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固态发酵生物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50
1
作者 魏培莲 岑沛霖 盛春琦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4,69,共6页
对固态发酵中生物量测定常用的3种细胞组分(核酸、麦角固醇、氨基葡萄糖)作为生物量测定指标的可行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核酸组分在细胞中含量比较稳定,可较好地指示生物量的变化,氨基葡萄糖受培养基成分影响较大,只适合固定成... 对固态发酵中生物量测定常用的3种细胞组分(核酸、麦角固醇、氨基葡萄糖)作为生物量测定指标的可行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核酸组分在细胞中含量比较稳定,可较好地指示生物量的变化,氨基葡萄糖受培养基成分影响较大,只适合固定成分培养基中生物量的表征,而麦角固醇在细胞中的含量不太稳定,不适合作为生物量测定的指标。运用核酸法对土曲霉固态发酵产lovastatin过程中的菌体量变化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核酸 麦角固醇 氨基葡萄糖 生物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应器发酵海藻功能食醋的研究(Ⅰ)——多元混菌固定发酵海藻酒醪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克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8-32,56,共6页
以海带为主要原料,采用PVA固定化酿酒酵母、产香酵母和醋酸菌双轮发酵酿造海藻功能食醋进行了研究。对游离细胞与固定化细胞与固定化细胞的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产酒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发酵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酿酒酵母... 以海带为主要原料,采用PVA固定化酿酒酵母、产香酵母和醋酸菌双轮发酵酿造海藻功能食醋进行了研究。对游离细胞与固定化细胞与固定化细胞的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产酒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发酵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和产香酵母二种菌种菌量的最佳配比为4∶1,发酵温度20℃,固定化细胞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凝胶粒的充填系数分别为0.25和0.5,游离混合细胞的发酵时间为7d,固定化细胞连续发酵稀释速率0.12/h其发酵时间为0.5d左右。经160d连续发酵实验,PVA固定化细胞粒子的机械强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发酵动力学 聚乙二醇 固定化细胞 多元混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二甲苯液相催化氧化动力学(Ⅱ)温度效应 被引量:28
3
作者 谢刚 李希 牛俊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013-1016,共4页
p -Xylene liquid phase oxidation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f 186-197 ℃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temperature effect. The kinetics model developed in Part(Ⅰ) was used to fit the data.The rate constants obta... p -Xylene liquid phase oxidation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f 186-197 ℃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temperature effect. The kinetics model developed in Part(Ⅰ) was used to fit the data.The rate constants obtained can be well represented by the Arrhenius relationship.The obtained activation energy of different reaction steps ranged from 54 kJ·mol -1 to 93 kJ·mol -1 , among them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p -toluic acid to 4-carboxybenzaldehyde step was the highest (92.8 kJ·mol -1 ) and that of 4-carboxybenzaldehyde to terephthalic acid step was the second(84.9 kJ·mol -1 ).They are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e values of the other steps (54.94-67.53 kJ·mol -1 ). This fact showed that oxidation of the second methyl group of p -xylene was more sensitive to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 than the first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甲苯 氧化 活化能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二甲苯液相催化氧化动力学 (Ⅲ) 催化剂配比与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成有为 李希 牛俊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0-585,共6页
对二甲苯 (PX)高温液相催化氧化过程采用Co Mn Br三元复合催化剂 ,对该催化体系的机理作了深入探讨 ,针对催化剂总浓度、溴浓度以及钴锰配比对主反应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动力学实验 ,获得了各步反应速率随催化剂浓度与配比的变化关... 对二甲苯 (PX)高温液相催化氧化过程采用Co Mn Br三元复合催化剂 ,对该催化体系的机理作了深入探讨 ,针对催化剂总浓度、溴浓度以及钴锰配比对主反应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动力学实验 ,获得了各步反应速率随催化剂浓度与配比的变化关系 .研究发现 ,在实验所考察的温度与催化剂组成条件下该催化体系存在一最佳钴锰配比 (1∶1) ,溴浓度和催化剂总浓度对反应速率都有显著的影响 ,其中以溴浓度最为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甲苯 氧化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醇溶蛋白总含量的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蒋冬花 黄大年 +2 位作者 任不凡 毛建卫 魏兴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共4页
