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公平视角下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分流与融合 被引量:24
1
作者 何杨勇 祝巧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98,共6页
当前世界上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普职教育体制:一类是普职分流的双轨制,主要以德国为代表;一类是普职融合的单轨制,以美国为代表。普职分流有利于促进教育机会平等、因材施教、满足社会岗位需求、为劳工阶层提供就业保障,但也有不少研究从... 当前世界上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普职教育体制:一类是普职分流的双轨制,主要以德国为代表;一类是普职融合的单轨制,以美国为代表。普职分流有利于促进教育机会平等、因材施教、满足社会岗位需求、为劳工阶层提供就业保障,但也有不少研究从人为制造的不平等、固化阶层流动、机会平等的虚假性和违背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等角度对普职分流提出批评,倡导普职融合。事实上,普职融合未必比普职分流更显教育公平,教育不能只是满足学生家长的需求,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有一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高等教育是为职业作准备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 双轨制 普职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内涵再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何杨勇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6-32,共7页
职业教育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二是学生求学的需求,三是国家和社会的需求。职业教育的需求主体主要有企业主、学习者、政府和学校等,彼此之间可能存在冲突。职业教育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需要关注需... 职业教育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二是学生求学的需求,三是国家和社会的需求。职业教育的需求主体主要有企业主、学习者、政府和学校等,彼此之间可能存在冲突。职业教育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需要关注需求的公平性,理解需求的复杂性,分析需求的合理性,把握国家和社会需求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需求导向 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错了吗?——与和震教授等商榷 被引量:3
3
作者 何杨勇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3,共8页
和震教授与谢珍珍在《就业不是职业教育的终点:职业教育的经济决定论驳析》中对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有着误解。"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国家、社会和学生的现实需要;"普杜之... 和震教授与谢珍珍在《就业不是职业教育的终点:职业教育的经济决定论驳析》中对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有着误解。"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国家、社会和学生的现实需要;"普杜之辩"针对的是对职业教育双轨制和单轨制的选择问题,杜威也十分重视教育的就业导向;经济需求和学生需求、就业能力培养和公民素养培养并非必然矛盾,职业并非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唯一依据;"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需要有正确的理解,未来职业有变和不变的方面,要全面看待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市场需求是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职业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促进)就业为导向 公民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高等教育职业主义化辩护——与何雪莲博士商榷 被引量:2
4
作者 何杨勇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34,共5页
职业主义化应当包括直接为职业作准备和间接为职业作准备。职业主义化对高等教育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职业主义化既是不可避免的现实,也完全有可能将教与育统一起来的。职业教育与自由教育除了对立之外,还存在着相互包含的关系。... 职业主义化应当包括直接为职业作准备和间接为职业作准备。职业主义化对高等教育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职业主义化既是不可避免的现实,也完全有可能将教与育统一起来的。职业教育与自由教育除了对立之外,还存在着相互包含的关系。马克思、韦伯和杜威都对片面的职业主义化提出了批评,但是他们认为职业主义化仍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职业主义化 自由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教育第三方评价的局限、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10
5
作者 蒋丽君 何杨勇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8-102,共5页
由于教育评价的特殊性,完全独立于政府和学校的第三方评价是不存在的。第三方评价只是外部质量保障方式的一种。由于教育活动的长期性、模糊性和复杂性,第三方评价并不能够涵盖高职教育质量的全部。作为教育评价,存在清晰与模糊、单一... 由于教育评价的特殊性,完全独立于政府和学校的第三方评价是不存在的。第三方评价只是外部质量保障方式的一种。由于教育活动的长期性、模糊性和复杂性,第三方评价并不能够涵盖高职教育质量的全部。作为教育评价,存在清晰与模糊、单一性与多元性、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的矛盾。高职教育第三方评价在评价指标、评价过程和评价监督等方面存在问题。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设立公正的评价制度,正确认识第三方评价的功能,是高职教育开展第三方评价的重要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第三方评价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创业教育的价值反思 被引量:12
6
作者 何杨勇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6-107,155,共3页
