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术院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几点设想
1
作者 李士英 《大学图书馆通讯》 1984年第2期35-36,共2页
据了解,全国十几所高等美术学校,都没有建造独立或正式的图书馆馆舍,而是借用或沿用某些旧房或其他非图书馆房屋,在配合教学、创作和科学研究方面都受到局限,未能发挥图书馆应有的积极作用.我们相信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兴旺发展,中央对... 据了解,全国十几所高等美术学校,都没有建造独立或正式的图书馆馆舍,而是借用或沿用某些旧房或其他非图书馆房屋,在配合教学、创作和科学研究方面都受到局限,未能发挥图书馆应有的积极作用.我们相信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兴旺发展,中央对文化教育的关怀重视,图书馆的现状必定会获得较快的改善.关于高等美术院校图书馆究竟应如何设计,可能在全国美术界和建筑界都是一个新课题,本文想谈一谈这方面的若干设想,以供设计、建筑高等美术院校图书馆时参考.一、高等美术院校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能为四化服务的美术专业人材.造型艺术中的绘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布局 高等美术院校 阅览室 积极作用 科学研究 基本任务 新课题 造型艺术 文化教育 图书馆建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石器时代陶器艺术形式美 被引量:2
2
作者 熊寥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85-88,共4页
我国陶瓷艺术,自它发明之后,一直连绵不断,久盛不衰。直至今天,它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中,乃占极其重要的地位。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的遗址出土的陶器造型,就显示了我国制陶先民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裴李岗文化遗址... 我国陶瓷艺术,自它发明之后,一直连绵不断,久盛不衰。直至今天,它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中,乃占极其重要的地位。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的遗址出土的陶器造型,就显示了我国制陶先民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陶钵,半圆形钵体,配之以三个等距离的高矮粗细相近的陶支脚,显得稳重匀整。该遗址出土的陶壶,球腹,对称双耳和圆颈,有机地揉和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晚期 陶瓷造型 陶器 造型艺术 文化遗址 裴李岗文化 出土 艺术表现力 制陶 先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陶瓷科学美追踪的目标——自然天成 被引量:2
3
作者 熊寥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7-61,共5页
陶瓷科学美,是研究陶瓷制作过程中,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实现设计预想而自然形成的美.它既可体现在胎质美、釉色美,又可体现在陶瓷的音响美、缺陷美等方面.无论陶瓷科学美作何种具体表现,它都追踪一个共同的目标,即以自然天成为最佳境界,... 陶瓷科学美,是研究陶瓷制作过程中,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实现设计预想而自然形成的美.它既可体现在胎质美、釉色美,又可体现在陶瓷的音响美、缺陷美等方面.无论陶瓷科学美作何种具体表现,它都追踪一个共同的目标,即以自然天成为最佳境界,其装饰意象往往以妙造自然为胜事,即丝毫不露人工雕凿痕迹地再现自然界的某些物象的风貌,并力求达到鬼斧神工、浑然天成的地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陶瓷 陶瓷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高窟早中期壁画山水再探——谈配景不是寻常的“填空”(摘要)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伯敏 《敦煌研究》 1988年第2期100-101,共2页
莫高窟壁画山水,虽然不是独立性的艺术,但是它的内容很丰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莫高窟早中期壁画山水,是指十六国晚期至唐代的作品。它比新疆石窟同期壁画山水要成熟,表现也较写实。新疆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在菱角形中画大量的重重叠叠... 莫高窟壁画山水,虽然不是独立性的艺术,但是它的内容很丰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莫高窟早中期壁画山水,是指十六国晚期至唐代的作品。它比新疆石窟同期壁画山水要成熟,表现也较写实。新疆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在菱角形中画大量的重重叠叠装饰性较强的须弥山。这种须弥山,在石窟壁画中是“藏中露”。莫高窟的壁画山水,变化较多,它的特点是“露中藏”。新疆与敦煌的壁画山水各具不同的风格,在发展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壁画 须弥山 十六国 敦煌 莫高窟壁画 拜城 佛经 早中期 正觉 意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著名陶瓷艺术理论家——邓白先生 被引量:1
5
作者 熊寥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6-60,共5页
中国陶瓷制作源远流长,至今已有近万年的历史。中国陶瓷艺术,实质上是中国文明的缩影。国内外许多有见识的科学家、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都十分重视中国陶瓷的研究,但是,从艺术角度来探讨陶瓷,并取得卓越成就者,中国当以邓白先生为前躯... 中国陶瓷制作源远流长,至今已有近万年的历史。中国陶瓷艺术,实质上是中国文明的缩影。国内外许多有见识的科学家、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都十分重视中国陶瓷的研究,但是,从艺术角度来探讨陶瓷,并取得卓越成就者,中国当以邓白先生为前躯。邓先生生于1906年,广东东莞人,1933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后,开始从事美术教学,1938年在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任助教,1941年转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图案系任讲师,1943年晋升为副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艺术理论家 邓白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临安府钱牌的缘起及其性质
