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绍兴市城区14岁以下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淑梅 王小仙 +2 位作者 梁全全 王伟 董长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1期2546-2547,共2页
目的:调查2005年绍兴市城区14岁以下儿童哮喘流行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为我市儿童哮喘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绍兴市城区0~14岁常住儿童中共抽样调查4318例,按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定全国0~14岁儿童哮喘统一调查方... 目的:调查2005年绍兴市城区14岁以下儿童哮喘流行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为我市儿童哮喘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绍兴市城区0~14岁常住儿童中共抽样调查4318例,按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定全国0~14岁儿童哮喘统一调查方法及诊断标准进行。结果:儿童哮喘157例,婴幼儿哮喘29例,咳嗽变异性哮喘11例。哮喘(包括儿童哮喘、婴幼儿哮喘及咳嗽变异性哮喘)197例,患病率为4.56%,男女患儿之比为1.56∶1。高发年龄段为3~5岁和10~12岁。发病主要诱因是上呼吸道感染(83.2%)和天气变化(72.6%)。个人变态反应史占57.9%,一、二级亲属有哮喘史分别为9.6%及16.2%。治疗中普遍应用抗生素(93.9%)。结论:本次调查基本代表了绍兴市区0~14岁儿童哮喘的患病情况,有关资料为今后群防群治哮喘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儿童 流行病学 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系肿瘤中铁代谢及铁死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雨涤 封蔚莹 +1 位作者 王福俤 闵军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5-746,共12页
研究表明,铁代谢和铁死亡影响了髓系肿瘤的发生发展,可以作为其治疗靶点。铁代谢失调存在于多种髓系肿瘤中: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与铁代谢分子的差异表达相关;伴随铁过载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预后不良;骨髓增殖性肿瘤常表现为缺铁... 研究表明,铁代谢和铁死亡影响了髓系肿瘤的发生发展,可以作为其治疗靶点。铁代谢失调存在于多种髓系肿瘤中: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与铁代谢分子的差异表达相关;伴随铁过载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预后不良;骨髓增殖性肿瘤常表现为缺铁和红细胞增多共存,可通过靶向铁调素进行治疗。髓系肿瘤细胞容易受到活性氧积累的影响而发生氧化损伤,具有铁死亡敏感性。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铁死亡均具有抗肿瘤作用;在慢性髓系白血病中,靶向铁死亡可以逆转伊马替尼耐药。本文综述了髓系肿瘤发生发展中铁代谢水平的特征,以及铁死亡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开发治疗新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肿瘤 铁代谢 铁死亡 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Th17和CD_4^+ CD_(25)^+调节性T细胞变化与患儿支气管哮喘活动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2
3
作者 陈啸洪 李华浚 +5 位作者 姚欢银 朱芹 张佩红 章杭湖 刘小群 周国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69-971,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变化与患儿支气管哮喘活动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绍兴市人民医院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的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儿98例为慢性持续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治...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变化与患儿支气管哮喘活动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绍兴市人民医院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的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儿98例为慢性持续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治疗的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40例为缓解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健康的儿童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受试者外周血中Th17及CD+4CD+25Treg。结果三组间Th17、CD+4CD+25Treg和Th17/CD+4CD+25Tre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274、7.813和3.526,P<0.05)。Th17、Th17/CD+4CD+25Treg与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ACT)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23、0.485,P<0.05),CD+4CD+25Treg与C-ACT评分呈负相关(r=-0.562,P<0.05),Th17与CD+4CD+25Treg呈负相关(r=-0.273,P<0.05)。结论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儿Th17免疫应答增强,CD+4CD+25Treg免疫功能下降,支气管哮喘的活动状态与外周血中的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治疗预防卒中后抑郁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1
4
作者 冯玲 茹文亚 +3 位作者 孙新芳 蔡锣杰 杜筱蓓 吴月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6-457,共2页
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躯体疾病症状的扩大和加重。本研究通过对卒中患者的早期头针治疗,探讨对卒中后抑郁发生的预... 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躯体疾病症状的扩大和加重。本研究通过对卒中患者的早期头针治疗,探讨对卒中后抑郁发生的预防及对患者的功能康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头针治疗 疗效观察 预防 主要表现 情绪障碍 脑卒中后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肖桂荣 孙新芳 +2 位作者 章燕幸 赵宏军 桂小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674-1676,共3页