用醇溶蛋白提取剂提取了300个水稻品系的醇溶蛋白,紫外吸收法测定了水稻种子中醇溶蛋白的总含量。发现水稻醇溶蛋白的总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多态性。大部分水稻品系醇溶蛋白总含量在2—6mg/g这个范围,占所测水稻品系总数的72.0%;醇... 用醇溶蛋白提取剂提取了300个水稻品系的醇溶蛋白,紫外吸收法测定了水稻种子中醇溶蛋白的总含量。发现水稻醇溶蛋白的总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多态性。大部分水稻品系醇溶蛋白总含量在2—6mg/g这个范围,占所测水稻品系总数的72.0%;醇溶蛋白总含量在16mg/g以上的水稻品系很少,占所测水稻品系总数的1.0%;醇溶蛋白含量最高的为来自台湾的编号为T-9598的品系,总含量达23.73mg/g;含量最低的是来自古巴(Cuba)的编号为C-5360的品系,总含量仅为0.35mg/g。本研究有助于筛选醇溶蛋白含量高的水稻品系,也可为水稻醇溶蛋白多态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醇溶蛋白 多态性 紫外吸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灵在黄精根茎无菌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徐忠传 何俊蓉 +2 位作者 周静亚 徐晖 徐凯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C00期400-402,共3页
本研究中比较了几种杀菌剂对黄精根茎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乙醇、饱和漂白粉、HgCI2等杀菌剂对黄精根茎杀菌时,微生物的污染率很高;先用3%多菌灵溶液对黄精根茎进行内吸杀菌处理45h以上,然后再用0·2%HgCI2进行灭菌10min,则黄... 本研究中比较了几种杀菌剂对黄精根茎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乙醇、饱和漂白粉、HgCI2等杀菌剂对黄精根茎杀菌时,微生物的污染率很高;先用3%多菌灵溶液对黄精根茎进行内吸杀菌处理45h以上,然后再用0·2%HgCI2进行灭菌10min,则黄精根茎的污染率可得到有效控制。多菌灵的处理效果与黄精根茎的大小、类型和年龄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菌灵 多花黄精 污染率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菜中高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的筛选 被引量:18
7
作者 蒋冬花 后加衡 +2 位作者 黄大年 任不凡 毛建卫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5-39,共5页
从酸菜中筛选到2株相对高产γ-氨基丁酸的乳酸菌(GABA)菌株,酸菜1号和酸菜3号。酸菜1号初步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酸菜3号初步鉴定为乳酸链球菌(Streptococcus lactis)。实验还对酸菜1号菌株的培养基和培... 从酸菜中筛选到2株相对高产γ-氨基丁酸的乳酸菌(GABA)菌株,酸菜1号和酸菜3号。酸菜1号初步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酸菜3号初步鉴定为乳酸链球菌(Streptococcus lactis)。实验还对酸菜1号菌株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用蔗糖为碳源、蛋白胨和牛肉膏作为复合氮源、培养基初始pH为6.0、培养温度为30-34℃时该菌株发酵产GABA的量最多,发酵过程中的振荡培养(100r/min)和静置培养对GABA的产量无明显影响;在最佳培养基组合和发酵条件下,发酵液中GABA含量可达4g/L以上,表明利用乳酸菌进行富含GABA食品的生产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GABA) 乳酸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红曲葡萄糖母液流加发酵红曲色素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克明 何潇湘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26,共3页
对固定化红曲(Monascus purpureus),在生物反应器中流加葡萄糖母液发酵生产红曲色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简单的数学模型控制流加。结果表明:当总葡萄糖母液浓度为150g/L时,以90g/L初始葡萄糖母液开始发酵,当流加因子K=0.0013时,变速流加... 对固定化红曲(Monascus purpureus),在生物反应器中流加葡萄糖母液发酵生产红曲色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简单的数学模型控制流加。结果表明:当总葡萄糖母液浓度为150g/L时,以90g/L初始葡萄糖母液开始发酵,当流加因子K=0.0013时,变速流加发酵组的色素浓度比非流加发酵组的色价提高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母液 色素 流加培养 红曲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种共固定化发酵保健红醋的研究 Ⅰ产酒发酵试验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克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19,共3页
该文对采用固定化细胞多菌种进行酒精和醋酸的双轮发酵生产保健红醋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第1阶段发酵以德氏根霉、酿酒酵母与产香酵母共固定化细胞对大米原料进行糖化和酒精发酵。结果表明,根霉与酿酒酵母、产香酵母共固定化细胞的最佳... 该文对采用固定化细胞多菌种进行酒精和醋酸的双轮发酵生产保健红醋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第1阶段发酵以德氏根霉、酿酒酵母与产香酵母共固定化细胞对大米原料进行糖化和酒精发酵。结果表明,根霉与酿酒酵母、产香酵母共固定化细胞的最佳菌种量配比为4:3:2;固定化细胞粒子接入量为10%;第1阶段糖化及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为30℃~33℃,发酵时间为7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固定化细胞 保健红醋 大米 多菌种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多菌种发酵海藻酒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克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10,共4页
采用PVA固定化酿酒酵母和产香酵母发酵海带,酿造海藻酒。对游离细胞与固定化细胞的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发酵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和产香酵母最佳配比为4:1,发酵温度20℃,固定化细胞分批发... 采用PVA固定化酿酒酵母和产香酵母发酵海带,酿造海藻酒。对游离细胞与固定化细胞的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发酵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和产香酵母最佳配比为4:1,发酵温度20℃,固定化细胞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凝胶粒的充填系数分别为0.25和0.5,游离混合细胞的发酵时间为7d,固定化细胞连续发酵稀释速率0.12/h,发酵时间为0.5d左右。经160d连续发酵实验,PVA固定化细胞粒子的机械强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海藻酒 发酵动力学 聚乙二醇 固定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种固定化细胞发酵海藻豆乳醋酸饮料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克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45,共2页
