根据不同苗种规格(全长3~11cm),在10~3尾/m ̄2调选;食性分析结果... 1990~1992年,进行了大弹涂鱼养殖技术研究,得出:饵料培养的最佳施肥标准:鹌鹑粪和米糠各为30g/m ̄3,硅酸盐、铁盐适量;放养密度可根据不同苗种规格(全长3~11cm),在10~3尾/m ̄2调选;食性分析结果:大弹涂鱼主食底栖硅藻,并食蓝藻,生长研究表明:温度、饵料与密度是影响生长的重要因素,最适生长水温为23.5~33℃(涂温24~31℃);并观察了土地自然繁殖现象,出苗量31.4尾/m ̄2,为自繁自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弹涂鱼 养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河道养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高峰 黄景选 +1 位作者 章显武 林昌枣 《科学养鱼》 2018年第7期17-17,共1页
我们采用罗非鱼与青鱼、鲫鱼、鳙鱼等淡水鱼类河道混养模式,以天然饵料为主,不投放渔药,采用无公害养殖标准。养殖产品除一部分供给垂钓,剩余部分起捕出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 我们采用罗非鱼与青鱼、鲫鱼、鳙鱼等淡水鱼类河道混养模式,以天然饵料为主,不投放渔药,采用无公害养殖标准。养殖产品除一部分供给垂钓,剩余部分起捕出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地点选择该项目实施地点位于苍南县巴曹社区金家沿村。河道长度约700米,平均宽度约30米,总面积约30亩左右。河道弯曲,水流平缓,两岸多为稻田,生态较好,水质无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弯曲 养殖技术 罗非鱼 淡水鱼类 生态效益 无公害养殖 混养模式 天然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三季养殖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冯兴钱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296-299,共4页
浙江南部地区对虾养殖在经历了研究试养、快速发展、严重滑坡等三个时期后,八十年代后期,由于开展了“虾虾”、“虾贝”、“虾蟹”、“虾鱼贝蟹”等多种形式的混、轮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促使虾塘普遍得到综合利用,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养... 浙江南部地区对虾养殖在经历了研究试养、快速发展、严重滑坡等三个时期后,八十年代后期,由于开展了“虾虾”、“虾贝”、“虾蟹”、“虾鱼贝蟹”等多种形式的混、轮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促使虾塘普遍得到综合利用,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养虾生产进入了重振、稳步发展的新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虾类养殖 三季放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南沿海羊栖菜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孙建璋 方家仲 +3 位作者 朱植丰 绕道专 李生尧 姜存楷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06-110,共5页
本文研究了羊栖菜的有性生殖和营养繁殖。前者包括生殖托的发生、精卵的排放及合子的发育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后者主要为定株观察假根再生芽的发生。本研究为羊栖菜的人工育苗和资源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羊栖菜 繁殖生物学 有性生殖 营养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盐度对海捕口虾蛄暂养成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孝涨 鲍新国 《现代渔业信息》 2010年第8期22-23,共2页
本文通过海捕口虾蛄暂养的生产性试验,记录和分析在自然条件下不同温度和盐度对口虾蛄暂养成活率的影响,试验虾蛄均以100kg折算,以重量百分比反映成活率。结果表明浙南海捕口虾蛄暂养的最佳温度为4℃~17℃,最佳暂养盐度26‰~29‰。
关键词 口虾蛄 温度 盐度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Selenka)耐温速生群体比较实验初报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大宏 刘广斌 +1 位作者 孙圆圆 孙建璋 《现代渔业信息》 2008年第8期22-25,共4页
本文报道了刺参耐温速生群体试验结果:养殖166d,耐温种群,速生种群和对照种群的湿体重增长率分别为814.74%、417.87%和3.6%,活率分别为60.63%、46.66%和30.63%;不同种群刺参对升温期反应有着明显的差异,耐温群体夏眠阈值提高了0.7℃,进... 本文报道了刺参耐温速生群体试验结果:养殖166d,耐温种群,速生种群和对照种群的湿体重增长率分别为814.74%、417.87%和3.6%,活率分别为60.63%、46.66%和30.63%;不同种群刺参对升温期反应有着明显的差异,耐温群体夏眠阈值提高了0.7℃,进入夏眠时间延后约15cl。讨论了利用耐温潜能,采用传统选优育种、定向培育、累代选育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耐温速生群体 定向培育 累代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弹涂鱼食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方家仲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大弹涂鱼 食性分析 硅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弹涂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叔森 方家仲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2-33,共2页
