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再生纤维素与氧化还原石墨烯复合薄膜在湿气发电与镁空气电池协同发电上的应用
1
作者
雷丽莎
雍玮
+5 位作者
陈怡婷
王奕博
黄文潮
赵俊焕
翟忠杰
丁杨彬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1-1161,共11页
设计了一种绿色的再生废纸纤维素(RCe_(wp))与氧化还原石墨烯(rGO)复合的薄膜(RCe_(wp)/rGO)并将其作为活性材料,其在7000 s的循环中稳定输出的最大峰值电流为10μA,且在100Ω负载下的输出功率最高可达2.34μW·cm^(-2)。同时,研究...
设计了一种绿色的再生废纸纤维素(RCe_(wp))与氧化还原石墨烯(rGO)复合的薄膜(RCe_(wp)/rGO)并将其作为活性材料,其在7000 s的循环中稳定输出的最大峰值电流为10μA,且在100Ω负载下的输出功率最高可达2.34μW·cm^(-2)。同时,研究表明金属集流体对湿气发电的影响显著,其中不锈钢集流体在70%的相对湿度(RH)条件下,产生的开路电压最大可达53 mV,因为集流体的氧化还原反应在湿气作用下增强了电流和电压的输出。此外,该湿气发电薄膜与镁空气电池结合时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在50%RH下,RCe_(wp)/rGO电极能够产生高达1.37 V的开路电压(Voc)和0.132 mA·cm^(-2)的短路电流密度;当RH升高至90%时,开路电压进一步增大至1.57 V,短路电流密度达到64.2 mA·cm^(-2)。而对于未与湿气发电薄膜相连的Mg-滤纸-Ni电极,其输出功率和短路电流密度仅为3.76×10^(-4) mW和0.306μ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气发电
镁空气电池
协同发电
再生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生纤维素与氧化还原石墨烯复合薄膜在湿气发电与镁空气电池协同发电上的应用
1
作者
雷丽莎
雍玮
陈怡婷
王奕博
黄文潮
赵俊焕
翟忠杰
丁杨彬
机构
湖州师范学院
浙江睿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东北石油大学
出处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1-1161,共11页
基金
湖州市自然科学基金(No.2023YZ44)
202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No.202310347046)资助。
文摘
设计了一种绿色的再生废纸纤维素(RCe_(wp))与氧化还原石墨烯(rGO)复合的薄膜(RCe_(wp)/rGO)并将其作为活性材料,其在7000 s的循环中稳定输出的最大峰值电流为10μA,且在100Ω负载下的输出功率最高可达2.34μW·cm^(-2)。同时,研究表明金属集流体对湿气发电的影响显著,其中不锈钢集流体在70%的相对湿度(RH)条件下,产生的开路电压最大可达53 mV,因为集流体的氧化还原反应在湿气作用下增强了电流和电压的输出。此外,该湿气发电薄膜与镁空气电池结合时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在50%RH下,RCe_(wp)/rGO电极能够产生高达1.37 V的开路电压(Voc)和0.132 mA·cm^(-2)的短路电流密度;当RH升高至90%时,开路电压进一步增大至1.57 V,短路电流密度达到64.2 mA·cm^(-2)。而对于未与湿气发电薄膜相连的Mg-滤纸-Ni电极,其输出功率和短路电流密度仅为3.76×10^(-4) mW和0.306μA·cm^(-2)。
关键词
湿气发电
镁空气电池
协同发电
再生纤维素
Keywords
moistur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Mg-air batteries
synergistic power generation
regenerated cellulose
分类号
O646.1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再生纤维素与氧化还原石墨烯复合薄膜在湿气发电与镁空气电池协同发电上的应用
雷丽莎
雍玮
陈怡婷
王奕博
黄文潮
赵俊焕
翟忠杰
丁杨彬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