以海藻汁液和大豆浆混合液为原料,固定化清酒酵母或产香酵母A-2于25℃或30℃发酵12h,再接种固定化醋酸杆菌于35℃发酵18h,发酵液经过滤后,制成海藻豆乳醋酸饮料,经测定该饮料总酸含量为4.2g/L ̄4.5g/L,总酯含量为1.6g/L ̄1.8g/L,乙醇含... 以海藻汁液和大豆浆混合液为原料,固定化清酒酵母或产香酵母A-2于25℃或30℃发酵12h,再接种固定化醋酸杆菌于35℃发酵18h,发酵液经过滤后,制成海藻豆乳醋酸饮料,经测定该饮料总酸含量为4.2g/L ̄4.5g/L,总酯含量为1.6g/L ̄1.8g/L,乙醇含量为0.83% ̄0.86%(v/v),碘含量为15mg/L ̄16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细胞 发酵 海藻 大豆 发酵醋酸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固定化细胞发酵灵芝醋酸饮料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克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0-34,共5页
以灵芝培养液为主要基质,添加适量酒精以固定化醋酸菌发酵灵芝醋酸饮料。对醋酸菌的筛选、灵芝菌液及酒精的添加量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发酵工艺参数:醋酸菌W-3;灵芝培养液添加量25%;醪液酒精浓度4%... 以灵芝培养液为主要基质,添加适量酒精以固定化醋酸菌发酵灵芝醋酸饮料。对醋酸菌的筛选、灵芝菌液及酒精的添加量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发酵工艺参数:醋酸菌W-3;灵芝培养液添加量25%;醪液酒精浓度4%。采用PVA固定化醋酸菌以优化工艺进行了50批次发酵实验,固定化细胞粒子机械性能良好,醋酸转化率及产品风味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细胞 灵芝 醋酸饮料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糖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艳萍 蒋家新 《粮油食品科技》 2004年第6期12-13,共2页
多糖作为构成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在抗肿瘤、抗炎、抗病毒、降血糖、抗衰老、抗凝血等方面均发挥着其特殊的生物活性作用。该文就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组分分析以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多糖 提取分离 纯化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SC-PLS方法及其在电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14
作者 成忠 诸爱士 张立庆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60-864,共5页
针对光谱数据局部效应显著,变量个数多,彼此间常存在严重的复共线性,构建了一种基于分段正交信号校正(piecewise OSC)的偏最小二乘(PLS)回归,即POSC-PLS方法。它以近邻分段方式进行逐个波长点的正交信号校正,剔除光谱矩阵中所含的各种... 针对光谱数据局部效应显著,变量个数多,彼此间常存在严重的复共线性,构建了一种基于分段正交信号校正(piecewise OSC)的偏最小二乘(PLS)回归,即POSC-PLS方法。它以近邻分段方式进行逐个波长点的正交信号校正,剔除光谱矩阵中所含的各种噪声信号,将去噪后的光谱矩阵作为新的自变量矩阵,再利用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校正模型。将该法应用于多环芳香烃电子吸收光谱的多组分定量关系建模,效果良好。所建模型的预报性能优于其他方法,而且模型所需PLS成分数减少,模型更简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信号校正 偏最小二乘 电子吸收光谱 定量分析 多环芳香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小极大估计器的偏最小二乘方法及应用
15
作者 成忠 陈德钊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9-32,共4页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化工过程中,自变量间、因变量间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提出了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与极小极大估计器相结合的PLS-Minimax算法。该算法先对样本数据进行多因变量的PLSR,以消除变量间的复共线性,建立较为稳健的模型;然后基...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化工过程中,自变量间、因变量间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提出了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与极小极大估计器相结合的PLS-Minimax算法。该算法先对样本数据进行多因变量的PLSR,以消除变量间的复共线性,建立较为稳健的模型;然后基于多变量残差的协方差矩阵,采用极小极大准则,估计收缩系数矩阵,以修正回归系数矩阵,改善模型的预报性能。将PLS-Minimax算法实际应用于聚合反应过程的建模,效果良好。与已有方法相比,其所建模型的预报精度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变量 偏最小二乘回归 极小极大估计 预报性能 聚合反应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铪催化添加剂对PX液相氧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成有为 李希 牛俊峰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6-442,共7页
向对二甲苯(PX)催化氧化体系加入锆铪离子可有效地加速该反应过程.对锆铪离子与Co-Mn-Br催化剂体系的协同催化机理作了简要阐述,并对添加不同浓度下锆铪离子的催化作用进行了动力学实验,考察了添加锆和铪离子对主反应和燃烧副反应的影响... 向对二甲苯(PX)催化氧化体系加入锆铪离子可有效地加速该反应过程.对锆铪离子与Co-Mn-Br催化剂体系的协同催化机理作了简要阐述,并对添加不同浓度下锆铪离子的催化作用进行了动力学实验,考察了添加锆和铪离子对主反应和燃烧副反应的影响,获得了锆铪离子添加剂对PX氧化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在实验所考察的温度与催化剂组成条件下,添加锆铪离子对反应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加速效果各不相同,且两种离子对燃烧副反应过程也有不同程度的加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铪离子 对二甲苯 催化氧化 Co-Mn-Br催化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