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文言文教学:两极中的均衡
被引量:
2
1
作者
周湘慧
董鸥
+1 位作者
吴良高
张悦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1期24-25,共2页
文言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某种尴尬:当教师努力落实语言因素时,教学往往变成了文言词句与语法章法的分析课,随之而来的是课堂气氛的沉闷和师生双方的疲惫;而当教师积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层面时,教学又往往流于空疏浮泛乃至花哨...
文言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某种尴尬:当教师努力落实语言因素时,教学往往变成了文言词句与语法章法的分析课,随之而来的是课堂气氛的沉闷和师生双方的疲惫;而当教师积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层面时,教学又往往流于空疏浮泛乃至花哨,最终直接导致学生文言水平的迅速下滑。有人用“死于章句、废于清议”概括这两种极端。如何寻找两个端点间的平衡呢?希望本期发表的课例以及浙江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部分教师的评说,有助于大家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咏雪》
初一
语文教学
教学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证欠严密的《六国论》
被引量:
3
2
作者
董鸥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8-39,共2页
苏洵的《六国论》无疑是一篇经典的史论,它借古讽今,直陈时弊,在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极具现实的针对性。不过,从论证的严密性角度加以审视,它是有缺陷的,解读时有必要向学生指出。因为有些老师在教议论文写作时,把它作为范本向初...
苏洵的《六国论》无疑是一篇经典的史论,它借古讽今,直陈时弊,在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极具现实的针对性。不过,从论证的严密性角度加以审视,它是有缺陷的,解读时有必要向学生指出。因为有些老师在教议论文写作时,把它作为范本向初学写作议论文的学生推荐。笔者认为,这样做值得慎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国论》
论证
借古讽今
议论文
严密性
学生
苏洵
老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也谈《师说》的中心论点
被引量:
1
3
作者
董鸥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47,共2页
《师说》一文,结构之严密堪称典范,写作缘由也交代得清楚明白,在这种情况下,中心论点在中语界竟然引发争议,实在令人惊讶。笔者认为,这一切与《教师教学用书》的错误主张应该有极大的关系。以前人教版将文章首句去掉“古之”二字,视“...
《师说》一文,结构之严密堪称典范,写作缘由也交代得清楚明白,在这种情况下,中心论点在中语界竟然引发争议,实在令人惊讶。笔者认为,这一切与《教师教学用书》的错误主张应该有极大的关系。以前人教版将文章首句去掉“古之”二字,视“学者必有师”为全文的中心论点,而如今苏教版干脆认定首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就是中心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论点
《师说》
教师教学用书
苏教版
语界
人教版
古之学者
写作动机
堪称典范
师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花未眠》主旨再探
被引量:
1
4
作者
董鸥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7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花未眠》
主旨
《教师教学用书》
艺术创作
自然美
自然现象
人教社
艺术美
亲近
写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质疑《2010年全国语文高考试题全编全解》之语病解析
5
作者
董鸥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1,共3页
高考之后,翻阅《语文学习》之《全国语文高考试题全编全解》,成为我的一个惯例,从各位专家的解析中获益匪浅。不过,其中也有一些不能苟同的内容,2010年语病题的解析中就有一些。
关键词
《语文学习》
2010年
高考试题
语病题
解析
质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五人墓碑记》的对比手法
6
作者
董鸥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7-77,共1页
《五人墓碑记》多次使用了对比手法,这一点早为大家所认同。但究竟运用了几次对比,每次对比的目的是什么,尚有待探明。苏教版和人教版的教学参考书,都认为全文只有三次对比,分别出现在第二段、第五段和第六段。
关键词
《五人墓碑记》
对比手法
教学参考书
人教版
苏教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图表解读《咬文嚼字》
7
作者
董鸥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11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咬文嚼字》
图表法
解读
文艺理论
朱光潜
中学
语文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是互文吗?
