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网络传媒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解读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王明霞
-
机构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浙江科技学院社会科学部
-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0-212,共3页
-
文摘
随着网络传媒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的多元性、传播的交互性极大冲击了马克思主义传统传播模式,但同时也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途径。网络传媒的互动性、主动参与性以及超时空开放性不仅可以疏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交流渠道,增强大众认同感,而且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时空范围。
-
关键词
当代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网络传媒
策略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被引量:182
- 2
-
-
作者
汤力峰
王学川
-
机构
浙江科技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浙江科技学院社科部
-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4,共5页
-
基金
浙江省教育厅2010年度科研计划项目<网络舆情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201018786)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带来的"去中心化、交互性强、传播迅速、内容良莠不齐"等信息传播特点,对传统的高校思政工作模式产生的冲击与挑战,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工作环境、教育手段、工作队伍、学生素养以及网络应急处置机制等方面。同时,自媒体的特点也使高校思政工作形成新的合力成为可能,高校应通过更新观念、营造"校生合一"的自媒体舆论场、形成法律规范和道德自律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建立专业队伍和学生"首领"相结合的"意见领袖"队伍、构建"网上网下"联动的应急处置机制等方法来创新高校思政工作,探索出适合自媒体环境的新方法。
-
关键词
自媒体
思政工作
创新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古巴华工案与晚清外交近代化
被引量:9
- 3
-
-
作者
陈晓燕
杨艳琼
-
机构
浙江科技学院社科部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9-165,共7页
-
文摘
从《北京条约》到《中西和好贸易条约》的签订,从陈兰彬使团的派出到《会订古巴华工条款》的签订,以及向古巴遣使设领等,晚清政府海外华人政策的演变,经历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与此同时,在处理由华工问题而引起外交纠纷时,清政府也开始采纳近代国际关系中的行为规范,步入外交近代化历程。
-
关键词
近代化
晚清时期
中国
外交政策
古巴
移民政策
-
分类号
K25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论政治文明
被引量:3
- 4
-
-
作者
万斌
王学川
-
机构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浙江科技学院社科部
-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2期82-88,共7页
-
文摘
本文认为政治文明作为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 ,突出表现为个人与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合理状态。人类追求政治文明 ,就是在追求自身政治结合的最佳方式。当代政治文明突出表现在 :对主体自由发展的整合 ,对社会活力的激发和持续发展以及社会长治久安的保障。政治文明的理论根基 ,可以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领域里找到强有力的诠释。在当代社会视野中 ,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政治妥协。政治妥协是解决特殊政治矛盾冲突的一种策略和机制 ,其基本特征是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 ,暂时的局部的利益牺牲与长远的全局的利益获取相统一 ,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
关键词
政治文明
政治妥协
政治矛盾
哲学认识论
政治学
伦理学
文化观念
-
分类号
D60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大学战略: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与管理
被引量:32
- 5
-
-
作者
刘宗让
-
机构
浙江科技学院社会科学部
-
出处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23,共6页
-
文摘
大学战略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进行利益相关者分析。根据利益相关者对大学战略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外部利益相关者和内部利益相关者。外部利益相关者通过是否与大学合作、是否为其提供社会或政策支持从而改变大学的竞争环境、竞争优势和竞争标的来影响大学战略,内部利益相关者从大学战略的实施为各自价值最大化提供基础出发对大学战略进行影响。利益相关者通过政策法规、供求关系、参与学校决策三种形式影响大学战略管理过程。对利益相关者定位通常采用权力-动力矩阵和权力-利益矩阵法。根据利益相关者对大学战略的威胁和支持程度的高低,可以分别采取维持型、摇摆型、进攻型和防御性四种不同的管理策略来进行应对。
-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影响
大学战略
-
分类号
G647.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论历史进步
被引量:2
- 6
-
-
作者
万斌
王学川
-
机构
浙江省社联
浙江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4-109,共6页
-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当代建构”(编号:06 MLZB01ZD)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历史进步的基本内涵主要表现为:历史进步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事实与价值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相对与绝对的统一。历史进步的基本形式,只有对抗和非对抗两种。它们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恩格斯认真梳理了历史进步观念的演进轨迹,他们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来理解历史进步,从而深刻地揭示了历史进步的本质。
-
关键词
历史进步
基本内涵
基本形式
实践
-
分类号
K0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论历史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
被引量:4
- 7
-
-
作者
万斌
王学川
-
机构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
出处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共5页
-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当代建构"(06MLZB01ZD)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历史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具有对立统一关系。历史认识的主体性并不等于历史认识的主观性,混淆二者将会导致历史认识领域中的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历史认识论或者客观主义历史认识论的失误。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不同于本体论范畴的客观性,后者是指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前者则是以本体论的客观性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或者说历史认识与客观历史的能动符合。由于历史认识的主体性的不可避免的介入,使得我们把握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时不得不考虑历史认识的主体性对之的影响。一是历史认识的主体性及其作用是产生客观历史认识的必要条件,因而追求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并不需要排斥主体性及其作用;二是历史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并不影响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三是在主客体关系中去准确把握历史认识的客观性的科学内涵。