文章认为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价值是值得反思的。一是把创业捆绑在狭隘的经济利益至上,夸大了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使个体专注于经济利益的获取,不顾及社会伦理底线;二是抬升创业的价值会贬低传统价值,忽视创新创业的负面价值。在... 文章认为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价值是值得反思的。一是把创业捆绑在狭隘的经济利益至上,夸大了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使个体专注于经济利益的获取,不顾及社会伦理底线;二是抬升创业的价值会贬低传统价值,忽视创新创业的负面价值。在反思的基础上,文章对于如何正确认识评价与充实完善高校创业教育,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 教育 价值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教“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何杨勇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9-95,共7页
文章梳理了相关学者对职教"双师型"教师内涵的不同理解以及职教教师"双能力"的不同类型的认定,剖析了"双师型"专业知识的特殊性和教育教学知识的融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建立标准适度,关注现实需求的... 文章梳理了相关学者对职教"双师型"教师内涵的不同理解以及职教教师"双能力"的不同类型的认定,剖析了"双师型"专业知识的特殊性和教育教学知识的融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建立标准适度,关注现实需求的"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从企业招聘师资,要重视选择,提高职教教师地位,加强后续培养。认为职教专业教师专业知识具有全面性、系统性、职业性、可教性和融合性的特点,教育教学知识在职教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应有所差别,教学业绩评价要回归教育教学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师型 专业标准 教育教学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高等教育普职融通的改革和问题 被引量:6
8
作者 何杨勇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0-96,共7页
德国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是两套不同的体系,遵循不同的规则体系。德国的普职分立受到了来自高等教育大众化,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和职业教育培训学徒岗位减少等方面的挑战。德国高等教育通过设立应用科学大学、招收非传统的大学生和开设高... 德国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是两套不同的体系,遵循不同的规则体系。德国的普职分立受到了来自高等教育大众化,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和职业教育培训学徒岗位减少等方面的挑战。德国高等教育通过设立应用科学大学、招收非传统的大学生和开设高教双元制课程,以实现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除了应用科学大学发展形势较好,招收非传统大学生和开设高教双元制课程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增加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创设以职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机构,改革传统高等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是德国高等教育职业化给我们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职业化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职贯通招生模式的公平性审视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瑶祥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57-61,共5页
影响中高职贯通招生模式公平性的主要因素有:招生生源对象的"定向性"、结对挂钩方式的"市场性"和招生专业安排的"泛化性"等。促进中高职贯通招生公平要加强统筹管理和分类指导:一是进行院校分类,明确五... 影响中高职贯通招生模式公平性的主要因素有:招生生源对象的"定向性"、结对挂钩方式的"市场性"和招生专业安排的"泛化性"等。促进中高职贯通招生公平要加强统筹管理和分类指导:一是进行院校分类,明确五年制职业教育的举办主体;二是注重区域均衡,统筹中高职贯通招生结对挂钩方式;三是严格专业分类,统一制订五年制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四是遵循教育规律,科学制定五年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五年制职业教育 招生公平 中高职贯通招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高职人文教育的误区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杨勇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2-55,共4页
高职人文教育中存在的认识上的几个误区:一是人文教育是无用教育的误区;二是人文教育的形式与制度的误区;三是人文教育是人文知识堆砌的误区。走出这些误区需要我们恰当地处理好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人文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人文与科学... 高职人文教育中存在的认识上的几个误区:一是人文教育是无用教育的误区;二是人文教育的形式与制度的误区;三是人文教育是人文知识堆砌的误区。走出这些误区需要我们恰当地处理好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人文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人文与科学的关系,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高职人文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人文教育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西方人文概念探索的批判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杨勇 林正范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6-149,共4页
人文主义词源的追溯是人文研究的基础,但是容易遭制于字面意思的束缚;对人文主义的历史分析,有利于跳出字面意思的束缚,但容易陷入人文主义含义之间的冲突和空洞;(自然)科学和人文关系的研究,似乎抓住了现代人文的本质,但是脱离了具体... 人文主义词源的追溯是人文研究的基础,但是容易遭制于字面意思的束缚;对人文主义的历史分析,有利于跳出字面意思的束缚,但容易陷入人文主义含义之间的冲突和空洞;(自然)科学和人文关系的研究,似乎抓住了现代人文的本质,但是脱离了具体问题来空谈两者关系也有不足取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 人文主义 自然学科 人文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与道德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杨勇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8-221,共4页
