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级人民法院应当成为发布指导性案例的重要主体
1
作者 江勇 黄金富 《法治研究》 2009年第9期71-74,共4页
高级人民法院在指导性案例发布制度中应扮演何种角色?对这一问题目前仍存在一定分歧。受指导性案例的适用范围、指导内容以及指导层次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最高法院无法承担所有的案例指导任务。另一方面,高级法院则"先天"地拥... 高级人民法院在指导性案例发布制度中应扮演何种角色?对这一问题目前仍存在一定分歧。受指导性案例的适用范围、指导内容以及指导层次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最高法院无法承担所有的案例指导任务。另一方面,高级法院则"先天"地拥有着众多成为指导性案例发布主体的优势,而且,对高级法院的这一定位并不影响法治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法院 指导性案例 发布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情况、问题及对策
2
作者 童兆洪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20-25,共6页
一、执行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执行工作的发展概况 执行工作是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实现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权利、义务的一项执法活动。执行工作与人民法院开展审判活动同时开始,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民事、经... 一、执行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执行工作的发展概况 执行工作是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实现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权利、义务的一项执法活动。执行工作与人民法院开展审判活动同时开始,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民事、经济、行政等纠纷主要靠行政手段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工作 人民法院 被执行人 执行难 当事人 执行乱 执行人员 生效法律文书 地方保护 指导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长效机制 谋求科学发展——浙江法院构建执行工作良性循环长效管理机制的调查与分析
3
作者 童兆洪 郑孟状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6-180,共5页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问题,浙江法院从执行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出发,积极构建以审执兼顾到位、执行力量适应、内部管理强化、执行活动规范、队伍素质提高、执行环境改善为基本内涵的执行工作良性循环长效管理机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问题,浙江法院从执行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出发,积极构建以审执兼顾到位、执行力量适应、内部管理强化、执行活动规范、队伍素质提高、执行环境改善为基本内涵的执行工作良性循环长效管理机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该机制有力促进了浙江法院执行工作的科学发展,案件收结动态平衡、执行改革稳步推进、执行行为日趋规范、理论研究空前活跃、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执行环境不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执行 长效管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案件管辖问题研究——以浙江省行政案件异地管辖为典型展开 被引量:25
4
作者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包祥水 《法治研究》 2007年第2期44-58,共15页
行政诉讼胜诉率低、撤诉率高和上诉率高的现实促使我们考虑,是什么因素阻碍了行政诉讼的发展?现行“原就被”的行政诉讼管辖制度是否为行政对司法的干预打开了方便之门?本文在司法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对当前行政案件管辖制度进行全方位... 行政诉讼胜诉率低、撤诉率高和上诉率高的现实促使我们考虑,是什么因素阻碍了行政诉讼的发展?现行“原就被”的行政诉讼管辖制度是否为行政对司法的干预打开了方便之门?本文在司法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对当前行政案件管辖制度进行全方位的利弊分析和实证调查,在不改变现行法律框架的前提下提出了对部分行政案件实行异地交叉管辖的改革思路,其目标是通过程序公正来保障实体公正,从制度层面切断或阻隔行政等外部力量对司法的不当干预,实现行政权和司法权的良性互动,有效发挥行政诉讼的司法审查功能,提高行政审判的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异地管辖 司法公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矫正制度完善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的实践为样本 被引量:2
5
作者 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政府课题组 唐学兵 +2 位作者 盛桂华 郑甬 黄玲英 《法治研究》 2017年第2期75-84,共10页
社区矫正作为非监禁刑罚,发端于19世纪末近代学派的行刑社会化思想,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制定社区矫正法"纳入重点领域立法范围。本文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作为非监禁刑罚,发端于19世纪末近代学派的行刑社会化思想,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制定社区矫正法"纳入重点领域立法范围。本文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社区矫正为样本,对社区矫正实践中运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措施:按照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主要靠政府、矫治主要靠社会的思路重构社区矫正工作体制,确立司法行政机关的刑罚执行主体地位,并建立社区矫正垂直管理体系;扩大社区矫正类型,增设社区服务刑;细化操作规程,完善入矫阶段的调查评估制度,加强交付执行环节的衔接,实施"互联网+社区矫正"工程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明确收监执行主体确保责任落实,以期推动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矫正 实践运作 制度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事诉讼法》实施与执行救济制度之完善——以浙江法院执行救济实践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10
