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结构优势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阳 熊万胜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1-87,共7页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构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对解决当前基层治理实践中存在的结构短板问题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和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是对宏观国...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构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对解决当前基层治理实践中存在的结构短板问题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和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是对宏观国家治理与微观基层治理之间存在的治理枢纽的补强。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统筹城乡一体化的结构性优势、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专业性优势以及协调区域发展的整体性优势,对于破解县域治理和基层治理的结构性困境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当前,构建连续贯通的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市域视野下的新型市县关系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社会治理 县域治理 治理现代化 治理体系中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村庄人口规模的变化规律
2
作者 熊万胜 王诗玮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31,共13页
研究重新审视并修正传统的推拉理论与生命周期说的预设,以期更全面地解释中国人口迁移现象。传统理论通常预设了城乡空间的二元区分,忽略了空间分布及城乡多层次体系和融合的影响。通过修改“结构约束下的推—拉”理论预设,强调社会保... 研究重新审视并修正传统的推拉理论与生命周期说的预设,以期更全面地解释中国人口迁移现象。传统理论通常预设了城乡空间的二元区分,忽略了空间分布及城乡多层次体系和融合的影响。通过修改“结构约束下的推—拉”理论预设,强调社会保护体制的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民工生命周期的影响,指出这可能导致村庄人口得到补充。从多角度验证人口流出地区存在人口恢复的可能及影响,从区位差异角度发现呈现“鞍形分布”和“梯度分布”,并且讨论它们在不同地带的差异。研究从两个方面来改变城乡二元区分的假定:既要看到城镇村多层次体系的存在,也要看到城乡融合对于城乡区分的某种程度的淡化。尽管存在挑战,中国乡村的未来并非完全悲观,许多村庄仍具有吸引人口的能力,其人口变化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村庄人口规模 鞍形分布 城乡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与地方关系视角下的城乡融合发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熊万胜 袁中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5-62,157,共9页
如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命题。基于中国城市传统以及地方与城市关系的独特性,研究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必须注意到城市与地方之间的关系,而既有研究普遍忽视了这一视角。近代已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的快... 如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命题。基于中国城市传统以及地方与城市关系的独特性,研究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必须注意到城市与地方之间的关系,而既有研究普遍忽视了这一视角。近代已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国传统的地方与城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城市地方体制和城乡关系紧密化的态势。结果是,地方政府在行政上服从于城市政府,地方社会系统服从于城市社会系统。在这种城市主导地方社会的城乡格局中,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就有一个如何发挥出地方政府相对于城市立场的自主性问题。而这需要地方政府找准政策平衡点,在城乡之间均衡分配发展权。在现阶段,如果说全局性的大城市中心主义一时难以撼动的话,走出市县内部的城区中心主义是一个可能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与地方关系 城市地方体制 城乡关系紧密化 地方政府自主性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发展单元:街道经济职能的变迁逻辑——对上海取消街道招商引资改革经验的理论解读 被引量:6
4
作者 叶敏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6-135,共10页
街道经济职能变迁已经有着丰富的政策经验,而理论上的解读则相对不足。文章试图从地区发展单元的重构视角出发,对上海取消街道招商引资的制度改革经验作出理论化解读。在梳理和呈现政策创新过程的基础上,将上海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的... 街道经济职能变迁已经有着丰富的政策经验,而理论上的解读则相对不足。文章试图从地区发展单元的重构视角出发,对上海取消街道招商引资的制度改革经验作出理论化解读。在梳理和呈现政策创新过程的基础上,将上海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的政策创新及其回调经验理解为分层式发展单元、统筹式发展单元和混合式发展单元之间的切换过程。相比统筹式发展单元模式,上海事实上选择了混合式发展单元模式,这种地区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既兼顾了经济发展上的专业性分工,又不将层级间的分工绝对化,能够较好地照顾到区域差异和财政开支上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治理 上海 街道 经济职能 招商引资 发展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共享感”空间:城市社区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君 张煜 蒋佳妮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4-142,共9页