-
关键词
历史认识
主体性
客观性
对立统一关系
-
分类号
K01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网络群体性事件对政府管理的挑战与应对之策
被引量:17
- 8
-
-
作者
廖芳玲
顾金喜
-
机构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科技学院社科部
浙江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
-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6-219,共4页
-
基金
浙江省社科联重点课题"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研究"(编号08Z29)的研究成果
-
文摘
近些年来发生的诸多重大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往往是导致事件扩大化的"导火索"并推动其恶性化发展,实质上也成为了阻碍事件有效解决的"绊脚石"。当前,汹涌的民意表达构成了政府网络治理的民意挑战,迅捷多变复杂的网络对政府引导与管控提出了多方挑战。本文分析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内涵及其对当前我国政府公共治理的挑战。最后,从战略认识、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和完善官员问责制等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
关键词
网络群体性事件
联系
挑战
应对
-
分类号
D631.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大学德育功利化的危害和根源
被引量:7
- 9
-
-
作者
廖芳玲
王学川
-
机构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科技学院社科部
浙江科技学院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2-73,共2页
-
基金
浙江科技学院教研项目“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研究”(编号2008-A16)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大学德育功利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忽视或遮蔽了大学德育的根本目的,替换或抽空了大学德育的实质内容,只能依赖或注重于说教、灌输式的德育方式和手段,造成德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缺失,从而使大学德育陷入困境。从历史根源看,中国传统伦理的政治化倾向仍深深地影响着今天的大学德育。从社会根源看,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功利化以及教育自身推行的产业化,造就了功利化的大学德育。从认识根源看,规范性伦理、功利主义思维方式和客体化德育模式使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导致了功利化的大学德育。
-
关键词
大学德育
功利化
危害
根源
-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高校思政理论课合作性教学模式初探
被引量:7
- 10
-
-
作者
孙丽珍
-
机构
浙江科技学院社科部
-
出处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0-52,共3页
-
基金
2008年浙江科技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08—B32)
-
文摘
高校思政理论课采用合作性教学模式,必须创新教学理念,在指导思想上确立以人为本意识,在组织任务上确立合作增效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确立研讨创新意识,在培养目标上确立能力素质意识;实施合作性教学模式,教学主体应从“单兵作战”转向“协同作战”,教学内容应从全面完整转向“精而管用”,教学方式应从“以授为主”转向“以导为主”,考核评价应从“单维应试”转向“多维素质”;另外合作性教学模式还需要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多方面配合才能保障落实。
-
关键词
高校
思政理论课
合作性教学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G633.7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转型期乡村权力结构的特征及其影响
被引量:5
- 11
-
-
作者
徐国普
-
机构
浙江科技学院社科部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4-66,共3页
-
文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村民自治政策的实施,对乡村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乡村权力结构开始由人民公社时期的高度集中型嬗变成多极化的态势,主要表现为以党政组织为主体的组织多样化和乡村权力阶层的多元化。这种多极化权力结构具有两个全新的特点一是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出;二是非党员干部的比例不断上升。多极化的权力结构适应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有力地推动着乡村社会的现代化。
-
关键词
转型期
乡村权力结构
多极化
现代化
-
分类号
D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应用型院校治理现代化评价模型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3
- 12
-
-
作者
金劲彪
王佳丽
孙丽珍
-
机构
浙江树人学院科研与社会合作处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科研处
浙江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6-51,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
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项目“应用型高校治理现代化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2021GH040)。
-
文摘
高校治理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应用型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生力军,以其为对象构建治理评价体系,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引领和促进此类院校合理定位、重视内涵和发挥优势。研究利用德尔斐法,经过多轮调研和修正,形成了应用型院校治理现代化评价模型,它包含3个维度,由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共同组成,体现了高教共性与应用特色、办学理念与治理实践、发展过程与产出结果相互结合的突出特征。
-
关键词
应用型院校
治理现代化
评价模型
-
Key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governance modemnization
evaluation model
-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江苏红十字会的两次组织整顿
被引量:3
- 13
-
-
作者
徐国普
-
机构
浙江科技学院社会科学部
-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8-104,120,共8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国家与社会的互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红十字会研究"(10YJC770103)阶段性成果
同时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红十字会灾害救助机制研究"(09YJA840001)资助
-
文摘
20世纪50年代江苏红十字会经历两次组织整顿。50年代初期的分会改组,重在机构改选、思想整顿和社团登记;50年代中后期的组织调整,则重在各级组织创建和管理体制建构。两次整顿促成了红十字会自身性质、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演变,这表明红十字会的组织发展,总体上与社会运行呈正相关关系。不过,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红十字会等社会组织严重依附政府,其独立发展的空间极为狭小,这是历史留下的深刻教训。
-
关键词
江苏红十字会
组织整顿
双重分层管理
-
分类号
D632.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K2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被引量:2
- 14
-
-
作者
占光胜
-
机构
浙江科技学院社会科学部
-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150-151,共2页
-
基金
2010年浙江科技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ⅠA-s01)
-
文摘