8
作者
董鸥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11期60-60,共1页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两句出自《孔雀东南飞》,历来被认为是互文修辞的范例。持此论者,把它等同于“枝枝叶叶相覆盖相交通”。笔者以为,这并不妥当。
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
互文修辞
词序
古诗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言文教学:两极中的均衡
被引量:
2
1
作者
周湘慧
董鸥
吴良高
张悦
机构
湖南浏阳市社港
中学
浙江舟山普陀中学
广东深圳市红岭
中学
浙江
宁波市效实
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1期24-25,共2页
文摘
文言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某种尴尬:当教师努力落实语言因素时,教学往往变成了文言词句与语法章法的分析课,随之而来的是课堂气氛的沉闷和师生双方的疲惫;而当教师积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层面时,教学又往往流于空疏浮泛乃至花哨,最终直接导致学生文言水平的迅速下滑。有人用“死于章句、废于清议”概括这两种极端。如何寻找两个端点间的平衡呢?希望本期发表的课例以及浙江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部分教师的评说,有助于大家的思考。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咏雪》
初一
语文教学
教学案例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证欠严密的《六国论》
被引量:
3
2
作者
董鸥
机构
浙江
省
舟山
普陀
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8-39,共2页
文摘
苏洵的《六国论》无疑是一篇经典的史论,它借古讽今,直陈时弊,在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极具现实的针对性。不过,从论证的严密性角度加以审视,它是有缺陷的,解读时有必要向学生指出。因为有些老师在教议论文写作时,把它作为范本向初学写作议论文的学生推荐。笔者认为,这样做值得慎思。
关键词
《六国论》
论证
借古讽今
议论文
严密性
学生
苏洵
老师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也谈《师说》的中心论点
被引量:
1
3
作者
董鸥
机构
浙江舟山普陀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47,共2页
文摘
《师说》一文,结构之严密堪称典范,写作缘由也交代得清楚明白,在这种情况下,中心论点在中语界竟然引发争议,实在令人惊讶。笔者认为,这一切与《教师教学用书》的错误主张应该有极大的关系。以前人教版将文章首句去掉“古之”二字,视“学者必有师”为全文的中心论点,而如今苏教版干脆认定首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就是中心论点。
关键词
中心论点
《师说》
教师教学用书
苏教版
语界
人教版
古之学者
写作动机
堪称典范
师生关系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花未眠》主旨再探
被引量:
1
4
作者
董鸥
机构
浙江
舟山
市
普陀
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7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花未眠》
主旨
《教师教学用书》
艺术创作
自然美
自然现象
人教社
艺术美
亲近
写实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质疑《2010年全国语文高考试题全编全解》之语病解析
5
作者
董鸥
机构
浙江
省
舟山
普陀
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1,共3页
文摘
高考之后,翻阅《语文学习》之《全国语文高考试题全编全解》,成为我的一个惯例,从各位专家的解析中获益匪浅。不过,其中也有一些不能苟同的内容,2010年语病题的解析中就有一些。
关键词
《语文学习》
2010年
高考试题
语病题
解析
质疑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五人墓碑记》的对比手法
6
作者
董鸥
机构
浙江舟山普陀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7-77,共1页
文摘
《五人墓碑记》多次使用了对比手法,这一点早为大家所认同。但究竟运用了几次对比,每次对比的目的是什么,尚有待探明。苏教版和人教版的教学参考书,都认为全文只有三次对比,分别出现在第二段、第五段和第六段。
关键词
《五人墓碑记》
对比手法
教学参考书
人教版
苏教版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图表解读《咬文嚼字》
7
作者
董鸥
机构
浙江
舟山
市
普陀
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11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咬文嚼字》
图表法
解读
文艺理论
朱光潜
中学
语文教学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是互文吗?
8
作者
董鸥
机构
浙江
舟山
市
普陀
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11期60-60,共1页
文摘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两句出自《孔雀东南飞》,历来被认为是互文修辞的范例。持此论者,把它等同于“枝枝叶叶相覆盖相交通”。笔者以为,这并不妥当。
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
互文修辞
词序
古诗文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文言文教学:两极中的均衡
周湘慧
董鸥
吴良高
张悦
《中学语文教学》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证欠严密的《六国论》
董鸥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也谈《师说》的中心论点
董鸥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花未眠》主旨再探
董鸥
《中学语文教学》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质疑《2010年全国语文高考试题全编全解》之语病解析
董鸥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五人墓碑记》的对比手法
董鸥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图表解读《咬文嚼字》
董鸥
《中学语文教学》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是互文吗?
董鸥
《中学语文教学》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