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言文教学:两极中的均衡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湘慧 董鸥 +1 位作者 吴良高 张悦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1期24-25,共2页
文言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某种尴尬:当教师努力落实语言因素时,教学往往变成了文言词句与语法章法的分析课,随之而来的是课堂气氛的沉闷和师生双方的疲惫;而当教师积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层面时,教学又往往流于空疏浮泛乃至花哨... 文言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某种尴尬:当教师努力落实语言因素时,教学往往变成了文言词句与语法章法的分析课,随之而来的是课堂气氛的沉闷和师生双方的疲惫;而当教师积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层面时,教学又往往流于空疏浮泛乃至花哨,最终直接导致学生文言水平的迅速下滑。有人用“死于章句、废于清议”概括这两种极端。如何寻找两个端点间的平衡呢?希望本期发表的课例以及浙江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部分教师的评说,有助于大家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咏雪》 初一 语文教学 教学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证欠严密的《六国论》 被引量:3
2
作者 董鸥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8-39,共2页
苏洵的《六国论》无疑是一篇经典的史论,它借古讽今,直陈时弊,在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极具现实的针对性。不过,从论证的严密性角度加以审视,它是有缺陷的,解读时有必要向学生指出。因为有些老师在教议论文写作时,把它作为范本向初... 苏洵的《六国论》无疑是一篇经典的史论,它借古讽今,直陈时弊,在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极具现实的针对性。不过,从论证的严密性角度加以审视,它是有缺陷的,解读时有必要向学生指出。因为有些老师在教议论文写作时,把它作为范本向初学写作议论文的学生推荐。笔者认为,这样做值得慎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国论》 论证 借古讽今 议论文 严密性 学生 苏洵 老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师说》的中心论点 被引量:1
3
作者 董鸥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47,共2页
《师说》一文,结构之严密堪称典范,写作缘由也交代得清楚明白,在这种情况下,中心论点在中语界竟然引发争议,实在令人惊讶。笔者认为,这一切与《教师教学用书》的错误主张应该有极大的关系。以前人教版将文章首句去掉“古之”二字,视“... 《师说》一文,结构之严密堪称典范,写作缘由也交代得清楚明白,在这种情况下,中心论点在中语界竟然引发争议,实在令人惊讶。笔者认为,这一切与《教师教学用书》的错误主张应该有极大的关系。以前人教版将文章首句去掉“古之”二字,视“学者必有师”为全文的中心论点,而如今苏教版干脆认定首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就是中心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论点 《师说》 教师教学用书 苏教版 语界 人教版 古之学者 写作动机 堪称典范 师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未眠》主旨再探 被引量:1
4
作者 董鸥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7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花未眠》 主旨 《教师教学用书》 艺术创作 自然美 自然现象 人教社 艺术美 亲近 写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疑《2010年全国语文高考试题全编全解》之语病解析
5
作者 董鸥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1,共3页
高考之后,翻阅《语文学习》之《全国语文高考试题全编全解》,成为我的一个惯例,从各位专家的解析中获益匪浅。不过,其中也有一些不能苟同的内容,2010年语病题的解析中就有一些。
关键词 《语文学习》 2010年 高考试题 语病题 解析 质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人墓碑记》的对比手法
6
作者 董鸥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7-77,共1页
《五人墓碑记》多次使用了对比手法,这一点早为大家所认同。但究竟运用了几次对比,每次对比的目的是什么,尚有待探明。苏教版和人教版的教学参考书,都认为全文只有三次对比,分别出现在第二段、第五段和第六段。
关键词 《五人墓碑记》 对比手法 教学参考书 人教版 苏教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表解读《咬文嚼字》
7
作者 董鸥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11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咬文嚼字》 图表法 解读 文艺理论 朱光潜 中学 语文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是互文吗?
8
作者 董鸥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11期60-60,共1页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两句出自《孔雀东南飞》,历来被认为是互文修辞的范例。持此论者,把它等同于“枝枝叶叶相覆盖相交通”。笔者以为,这并不妥当。
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 互文修辞 词序 古诗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