目的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中文版)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首先采用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 目的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中文版)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首先采用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筛选,然后对经过受教育程度矫正后MMSE得分正常的患者采用中文版MoCA进行评分,使用26分作为分界值。MoCA<26分者纳入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组(LI-CI组),MoCA≥26分者纳入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正常组(LI-NC组)。比较两组患者MoCA评分、MMSE评分及MoCA各个认知领域得分情况。结果 MMSE得分正常的患者有53%(50/94)MoCA评分<26分,这些患者的认知功能与MoCA评分≥26分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CI组在视空间功能与执行功能、命名、抽象、延迟回忆认知领域方面得分低于LI-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CA在筛查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方面可能比MMSE更为敏感,对于MMSE评分正常MoCA评测异常的患者认知损害主要表现在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延迟记忆以及抽象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障碍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简易智能状态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介入手术并发急性心包填塞十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何益平 余卓文 +3 位作者 郭航远 陈日新 彭放 邢杨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82-1385,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手术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原因、临床特征、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住院行介入手术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原因、治疗及转归。结果共有10例患者(其中男7例,平均年龄67岁)...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手术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原因、临床特征、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住院行介入手术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原因、治疗及转归。结果共有10例患者(其中男7例,平均年龄67岁)出现急性心包填塞,其中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7例,三腔起搏器植入术1例,室性心动过速心外膜消融术1例,经皮主动脉瓣膜置换术1例。患者表现为胸痛、气促、大汗等症状;均出现血压下降,其中5例心率减慢,3例出现意识不清;10例患者均经超声或X线检查确诊为心包积液,紧急实施经皮Seldinger法剑突下行心包穿刺及置管引流,引流出不凝血性液体250~2 000 ml,猪尾导管留置时间24~72 h,必要时给予输血、多巴胺维持血压等治疗。全部抢救成功。结论急性心包填塞是心脏介入手术的严重并发症,早期识别非常重要,紧急超声指导下心包穿刺、引流及其他正确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压塞 心脏介入治疗 手术中并发症 心包穿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简易精神状态量表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腔隙性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肖桂荣 孙新芳 +2 位作者 章燕幸 赵宏军 桂小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50-752,共3页
目的比较简易精神状态(MMSE)量表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中文版)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首先采用中文版MMSE量表对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筛选,然后对经过受教育程度矫正后MMSE得分正常的患者... 目的比较简易精神状态(MMSE)量表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中文版)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首先采用中文版MMSE量表对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筛选,然后对经过受教育程度矫正后MMSE得分正常的患者采用中文版MoCA量表进行评分。MoCA<26分者纳入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LI-CI)组,MoCA≥26分者纳入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正常(LI-NC)组,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NC)组。比较3组患者MoCA总分及各个认知领域的得分情况。结果 MMSE得分正常的患者中有53%(50/94)MoCA评分<26分,其认知功能与MoCA评分≥26分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CI组在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命名、延迟记忆、抽象等认知领域得分低于LI-NC组(P<0.05)。结论 MMSE评分正常、MoCA评测异常的患者认知损害主要表现在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延迟记忆、抽象等方面。MoCA量表在筛查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方面可能比MMSE量表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认知障碍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葵胶囊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8
作者 沈水娟 胡作祥 +1 位作者 王时敏 李青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135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分为对照组、黄葵胶囊组和联合用药组,三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控制血压及降蛋白尿治疗。黄葵...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135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分为对照组、黄葵胶囊组和联合用药组,三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控制血压及降蛋白尿治疗。黄葵胶囊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葵胶囊5粒,每日3次口服。联合用药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葵胶囊5粒,每日3次口服;雷公藤多苷片1 mg/(kg.d),分3次口服。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4、8、12周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肾功能、肝功能、血脂、血常规等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前24 h尿蛋白定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黄葵胶囊组和联合用药组尿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8周后黄葵胶囊组和联合用药组尿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联合用药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1)。治疗12周后黄葵胶囊组和联合用药组尿蛋白较治疗前进一步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和P<0.01)。其余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葵胶囊、雷公藤多苷片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均能降低尿蛋白,从而延缓肾功能进展,但联合治疗组不仅起效快,而且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葵 雷公藤多苷片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完全性闭塞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12
