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卓越“现场电气工程师”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31
1
作者 何致远 郑玉珍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25,共3页
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电气工程高等教育的困惑,剖析比较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育模式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工程教育理念,提出了卓越"现场电气工程师"培养目标与要求,确立了现场电气工程师的知识... 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电气工程高等教育的困惑,剖析比较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育模式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工程教育理念,提出了卓越"现场电气工程师"培养目标与要求,确立了现场电气工程师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大纲,构建了现场电气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工作创造实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电气工程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SSDLite的光伏组件缺陷检测
2
作者 项新建 汤卉 +3 位作者 肖家乐 王世乾 张颖超 王磊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9-675,共7页
为了应对光伏组件缺陷检测中人工检测速度缓慢以及使用YOLO等深度学习模型时速度较慢且硬件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SDLite的多层特征融合轻量化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MobileNetV2作为SSDLite模型的骨干网络,并从中提取3个不同层... 为了应对光伏组件缺陷检测中人工检测速度缓慢以及使用YOLO等深度学习模型时速度较慢且硬件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SDLite的多层特征融合轻量化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MobileNetV2作为SSDLite模型的骨干网络,并从中提取3个不同层次的特征层进行特征融合。针对不同缺陷的尺寸特点,对模型中的先验框的大小也进行了重新设计。在MobileNetV2的瓶颈结构中引入CBAM注意力机制,以提高模型的检测精度。相比传统的SSDLite模型,该文模型平均精度从65.8%提高至72.4%,虽然速度略微下降,但已基本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SSDLite 多层特征融合 MobileNetV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复杂工程问题”的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被引量:39
3
作者 周克宁 罗朝盛 康敏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1-54,共4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标准中引入了"复杂工程问题"的概念,培养学生具有解决本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是工科专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本文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介绍了"复杂工程问题"的特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标准中引入了"复杂工程问题"的概念,培养学生具有解决本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是工科专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本文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介绍了"复杂工程问题"的特征把握要点、"复杂工程问题"指标点的分解方法以及如何将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教学环节植入专业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认证 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 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Mecanum底盘的自适应路径规划算法
4
作者 黄晓宇 孙勇智 +2 位作者 李津蓉 刘薇 李恒通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0-537,共8页
为解决狭小且复杂工作环境下,麦克纳姆轮自动导引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最优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麦克纳姆轮底盘运动学模型改进的A^(*)算法。首先,将麦克纳姆轮AGV等效为二维最小外接矩形,利用其全向移动特性设计路... 为解决狭小且复杂工作环境下,麦克纳姆轮自动导引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最优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麦克纳姆轮底盘运动学模型改进的A^(*)算法。首先,将麦克纳姆轮AGV等效为二维最小外接矩形,利用其全向移动特性设计路径搜索策略;其次为提高规划路径的安全性,依据模型特征构建了拓展模型避障矩阵;最后引入二维高斯核函数自适应调整算法实际代价函数和启发估计代价函数的权重系数,平衡搜索的全局性和快速性。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在搜索时间和安全性能均高于普通算法,提高了麦克纳姆轮AGV通过狭窄空间或转弯死角的能力,增强了路径搜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纳姆轮 A^(*)算法 外接矩形 拓展模型避障矩阵 二维高斯核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几何特征识别的柔性触觉感知系统研究