6
作者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课题组 倪代化 《法治研究》 2010年第3期90-97,共8页
"无救济即无权利",而执行救济长期以来是我国执行立法的一块"短板"。新《民事诉讼法》的颁布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出台,完善了我国的执行救济制度。而... "无救济即无权利",而执行救济长期以来是我国执行立法的一块"短板"。新《民事诉讼法》的颁布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出台,完善了我国的执行救济制度。而新执行救济制度的实施效果则是司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基于此,课题组对该制度在全省司法实践中的运行状况进行调研,力图对其运行现状作系统的了解,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查找原因,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及建议,以期为推动执行救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事诉讼法》 执行异议 执行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法官协会考察团访问香港纪实
7
作者 程永健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1997年第2期45-48,共4页
1996年12月8日,应香港本地法官协会邀请,以省法院副院长、省法官协会副会长童兆洪为团长一行10人的访问团赴香港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访问考察。这次访问的主要任务是考察香港的法律和司法制度,重点是香港法院体制及其运作情况。 访问期间... 1996年12月8日,应香港本地法官协会邀请,以省法院副院长、省法官协会副会长童兆洪为团长一行10人的访问团赴香港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访问考察。这次访问的主要任务是考察香港的法律和司法制度,重点是香港法院体制及其运作情况。 访问期间,我们先后访问了与审判业务关系密切的香港最高法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法院 刑事案件 香港 大法官 小额钱债审裁处 法律援助 浙江省 最高法院 考察团 高等法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经法院刑事裁判司法机关违法处理涉案财物国家赔偿问题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江勇 万成兆 《法治研究》 2017年第4期135-142,共8页
司法实践中,未经法院刑事裁判,司法机关对于涉案财物的处理引发的国家赔偿争议案件较多。由于法律规定不完善,如何确认司法机关行为违法性和处理赔偿请求,成了国家赔偿审判的难点。本文从典型案例出发,探讨不同情形下此类刑事赔偿案件... 司法实践中,未经法院刑事裁判,司法机关对于涉案财物的处理引发的国家赔偿争议案件较多。由于法律规定不完善,如何确认司法机关行为违法性和处理赔偿请求,成了国家赔偿审判的难点。本文从典型案例出发,探讨不同情形下此类刑事赔偿案件所面临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本文认为,未经法院刑事裁判司法机关擅自处理涉案财物国家赔偿案件,国家赔偿审查应当在尊重刑事司法权的基础上予以适度审查,坚持违法归责和非法利益不予保护原则。当事人不仅对法律问题有争议,而且对事实问题也有争议的,法院赔偿委员会无权直接认定事实。法院在确认赔偿义务机关行为违法的同时,应当责令赔偿义务机关移交有关主管部门、建议提起刑事审判监督程序或由法院对原刑事裁判作出释明,对涉案财物作出认定和处理。若纯粹是对涉案财物性质的法律判定而不是事实争议,可以直接适用法律认定是否系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在赔偿案件审理过程中,原一审法院在二审终审后再对涉案财物作出的补充裁判,本质上不具有法律效力,法院赔偿委员会仍需要对案件进行实质性审查。若查明涉案财物属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应当支持赔偿请求人的赔偿请求,可以在国家赔偿决定书"本院赔偿委员会认为"部分指出一审刑事补充裁定违法的同时,决定赔偿义务机关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查明不属于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可以在国家赔偿决定书"本院赔偿委员会认为"部分指出非法权益不受法律保护,驳回赔偿请求人的赔偿请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经刑事审判 违法财物处置 国家赔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的权利性质及其行使
9
作者 姜吾梅 潘华山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52-54,共3页
文章认为我国《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的权利性质是建设工程优先权 ,阐述了其法律特征和权利人行使该权利及司法机关适用该条款的操作程序。
关键词 优先权 权利性质 行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诉讼程序衔接机制的调查和思考 被引量:9
10
作者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包祥水 《法治研究》 2008年第3期3-9,共7页