9
作者 谢建平 李慎茂 +2 位作者 朱凤水 缪中荣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15-119,共5页
目的讨论锁骨下动脉完全性闭塞介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8例锁骨下动脉(28支)近端完全闭塞合并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或)上肢缺血症状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为42~76岁,平均为56岁。根据DS... 目的讨论锁骨下动脉完全性闭塞介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8例锁骨下动脉(28支)近端完全闭塞合并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或)上肢缺血症状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为42~76岁,平均为56岁。根据DSA显示闭塞段形态,应用导丝开通、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的方法进行治疗。经股动脉穿刺为顺行方式,经病变的股动脉和桡动脉穿刺为逆行方式。结果通过顺行方式开通19例,逆行开通9例。25例开通成功并置入自膨式支架,失败3例,成功率为89%(25/28);25例患者置入支架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患者双上肢收缩压差由术前>20mm Hg,恢复至术后<10 mm Hg;术后TCD显示,椎动脉血流均由逆向转为正向。25例成功置入支架患者中,术后随访23例,失访2例,随访时间为2~48个月,平均24个月。有2例分别于术后12个月和15个月时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再次予以球囊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掌握好适应证,血管内机械性再通及支架置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动脉硬化 闭塞性 血管成形术 气囊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附子方延缓3-4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进展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沈水娟 王时敏 +4 位作者 李青华 邱杰山 吴国水 官继超 胡作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8期931-934,共4页
目的:探讨大黄附子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2月本院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肾衰宁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慢性肾功能不全常规综合治疗,试验组和肾衰宁... 目的:探讨大黄附子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2月本院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肾衰宁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慢性肾功能不全常规综合治疗,试验组和肾衰宁组分别加用以下治疗,治疗12周。试验组(大黄附子治疗):每天采用制大黄10 g、熟附子10 g(先煎40 min)煎服1 h以上,分2次服用。肾衰宁组:肾衰宁颗粒每次5 g,每天3次。比较三组肾功能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和肾衰宁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尿素氮、肌酐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治疗后12周相比,肾小球滤过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肾衰宁组治疗12周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0%(28/40),显著高于肾衰宁组的40%(16/40)及对照组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疗效更优于肾衰宁组。结论:大黄附子方辅助治疗3-4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能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保护肾功能,疗效优于肾衰宁颗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 大黄附子汤 慢性肾脏病 肾衰宁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十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妍 郭航远 +3 位作者 裘宇芳 邢杨波 彭放 杨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3653-365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的中位血小板计数为890.5×109/L[(...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的中位血小板计数为890.5×109/L[(630~1250)×109/L]。其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7例(6例犯罪血管为右冠状动脉,1例为回旋支),右室心肌梗死1例(犯罪血管为右冠状动脉),前壁心肌梗死1例(犯罪血管为前降支),高侧壁心肌梗死1例(犯罪血管为回旋支)。冠脉内可见大量血栓,且重度狭窄,2例狭窄程度为85%~100%;冠脉内可见大量血栓,中度狭窄,5例狭窄程度为50%~75%;冠脉内未见明显血栓,冠脉轻度狭窄,程度50%~55%者2例;可见冠脉闭塞,未见血栓1例。10例患者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及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指标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增高,分别为(6.13±0.85)%、(8.39±1.56)%及(81.60±10.20)%。随访半年,4例同时行降低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未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事件,其余患者中有3例患者半年内再次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表现。3例患者在心肌梗死后常规治疗过程中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表现。1例患者心肌梗死术后2个月出现下肢动脉栓塞。结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累及右冠状动脉,多可见大量血栓,复发率高,需同时行降血小板治疗,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注意其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小板增多 冠状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及最新进展 被引量:25
12