人民城市理念是城市社区建设的价值主线,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内涵贯穿于城市建设始终,而城市社区空间的构建和实践离不开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美好的空间也是人民性的重要体现。基于空间理论和人民城市理念,深入剖析上海市B社区在城... 人民城市理念是城市社区建设的价值主线,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内涵贯穿于城市建设始终,而城市社区空间的构建和实践离不开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美好的空间也是人民性的重要体现。基于空间理论和人民城市理念,深入剖析上海市B社区在城市社区环境治理过程中城市社区空间如何实现从物理属性到社会属性的转变,从而回应社区居民的真实需求、服务“公转”带动居民“自转”、实现情感联结的社区团结为核心内容构建“共享感”空间。物理空间生活性、居民自治主体性和社区空间共享性共同促进了社区“共享感”空间的生成,为创建舒适宜居的城市社区生活环境提供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城市 共享感 环境治理 社区团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共同”出发:欠发达地区乡村迈向共同富裕的路径探讨——基于湖北省孝感市金神村的案例
6
作者 熊万胜 王佳璐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57,共12页
在追求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存在“共同优先”与“富裕优先”两种路径选项。在“共同优先”的发展路径中,共同体的建设被置于优先环节,区域内的社会整合既是精神上共同富裕的必要手段,也是促成物质上共同富裕的必要前提。在发展资源匮乏的... 在追求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存在“共同优先”与“富裕优先”两种路径选项。在“共同优先”的发展路径中,共同体的建设被置于优先环节,区域内的社会整合既是精神上共同富裕的必要手段,也是促成物质上共同富裕的必要前提。在发展资源匮乏的欠发达地区乡村应该更加注重“共同优先”的共同富裕路径,从精神世界的重塑入手促进经济上的共同发展。金神村个案的启发是,在人口流失且人心涣散的地区重建乡村共同体,可以通过持续不断的集体行动,凝聚集体共识和重构集体认同,为更高水平的集体行动创造条件,直到能够重建集体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世界,也实现了本地资源的深度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共同优先 集体经济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城:新时代中国城镇化转型升级的关键空间布局 被引量:49
7
作者 刘炳辉 熊万胜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改革开放40余年来,前20年县城在中国城镇化战略中的作用突出,但进入21世纪以后,城镇化进程中的特大城市偏好日益明显。随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县城城镇化的再度强调,这种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模式引起各方的再度重视与审视。中国城镇化战... 改革开放40余年来,前20年县城在中国城镇化战略中的作用突出,但进入21世纪以后,城镇化进程中的特大城市偏好日益明显。随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县城城镇化的再度强调,这种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模式引起各方的再度重视与审视。中国城镇化战略“从偏县城到偏城市再到突出县城”的演变过程,具有内在的演化逻辑与必然性。新时代中国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均已发生巨变,县城将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关键空间布局,县城城镇化模式至少需要包含功能协调、区划设置、交通网络、公共设施、权利保障和治理能力六大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城城镇化 转型升级 空间布局 模式 支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然联系到工作联系:农村基层党群联系机制变迁 被引量:5
8
作者 王佳璐 叶敏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33,共10页
农村基层党群联系是维系和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重要法宝,深入把握农村基层党群联系的机制变迁对于党领导农村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党群联系机制的历史演变来看,农村基层党群联系机制经历了从“自然联系”到“工作联系”的转向,... 农村基层党群联系是维系和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重要法宝,深入把握农村基层党群联系的机制变迁对于党领导农村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党群联系机制的历史演变来看,农村基层党群联系机制经历了从“自然联系”到“工作联系”的转向,两者在联系性质、社会基础、发生场域、依赖主体、运行法则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农村党群联系机制变迁的实践发现:随着业缘关系淡化、传统社会联系的减少及地缘关系的削弱,党群间的“自然联系”趋于消解。基于党和国家的管理逻辑、服务逻辑和党建逻辑,一种密集的自上而下的“工作联系”网络在基层延展。新时期加强基层党群联系的关键在于把密集的工作联系转化为密切的党群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群联系 自然联系 工作联系 基层党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