为更有效地发挥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及时总结、完善和推广各地构建多元化调解机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浙江省高院成立了专门课题组,对全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诉讼程序衔接机制的... 为更有效地发挥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及时总结、完善和推广各地构建多元化调解机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浙江省高院成立了专门课题组,对全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诉讼程序衔接机制的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基本掌握了全省开展多元化调解的基本情况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诉讼程序衔接机制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对如何推动和完善这项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 诉讼调解 衔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光司法”在浙江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课题组 齐奇 朱深远 《法治研究》 2012年第1期110-117,共8页
浙江各级法院积极推进阳光司法工作成效显著。但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阳光司法仍存在着很多亟需解决的难题,如司法公开的理念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与相关制度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厘清、司法公开具体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浙江各级法院积极推进阳光司法工作成效显著。但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阳光司法仍存在着很多亟需解决的难题,如司法公开的理念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与相关制度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厘清、司法公开具体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现有硬件设施尚不能完全满足司法公开要求等。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提升理念,深化思考,注重制度协调,不断丰富和创新阳光司法的方式和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光司法 浙江实践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中国的律师及在浙江的活动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达 《法治研究》 2011年第1期104-107,共4页
本文实证分析了现代律师制度的演变、旧中国律师的任职资格及管理制度:现代律师制度发端于清末,成型于民国;旧中国的律师有比较严格、基本完备的任职资格;律师由法院管理是旧中国律师制度的一个特征。同时讨论了浙江最早的律师公会和律... 本文实证分析了现代律师制度的演变、旧中国律师的任职资格及管理制度:现代律师制度发端于清末,成型于民国;旧中国的律师有比较严格、基本完备的任职资格;律师由法院管理是旧中国律师制度的一个特征。同时讨论了浙江最早的律师公会和律师联合会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师制度 《中华民国律师法》 浙江律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院数字档案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吕敏淑 余芳 应瑛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4-45,共2页
2015年,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李明华对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等单位的数字档案室建设经验作出批示:浙江省在档案数字化工作中理念先进、工作扎实,成绩显著。浙江省委领导在浙江省数字档案室建设推进会上也充分肯定了浙江高院的... 2015年,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李明华对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等单位的数字档案室建设经验作出批示:浙江省在档案数字化工作中理念先进、工作扎实,成绩显著。浙江省委领导在浙江省数字档案室建设推进会上也充分肯定了浙江高院的经验与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人民法院 数字档案 档案室建设 应用 国家档案局 数字化工作 浙江省 中央档案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诉讼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14
作者 陈世华 王育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2期60-64,共5页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国家从各个方面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国家从各个方面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机关是代表人民利益和为人民服务的机关,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证公民享有各种民主权利,不断提高公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因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其他组织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合法权益 行政诉讼制度 人民法院 法人 猪舍 行政案件 原告 乡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民交叉案件中刑事案件对民事合同效力的影响研究——以非法集资案件中的合同效力为视角 被引量:40
15
作者 刘宪权 翟寅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4-53,共10页
非法集资犯罪主要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两个罪名。涉嫌刑事犯罪并不必然导致民间借贷合同无效。在担保人不涉及共同犯罪的情况下,非法集资犯罪中涉及的担保效力系于借贷合同效力。对于非法集资案件,司法机关既要查明事实... 非法集资犯罪主要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两个罪名。涉嫌刑事犯罪并不必然导致民间借贷合同无效。在担保人不涉及共同犯罪的情况下,非法集资犯罪中涉及的担保效力系于借贷合同效力。对于非法集资案件,司法机关既要查明事实,保持刑民裁判一致,也要慎用中止审理、终止审理的措施,从而有效保护债权人的民事权益。民事刑事规范的交叉问题要依据其规范目的比较两者调整的行为要件和法律后果,如果存在重叠则刑法优先适用,否则刑法与民法可以平行适用。保护债权人的民事权益与惩罚借款人的犯罪行为两者并不存在矛盾之处,完全可以并行不悖。认定合同无效有时并不能实现对犯罪人的惩罚,反而可能减轻犯罪人的相应责任。刑事犯罪中合同效力需要具体到犯罪的各阶段中分别判断,不宜简单认定有效或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集资 担保效力 刑民交叉 犯罪阶段 合同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衅滋事罪立法规定质疑 被引量:10