大弹涂鱼,俗称:花跳、花条或星点弹涂鱼,肉味鲜美细嫩,营养价值较高,大弹涂鱼主食底栖硅藻(俗称:油泥),兼食蓝藻,除冬季水温12℃以下不出洞觅食外,常年都活动于涂面,最适生长水温为23. 5~33℃,涂温24~31℃。大弹涂鱼具有适应性强,食... 大弹涂鱼,俗称:花跳、花条或星点弹涂鱼,肉味鲜美细嫩,营养价值较高,大弹涂鱼主食底栖硅藻(俗称:油泥),兼食蓝藻,除冬季水温12℃以下不出洞觅食外,常年都活动于涂面,最适生长水温为23. 5~33℃,涂温24~31℃。大弹涂鱼具有适应性强,食物链短,生长迅速,病害少,自繁自育能力强,运输耐活率大,经济价值高,养殖技术简易,成本低等特点。现介绍其养殖技术如下: 一、选址与建池 沿海高潮区荒废的滩涂、盐碱地,均可利用来修建大弹涂鱼养殖场地;高潮位的对虾池和靠近海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弹涂鱼 池塘养殖 选址 苗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养大弹涂鱼自育繁殖的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方家仲 林叔森 《水产养殖》 CAS 2001年第2期31-33,共3页
本文主要阐述大弹涂鱼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的自然繁殖现象。实验表明:在水深7~10cm晒坪施肥单养池中,自育繁殖量平均为31.4尾/m2;水深80cm不晒坪,与对虾、缢蛏混养池中,自育繁殖量平均为1.2尾/m2。预示土池育苗有非常乐观的开拓前景。
关键词 大弹涂鱼 池塘单养 池塘混养 自然繁殖 土池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红鲌池塘养殖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高峰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39,共1页
为调整我县养殖品种结构,增加鱼塘养殖效益,我们承担了县科技局设立的“翘嘴红鲴池塘养殖试验”课题,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关键词 池塘养殖技术 池塘养殖试验 红鱼 养殖品种结构 养殖效益 科技局 鱼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养殖技术之一 浙南海区刺参吊笼养殖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海 楮茂兵 +1 位作者 洪东转 李美娟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23,共2页
浙南沿海港湾众多,饵料生物丰富,冬春季水温适合刺参生长,是发展刺参养殖的良好场所。为了引进北方刺参养殖,我们于2006年11月份开展了刺参浅海吊笼养殖试验并获得成功,现将试验报告如下:
关键词 养殖试验 刺参 吊笼 南海区 饵料生物 试验报告 冬春季 浙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星岛底栖海藻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孙建璋 朱植丰 杭金欣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275-283,共9页
本文对七星岛底栖海藻种类组成、区系特点、季节分布、经济种类等进行了描述和探讨。
关键词 七星岛 底栖海藻 季节分布 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鲍参人工鱼礁的鲍参增养殖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鲍承飞 高婷 +3 位作者 林叔森 胡聪 宋伟华 臧迎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1期122-125,127,共5页
[目的]研究利用TR人工鱼礁养殖刺参可能获得的经济效益。[方法]于2016年10月从山东烟台采购一批体长为6~9 cm,平均体重为42.5 g的刺参幼苗,在温州石坪海洋牧场基地进行养殖试验,采用在一定范围内放养的方式进行饲养,历时101 d。[结果]... [目的]研究利用TR人工鱼礁养殖刺参可能获得的经济效益。[方法]于2016年10月从山东烟台采购一批体长为6~9 cm,平均体重为42.5 g的刺参幼苗,在温州石坪海洋牧场基地进行养殖试验,采用在一定范围内放养的方式进行饲养,历时101 d。[结果]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平均体长分别为10.33和9.87 cm,平均体重分别为68.5和63.5 g,成活率分别为95.2%和92.9%,因此初步认定利用TR鲍参人工鱼礁剩余空间对刺参养殖产生经济效益的方案是可行的。该次养殖试验过程中,将羊栖菜、石莼2种藻类栽培在TR人工鱼礁场周围敷设的延绳浮筏上,模拟自然藻类生长环境,滋生海洋微生物,聚集海洋生物,从而达到为刺参提供天然饵料的目的,不但有效地减少了潜水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刺参养殖的投入成本,也使得刺参食用天然饵料,实现自然状态下的生长,避免了营养过剩引发的病害问题等。[结论]该研究可为TR鲍参人工鱼礁养殖刺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TR鲍参人工鱼礁 海上养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尾白虾池塘生态育苗及养殖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高峰 章显武 +1 位作者 黄景选 林昌枣 《科学养鱼》 2019年第2期32-33,共2页
脊尾白虾(E.carinicauda)成虾体长4~9厘米。腹部第3节至第6节背面中央有明显的纵脊,故名。为近岸广盐广温广布种,一般生活在水深1.5~15米以内,只产于中国附近海域,尤以黄海和渤海产量较多。它还是对虾养殖池和海水鱼类养殖池中的重要副... 脊尾白虾(E.carinicauda)成虾体长4~9厘米。腹部第3节至第6节背面中央有明显的纵脊,故名。为近岸广盐广温广布种,一般生活在水深1.5~15米以内,只产于中国附近海域,尤以黄海和渤海产量较多。它还是对虾养殖池和海水鱼类养殖池中的重要副产品。近年来养殖面积日益扩大。目前,苗种来源主要靠海区捕捞自然苗,尽管脊尾白虾人工育苗方式有所报道,但尚未形成较经济合理的脊尾白虾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南美白对虾 生态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