文章介绍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必要性,例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进行二次转化的必然选择,实现课程标准的最佳选择,教学主体实现对课程创新的必经途径等,同时提出开展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需要从逻辑思维体系转化、教学内容转化、主客体转化三方面来实现。
-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材体系
教学体系
转化
-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论社会调节机制的发生及特征
- 15
-
-
作者
万斌
王学川
-
机构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科技学院社科部
-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3-129,共7页
-
基金
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社会调节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号:08MLZB002Z)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原始社会存在的各种禁忌和礼仪,是社会调节机制的雏形。进入阶级社会,由于社会调节主体——国家的确立,社会调节主导观念——意识形态的构建,使得社会调节机制的发生成为现实。从发生学角度看,社会调节机制根源于社会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其发生就必然具有主客体根据和辩证性质。社会调节机制的发生是建立在人类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同时也离不开人类具备一定的理性自觉和价值共识。
-
关键词
社会调节机制
发生
主客体
意识形态
人性
-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
-
题名论我国社会调节机制发展的主要特征
- 16
-
-
作者
万斌
王学川
-
机构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学刊>
浙江科技学院社科部
-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0,共6页
-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社会调节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08MLZB002Z)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我国社会调节机制的发展具有以下8个主要特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阶级性与全人类性的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继承性与变革性的统一、制度化调节与非制度化调节的统一、突破式与渐进式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发展与代价的统一。本文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现实,对我国社会调节机制发展的这些主要特征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社会调节机制
发展
主要特征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法治思维模式下的环境行政决策分析
- 17
-
-
作者
王楠
顾建亚
-
机构
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浙江科技学院社科部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60-62,共3页
-
基金
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法律有效实施中的权力决策及制约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4C35080)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环境行政决策是对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发展的决策过程,政府作为主要的决策主体,存在更依赖于地方领导觉悟和素质等现象。通过案例梳理,发现决策失误、失当的案例都是由于决策主体违背了法治思维造成的,文章通过对影响环境决策法治思维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法律至上、权力制约、程序正当是保证环境行政决策中贯穿法治思维的重要因素。
-
关键词
环境决策
法治思维
原因
权利
程序
-
分类号
D922.68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D92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
题名大学利益相关者管理措施与执行力度的实证研究
- 18
-
-
作者
刘宗让
-
机构
浙江科技学院社科部
-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41,共4页
-
基金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高校战略中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实证研究>(项目编号I0YJA880090)
-
文摘
利用专家调查法,对大学10类利益相关者各个管理措施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并排序;再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收集到的中国大学利益相关者各个管理措施的执行力度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证实了大学对各类利益相关者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不仅各种管理措施重要性和执行力度存在差异,而且利益相关者管理措施重要性与执行力度之间也存在差异,大学利益相关者管理措施有全面执行、基本执行和选择执行三种策略。
-
关键词
大学利益相关者
管理措施
执行力度
实证研究
-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习近平“两山”思想的逻辑体系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8
- 19
-
-
作者
钭利珍
顾金喜
-
机构
浙江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科技学院基地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科学发展观和浙江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4,共7页
-
基金
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之江青年课题)“党外知识分子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调查%(批准号16ZJQN040YB)和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源头治理--基于“两山”论断在浙江的实践分析”(批准号15LLXC18YB)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作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两山"思想以深刻的问题导向为逻辑起点,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两山"思想以"美好生态就是最普遍民生福祉"的民生观为起点,绿色、协调发展观为实现路径,最严格制度和最严密法制保护的生态法治观为制度保障,蕴含着丰富的发展理念和缜密的逻辑体系,针对"中国经济新常态"提出的战略性指导,对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中国生态话语体系建构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
关键词
“两山”思想
逻辑体系
绿色发展
当代价值
-
Keywords
Thought of "Two Mountains"
Logic System
Green Development
Contemporary Value
-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共情和包容——罗蒂团结思想诠释与批评
被引量:2
- 20
-
-
作者
钭利珍
傅丽红
张国清
-
机构
浙江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
-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107,113,158,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正义论》诠释与批评”(基金编号17BZX013)
-
文摘
罗蒂将团结视为对他人苦难、耻辱、残忍等经历的共情与想象,是道德进步与社会进步的一部分。从积极方面看,罗蒂强调人文科学在促进人类团结上的先锋价值;从消极方面看,罗蒂团结思想弱化对制度差异的敏感性,暴露了其文化相对主义的局限性。罗蒂团结思想的最大不足在于没有从社会基本制度方面来探讨人类克服苦难的根本办法,但是,罗蒂正确揭示了共情是团结的前提,这一点是对团结的本质性认识,值得充分肯定。
-
关键词
罗蒂
共情
和解
团结
-
Keywords
Rorty
sympathy
reconciliation
unity
-
分类号
D091
[政治法律—政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