5
作者 余婉婷 孙勇智 +2 位作者 李津蓉 张以涛 丁祎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66,共5页
针对视觉感知对光照条件要求高、无法对不可见区域和遮挡区物体进行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用于物体几何特征识别的小型化柔性触觉感知系统。建立了触觉感知系统多物理场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了不同接触深度条件下物体几何特征... 针对视觉感知对光照条件要求高、无法对不可见区域和遮挡区物体进行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用于物体几何特征识别的小型化柔性触觉感知系统。建立了触觉感知系统多物理场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了不同接触深度条件下物体几何特征对接触表面形变、应力分布和感知电极阵列电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通过电极阵列电压数据识别接触物体大小、形状和接触深度,具有良好的几何感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感知 几何特征 多物理场仿真 形状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用电流互感器全自动伏安特性试验仪研制 被引量:8
6
作者 潘文诚 唐根宝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53,共4页
介绍一种全自动伏安特性试验仪的研制过程。装置的强电和弱电环节在单片微计算机的控制下协调工作。内置的升压器由伺服电机驱动,具有不同的升、降压速率。电压和电流双通道测量,2路A/D同时转换,体现了真正的实时性。采样前对被测电量... 介绍一种全自动伏安特性试验仪的研制过程。装置的强电和弱电环节在单片微计算机的控制下协调工作。内置的升压器由伺服电机驱动,具有不同的升、降压速率。电压和电流双通道测量,2路A/D同时转换,体现了真正的实时性。采样前对被测电量进行真有效值变换,避免了试验中互感器铁芯磁饱和时,电压、电流波形的畸变对测量准确性的影响。切换量程通道的电子模拟开关中导通电阻的处理和仪器的数字式校准技术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各通道全量程精度均高于0.5%。为在伏安特性曲线图中体现出铁芯饱和前电流值的细微变化,试验数据的尺度变换技巧实现了特性曲线在对数坐标中的显示和打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互感器 伏安特性试验 饱和曲线 对数坐标 量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伏安试验仪上位机界面的图形化编程 被引量:1
7
作者 潘文诚 费志刚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3-46,共4页
应用LabVIEW图形化语言开发了伏安试验仪的上位机接口界面。设计中,为适应简单通信协议,把串行口初始化成直接二进制字节传送的形式;为满足试验中伏安特性曲线的实时显示,用循环结构实现了XY Graph的实时趋势显示;为取得试验数据中指定... 应用LabVIEW图形化语言开发了伏安试验仪的上位机接口界面。设计中,为适应简单通信协议,把串行口初始化成直接二进制字节传送的形式;为满足试验中伏安特性曲线的实时显示,用循环结构实现了XY Graph的实时趋势显示;为取得试验数据中指定的15对索引值,灵活应用了数组的搜索和插值功能节点;正确使用文件管理节点,使试验结果的保存与调出都具有Windows菜单选项风格;试验报告的打印由子VI(Virtual Instrument)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安特性试验 LabVIEW 串行通信 实时趋势图 搜索与插值 文件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模态融合的光伏电站周界入侵检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侯北平 陈家豪 +2 位作者 朱昱臻 郑洋斌 于爱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9-295,共7页
针对分布式光伏电站周界入侵检测数据不足、精度低、检测异物不完全等问题,在双模态特征融合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式的周界入侵目标检测算法(VT-DETR)。首先,将单通道网络拓展为双通道网络,以同时提取可见光与红外图像的多维特征;其次,引... 针对分布式光伏电站周界入侵检测数据不足、精度低、检测异物不完全等问题,在双模态特征融合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式的周界入侵目标检测算法(VT-DETR)。首先,将单通道网络拓展为双通道网络,以同时提取可见光与红外图像的多维特征;其次,引入软权重分配策略,以弥补可见光与红外图像融合时热辐射信息的缺失;最后,改善损失函数的计算方式,提升注意力机制训练效率。另外,构建面向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周界入侵图像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算法的平均检测精度达到92.08%,验证了该方法在分布式光伏电站周界入侵检测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图像融合 分布式光伏电站 周界入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TCN-GRU模型的水质预测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项新建 许宏辉 +4 位作者 谢建立 丁祎 胡海斌 郑永平 杨斌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97,共6页
