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战略下浙江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引导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晋国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9期275-277,共3页
通过对浙江省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引导机制。结果表明:浙江省高职学生家庭对子女创业在精神方面支持度较高,高职学生对政策关注度不够,对政策的感知会... 通过对浙江省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引导机制。结果表明:浙江省高职学生家庭对子女创业在精神方面支持度较高,高职学生对政策关注度不够,对政策的感知会明显影响创业意愿;资金、个人经验与能力、家乡的创业项目是影响高职学生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促进高职学生返乡创业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企业、金融机构等多元协同科学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职学生 返乡创业意愿 引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浙江省农村社区治理的探索·成效及完善机制——基于桐庐县江南镇3村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4
2
作者 晋国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2期258-261,共4页
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微观基础,是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石和重要标志,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要求。浙江省农村社区治理先行探索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管理人才缺乏、公共服务有待优化... 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微观基础,是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石和重要标志,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要求。浙江省农村社区治理先行探索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管理人才缺乏、公共服务有待优化、“三治融合”虚化、动力机制不足等现实困境。消解农村社区治理困境,需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城乡一体的治理理念;畅通多元渠道,化解人才变量问题;优化服务设施,梯次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整合创新,构建“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区 治理现代化 困境 治理 消解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访谈法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功能定位、实施框架与突破路径
3
作者 孙伶俐 李基礼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8,共7页
深度访谈作为传统访谈的进阶形态,不仅继承发扬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调查研究优良传统,又在目标定位、互动过程、解释路径等方面实现了从表层现象描述到深层意义阐释的跨越式升级。深度访谈法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功... 深度访谈作为传统访谈的进阶形态,不仅继承发扬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调查研究优良传统,又在目标定位、互动过程、解释路径等方面实现了从表层现象描述到深层意义阐释的跨越式升级。深度访谈法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功能定位集中表现为:激活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生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解码,以及推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以文化特派员制度为研究案例,深度访谈法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具体展开要围绕研究设计、信息采集、符号建模与规律提炼等步骤展开。深度访谈法的有效运用还要不断突破思维定式的局限、信息细节的失真、研究范畴的割裂、时空条件的制约等限制性因素,为加快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提供方法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访谈法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定位 实施框架 突破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创”模式的乡村家风建设路径探究——以浙江乡村家风田野调查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姚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7期268-270,共3页
发挥乡村好家风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既是推动乡村传统家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新时代好家风在乡村落地生根的需要,也是引领新乡村文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通过探索对乡村社会优秀传统家风的创优性继承、创造性转化、... 发挥乡村好家风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既是推动乡村传统家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新时代好家风在乡村落地生根的需要,也是引领新乡村文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通过探索对乡村社会优秀传统家风的创优性继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传统家风新的时代内涵,培育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建设诚信重礼、孝善并举、邻里守望、留住乡愁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家风 继承 转化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代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的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孙伶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7-51,共5页
劳动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与思政属性。高校思政课在内容立意、方法建构与形象塑造上呈现出与劳动教育元素多维互动的基本形态。高校担当新时代劳动教育使命,应以劳动教育为契机,优化思政课程体系;以... 劳动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与思政属性。高校思政课在内容立意、方法建构与形象塑造上呈现出与劳动教育元素多维互动的基本形态。高校担当新时代劳动教育使命,应以劳动教育为契机,优化思政课程体系;以思政课程为底色,拓展劳动教育的体制机制建设;以“思政+劳动”为导向,实现二者的多维资源整合,从而打造由培育专注知识或技能的专一型劳动者向“知能兼备”的复合型劳动者转型的育人模式,形成以劳动价值观培育为核心的“劳动+思政”育人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劳动教育 高校 思政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教学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逻辑和策略 被引量:10
6
作者 尹禹文 牛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66-69,共4页
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提升涉及教学文本、内容、语言和情感等要素,可以借助叙事教学对高校思政课亲和力进行整体构建。叙事教学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需要以“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为逻辑起点,以构建叙事教学模式为逻辑进路,以主体间的共... 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提升涉及教学文本、内容、语言和情感等要素,可以借助叙事教学对高校思政课亲和力进行整体构建。叙事教学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需要以“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为逻辑起点,以构建叙事教学模式为逻辑进路,以主体间的共鸣、共情和共通为逻辑指向。同时,要通过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相结合、抽象叙事与日常叙事相结合、价值叙事与理论叙事相结合、灌输叙事与启发叙事相结合的综合策略来更好地提升思政课教学亲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教学 高校思政课 亲和力 逻辑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乡村精准扶贫社会实践探索
7
作者 杨茜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I0012-I0012,共1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院校设立的思政课程,该课程紧密联系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与发展,意在培养高校大学生学习相关政治理论知识、丰富高校大学生的整体素养,从而提高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政治意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多偏向于理...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院校设立的思政课程,该课程紧密联系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与发展,意在培养高校大学生学习相关政治理论知识、丰富高校大学生的整体素养,从而提高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政治意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多偏向于理论知识的教授,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作为与时代政治经济变化密切相关的课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能仅仅教授高校大学生书本理论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发展能力。当下我国打赢扶贫攻坚战接近尾声,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到了一个重要时期,乡村精准扶贫任务十分艰巨紧迫,高校思政教育应以此为立足点,带领高校大学生进行乡村精准扶贫社会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理论知识 高校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政教育 实践探索 高校大学生 思政课程 精准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