16
作者 梁剑 叶良芳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35-139,共5页
寻衅滋事罪的四种表现形式:“随意殴打”型、“追逐辱骂”型、“强拿损毁”型、“起哄闹事”型可分别为故意伤害罪、非法拘禁罪、侮辱罪、抢劫罪、故意毁坏财物罪、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等所吸纳,寻衅滋事罪的独立性值得重... 寻衅滋事罪的四种表现形式:“随意殴打”型、“追逐辱骂”型、“强拿损毁”型、“起哄闹事”型可分别为故意伤害罪、非法拘禁罪、侮辱罪、抢劫罪、故意毁坏财物罪、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等所吸纳,寻衅滋事罪的独立性值得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衅滋事罪 法拘禁罪 故意伤害罪 侮辱罪 抢劫罪 故意毁坏财物罪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交通秩序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导性案例的效力问题探讨 被引量:13
17
作者 江勇 陈增宝 《法治研究》 2008年第9期31-36,共6页
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是我国司法机关在既有的制度框架和司法体制基础上所进行的一项制度性创新。但至今,对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定位却缺乏统一认识,更缺乏保障其落实的措施。基于指导性案例所具有的"指导"性质、实现公平正义... 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是我国司法机关在既有的制度框架和司法体制基础上所进行的一项制度性创新。但至今,对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定位却缺乏统一认识,更缺乏保障其落实的措施。基于指导性案例所具有的"指导"性质、实现公平正义促进司法和谐的特殊功能与价值目标,以及上下级法院之间法定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等理由,应当赋予指导性案例以参照的效力。这不仅不会构成对成文法国家法律体系的颠覆与推翻,反而能够使法律对现实的社会生活形成有效回应。而保证指导性案例的参照效力,则须从在裁判文书中引用指导性案例、规范指导性案例的发布等环节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指导制度 指导性案例 效力 参照 引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二元化”问题及应对之策 被引量:2
18
作者 叶向阳 亓述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6,共4页
近年来,医疗纠纷逐年上升,社会广泛关注,而医务界、司法界和民法理论界对医疗损害的法律适用一直存在诸多争议。2009年12月26日出台的《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责任作出了专门的规定。如何理解其中的规定,成为今后妥善解决医疗纠纷的... 近年来,医疗纠纷逐年上升,社会广泛关注,而医务界、司法界和民法理论界对医疗损害的法律适用一直存在诸多争议。2009年12月26日出台的《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责任作出了专门的规定。如何理解其中的规定,成为今后妥善解决医疗纠纷的关键所在。为此,本刊近日约请了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的相关学者及司法实务部门人员,就此问题专门举行座谈,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医疗损害法律适用中的相关问题。本期择要刊登这次座谈会的发言,以期推动该问题的深入讨论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 损害赔偿诉讼 应对之策 二元化 案件数量 民事审判 医疗机构 案件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案被告人口供的证据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聂昭伟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9-115,共7页
传统观点认为,同案被告人与案件结果存在利害关系,因此其不具有证人资格。随着世界范围内证人资格的扩张,案件的利害关系逐渐与证人资格脱离开来,同案被告人开始取得了作证的资格,其供述可以作为证人证言使用。当然,同案被告人与案件利... 传统观点认为,同案被告人与案件结果存在利害关系,因此其不具有证人资格。随着世界范围内证人资格的扩张,案件的利害关系逐渐与证人资格脱离开来,同案被告人开始取得了作证的资格,其供述可以作为证人证言使用。当然,同案被告人与案件利害关系的强弱影响到其证言的证明力。具体来说,同案共犯之间由于存在直接利害关系,其口供在一般情况下需要补强;而同案非共犯以及非同案共犯与案件不存在利害关系,因此其口供证明力较强,无需补强即可作为定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案被告人 口供 证人资格 证明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执行权性质再认识 被引量:6
20
作者 童兆洪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1-138,共8页
民事执行权性质的界定决定其在国家权力系统中司法权定位,并揭示出其区别于民事审判权、行政执行权、刑事执行权的内在运行机理和独特的价值取向。司法强制性本质以及由此决定的民事执行整体系统效率价值的基本取向,使“统一管理”体制... 民事执行权性质的界定决定其在国家权力系统中司法权定位,并揭示出其区别于民事审判权、行政执行权、刑事执行权的内在运行机理和独特的价值取向。司法强制性本质以及由此决定的民事执行整体系统效率价值的基本取向,使“统一管理”体制成为以执行实施工作为核心的民事执行制度安排的最优选择。据此,制定单独的民事强制执行法也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执行权 性质 民事强制执行法 认识 民事审判权 行政执行权 刑事执行权 权力系统 价值取向 运行机理 基本取向 效率价值 整体系统 最优选择 制度安排 统一管理 理论基础 司法权 强制性 国家 作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