作者 郭建君 郭航远 +2 位作者 池菊芳 潘孙雷 余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3328-3331,共4页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日趋上升,吸烟、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糖代谢异常等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本文介绍了烟草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叙述了其对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日趋上升,吸烟、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糖代谢异常等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本文介绍了烟草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叙述了其对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总结了吸烟对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指出戒烟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呼吁全社会戒烟,创造一个无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心血管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在心脏康复中的优势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杰 郭航远 池菊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92-1395,共4页
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但是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针对其治疗展开一系列研究,而对其预防和康复均研究不足,因此加快临床心脏康复研究与落实的步伐势在必行。目前,国内心脏康复的指南多参考国外,但国外有些指南的实施需要... 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但是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针对其治疗展开一系列研究,而对其预防和康复均研究不足,因此加快临床心脏康复研究与落实的步伐势在必行。目前,国内心脏康复的指南多参考国外,但国外有些指南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设备和专业人士的指导,其投入十分巨大,并不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因此我国心脏康复医学模式必须充分结合国情,发挥我国中医康复疗法的优势,同时借鉴并融合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成果,真正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模式,做好心脏康复治疗。本文从中医、西医心脏康复的特点入手,分析其利弊,并最终提出相较于两种独立的医学模式,中西医结合在心脏康复中存在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康复 心血管疾病 中西医结合 心脏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出气冷凝液白三烯、8异前列腺素、硝酸盐/亚硝酸盐检测在哮喘中的应用及孟鲁司特对炎症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沈巨信 秦娥 +2 位作者 李明晖 孙健 周国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7期802-805,共4页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半胱氨酰白三烯C4(LTC4)、8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ne)、硝酸盐/亚硝酸盐(NO2/NO3)水平及孟鲁司特干预前后炎症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均予孟鲁司特10mg,每晚一次口...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半胱氨酰白三烯C4(LTC4)、8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ne)、硝酸盐/亚硝酸盐(NO2/NO3)水平及孟鲁司特干预前后炎症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均予孟鲁司特10mg,每晚一次口服,疗程1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EBC中LTC4、8-isopros-tane、NO2/NO3水平,另选择30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哮喘组LTC4(55±17)ng/mL、8-isoprostane(13±9)ng/mL、NO2/NO3(4.2±1.2)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7±17)、(7±6)、(3.2±0.6)ng/mL(均P<0.01)。哮喘组治疗前LTC4(55±17)ng/mL显著高于治疗后(38±14)ng/mL,P<0.01。哮喘组治疗前8-isoprostane(13±9)ng/mL,高于治疗后(11±6)n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治疗前NO2/NO3水平为(4.2±1.2)ng/mL,治疗后为(4.1±1.4)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哮喘患者EBC中LTC4、8-isoprostane、NO2/NO3水平可简便安全监测哮喘的气道炎症,孟鲁司特能降低EBC中LTC4水平,是一种有效的气道炎症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出气冷凝液 半胱氨酰白三烯C4 8异前列腺素 硝酸盐/亚硝酸盐 孟鲁司特 支气管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长期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8
15
作者 池菊芳 郭航远 +1 位作者 彭放 杨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4期1254-1256,共3页
目的评价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长期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及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6年9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7例,分析长期联... 目的评价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长期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及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6年9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7例,分析长期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聚集率、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及出血、皮疹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17例PCI术后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有114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男81例,女43例;平均年龄(54.2±12.5)岁。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治疗后3、6、12个月血小板聚集率持续保持这种较低水平。治疗前后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1例患者治疗后出现了严重血小板减少;无严重出血发生,轻微出血5例(4.46%);有1例(0.89%)患者出现皮疹;12例(10.4%)患者出现了胃肠道不适。