为充分挖掘水质数据在短时震荡中的变化特征,提升预测模型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VMD(变分模态分解)、TCN(卷积时间神经网络)及GRU(门控循环单元)组成的混合水质预测模型,采用VMD-TCN-GRU模型对汾河水库出水口高锰酸盐指数进行预测,并与此... 为充分挖掘水质数据在短时震荡中的变化特征,提升预测模型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VMD(变分模态分解)、TCN(卷积时间神经网络)及GRU(门控循环单元)组成的混合水质预测模型,采用VMD-TCN-GRU模型对汾河水库出水口高锰酸盐指数进行预测,并与此类研究中常见的SVR(支持向量回归)、LSTM(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TCN和CNN-LSTM(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这4种模型预测结果对比表明:VMD-TCN-GRU模型能更好挖掘水质数据在短时震荡过程中的特征信息,提升水质预测精度;VMD-TCN-GRU模型的MAE(平均绝对误差)、RMSE(均方根误差)下降,R^(2)(确定系数)提高,其MAE、RMSE、R^(2)分别为0.0553、0.0717、0.9351;其预测性能优越,预测精度更高且拥有更强的泛化能力,可以应用于汾河水质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预测 混合模型 变分模态分解 卷积时间神经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 时间序列 汾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用风帆自动控制系统研究
10
作者 黄奕衡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X期79-81,84,共4页
风能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利用风力风帆协助船舶航行,逐步成为一种理想的船舶节能减排措施。传统搭载风帆的船舶,其风帆的升降和风帆迎风角的改变基本靠人工来完成,这样不仅对于船舶作业人员来说劳动强度大,而且当风向发送改变时不能... 风能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利用风力风帆协助船舶航行,逐步成为一种理想的船舶节能减排措施。传统搭载风帆的船舶,其风帆的升降和风帆迎风角的改变基本靠人工来完成,这样不仅对于船舶作业人员来说劳动强度大,而且当风向发送改变时不能迅速、自动改变风帆的迎风角,操作具有一定的迟滞性,而且不能较为有效的利用风能。为了克服原始人工操帆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对船舶用风帆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分析风帆的空气动力性能和控制方法,得到最佳帆位角和最佳操帆曲线的方法。在此基础对系统进行原理性的设计。系统操作简单,当风向改变时能自动改变风帆的迎风角,实现最佳的操帆曲线,为船舶提供最大的推进力,达到节约人力和节省资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风帆 自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EMDAN-VMD-TCN-lightGBM模型的水质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项新建 张颖超 +3 位作者 许宏辉 厉阳 王世乾 郑永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5,共10页
针对目前水质预测模型中因为数据本身的复杂性、在信号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噪声干扰以及分解深度不够导致单一分解难以全面捕捉信号非线性特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分解的水质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完全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 针对目前水质预测模型中因为数据本身的复杂性、在信号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噪声干扰以及分解深度不够导致单一分解难以全面捕捉信号非线性特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分解的水质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完全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对原始数据进行分解,再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MD)对熵值最高的模态分量进行二次分解,最终将处理后的时间序列输入到TCN-lightGBM多特征预测模型中。同时,采用麻雀算法(SSA)对预测模型进行优化。以山东省玉符河水质为例,本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是0.1053,平均绝对误差(MAE)是0.0815,决定系数(R2)是0.9471,与GRU、LSTM、LightGBM、TCN等当下较为流行的模型的预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R2上本模型提升了53.04%、70.41%、66.07%、65.20%等,在RMSE上减少了62.76%、65.50%、64.93%、64.80%等,在MAE上降低了62.76%、66.24%、63.80%、65.24%等。由此可知,基于CEEMDAN-VMD-TCN-lightGBM的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泛化能力和捕捉信号非线性特征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分解 TCN lightGBM 多特征预测 水质预测 麻雀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s的水稻叶病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项新建 郑雨 +3 位作者 曹光客 李旭 尤钦寅 姚佳娜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218,共7页
水稻叶病防治在提高水稻产量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水稻叶病人工检查速度慢、主观性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水稻叶病目标检测方法。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得到先验框尺寸,增强检测模型对水稻叶病的适应性;将轻量级空间注意力与... 水稻叶病防治在提高水稻产量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水稻叶病人工检查速度慢、主观性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水稻叶病目标检测方法。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得到先验框尺寸,增强检测模型对水稻叶病的适应性;将轻量级空间注意力与通道注意力融合,对高层语义特征信息增强,增强模型对病害信息的感知度;并结合特征金字塔网络,融合多尺度感受野获取目标上下文信息,有效地增强模型对目标周围特征的提取,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度。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v5s算法平均检测精度(IOU=0.5)提高4.3%,F1值提高5.3%,帧率FPS为58.7 f/s。有效提升Yolov5s算法对水稻叶病的检测精度,达到实时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叶病检测 K-MEANS聚类 注意力机制 多尺度感受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融合的珐琅礼盘细小杂质检测
