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性地对待刑事二审改判——对现行错案追究制的反思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冬云 陈增宝 《法治研究》 2009年第12期69-74,共6页
普遍施行的错案追究制将刑事二审改判一律作错案对待,值得质疑。该做法假设判决存在唯一正确答案和上级法院判决即为正确判决,具有非科学性;从事实认定、法律发现与解释、司法政策理解与运用、法官的不同个性与集体审判制度的异化等方... 普遍施行的错案追究制将刑事二审改判一律作错案对待,值得质疑。该做法假设判决存在唯一正确答案和上级法院判决即为正确判决,具有非科学性;从事实认定、法律发现与解释、司法政策理解与运用、法官的不同个性与集体审判制度的异化等方面考察,判决具有不确定性;错案追究制的实际运行状况表明,该制度不但无助于加强法官的责任心,反而出现破坏审判独立,造成审判分离、轻纵犯罪以及上下级关系紧张和庸俗化等负面影响,使上诉失去意义。改判是上诉的必然产物和二审独立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正常表现,并非对一审的全盘否定。建议消除对改判现象的误解,并引入法官过错责任原则,重新定义错案,建立科学有效的错案追究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案件 二审改判 不确定性 错案追究制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导性案例的效力问题探讨 被引量:13
2
作者 江勇 陈增宝 《法治研究》 2008年第9期31-36,共6页
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是我国司法机关在既有的制度框架和司法体制基础上所进行的一项制度性创新。但至今,对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定位却缺乏统一认识,更缺乏保障其落实的措施。基于指导性案例所具有的"指导"性质、实现公平正义... 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是我国司法机关在既有的制度框架和司法体制基础上所进行的一项制度性创新。但至今,对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定位却缺乏统一认识,更缺乏保障其落实的措施。基于指导性案例所具有的"指导"性质、实现公平正义促进司法和谐的特殊功能与价值目标,以及上下级法院之间法定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等理由,应当赋予指导性案例以参照的效力。这不仅不会构成对成文法国家法律体系的颠覆与推翻,反而能够使法律对现实的社会生活形成有效回应。而保证指导性案例的参照效力,则须从在裁判文书中引用指导性案例、规范指导性案例的发布等环节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指导制度 指导性案例 效力 参照 引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受贿的裁判尺度与社会指引——指导案例号《潘玉梅、陈宁受贿案》评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增宝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0-98,158,共10页
案例指导制度的建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演化过程。对已公布的指导性案例进行实证考察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是推进案例指导制度建设的"另一条有效途径"。指导性案例作为典型法律事例,是事实与规范相互匹配的样板案件。... 案例指导制度的建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演化过程。对已公布的指导性案例进行实证考察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是推进案例指导制度建设的"另一条有效途径"。指导性案例作为典型法律事例,是事实与规范相互匹配的样板案件。指导案例3号提供了新型受贿的一般裁判尺度,相关裁判要点是对刑法条文的适法性解释,与特定的事实情形相匹配。在理解和参照指导性案例的过程中,应聚焦于"类似案件"的事实识别。同时,在成文法语境下,刑事指导案例作为公法性案例具有不同于私法性案例的形成和运行机制,其原创性和能动性是有限度的,不宜过度期待和追求。不过,这也并不影响其"指导性"功能,包括统一裁判尺度、实现"同案同判",承载"社会指引"等多重价值目标的实现。此外,定罪案例和量刑案例应当并重,今后应加大量刑案例的培育和研发力度,同时在编写技术上加强对"案情事实"的叙述和公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指导性案例 新型受贿 裁判尺度 事实识别 社会指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官应着力提高判决的可接受性——以法律心理学为视角的探讨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增宝 《法治研究》 2009年第7期73-78,共6页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法官着力消解当事人的心理症结,提高判决的可接受性与消解法律纠纷同样重要。判决被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接受是和谐的基础,而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个案判决形成公正感,则是接受的前提。考察表明,对判决过程的感知与...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法官着力消解当事人的心理症结,提高判决的可接受性与消解法律纠纷同样重要。判决被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接受是和谐的基础,而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个案判决形成公正感,则是接受的前提。考察表明,对判决过程的感知与情感的认同影响人们对判决结果的感知与接受。心理学研究中的公正感理论为司法公正的评价标准提供了更清晰的理解图式及诠释依据,也为公正的求得提供了恰当的指引。在裁判活动中,应做到法律标准与心理标准的兼顾,通过掌握当事人的心理特征、强化司法调解、严格执行司法程序、努力追求实体公正、增强司法的透明度、吸收恢复性司法的有益思想等途径,提高判决的可接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司法判决 可接受性 公正感 法律标准 心理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