结论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长期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总体来讲是安全的。但仍有血小板减少、皮疹、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服药过程中需加强随访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支架 抗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溃疡夜间酸突破现象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宏军 孙新芳 +2 位作者 张晓苹 马阿火 付文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3718-3720,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夜间酸突破(NAB)现象并探讨防治的方法。方法将入选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 mg,2次/d;B组:口服(或胃管内灌注)奥美拉唑片40 mg,1次/d;C组:口服(或胃管内...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夜间酸突破(NAB)现象并探讨防治的方法。方法将入选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 mg,2次/d;B组:口服(或胃管内灌注)奥美拉唑片40 mg,1次/d;C组:口服(或胃管内灌注)奥美拉唑片20 mg,2次/d;D组: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 mg,2次/d+静脉滴注西咪替丁600 mg,1次/晚,于第6天早上监测患者24 h胃内pH值。结果 (1)D组患者无NAB发生,A组只有1例发生,C组有3例,B组有5例,D组NAB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2)4组患者的24 h平均胃内pH值、夜间平均胃内pH值、24 h平均胃内pH<4.0时段占24 h的百分比、夜间平均胃内pH<4.0时段占24 h的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24 h平均胃内pH值、夜间平均胃内pH值D组显著高于B、C组(P<0.01);24 h平均胃内pH<4.0时段占24 h的百分比及夜间平均胃内pH<4.0时段占24 h的百分比D组显著低于B、C组(P<0.01)。24 h平均胃内pH值及24 h平均胃内pH<4.0时段占24 h的百分比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平均胃内pH值D组高于A组(P<0.05),夜间平均胃内pH<4.0时段占24 h的百分比D组低于A组(P<0.05)。(3)A、B、C、D 4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依次为5%(1/20)、20%(4/20)、15%(3/20)和0,4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B组>C组>A组>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中单用奥美拉唑标准剂量多发生NAB,增加奥美拉唑用药次数、剂量及联用西米替丁可以降低NAB的发生,有利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及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溃疡 脑梗死 夜间酸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酒多酚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龙斌 孟立平 +3 位作者 季政 许富康 池菊芳 郭航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676-1683,共8页
目的验证黄酒多酚(YWPC)是否具有抑制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迁移的作用以及其产生作用的信号通路。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培育SD大鼠胸主动脉VSMCs,取第4~7代细胞用于实验。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 目的验证黄酒多酚(YWPC)是否具有抑制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迁移的作用以及其产生作用的信号通路。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培育SD大鼠胸主动脉VSMCs,取第4~7代细胞用于实验。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Hey组(500μmol/LHey),YWPC1mg/L组(500μmol/LHcy+1mg/L YWPC),YWPC10mg/L组(500μmol/L Hey+10mg/L YWPC),YWPC100mg/L组(500μmol/LHey+100mg/L YWPC)。采用M1Tr法检测VSMCs增殖情况;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检测VSMCs迁移和侵袭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Np—AKT/AKT表达情况。为验证YWPC是否经Pi3K/AKT通路发挥抑制VSMCs的增殖和迁移,分别加入L Y-294002和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用来抑制和激活Pi3K/AKT通路,细胞被分为Hcy组,YWPC组,LY-294002+Hey组,LY-294002+YVCPC组;Hcy组,YWPC组,IGF-1+Hcy组,IGF-1+YWPC组,再分别采用上述方法检测-SMCs增殖、迁移和侵袭情况。结果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2周左右细胞融合可以传代,经SN—actin细胞免疫荧光鉴定及DAPI核染,确定细胞纯度在99%以上。24、48h时,5组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575,P=0.016;F=83.756,P=0.014);其中Hcy组OD值高于对照组和YWPC组,且与YWPC呈剂量依赖性(P〈0.05)。24、48、72、96h时,5组VSMCs迁移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cy组VSMCs迁移面积多于对照组(P〈0.05);YWPC组VSMCs迁移面积低于Hcy组,且与YWPC呈剂量依赖性(P〈0.05)。48h时,5组迁移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354,P=0.001);其中Hcy组穿透Transwell膜细胞数高于对照组(P〈0.05);YWPC组穿透Transwell膜细胞数低于Hcy组,且与YWPC呈剂量依赖性(P〈0.05)。5组P—AKT/AK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723,P=0.002);其中Hey组p-AKT/AKT高于对照组(P〈0.05);YWPC组p-AKT/AKT低于Hcy组,且与YWPC呈剂量依赖性(P〈0.05)。加入LY-294002:24h时,各组OD值、VSMCs迁移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875,P=0.004;F:67.723,P=0.002);其中LY-294002+Hcy组OD值、VSMCs迁移面积低于Hcy组(P〈0.05);LY-294002+Hcy组与LY-294002+YWPC组OD值、VSMCs迁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h时,各组VSMCs穿透Transwell膜细胞数、p-AKT/AK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904,P=0.003;F=87.904,P=0.001);其中LY-294002+Hcy组VsMcs穿透Transwell膜细胞数、p-AKT/AKT低于Hcy组(P〈0.05);LY-294002+Hcy组与LY-294002+YWPC组VSMCs穿透Transwell膜细胞数、p-AKT/AK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IGF-1:24h时,各组OD值、VSMCs迁移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052,P=0,007;F=63.085,P=0.002);其中IGF一1+YWPC组OD值、VSMCs迁移面积高于YWPC组(P〈0.05);IGF-1+Hey组与ICF-1+YWPC组OD值、VSMCs迁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h时,各组VSMCs穿透Transwell膜细胞数、p-AKT/AK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941,P=0.008;F=65.011,P=0.005);其中IGF-1+YWPC组VSMCs穿透Transwell膜细胞数、p-AKT/AKT高于YWPC组(P〈0.05);IGF-1+Hey组与IGF-1+YWPC组VSMCs穿透Transwell膜细胞数、p-AKT/AK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WPC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Hcy诱导的VSMCs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类 