6
作者 陈振濂 《浙江学刊》 1985年第1期41-45,52,共6页
清代金石考据家张廷济著《清仪阁杂咏》,有诗: [咏临安府钱牌] 几竭中原炉火寒,小朝廷忍说临安。和金自纳千缗易,铸铁宁知一错难。陌短有谁筹左藏,孔方无计变钟官。饶它挂向寻春杖,醉看湖山半壁残。颈联较费解,试为作笺注云: [陌短]即短... 清代金石考据家张廷济著《清仪阁杂咏》,有诗: [咏临安府钱牌] 几竭中原炉火寒,小朝廷忍说临安。和金自纳千缗易,铸铁宁知一错难。陌短有谁筹左藏,孔方无计变钟官。饶它挂向寻春杖,醉看湖山半壁残。颈联较费解,试为作笺注云: [陌短]即短陌,“足陌”之对称。《抱朴子·微旨》:“取人长钱,还人短陌。”又《金史·食货志》:“时民间以八十为陌,谓之短钱,官用足陌,谓之长钱。”濂按:陌通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货志 两浙路 抱朴子 绍兴 至正直记 金石 资治通鉴 特殊现象 临安 中央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学养求其画者佳”——恭读谢海翁的画
7
作者 王伯敏 《艺苑(美术版)》 1988年第3期30-32,共3页
明人左光斗(浮邱)论画曰:"有以术求其画者,亦有以笔求其画者,唯以学养求其画者佳"。谢海燕先生的画,正以其知识渊博,学有素养为取胜。谢先生不只是以画艺称家,而且是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和美术史论家。谢先生从事美术教育六十年... 明人左光斗(浮邱)论画曰:"有以术求其画者,亦有以笔求其画者,唯以学养求其画者佳"。谢海燕先生的画,正以其知识渊博,学有素养为取胜。谢先生不只是以画艺称家,而且是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和美术史论家。谢先生从事美术教育六十年,为国家培养美术人才,呕心沥血,在近现代的艺术教育史上,不愧为辛勤的开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宾虹 花鸟画 学养 画家 美术家 图版 美术馆 美术博物馆 博物馆 小虫 金鱼 观赏鱼类 先生 睡莲 左光斗 谢海燕 天鹅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怀先师陈之佛先生 被引量:2
8
作者 邓白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7-199,181,共4页
本文纪念先师陈之佛,认为陈之佛先生高尚的品格.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技巧,以及对美术教育的无限忠诚.辛勤不懈地为发扬民族艺术传统,振兴中华文化所作的贡献,都值得纪念和学习。
关键词 陈之佛 艺术成就 花鸟画 审美需求 美术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学校图书馆图书开架借阅的探讨
9
作者 李士英 《大学图书馆通讯》 1983年第3期47-47,共1页
本刊出版以来,得到广大读者的大力支持,收到了大量稿件.但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全文刊登.为了及时反映高校图书资料情报工作中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动态,推荐高校图书馆界所涌现的作者及其论文,从本期开始,本刊特辟"来稿摘编"一栏,... 本刊出版以来,得到广大读者的大力支持,收到了大量稿件.但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全文刊登.为了及时反映高校图书资料情报工作中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动态,推荐高校图书馆界所涌现的作者及其论文,从本期开始,本刊特辟"来稿摘编"一栏,介绍来稿的部分内容.被摘编的原稿,一俟篇幅允许,本刊可能重新登载全文;也欢迎其他刊物联系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架借阅 工作人员 高等学校 图书馆图书 高校图书馆 丢失图书 图书资料情报工作 使用面积 读者 开架阅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真理 爱学生——祝贺吾师谢海燕从事艺术教育六十周年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子颐 吴平 《艺苑(美术版)》 1988年第3期28-29,共2页
谢海燕老师是当代著名艺术教育家之一。我们有幸于四十年代受业于老师门下,他的追求真理,爱护学生的精神,至今已过去四十余年,但仍影响着我们一代,为我们所崇敬,是我们的楷模。1946年开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进步同学为了反对国民党反动... 谢海燕老师是当代著名艺术教育家之一。我们有幸于四十年代受业于老师门下,他的追求真理,爱护学生的精神,至今已过去四十余年,但仍影响着我们一代,为我们所崇敬,是我们的楷模。1946年开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进步同学为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双十协定",重新燃起的内战之火,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历时三载有余。当时,谢先生身为副校长,总揽全校教学和事物大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求真理 谢海燕 美术 先生 国民党反动派 同学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艺术母亲谢海燕老师
11
作者 张怀江 《艺苑(美术版)》 1988年第3期52-55,共4页
谢海燕教授,是我深受其恩的艺术母亲。今天,当我由衷祝贺谢师从事艺术教育和美术创作活动六十周年之际,不禁回忆起四十多年前,谢师在上海美专内迁办学的艰苦岁月,在抗日和民主斗争的巨大洪流中,曾怀抱着我们去探求艺术和砥砺刻刀的种种... 谢海燕教授,是我深受其恩的艺术母亲。今天,当我由衷祝贺谢师从事艺术教育和美术创作活动六十周年之际,不禁回忆起四十多年前,谢师在上海美专内迁办学的艰苦岁月,在抗日和民主斗争的巨大洪流中,曾怀抱着我们去探求艺术和砥砺刻刀的种种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美专 速写教学 美术创作活动 木刻 谢海燕 潘天寿 陈士文 艺术 倪贻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