本文重点在于分析为什么道德离不开知识,以及道德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作者认为,知识是构成道德的重要条件;知识并不一定消解道德,但是要注意知识的道德维度;道德情感主义和直觉主义指出了道德知识不同于逻辑知识,但其无法排斥逻辑知识对... 本文重点在于分析为什么道德离不开知识,以及道德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作者认为,知识是构成道德的重要条件;知识并不一定消解道德,但是要注意知识的道德维度;道德情感主义和直觉主义指出了道德知识不同于逻辑知识,但其无法排斥逻辑知识对道德的影响作用;生活德育并不反对科学认知理性在道德中的合理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道德 生活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高等教育中工作本位学习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杨勇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2-155,共4页
文章主要从参与合作的组织机构、合作主体权利义务的规定、基础学位、课程开发和校企合作中的竞争与冲突等方面介绍了英国工作本位学习合作关系;从学生与学习类型的多样性和学习方式的灵活性说明,工作本位学习学习方式灵活多样的特点;... 文章主要从参与合作的组织机构、合作主体权利义务的规定、基础学位、课程开发和校企合作中的竞争与冲突等方面介绍了英国工作本位学习合作关系;从学生与学习类型的多样性和学习方式的灵活性说明,工作本位学习学习方式灵活多样的特点;从工作本位学习对就业的影响,以及工作本位学习的目标和限度,分析了工作本位学习目标以职业为导向的特征;从能力本位学习、学分与评价挂钩、先前经验学习评价等方面,分析了工作本位学习评价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本位学习 基础学位 先前经验学习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教育经济功能的合理性批判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杨勇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9-44,共6页
文章认为按照高职教育培养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技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逻辑,至少包含了这样3个假设。假设1:高技能人才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假设2:高职教育能够培养高技能人才;假设3: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需求是合理的。在对这三个... 文章认为按照高职教育培养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技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逻辑,至少包含了这样3个假设。假设1:高技能人才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假设2:高职教育能够培养高技能人才;假设3: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需求是合理的。在对这三个命题合理性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高职教育发展要与经济制度改革齐头并进,要寻求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内生性需求,要跳出经济功能的阈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经济功能 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世界”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杨勇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9-110,共2页
本文阐述了走进大学生“生活世界”的重要意义;同时运用现象学的方法,提出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世界”的若干途径和方法;最后,对怎样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生活世界 思想道德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英式机会平等与分配式机会平等: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的分析
16
作者 何杨勇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34,共5页
精英式机会平等主张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能够容忍因为能力不同,导致起点和结果不平等。这样的平等方式会导致马太效应、机会的实质不平等和对社会正义的解构;分配式机会平等主张天赋权利,保障弱势群体权益和避免先天遗传与家庭背景对机会... 精英式机会平等主张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能够容忍因为能力不同,导致起点和结果不平等。这样的平等方式会导致马太效应、机会的实质不平等和对社会正义的解构;分配式机会平等主张天赋权利,保障弱势群体权益和避免先天遗传与家庭背景对机会平等的影响。但此平等方式会导致难以操作、个体抽象化和责任与义务的错位。从精英式机会平等的角度来看,我们要注重高等教育的区域均衡,避免马太效应,重视弱势权益;从分配式机会平等的角度来看,我们要注意机会的复杂性和程序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式机会平等 分配式机会平等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新自由主义与高等教育中的公民教育:批判者的立场
17
作者 何杨勇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6-110,共5页
新自由主义对公民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新自由主义的批判者认为,新自由主义异化了公民概念,导致了人们对公平和民主的绝望,异化了社会理想和目标,掩盖了自由市场的阴暗面;新自由主义使高等学校公民使命的丧失,高校没有了公民教育目标... 新自由主义对公民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新自由主义的批判者认为,新自由主义异化了公民概念,导致了人们对公平和民主的绝望,异化了社会理想和目标,掩盖了自由市场的阴暗面;新自由主义使高等学校公民使命的丧失,高校没有了公民教育目标,公民教育课程和机制萎缩,教师缺乏公民教育的动力。我国高校的公民教育中,应该看到经济利益和公民教育的相容性,警惕新自由主义对高等教育的侵蚀,坚守中国特色的公民教育的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 高等教育 公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掩盖的真实——美国营利性大学的崛起与政治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德泉 何杨勇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3-60,共8页
美国战后的基尔法案,高等教育法的一系列修正案,以及新自由主义的执政理念,为营利性大学的崛起提供了发展机遇。营利性大学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生向政府的贷款。营利性大学主要依靠学生人数而生存,在招生和教学上存在着欺诈和违法行为... 美国战后的基尔法案,高等教育法的一系列修正案,以及新自由主义的执政理念,为营利性大学的崛起提供了发展机遇。营利性大学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生向政府的贷款。营利性大学主要依靠学生人数而生存,在招生和教学上存在着欺诈和违法行为。虽然营利性大学招收了很多弱势群体学生,但并不代表营利性大学真正为学生提供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利性大学 欺诈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