平滑 血管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室电风暴16例临床救治分析及体会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益平 郭航远 +2 位作者 彭放 裘宇芳 杨芳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9-562,共4页
目的 探讨心室电风暴(VES)的发生原因,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8月-2012年8月抢救治疗的VES患者 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7~70岁,平均(49.6±4.5)岁.16例VES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7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Brug... 目的 探讨心室电风暴(VES)的发生原因,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8月-2012年8月抢救治疗的VES患者 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7~70岁,平均(49.6±4.5)岁.16例VES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7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Brugada综合征1例,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后1例,低钾血症伴QT间期延长1例,急性心肌炎1例,乌头碱中毒1例,脑出血1例.采用电击复律或除颤,应用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可达龙)、硫酸镁等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疗效不佳者加用盐酸艾司洛尔;救治成功者口服可达龙及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维持,部分患者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结果 所有患者予以电击复律或除颤,平均电击4.2次.抢救成功13例,死亡3例;抢救成功者中1例予以补充氯化钾、硫酸镁后病情得到控制;5例经联合应用利多卡因、可达龙、硫酸镁等后病情得以控制;7例经上述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加用盐酸艾司洛尔后VES病情才得以控制.3例患者植入ICD,11例患者继续口服可达龙及倍他乐克维持治疗,随访6个月,无一例复发VES.结论 VES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心肌缺血是常见的诱因;电击复律或除颤是维持VES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首要措施,尚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和及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拮抗剂特别是盐酸艾司洛尔在治疗VES中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心性 肾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 心室电风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芳芳 郭航远 邢杨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5-557,共3页
目的探讨45岁以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来55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特征。结果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诱因明显、起病急骤、症状... 目的探讨45岁以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来55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特征。结果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诱因明显、起病急骤、症状典型且并发症少,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比例分别为45.45%(25/55)、32.73%(18/55)和23.64%(13/55),冠状动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的比例分别为52.73%(29/55)、30.91%(17/55)和16.36%(9/55),罪犯血管大部分为前降支(61.67%),冠状动脉闭塞发生率达35.00%,血栓形成率为14.55%。冠状动脉均无钙化,钢丝一次性通过率、开通成功率为98.18%(54/55),无一例发生PCI并发症,随访3个月无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有一定的诱因和发病临床特点,可针对性进行一级预防,减少发病率;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通血管成功率高,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中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表达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晓苹 赵宏军 +4 位作者 马阿火 秦月花 孙爱静 王晓丽 王兴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684-1688,共5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23例并发SBP的患者为SBP组,66例未并发SBP的患者为非SBP组,SBP... 目的探讨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23例并发SBP的患者为SBP组,66例未并发SBP的患者为非SBP组,SBP组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症SBP(14例)和重症SBP(9例)。检测其血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sTREM-1水平及腹腔积液细胞、多形核白细胞计数(PMN)、乳酸脱氢酶(LDH)、sTREM-1水平。结果 SBP组血清WBC、CRP、PCT、sTREM-1及腹腔积液细胞、PMN、LDH、sTREM-1水平均较非SBP组升高(P<0.05)。非SBP组腹腔积液培养均为阴性,SBP组细菌培养13例(56.5%)患者阳性。轻症及重症SBP患者血清WBC、CRP、PCT、sTREM-1及腹腔积液细胞、PMN、LDH、sTREM-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BP组和非SBP组患者血清sTREM-1水平与腹腔积液sTREM-1水平呈正相关(r=0.737,P<0.001;r=0.275,P=0.025)。结论肝硬化腹腔积液并发SBP患者血清和腹腔积液sTREM-1水平升高,但是不同病情程度患者无差异,sTREM-1有可能作为诊断SBP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炎 腹腔积液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