13
作者 项新建 尤钦寅 +1 位作者 郑雨 黄炳强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0,共7页
针对高端珐琅礼盘对美观度要求高,人工目检对尺寸大于100μm的表面可视杂质识别困难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珐琅礼盘细小杂质视觉检测方法。将采集到的灰度图像分为中心区域与边缘区域两类,对边缘区域图像进行阈值分割、最小二乘曲线拟合,... 针对高端珐琅礼盘对美观度要求高,人工目检对尺寸大于100μm的表面可视杂质识别困难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珐琅礼盘细小杂质视觉检测方法。将采集到的灰度图像分为中心区域与边缘区域两类,对边缘区域图像进行阈值分割、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提取出感兴趣区域;使用指定截止频率的傅里叶变换抑制两类图像中的细小噪声,获得检测区域图像;根据杂质的形态学特点设计基于图像融合的迭代算法,并通过测量最小外界矩形长边长度实现尺寸提纯,提高杂质的检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含有细小杂质缺陷样本的检出率为91.43%,单幅样本的平均检测耗时为577.4 ms,目标杂质漏检率为3.58%,可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珐琅礼盘 缺陷检测 曲线拟合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分类器和证据理论融合的水质分类方法
14
作者 项新建 颜超龙 +2 位作者 费正顺 郑永平 李可晗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3,共5页
针对单分类器对不同水质类别识别不均衡、水质分类准确率较低、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分类器和证据理论融合的水质分类方法。选取深度神经网络分类器、改进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和贝叶斯分类器3种分类器,通过全概率公式构建信度函... 针对单分类器对不同水质类别识别不均衡、水质分类准确率较低、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分类器和证据理论融合的水质分类方法。选取深度神经网络分类器、改进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和贝叶斯分类器3种分类器,通过全概率公式构建信度函数,基于证据理论对信度函数进行融合,获得多分类器融合模型。从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站发布的2022年3月1—22日水质数据中选取3 558条数据为样本集,采用DNN水质分类模型、PSO-SVM水质分类模型、贝叶斯水质分类模型和多分类器融合模型对待测样本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多分类器融合模型对水质类别判定的平均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分别为94.2%、93.8%、94.2%和94.0%。相较于DNN水质分类模型、PSO-SVM水质分类模型、贝叶斯水质分类模型,多分类器融合模型准确率分别提高5.6%、9.8%和13.6%,精确率分别提高5.2%、10.0%和10.9%,召回率分别提高5.6%、9.8%和13.6%,F1值分别提高5.4%、10.2%和12.3%,多分类器融合模型在水质分类方面的准确性和适应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分类 多分类器 神经网络 证据理论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注意力的非侵入式负荷辨识算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苑儒 张金江 赵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6-210,共5页
针对目前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算法准确率不高、训练耗时较长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注意力的非侵入式负荷辨识算法。首先,对负荷数据设置最短运行和最短停止时长以降低测量误差带来的干扰。然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负荷数据进行训练,构... 针对目前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算法准确率不高、训练耗时较长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注意力的非侵入式负荷辨识算法。首先,对负荷数据设置最短运行和最短停止时长以降低测量误差带来的干扰。然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负荷数据进行训练,构建的神经网络包括编码器、时间池化器、解码器,并在解码器中引入卷积注意力模块来计算时间序列中当前时刻最重要的信息。最后利用UKDALE数据集对所提负荷辨识模型进行验证,并与现有算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更好的辨识精度和泛化能力,训练所用时间减少约2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 注意力机制 卷积神经网络 残差连接 负荷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异步电机参数的计算与测量 被引量:18
16
作者 康敏 黄进 +3 位作者 刘东 杨家强 郑瑜 姜海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81-87,共7页
