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有色金属价格变化中的货币因素和预期形成:基于金属指数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泽生 孙便霞 黄伟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2014年第5期743-754,共12页
从货币视角来理解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对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所构建的有色金属指数,分别利用VAR框架和H-P滤波并构造冲击因子回归的方法,实证研究货币因素对中国有色金属价格的影响及其价格预期的形成。实证发现:1中国有... 从货币视角来理解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对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所构建的有色金属指数,分别利用VAR框架和H-P滤波并构造冲击因子回归的方法,实证研究货币因素对中国有色金属价格的影响及其价格预期的形成。实证发现:1中国有色金属现货价格与货币等变量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货币流动性对有色金属价格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和较长的持续效应,而经济活动变量对价格的影响为负,表明富有弹性的生产和供给所对应的产量机制对有色金属价格的抑制作用,要强于出于便利收益的库存需求机制的影响;2在2006年6月前后货币冲击对有色金属价格的影响存在结构变化,且货币冲击的重要性强于经济活动冲击;3存在由滞后期期货价格形成我国有色金属价格的预期形成机制,结构变化后市场风险主要源于国际市场并向国内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因素 有色金属价格指数 中国市场 预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欧对伊朗石油业的制裁--基于剩余需求曲线和反事实法的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泽生 张惠岩 钟奇 《国际展望》 2013年第2期118-135,154,共18页
美欧不断强化的对伊朗制裁已成为影响国际石油市场的主要风险来源之一,但其效果并非总是如美欧所愿。一方面,通过剩余需求曲线模型分析,可发现制裁的短期和中长期效果截然相反:短期来看,制裁的确能压缩对伊朗石油的剩余需求,限制伊朗的... 美欧不断强化的对伊朗制裁已成为影响国际石油市场的主要风险来源之一,但其效果并非总是如美欧所愿。一方面,通过剩余需求曲线模型分析,可发现制裁的短期和中长期效果截然相反:短期来看,制裁的确能压缩对伊朗石油的剩余需求,限制伊朗的议价能力;长期来看,如果全球石油需求上升,替代性机制建立及制裁遵从度变化,都有助于恢复伊朗石油的竞争力,不利于制裁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基于反事实法的评估表明,1980年至今伊朗的年损失收益经历了"倒U型"变化,新一轮制裁给伊朗造成了逐月递增的收益损失,但此类损失也是伊朗内外政策之合法性的长期"投资",其成本—收益分析可能是决定美欧制裁效果的最可能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 石油业 制裁 剩余需求曲线模型 反事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