多相电机参数的分析和计算对电机的设计和控制有重要意义。以绕组均匀分布的多相异步电机为例,根据多相电机定转子的实际结构,利用绕组函数法,求解了相坐标系下的电机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旋转坐标系下多相电机的数学模型,推导了多... 多相电机参数的分析和计算对电机的设计和控制有重要意义。以绕组均匀分布的多相异步电机为例,根据多相电机定转子的实际结构,利用绕组函数法,求解了相坐标系下的电机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旋转坐标系下多相电机的数学模型,推导了多相电机各d-q平面内的参数,尤其是各平面内定子激磁电感和谐波漏感、转子电阻和漏感等。分别采用解析法、有限元法以及实验测量方法计算了一台9相异步电机的参数,并以此验证该电机参数表达式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 电机参数 绕组函数 谐波漏感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状特征的移动目标实时分类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侯北平 朱文 +1 位作者 马连伟 介婧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19-1825,共7页
基于室外场景中移动目标的形状特征,提出了一种利用多级神经网络进行运动目标实时分类的方法。在对人、人群、自行车、大汽车与小汽车5种常见运动目标的形状特征分析基础上,将七阶矩、分散度、长宽比、离散度作为分类特征向量,利用多级... 基于室外场景中移动目标的形状特征,提出了一种利用多级神经网络进行运动目标实时分类的方法。在对人、人群、自行车、大汽车与小汽车5种常见运动目标的形状特征分析基础上,将七阶矩、分散度、长宽比、离散度作为分类特征向量,利用多级神经网络进行了目标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误判率低、分类精度高,能较好地实现单人、人群、自行车、汽车的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车识别 运动检测 神经网络 目标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线路潜供电流的仿真计算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剑萍 张思 +4 位作者 丘文千 戴攀 陈光 王东举 周浩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75,共5页
建立了1 000 kV双端电源输电线路模型,利用EMTP仿真计算加装快速接地开关(HSGS)前后和加装带中性点小电抗的并联电抗器前后潜供电流的幅值,结果显示,加装带中性点小电抗的并联电抗器限制潜供电流的效果更优。分析了接地过渡电阻的取值... 建立了1 000 kV双端电源输电线路模型,利用EMTP仿真计算加装快速接地开关(HSGS)前后和加装带中性点小电抗的并联电抗器前后潜供电流的幅值,结果显示,加装带中性点小电抗的并联电抗器限制潜供电流的效果更优。分析了接地过渡电阻的取值和线路载流量对潜供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对补偿前的潜供电流影响很小,对于加装HSGS后,线路载流量的影响依然很小,而接地过渡电阻的取值对潜供电流影响较大,潜供电流随接地过渡电阻增大而减小。分析显示,对于某特高压示范线路,HSGS的接地电阻选取小于1.5Ω时较合理,中性点小电抗取为150Ω左右时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出现最小值。对1 000 kV的长线和短线分别仿真,可知线路越长,潜供电流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仿真 潜供电流 并联电抗器 快速接地开关 中性点小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矢量PWM多相变频调速系统非正弦供电技术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东 黄进 +2 位作者 于文娟 康敏 杨家强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1-47,共7页
针对多相感应电机正弦供电时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低、输出转矩小的问题,建立了多相感应电机非正弦空间电压矢量PWM(NSVPWM)的数学模型,分析了NSVPWM与谐波注入PWM的内在联系,探讨了NSVPWM各个d-q平面参考电压矢量给定问题。以一台九相集... 针对多相感应电机正弦供电时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低、输出转矩小的问题,建立了多相感应电机非正弦空间电压矢量PWM(NSVPWM)的数学模型,分析了NSVPWM与谐波注入PWM的内在联系,探讨了NSVPWM各个d-q平面参考电压矢量给定问题。以一台九相集中整距绕组感应电机为例,在保持齿、轭部磁密幅值分别相等、定子铜耗相同的前提下,将其分别在SPWM、正弦空间电压矢量PWM和NSVPWM调制策略下的输出转矩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证明,采用NSVPWM控制策略时,九相集中整距绕组感应电机输出转矩比采用SPWM时提高了大约6.42%,最后分析了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 集中整距绕组 非正弦 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 输出转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电机非正弦供电下的定子缺相容错控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孔武斌 黄进 +2 位作者 康敏 李炳楠 耿泽暘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4,共6页
多相电机通常采用集中绕组和非正弦供电方式,以改善磁场分布并提高电机的转矩密度。针对多相电机的上述特点,提出定子缺相时非正弦供电的容错运行策略。以9相异步电机为例,基于故障前后定子磁动势保持不变的原则,构建了剩余各相的电流... 多相电机通常采用集中绕组和非正弦供电方式,以改善磁场分布并提高电机的转矩密度。针对多相电机的上述特点,提出定子缺相时非正弦供电的容错运行策略。以9相异步电机为例,基于故障前后定子磁动势保持不变的原则,构建了剩余各相的电流方程组。分析了忽略7次谐波磁场、仅保持故障前后1、3、5次定子磁动势不变等容错策略,并通过引入定子铜耗最小的附加条件来求解正常相的电流。电流环采用比例谐振控制算法,实现了相坐标系下的无静差控制。通过实验对上述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多相电机在非正弦供电情况下能获得较高的转矩密度和较平稳的运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电机 缺相故障 容错运行 比例谐振 非正弦供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